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化学实验复习1》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45934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化学实验复习1》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9-2020年《化学实验复习1》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9-2020年《化学实验复习1》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化学实验复习1WORD教案教学目标: 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净化、尾气处理等知识,掌握各种仪器装置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重点、难点 对气体制备装置的归纳和装置变形的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学过程设计1这套装置在实验室用于制取什么气体?制氯气。2要制得纯净的氯气,请说明B、C、D、E各装置应盛装的试剂及其作用是什么?B装置应装饱和食盐水,用来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C装置应装浓硫酸,用来吸收Cl2中的水分;D装置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E装置应装NaOH溶液,用来吸收多余的Cl2,避免有毒气体排入空气。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气体一般有以下环节:(1)气体的发生;(2)气体的净化;(3)气体的收集;(4)尾气的处理(对于有毒气体)。1气体发生装置通常可分成几种类型?将各类型的装置示意图画出来。分类的依据是什么?2每种类型可制备什么气体?3使用注意事项及原因。说明:示意图的画法(以上面制取Cl2的装置为例)。类型有:(1)固-固加热型:可制O2、CH4、NH3等;使用注意: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2试管内导管刚伸出胶塞即可;3用酒精灯外焰加热。(2)固-液不加热型:可制H2、H2S、SO2、CO2、NO、NO2、C2H2等;使用时注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入液面以下。(3)固-液或液-液加热型:可制Cl2、HCl等。使用时注意:1组装装置接从下到上的顺序;2加热应垫石棉网;3烧瓶内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1/3。分类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否加热。【提问】启普发生器是一种气体发生的经典装置,能否说明它适合发生什么样的气体?它的优点是什么?启普发生器适合常温下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且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2、CO2、H2S。它的优点是可通过活塞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操作简便。【设疑】实验室能否用以下仪器组装启普发生器的替代装置?画出装置图:【提问】使用装置时要注意什么?长颈漏斗必须伸到隔板下面,否则无法控制反应,而且产生的气体也易从长颈漏斗逸出。【设疑】属于固一液不加热反应,但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有哪些?可用什么装置?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有SO2、C2H2、NO、NO2等。可用以下装置:此为简易装置,无隔板,无活塞,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若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滴入的量,从而调节反应产生气体量。【提问】实验室制C2H4属于液-液加热制气,其装置有何特点?操作时需注意什么?实验室制C2H4需要控制温度(170)应加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液面下。【启发讨论】在固(液)液加热制气时,如果气体产生较快,或所连装置较多,烧瓶内气压较高,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易滴下与烧瓶内试剂反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最简单方便的方案是:【评价】学生所设计的各种方案,指出其优点及不足并鼓励学生设计尽可能简单的方案。【练习】在实验室,制备O2、Cl2、HCl、NH3有什么合理、简单、快速的方法,用到哪类装置?