2019年(春季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曲》导学案鲁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5580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季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曲》导学案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春季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曲》导学案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春季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曲》导学案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季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曲导学案鲁教版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着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分辨课文中哪些事实在实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作用。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学习重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学习难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准备:教师:多媒体、钢琴曲月光曲、选择题,课堂检测题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贝多芬的资料。自学导航:一、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词语1、温馨提示:读课文时应注意读准的多音字的读音:“茵”“霎”“券”“曲 ”“佛 ”“散”和“啊”的变音 ,还要看准“粼”的写法,并把这些字用中括号标出来。2、我先读了一遍课文,读的时候,遇到生字我先是读准了它的音,又认真观察了它的字形,然后尝试组词用横线画出来。我把自己学习的字词记录在下面。 生字 读音 组词 ( ) ( ) ( )3、区别形近字并组词。茵()激()腊()粼()徽()菌() 缴()蜡()鳞() 微()盲()霎() 普()键() 括()育() 霞() 谱() 健() 恬()4、我能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课文的好多词语,并能通过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传说: 幽静: 纯熟: 清幽: 微波粼粼: 恬静: 陶醉: 苏醒: 莱茵河:5、试着分辨近义词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熟练”“恬静安静”“陶醉沉醉”6、有不懂的词语提出:( )二、问题引领,细心读书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2、月光曲是谁谱写的?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作好简单的批注。3、了解贝多芬4、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5、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想象描绘的景象。6、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分辨本段中哪些事实在实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三、语言积累: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课堂学习:一、导入激情,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又叫月光奏鸣曲(放录音)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一起来了解这个传奇故事。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月光曲二、展示交流字、词预习情况1、检查学生对多音字及生字的掌握情况:读“莱茵 ”“霎时间”“入场券” “钢琴曲”“仿佛”“散步”和“啊 ”的变音读法。读写生词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提出不理解的词语。3、分辨部分近义词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熟练”“恬静安静”“陶醉沉醉”余下的可在品读时相机辨析。三、分组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将上述第二项六个学习任务口述平均分配到六个小组,进行进一步的合作探究,明确答案 四、集体交流,重点品读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展示。(一)交流贝多芬为姑娘弹奏第一首曲子的原因,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2、月光曲是谁谱写的?说说对他的了解。教师出示补充贝多芬资料: 3、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4、精读示导,重点品读:姑娘说的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该多好啊!”-教师引领学生适时重点体会兄妹俩的对话,体会兄妹俩及贝多芬的内心情感,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5、引导学生小结贝多芬为姑娘弹奏第一首曲子的原因.感受贝多芬的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二)、重点品读第八自然段,明确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凑第二首曲子的原因,和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重点品读: 第六自然段中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以及贝多芬回答的句子,了解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进一步感受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重点品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教师引领学生轻轻地、美美的读第八自然段品读感悟:细细地体会这清幽的月光下的一切。(三)、入情入境,欣赏乐曲,重点品读,910自然段内容,点拨提升1、播放月光曲,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文中是怎样用文字来描述这段曲调的呢?想象描绘的景象。找一找,找出来画上“”。2、抽生回答所勾的句子,分辨本段中哪些事实在实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3、请大家自由读这几句话,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是怎样的?用心感受曲调的变化后读中感受曲调的变化。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想象出不同的画面。4、有感情地朗读。试读、抽读、范读、再抽读、配乐读。教师随机示范,师生评读。引导学生小结。(四)了解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谱写月光曲。1、读第十自然段,理解“谱写”“陶醉”“苏醒”的意思?2、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去谱写月光曲?3、学生小结谱写的经过五、总结扩展1、学生说说贝多芬的月光曲创作经过2、聆听月光曲,写下自己看到的画面,课后可以上网听一听贝多芬的钢琴曲。3、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联想到的景象写下来。课堂检测:一、1、看拼音把词语写正确,相信你是最棒的!。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茵()激()腊()粼()菌()缴()蜡()鳞()微()谱()盲()霎()徽()普()育()霞()瞎()恬()键()烛()割()括()健() 蚀()三、根据句子的意思,概括词语,相信你能行!(1)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2)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3)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 )(4)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四、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A充满同情、爱意、遗憾、内疚B迫切C诚恳、热情D体谅、安慰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2、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4、贝多芬朔:“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sh ch时间洒 、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突然,海面上刮、乱起了大风,卷jun 、jun 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地、的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像,月亮照耀下的( )的大海。1、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词语。2、选择“ ”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画上“”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4、听着贝多芬的乐曲,皮鞋匠联想到了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教学反思: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课文内容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从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课文塑造了贝多芬、穷兄妹俩两种人物形象。教学时,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人物的心灵美,能使学生受到人格力量的熏陶。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理解这一人物形象时,我着重向学生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奏乐曲这一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不辞劳苦、一心为民作曲弹琴的精神。穷兄妹俩作为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生活很困苦,但十分爱音乐,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通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兄妹俩的对话,能深切体会到穷兄妹俩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依为命的善良品性。二、从生动的语句中感受文章美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例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幻。此时,学生虽然没有亲耳聆听月光曲,也能通过充溢着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三、从优美的乐曲中品味艺术美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课文中,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教学中,在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了课文的意境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不足之处:本篇课文景美情深,朗读时应该是徐缓、抒情的基调,只有个别地方,如描写风起浪涌的语句,语调是激昂的。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表现出来。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急切心情,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等,都应该读出其中蕴含的感情。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个别地方朗读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提高,以达到理想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