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0讲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基本过程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49457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0讲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基本过程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0讲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基本过程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0讲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基本过程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讲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基本过程1(2018河南中原名校一模)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较多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解析:选C。黄化叶片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未见色素带的原因应该是提取或分离色素操作不当,如层析时滤液细线浸没在层析液中,会使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无法在滤纸条上分离;绿叶中叶绿素含量较多,而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较少,故提取液呈绿色;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最快。2(2018青岛质检)如图表示发生在叶绿体中的相关代谢过程,其中表示相关过程,A、B表示两种气体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表示光反应,过程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物质A表示O2,物质B表示CO2C过程能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D过程的两个阶段都需要消耗过程产生的H和ATP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过程分别表示光反应和暗反应,反应场所分别是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物质A、B分别表示O2和CO2。光反应能将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能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葡萄糖中。过程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阶段,其中CO2的固定不需要消耗过程产生的H和ATP。3(2018安徽江淮名校高三联考)科学家提取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将叶绿体膜破坏,分离出基质和基粒,用来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如下表,表中“”表示有或添加,“”表示无或不添加)。下列条件下能产生葡萄糖的是()选项场所光照CO2ATPHC5A基质B基粒C基质和基粒D基质和基粒解析:选D。光合作用分两大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需要光照;暗反应进行时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需要基质中的C5和大气中的CO2的参与,D正确。4(2016高考天津卷)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A红光,ATP下降B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C绿光,H下降D绿光,C5上升解析:选C。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当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照射时,光反应增强,ATP、H、C5含量上升,ADP、C3含量减少;当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照射时,光反应减弱,ATP、H、C5含量减少,ADP、C3含量增多。5(2018东北名校联考)如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中英文字母代表相应物质,14代表一定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理过程所产生的物质有些可被同一细胞中其他生命活动利用,这些物质在其他生命活动中发挥效应的场所分别是_和_。(2)某研究者向叶绿体中注入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B物质,并将植物置于光照等其他条件均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采用一定的方法检测光合产物葡萄糖中是否出现了放射性。研究者进行此项研究的目的是_。若向叶绿体中注入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C物质,在光合产物葡萄糖中_(填“会”或“不会”)出现放射性。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测得细胞并没有从外界吸收E物质,也没有向外界释放E物质,若在这种情况下测得细胞光合作物1小时产生了0.12 mol的A物质,那么这1小时中该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为_ mol。(3)在忽然增强光照的情况下检测到图中的A物质产生量忽然增多,但不久又恢复到正常水平。使A物质无法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的最可能外因是图中_物质的供应量未能同步增加。在同一过程中C3的变化规律是_。假如外界环境持续黑暗则图示的四个过程会停止的是_。解析:(1)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葡萄糖和氧气可以被呼吸作用所利用,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后,丙酮酸可进一步在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氧气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2)B物质是光反应产生的NADPH,NADPH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因此,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NADPH的目的是探究外源提供的NADPH是否可以被暗反应所利用;C物质是ATP,只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其中元素不会参与合成葡萄糖;E物质是二氧化碳,细胞没有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也没有释放二氧化碳到外界环境,说明此时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1小时内产生了0.12 mol的氧气(A物质),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光合作用1小时所制造的葡萄糖为0.02 mol,即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为0.02 mol。