(1)向MnO2中滴加H2O2可制氧气;(2)向高锰酸钾固体中滴加浓盐酸可制Cl2;(3)向浓盐酸中滴加浓H2SO4可制HCl;(4)向NaOH溶液中滴加浓氨水可制NH3。以上制备方法均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启发练习】如果要收集纯净的气体,须除杂质和干燥气体。试判断下列气体净化时应使用的试剂和装置:气体(所含杂质)除杂试剂和装置CO(CO2)CO2(H2O)Cl2(HCl)N2(O2)SO2(HCl)碱石灰 干燥管 NaOH溶液 洗气瓶浓H2SO4 洗气瓶 饱和NaCl溶液 洗气瓶铜网(灼热)硬质 玻璃管 NaHSO3溶液 洗气瓶【提问】气体净化的原则是什么?1尽量用化学方法;一般酸性气体杂质用碱性试剂除去,还原性气体杂质用氧化性试剂除去;2净化试剂只与杂质发生反应;3不生成新的杂质。【提问】气体净化常用装置是什么?画出装置图。分几类?分两类:1用固体物质除去气体杂质(包括水蒸气);如图(1)、(2)、(3)。2用液体物质除去气体杂质(包括水蒸气);如图(4)。【启发讨论】根据净化试剂的状态不同选择装置。【例题】为除去O2中少量的CO2和水蒸气,应采用的装置是 其中左边试管盛 ,右边试管盛 。思考、回答:选D;甲试管盛NaOH溶液,乙试管盛浓硫酸。应注意:1洗气瓶使用时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2净化包括除杂和干燥,一般先除杂后干燥。【启发提问】净化后的气体就可以收集,那么常用的收集方法和装置有哪些?依据什么来选择适合的方法及装置?气体收集装置有两类方法:1排水法:用于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例如,H2、O2、CH4、NO、C2H4、C2H2等如图(1)。2排空气法:(1)向上排空气法:用于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例如O2、CO2如图(2)。(2)向下排空气法:用于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例如H2、NH3、CH4如图(3)。选择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对空气的密度。【提问】下列气体在收集时须注意什么?Cl2、HCl、H2S、NO2、SO2Cl2、HCl、H2S、NO2、SO2均属于能溶或易溶于水的气体,不宜用排水法,而且它们均有毒,不能用装置(2),应用以下装置:a口进气,b口出气,b口应连接尾气处理装置,防止有毒气体排入空气。【组织讨论】上述装置可收集具有什么性质的气体?怎样使用?若烧瓶是干燥的,a口进气,瓶口向上或b口进气,瓶口向下,可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如CO2;a口进气,瓶口向下或b口进气,瓶口向上,可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H2、NH3、CH4。若烧瓶中充满水,瓶口向上,b口进气或瓶口向下,a口进气,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如H2、CH4、CO、NO等。【设疑】如图装置:上述收集装置中干燥管的用途是什么?干燥管是防止外界含有水蒸气的空气进入瓶内,从而保证收集到干燥的气体。【提问】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H2,如何收集?用图5-17装置:【启发提问】有毒气体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尾气处理常用装置有哪些?如何选择?试举例。尾气处理常用装置有:选择原则:1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水吸收,用装置(2)、(3),防止倒吸其中装置(3)用于吸收少量气体,例如HCl、HBr、NH3。2对于溶解速率不快的气体可用装置(1),一般使气体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例如:Cl2、H2S、SO2等可用NaOH溶液吸收。3对于可燃性有毒气体,可用装置(4),经点燃除掉,例如:CO。【小结】制备气体的各个环节是有联系的,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综合考虑。但有时并不要求完整地制备气体,而是制出气体后进行一系列的性质实验,所用到的仪器装置均是各部分基本仪器装置的变形,因此应熟知各仪器装置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教学目标:复习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验知识,掌握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一般方法。重点、难点 掌握分离物质的原理和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固体:氯化银中的氯化钠;硝酸钾中的氯化钠;氯化钠中的碘。