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灯光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146640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灯光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灯光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灯光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灯光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课题课时累计26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重点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难点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教具准备教学程序教学活动一揭题:生读题,再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明确目标教学活动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抽生说。自学课文教学活动三细读课文1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2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教学活动四再次深入理解课文1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2自由交流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理解中心板书设计灯光灯光(多好啊)幸福生活火光(多好啊)生命换取教后反思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信仰一词。一、预习导航:1、课文导读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革命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感人故事。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下面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篇课文要做到五读。一读 :自由读,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和有积累价值的词语。结合课文多读几遍,读不准的查字典,或请同桌帮助。二读:朗读,读通句子,读熟课文。三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四读:精读,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五读:浏览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在学案上做好记录,课上和老师同学交流。2、基础达标 (2)、连一连,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微弱的 时刻 宽阔的 知识 漆黑的 朋友 宏伟的 战斗 危急的 夜空 激烈的 建筑 年轻的 亮光 丰富的 马路(3)、根据解释,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词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 )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紧急。 ( )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先专职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 ) (4)、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3、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 疑问一 : 疑问二 : 疑问三 : 4、挑战自我: (1)、作者用“灯光”作为课文题目,有什么含义? (2)、你能背诵课文6-9节吗? 杜 鹃 花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天,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到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子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讲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望着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像一片一片红霞,散落在山坡上,像一团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她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那么美好,那么可爱。她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象征吗?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并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 、注意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加粗的词语,写出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杜鹃花作为一种象征物,不同的人对她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军伤病员把她作为;作者借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爱杜鹃花: 、写梗概: 四、作业及活动设计 课下阅读王愿坚的作品:七根火柴、三人行。五、相关链接哨 卡 在风雪迷漫的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 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心就可能坠下悬崖。 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是先把脚踩实,再回头拉将军的手。将军最近考察了这一带所有哨卡,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早上,将军还在山下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过来,面有难色:“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狂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接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多米的哨卡。狂风更加肆虐,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般疼痛。 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一行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将军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规定是什么?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得更生气了,他提高了嗓门:“你就这么带兵的?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 “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样?” 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立正的战士。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一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