(3)在忽然增加光照强度后,NADPH和ATP的产生量增加,更多的C3被还原,C3的含量下降,但由于二氧化碳的供应量不足,最终使C3的量恢复正常。植物在持续黑暗的环境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故1、2、3、4四个过程都会停止。答案:(1)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探究外源提供的B物质(NADPH)是否可以被光合作用(暗反应,C3的还原)所利用不会0.02(3)E先忽然减少,但不久又恢复到正常水平1、2、3、4【课下作业】学生用书P279(单独成册)基础达标1(2018吉林毓文中学月考)从新鲜的菠菜叶片提取叶绿体色素,发现提取液明显偏黄绿色,最可能的原因是()A加入的石英砂太多B没有加入碳酸钙C用脱脂棉过滤不彻底D一次加入过多无水乙醇解析:选B。提取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加入的石英砂太多不会导致叶片偏黄,A错误;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色素,因为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不稳定,容易被破坏,所以没有加入碳酸钙会导致提取液明显偏黄绿色,B正确;用脱脂棉过滤不彻底不影响叶绿素的含量,C错误;提取时无水乙醇加得太多,会使提取到的色素溶液降低,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较浅,D错误。2植物叶片中有一种酶,是叶片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其功能是催化反应C5CO22C3。由此推断这种酶()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B在低温环境中会失活,导致光合速率降低C是固定CO2的关键酶,其催化活性可能比其他酶低D由叶绿体中的基因控制合成,与细胞核基因无关解析:选C。由题干可知,该酶催化CO2固定,由于其含量高,可推测其催化效率可能低,C正确。3(2018辽宁沈阳模拟)低浓度的NaHSO3溶液可增加叶绿体生成ATP的能力。在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适宜时,将适宜浓度的NaHSO3溶液喷洒在植物叶片上一段时间后,叶绿体基质中利用加快的物质不包括()ACO2BO2CC5DC3解析:选B。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暗反应阶段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低浓度的NaHSO3溶液可增加叶绿体生成ATP的能力,喷洒NaHSO3溶液后,叶绿体产生ATP增加,则暗反应加快,即CO2的固定、C3的还原加快,CO2、C5、C3的利用加快。4(2018河南洛阳统考)下列关于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5形成(CH2O)BFe是组成光合色素的必需元素,缺Fe将影响光反应CN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反应过程有ATP的合成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水解析:选C。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C3再经H的还原生成糖类,A错误;叶绿素分子中含有Mg元素而不含Fe元素,B错误;ATP由C、H、O、N、P元素组成,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生成物有ATP和H,C正确;在光合作用中,水中的氧原子全部以O2形式释放,D错误。5(2018湖北武汉调研)将置于黑暗条件下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量NaH14CO3溶液,再给予瞬时光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暗条件下,叶绿体基质中不存在C3和C5B黑暗条件下,叶绿体悬浮液不能合成ATP和HC瞬时光照后,(CH2O)出现放射性比C3早D光照瞬间,C3含量迅速增加而C5含量迅速减少解析:选B。黑暗条件下,叶绿体基质中也存在C3和C5,只不过缺少ATP和H不能相互转化,A错误;黑暗条件下,光反应不能进行,叶绿体悬浮液不能合成ATP和H,B正确;瞬时光照后,(CH2O)出现放射性比C3晚,C错误;光照瞬间,C3含量迅速减少而C5含量迅速增加,D错误。6.(2018厦门双十中学模拟)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分布在结构A上B细胞吸收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甲C结构A释放的O2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DH产生于B处,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解析:选D。H是光反应的产物,产生于类囊体薄膜(A)处,D错误。7实验发现将叶绿体从叶肉细胞中分离出来,破坏其外膜,仍然可以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生产有机物、放出氧气。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色素主要位于叶绿体内膜和基质中B叶绿体内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外膜是全透的,起保护作用C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中才能进行D叶绿素被破坏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解析:选D。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色素仅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叶绿体内膜和外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B错误;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叶绿素在光反应中吸收和转化光能,叶绿素被破坏,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能力提升8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及其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膜结构为叶绿体内膜BA侧为叶绿体基质,其中含有少量DNAC甲表示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的是叶绿素aD图示过程为光反应,该过程不需酶的催化解析:选B。分析图示过程可知,该生理过程为光反应,场所为类囊体薄膜,A项错误。光反应生成的ATP进入叶绿体基质参与暗反应,故A侧为叶绿体基质,叶绿体基质中含有少量DNA,B项正确。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的色素是胡萝卜素,C项错误。光反应过程需要酶的参与,D项错误。9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在a点时突然增加CO2的供应量,能表示叶绿体中H含量变化的曲线是()解析:选A。突然增加CO2的供应量,C3含量增多,用于C3还原的H增多,则叶绿体中H含量减少。10下图分别是萨克斯、鲁宾和卡门、恩格尔曼所做的关于光合作用的三个经典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1中a和b对照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B图2所示的实验可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源于CO2或H2OC图3所示的实验中,好氧细菌分布于光束照射的部位D若探究光反应的过程,需要对H2O和CO2进行标记并追踪其去向解析:选A。图1中a和b的区别在于有无光照,通过对比可以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A正确。图2所示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源于H2O,B错误。