液体:硝酸中的水;石油中的汽油、柴油;溴水中溴和水;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蛋白质和水;氯化钠溶液中的水。气体:空气中提取氮气、氯气和氯化氢。【提问】常见的分离物质的物理方法有哪些?它们适用于哪些物质间的分离?固体:将固体溶解、过滤,剩余的固体即是氯化银。在热水中加入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至溶液饱和,降温析晶。将氯化钠和碘的混合物加热至不再有紫色蒸气逸出。液体:在硝酸中加入Mg(NO3)2,蒸馏。将石油分馏。在混合液中加入苯,分液。将混合液放入半透膜中,把半透膜袋浸泡在蒸馏水中。向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钠固体,静置,过滤。在蒸发皿中蒸发。气体:将空气液化,低温分馏。将混合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洗气。根据以上例题分小组讨论:固体、液体、气体分离方法和适用范围。学生代表总结:固体:溶解过滤;分离不溶固体和溶液。结晶和重结晶法: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的性质分离提纯物质。升华法:分离易升华和不升华固体混合物。液体 分馏法:根据几种互溶的液体沸点的差异较大蒸馏分离。萃取法:根据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分离。渗析法:分离胶体和溶液。盐析法:根据混合物中某物质在加入某些盐后溶解度改变分离。气体 液化法:根据混合气体的沸点不同液化分离。吸收法:根据不同气体在某种液体中的溶解程度不同分离。请选出与以上方法相对应的仪器和用品:玻璃棒、漏斗、漏斗架、滤纸、蒸发皿、石棉网、半透膜、接受器、冷凝管1按操作顺序选择仪器(如:溶解过滤)。2按仪器安装顺序选择仪器(如分馏)。【提问】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需要分离提纯许多物质时,要用到化学反应,在选择化学试剂时应遵守哪些原则?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蒸馏、分液萃取、升华、渗析实验需要哪些仪器?学生代表总结:溶解过滤: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蒸发浓缩: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泥三角、蒸发皿、玻璃棒。结晶、重结晶法: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漏斗、药匙、铁架台(带铁圈)。蒸馏、分馏法:铁架台(带铁圈、铁夹)、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接受器。分液萃取法:烧杯、漏斗架、分液漏斗。升华法: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石棉网、烧杯、圆底烧瓶。渗析法:半透膜、烧杯、玻璃棒。将下列固体物质分离:固体NaCl中NH4Cl杂质固体Fe2O3中Al2O3杂质固体CuS中FeO杂质固体Na2CO3中的NaHCO3。杂质气体、固体、液体中各种物质的分离方法。固体NaCl中NH4Cl杂质:加热。固体Fe2O3中Al2O3杂质:加过量强碱溶液,过滤。固体CuS中FeO杂质:加过量盐酸,过滤。固体Na2CO3中的NaHCO3:加热。将下列溶液中的杂质除去:MgCl2溶液中FeCl3杂质乙酸乙酯中乙酸和乙醇乙醇中水加MgO或Mg(OH)2或MgCO3固体,调节溶液的pH=4左右,过滤。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静置、分液。加入生石灰,蒸馏。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再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至中性。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CO2中的O2气体CO2中的H2S气体H2S气体中的HCl气体混合气体通过热铜网。通入CuSO4溶液。通入饱和NaHS溶液。固体:加热分解(NaCl中NH4Cl)酸、碱法(Fe2O3中Al2O3,CuS中FeO)转化法(Na2CO3中的NaHCO3)液体:水解法(MgCl2溶液中FeCl3)吸收法(乙酸乙酯中乙酸和乙醇)蒸馏法(乙醇中水)气体:氧化-还原法(CO2中O2)沉淀法(CO2中H2S)转化法(H2S中HCl)正确方案:KOH、AgNO3、K2CO3、HNO3综合一 有一硝酸钾溶液,其中混有少量KBr、Ca(H2PO4)2。有人用AgNO3、K2CO3、KOH、HNO3试剂以除去那些混入的物质,若规定不得重复使用试剂,且最后溶液中只许含有K+、NO3-、H+、OH-,则加入试剂的顺序_(组织学生评价方案,提出各自的见解)。1 若为AgNO3、KOH、K2CO3、HNO32 若为KOH、K2CO3、AgNO3、HNO33 若为K2CO3、AgNO3、KOH、HNO3综合二 氯化铜CuCl22H2O中含有FeCl2杂质,为了制取纯净的氯化铜晶体,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进行提纯:已知:Fe3+、Cu2+、Fe2+三种离子从溶液中完全呈氢氧化物沉淀时所需的pH是:Fe3+:3.7Cu2+、Fe2+:6.4正确方案:(1)Fe2+和Cu2+完全以氢氧化物沉淀所需溶液pH相同,不能利用加碱生成沉淀而分离出Fe(OH)2,故应将Fe2+氧化成Fe3+后再调pH使Fe3+生成沉淀而除去。(2)A(3)D(4)CuO Fe(OH)3 评价其它方案:1(2)中如果选择其它试剂,都会引入其它离子而使最后得不到纯净的CuCl22H2O。2(3)中如果选择A、B,会引入Na+、NH4+而使产物不纯。(3)中如果选择C,则不会使pH升到3.7。请回答:(1)需加入氧化剂X的原因;(2)下列物质都可以作为氧化剂,其中最适合本实验的氧化剂是 AH2O2 BKMnO4 CNaClO DK2Cr2O7(3)调节pH时,应选用 ANaOH BNH3H2O CHCl DCu(OH)2(4)物质Y是_,沉淀Z是_。3物质的鉴别与鉴定 教学目标:复习常见阴离子和阳离子鉴别与鉴定的实验知识,掌握常见阴离子和阳离子鉴别与鉴定以及鉴定物质的一般方法。重点:掌握常见阴离子和阳离子鉴别与鉴定以及鉴定物质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甄别筛选、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感悟到科学的魅力。指导学生用模型或假说的方法进行化学学科的研究。 教学过程设计 关于物质鉴别与鉴定的实验课题(课前已经布置给学生):课题一鉴别五种无色溶液:NaCl、Na2SO4、Na2SO3、Na2CO3、NaHCO3。课题二鉴定一无色溶液为KHCO3溶液。课题三鉴别五种白色固体:(NH4)2SO4、Na2SO4、MgSO4、Al2(SO4)3、CuSO4。课题四鉴定白色固体为KAl(SO4)2。课题一鉴别五种无色溶液:NaCl、Na2SO4、Na2SO3、Na2CO3、NaHCO3。(一)最佳方案演示:将五种无色溶液编号为:A、B、C、D、E。结论:A为Na2SO3溶液;B为Na2CO3溶液;C为Na2SO4溶液;D为NaHCO3溶液;E为NaCl溶液。1可否将(1)中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或CaCl2、MgCl2溶液?(二)回答质疑或对最佳方案中局部操作的其它设计进行评价(投影展示实验流程图)。1若将(1)中的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由于操作(2)中要加入稀盐酸,就会导致溶液中含有稀硝酸,使Na2SO3被氧化成Na2SO4,从而无法区分Na2SO3和Na2SO4。2可否将(2)中稀盐酸改为稀硝酸或稀硫酸?2若将(1)中的BaCl2溶液改为CaCl2、MgCl2溶液,由于操作(3)中要加入NaOH溶液,而Ca(OH)2微溶、Mg(OH)2不溶,会使NaHCO3溶液和NaCl溶液无法区别。3可否将(3)中滴加NaOH溶液改为滴加AgNO3溶液?3若将(2)中稀盐酸改为稀硝酸,同样可使Na2SO3被氧化成Na2SO4,从而无法区分Na2SO3和Na2SO4。若将稀盐酸改为稀硫酸,则C中的现象仍为沉淀不溶解。但BaSO3会转化为BaSO4,而无法区分Na2SO4、Na2SO3。所以稀盐酸不可以改为稀硫酸。若将(3)中滴加NaOH溶液改为滴加AgNO3溶液,就会使D、E中都产生白色沉淀。因为,在前面的操作中五种无色溶液中均加入了BaCl2溶液。4可否将(4)中滴加品红试液改为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或将气体通入品红试液?4若将(4)中滴加品红试液改为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或将气体通入品红试液,均需要产生气体的量足够多,而实验所取的五种无色溶液均为少量。(三)最佳方案中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操作(2),A中的沉淀可能不会完全溶解,原因是溶液中的Na2SO3已经部分被氧化,若氧化严重可能致使Na2SO3和Na2SO4无法区别。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更换试剂。(四)其它可行的设计方案(投影展示实验流程图):将五种无色溶液编号为:A、B、C、D、E。1可否将(1)中稀盐酸改为稀硫酸?(五)回答质疑或对其它方案中局部操作的其它设计进行评价:1若将(1)中稀盐酸改为稀硫酸,操作(3)滴加BaCl2溶液中的C、E必需另取,否则将无法区别。这会使操作变得复杂。2可否将(2)中滴加品红试液改为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或将气体通入品红试液?2若将(2)中滴加品红试液改为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或将气体通入品红试液,均需要产生气体的量足够多,而实验所取的五种无色溶液均为少量。3可否将(3)或(4)中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3若将(3)中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由于操作(1)中已加入足量稀盐酸,就会导致溶液中含有稀硝酸,使Na2SO3被氧化成Na2SO4,从而无法区分Na2SO3和Na2SO4。