图3中好氧细菌聚集的地方表示O2产生的部位,O2产生于既有光照又有叶绿体的部位,C错误。CO2参与暗反应过程,H2O在光反应中被光解,所以研究光反应的过程只需追踪H2O的去向,D错误。11给光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增加14CO2,一段时间后,关闭光源,含放射性C3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利用14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粒Bab段叶肉细胞中C3浓度大量增加Cbc段C3浓度不变的原因是14CO2消耗殆尽Dc点后曲线上升是因为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内无H和ATP的供应解析:选D。CO2直接参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项错误;ab段含放射性的C3浓度升高,说明以14CO2为原料生成的C3增加,但由于暗反应增强会促进光反应,因此C3浓度略有增加,但不会大量增加,B项错误;bc段C3浓度不变是因为14C3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相等,c点后放射性C3浓度继续升高,说明c点时CO2并未消耗殆尽,C项错误;c点后曲线上升是因为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内无H和ATP的供应,从而导致C3的消耗减少所致,D项正确。12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由主要生产者所进行的某种活动,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理活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内被称为_的细胞器中进行的。(2)图中字母A、B、C依次代表的是_。(3)需要消耗物质A和B的生理过程的名称是_。(4)图中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5)如果该细胞器基质中的酶因某种原因而被破坏,则这一生理活动过程的两个阶段中,最先受到影响的阶段是_(填“”或“”)阶段。(6)色素吸收的_参与这一生理活动过程的_(填“”或“”)阶段,其中产物_在这一生理过程的_(填“”或“”)阶段,作为还原剂。解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中需要光和色素,在光反应阶段完成了水的光解,产生了ATP和H。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其中发生了一系列酶促反应,凡是影响酶活性、酶合成的因素,均影响此过程的正常进行。在暗反应中完成了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完成了活跃的化学能向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答案:(1)叶绿体(2)ATP、H、(CH2O)(3)C3的还原(4)水在光下的分解(5)(6)光能H13(2018山东青岛一模)研究小组将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幼苗均分为A、B两组进行实验探究,A组培养在完全培养液中,B组培养在缺Mg2的培养液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持续提供14C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然后检测并比较14C标记的有机化合物的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_。(2)B组14C标记的(CH2O)的量比A组低,原因是_。(3)在检测过程中,发现6 s后有十余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0.5 s内只发现一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这种产物最可能是_。(4)实验中的“其他条件”主要是指_(至少答两项)。若在实验过程中突然停止14CO2供应,则此时两组实验中14C5的含量均会_,(CH2O)/C3比值会_。解析:(1)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含有Mg2,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Mg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2)由于缺少Mg2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C3的还原减弱,形成的(CH2O)减少,所以B组14C标记的(CH2O)的量比A组低。(3)根据题干信息提供14C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CO2与C5反应,生成C3,所以0.5 s内发现的唯一的含放射性的物质应该是C3。(4)实验中的“其他条件”指的是无关变量,如温度、光照、pH值等。若在实验过程中突然停止14CO2供应,则生成的C3减少,消耗的C5也减少,导致两组实验中14C5 的含量均升高,(CH2O)/C3比值也升高。答案:(1)探究Mg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2)缺少Mg2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C3的还原减弱,形成的(CH2O)减少(3)C3(4)温度、光照、pH值等升高升高磨尖培优14(2018江西赣州一模)1937年植物学家赫尔希发现,离体的叶绿体中加入“氢接受者”,比如二氯酚吲哚酚(DCPIP),光照后依然能够释放氧气,蓝色氧化态的DCPIP接受氢后变成无色还原状态的DCPIPH2。研究者为了验证该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溶液种类A试管B试管C试管D试管叶绿体悬浮液1 mL1 mLDCPIP0.5 mL0.5 mL0.5 mL0.5 mL0.5 mol/L蔗糖溶液4 mL5 mL4 mL5 mL光照条件光照光照黑暗黑暗上层液体颜色无色蓝色蓝色蓝色(1)自然环境中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氢的场所是_,这些氢在暗反应的_过程中被消耗。(2)实验中制备叶绿体悬浮液使用蔗糖溶液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_,A试管除了颜色变化外,实验过程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3)A与C的比较可以说明氢产生的条件是需要_,设置B和D试管的目的是为了说明DCPIP_。(4)实验结束后A组试管中叶绿体_(填“有”或“没有”)糖类的产生,主要原因是_。解析:(1)自然环境中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氢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叶绿体产生的氢在暗反应中用于C3的还原过程。(2)实验中制备叶绿体悬浮液使用蔗糖溶液可以维持叶绿体的渗透压,避免使用蒸馏水使叶绿体吸水涨破。A试管有叶绿体和光照,除了颜色变化外,实验过程中还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3)A与C的比较可以说明氢产生的条件是需要光照,B和D试管作为对照实验,说明DCPIP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自身不会变色。(4)氢转移到DCPIP中而不能参与暗反应,并且实验条件为“密闭条件”,没有CO2的供应,因此实验结束后A组试管中叶绿体没有糖类的产生。答案:(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C3的还原(2)避免叶绿体吸水涨破有气泡产生(3)光照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自身不会变色(4)没有氢转移到DCPIP中而不能参与暗反应(或密闭环境中没有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