若将(4)中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不会影响B、D的鉴别,所以可以将(4)中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4(4)中B、D溶液可否不另取?4(4)中B、D溶液不可不另取。因为(1)加入了足量稀盐酸,Na2CO3、NaHCO3已经全部反应,所以(4)中B、D溶液必需另取(这也是此方案的不足之处)。(六)可行的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操作(4)中的试剂需要另取,这会使实验变得复杂一些。(七)溶液中阴离子鉴别(在不考虑阳离子影响时)的一般原则:1鉴别溶液中阴离子的常用试剂及所得现象(1)稀盐酸(2)AgNO3溶液和稀硝酸(3)BaCl2溶液、NaOH溶液和稀盐酸联合使用(4)指示剂或铝片若已确认溶液中没有弱酸根离子(用前面的方法),再加入指示剂(指示溶液为明显的碱性)或加入铝片(产生可燃性无色无味气体),则可证明溶液中存在大量OH-。(5)浓硫酸和铜片将溶液浓缩,加入浓硫酸和铜片加热,产生红2鉴别溶液中离子的注意事项:补充完善如下:(1)利用某些被鉴别的离子的共同性质,将被鉴别的离子划分为23组。(2)用离子的特性反应或与同一试剂作用的不同现象确定某种离子的存在。(3)所选择的反应,应具备灵敏快速、操作简便的特点。(4)选择鉴别试剂时,要注意与前面已加入的试剂是否可以作用或是否会与后面加入的试剂发生作用而产生干扰。若实在无法排除干扰,则被测溶液应该另取。(5)注意加入试剂的量及加入方式,依据具体反应的要求,选择控制是“少量”、“适量”还是“过量”,是“加入”还是“滴加”。鉴定一无色溶液为KHCO3溶液。(一)最佳方案演示:结论:操作(1)可证明溶液中含有K+。因此该无色溶液为KHCO3溶液。1可否将(2)中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二)回答质疑或对最佳方案中局部操作的其它设计进行评价:1若将(2)中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由于操作(2)2可否将(2)中的BaCl2溶液改为CaCl2、MgCl2溶液?2若将(2)中的BaCl2溶液改为CaCl2、MgCl2溶液,由于操作(2)中还要加入NaOH溶液,而Ca(OH)2微溶、Mg(OH)23可否将(2)中稀盐酸改为稀硝酸?3若将(2)中稀盐酸改为稀硝酸,结论同1。4可否将(2)中稀盐酸改为稀硫酸?4若将(2)中稀盐酸改为稀硫酸,BaCO3就会转化为BaSO4,(三)最佳方案中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办法:1操作(2)中,应排除Mg2+的干扰,若已经测定溶液为碱性,就可排除Mg2+存在的可能。2最后产生气体的气味,可能会不易感觉,而且还可能受盐酸中挥发出的HCl气味的干扰(以为气体带有刺激性气味)。但在常见的阴离味,并且又以SO2、H2S最为常见。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确定产生的气体不是SO2、H2S即可。(四)溶液中离子鉴定的注意事项:1选择被鉴定物质中阴、阳离子的特性反应,分别鉴定阴、阳离子的存在,并设法排除可能的干扰。2所选择的反应,应具备灵敏快速、操作简便的特点。3选择鉴别试剂时,要注意其是否可以与前面已加入的试剂作用或是否会与后面将加入的试剂发生作用而产生干扰。若实在无法排除干扰,则被测定溶液应该另取。4注意加入试剂的量。加入方式依据具体反应的要求,选择控制是“少量”、“适量”还是“过量”,是“加入”还是“滴加”。 课题三鉴别五种白色固体:(NH4)2SO4、Na2SO4、MgSO4、Al2(SO4)3、CuSO4。(一)最佳方案演示:将五种白色固体编号为:A、B、C、D、E。结论:A为Na2SO4固体;B为MgSO4固体;C为无水CuSO4固体;D为Al2(SO4)3固体;E为(NH4)2SO4固体。1操作(1)中加入适量水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控制?此时还有可能产生什么现象?1操作(1)中加入适量水的目的是使溶液浓度不要太低。可以用获得饱和溶液的方法控制,并取上层清液进行实验。如果仔细感觉,五种固体溶解时的热现象可能不同(当所取的固体的量稍多时),因为(NH4)2SO4是明显的吸热过程。2操作(2)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控制?2操作(2)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防止Al2(SO4)3中产生的Al(OH)3沉淀在过量的NaOH中溶解,使Al2(SO4)3和Na2SO4无法区别。控制的方法是:滴加NaOH溶液,并边加边振荡,观察沉淀的生成。3操作(2)可否不加热?此时E中还可能产生什么现象?3若操作中(1)获得的是饱和溶液,操作(2)不加热,E中也可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利用这一现象可以区别出(NH4)2SO4。(三)最佳方案中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办法:操作(1)中的无水CuSO4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可能会速率较慢,而影响形成蓝色溶液这一现象的观察,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将溶液稍稍加热。(四)其它可行的设计方案(投影展示实验流程图):(略)对溶液中阳离子鉴别的一般原则的总结归纳,进行评价和诊断;提出问题,使之进一步合理、完善。讨论、归纳、总结如下:(五)溶液中阳离子鉴别(在不考虑阴离子影响时)的一般原则:1鉴别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及所得现象(1)NaOH溶液(2)可溶性硫酸盐或硫酸一般在确认溶液中不存在Pb2+、大量Ca2+和Ag+的情况下,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以证明存在Ba2+。(3)可溶性氯化物或盐酸一般在确认溶液中不存在Pb2+的情况下,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以证明存在Ag+。(4)焰色反应(5)指示剂或锌粒若已确认溶液中没有弱碱离子(用前面的方法),再加入指示剂(指示溶液为酸性)或加入锌粒(产生可燃性无色无味气体),则可证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2鉴别白色固体的注意事项:(1)利用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或溶解过程中现象的差异以及所形成溶液的不同颜色,可将被鉴别的离子划分为若干组。(2)用离子特性反应,或与同一试剂作用的不同现象,确定某种离子的存在。(3)所选择的反应,应具备灵敏快速、操作简便的特点。(4)选择鉴别试剂时,要注意其与前面已加入的试剂是否可以作用或是否会与后面加入的试剂发生作用而产生干扰。若实在无法排除干扰,则被测溶液应该另取。(5)注意加入试剂的量,依据具体反应的要求,选择控制是“少量”、“适量”、还是“过量”。鉴定白色固体为KAl(SO4)2。(一)最佳方案演示:结论:操作(1)可证明溶液中含有K+。操作(2)可证明溶液中含有Al3+。因此该白色固体为KAl(SO4)2。1可否将操作(2)中的“滴加”改为“加入”?(二)回答质疑或对最佳方案中局部操作的其它设计进行评价(投影展示实验流程图):1若将操作(3)中的“滴加”改为“加入”,就有可能观察不到产生胶状白色沉淀的现象,而影响Al3+的鉴定。2可否将(3)中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2若将(3)中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由于操作(2)3可否将(3)中稀盐酸改为稀硝酸或稀硫酸?3若将操作(3)中稀盐酸改为稀硝酸,结果同2。4若将操作(3)中稀盐酸改为稀硫酸,由于操作中已经加入足量(三)最佳方案中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常见的阳离子中,Zn2+离子可能干扰Al3+的鉴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取少量待测液滴加过量的氨水,若沉淀不溶解,则可以排除Zn2+离子存在的可能。(四)溶液中离子鉴定的注意事项:与课题二中的结论一致。 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目标:以铁的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为主线,加深对Fe、Fe2+、Fe3+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复分解反应知识的理解。科学方法: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合理、周密、安全的实施化学实验。重点、难点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对实验进行的一种规划,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相关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和方法进行的一种规划。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是:1以还原铁粉为原料制备Fe(OH)2并观察它在空气中的氧化过程。2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我们先对第1个课题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法依次地进行讨论。1请分析实验的化学原理。1分析实验的化学原理2请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2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将还原铁粉氧化Fe2+的溶液;用Fe+的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生成Fe(OH)2沉淀;使Fe(OH)2在空气中氧化成Fe(OH)3。3将FeFe2+,可以采取几个方案?试加以比较。3比较实验的不同方法:FeFe2+方案一:将过量还原铁粉跟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方案二:将过量还原铁粉跟FeCl3溶液反应在实际操作中,哪个方案更好些?为什么两个方案都要加入过量的铁粉?学生1:方案二比方案一更好些,后者比前者反应的时间短。学生2:加入过量的铁粉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成Fe3+。4将Fe2+Fe(OH)2时,加入NaOH溶液可以采取几个方案?试加以比较。Fe2+Fe(OH)2方案一:将胶头滴管插入Fe2+的溶液液面下,逐滴滴入NaOH溶液。方案二:将NaOH溶液直接滴入Fe2+的溶液中上述两个实验方案观察到的现象一样吗?学生3:方案一可以看到白色沉淀,方案二看不到白色沉淀。为了在短时间内能够观察到Fe(OH)2氧化过程中的颜色的变化可以采取几个方案?试加以比较。Fe(OH)2Fe(OH)3方案一:给盛有Fe(OH)2沉淀的试管微热。方案二:将试管倾斜,使白色沉淀贴在试管壁上。方案二不需加热,而且可以细致地观察到颜色的变化过程。 5定量实验与基础定量分析 教学目标: 复习“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和“中和滴定”的原理及操作,熟练掌握教材中定量实验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1)熟练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和“中和滴定”两个定量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对测量结果的分析。(2)通过解决测量混合物含量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存储的知识迁移、转换、重组的实践能力,尝试和体会定量分析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现有一个0.53g的工业纯碱样品(含少量不与酸反应的杂质),需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请设计初步方案。1分实验小组进行讨论。2小组代表发言,投影方案。3评价、归纳,确定方案。 方案一基本方法:配制标准浓度的酸溶液。将样品溶在水中,用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测量消耗酸溶液的体积,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方案二在样品中加入足量的强酸溶液,使CO2气体全部逸出。用吸收剂吸收逸出的CO2气体。根据吸收齐质量的增加Na2CO3,计算的质量分数。基本方法:方案三基本方法:在样品溶液中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使其沉淀完全。过滤后,将沉淀进行洗涤、烘干。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哪些主要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浓度的酸溶液。(2)用标准酸溶液滴定样品溶液。采用滴定法测定样品含量,首先需配制标准浓度的酸溶液,某实验室限于条件,只能用稀释法将5.00molL-1的酸溶液配制成标准浓度为0.200 molL-1的酸溶液100 mL,应选用哪些试剂与仪器?甲回答:设需5.00 molL-1的盐酸体积为x根据计算:5.00 molL-1x=0.200 molL-1100mL x=4mL所以选择:仪器:10 mL量筒;100 mL容量瓶;50 mL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5.00 molL-1盐酸;蒸馏水。乙回答:不能用量筒,因为量筒是粗量器,其精确度只有0.1mL,而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所以应该选择25mL的酸式滴定管。确定所选仪器为:25 mL酸式滴定管;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能否用硫酸溶液配制标准酸溶液?否,因硫酸是二元酸,第二步电离不完全,会造成一些误差。确定所选试剂为:5.00molL-1盐酸;蒸馏水。配制0.200 molL-1标准浓度的盐酸溶液。丙生操作:用酸式滴定管取液时,起始液面定为0刻度,然后量取4.00mL盐酸溶液于容量瓶中。丁生操作:用酸式滴定管取液时,起始液面定为21mL,将管中所有溶液放入容量瓶中。丙生的操作是正确的。而丁生将起始液面定在21mL,此时管内酸液的体积大于4mL(包括刻度线以下的部分),因此不能全部放出,只能将酸液放至25mL处。哪些不正确的操作会引起误差?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下面我们就用刚配好的0.200 molL-1的盐酸溶液滴定样品的水溶液,请选择滴定时所需仪器及其规格,滴定时所需试剂。试剂:测定样品;0.200 molL-1盐酸溶液;蒸馏水;甲基橙试液。仪器:50 mL酸式滴定管;锥形瓶;滴定架。(1)为何选用50 mL的酸式滴定管?(1)假设样品中全部为碳酸钠,进行估算:设消耗盐酸的体积为x 0.200 molL-1x=0.05mol2 x=50mL由于样品中仅含有少量杂质,所以滴定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一定大于25mL,小于50mL。(2)为何选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可否选用酚酞?(2)甲基橙由黄色变为红色时,pH接近4,此时样品中的碳酸钠已反应完全,二氧化碳已全部逸出。据滴定曲线所示,盐酸的体积仅超过半滴。若用酚酞做滴定指示剂,变色时,pH8,此时样品溶液中碳酸钠未反应完全,二氧化碳未能全部逸出。(3)是否需要测定溶解样品的蒸馏水的体积?(3)将样品溶解在蒸馏水中时,溶质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已确定,与加入蒸馏水的多少无关,无需测量溶液体积。在滴定过程中,哪些操作不当,会形成误差?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用已测定的盐酸溶液的体积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w(Na2CO3)下面采用方案二,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方案的核心是测量反应中逸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请选用试剂,选择主要仪器,设计实验装置(先不连接)。A主要反应发生装置:烧瓶和分液漏斗;试剂:样品和硫酸。B干燥装置:大试管;试剂:浓硫酸。C吸收装置;干燥管、U型管;试剂:碱石灰。(1)为什么选用硫酸与样品反应逸出二氧化碳?能否改用盐酸?(1)硫酸不易挥发,逸出的二氧化碳比较纯净,只需干燥除去水蒸气即可吸收。若用盐酸,二氧化碳中会混有氯化氢气体,尚需除去,使装置复杂化,而且在吸收氯化氢气体的同时,二氧化碳气体难免消耗,增大误差。(2)二氧化碳气体密度较大,怎样保证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完全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从发生装置中全部逸出?(2)可用气囊向发生装置中鼓入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气体,如:稀有气体、氮气等,加大压强,使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逸出,被碱石灰吸收。(3)从经济和取气简便的角度考虑,能否鼓入空气?若鼓入空气,装置是否需要改进?(3)可以鼓入空气,但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和其他酸性气体(因环境被污染),需要在发生装置前面增加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装置。用以上装置进行测量,应该如何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什么?形成初步方案,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取ng样品装入烧瓶中C在干燥管和U型管内填满碱石灰D称量U型管质量(m1)E缓缓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F打开止水夹G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H关闭止水夹I称量U型管质量(m2)加入硫酸前,发生装置中存有空气,是否会影响测量的准确度?如何处理?在加入硫酸前,先鼓入一定量已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使其充满烧瓶。修改原方案,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F、G、H、E、F、G、H、I测量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在请比较这三个方案在设计思路上有何特点?方案一特点:是测量与样品反应的标准酸溶液的体积。方案二特点:是将被测成分转化为气体,测量气体的质量。方案三特点:是将被测成分转化为沉淀,测量沉淀的质量。【小结】测定物质中某组分的含量,在分析化学中称为定量分析。方案一测定的是标准酸溶液的体积,习惯称为容量分析。方案二和方案三均测定的是成分转换物(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习惯称为重量分析。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在操作和装置上各有所长,但是都会产生误差。请分析、归纳两种常用的定量分析的方法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小结:1方法本身存在缺陷(1)在容量法的滴定分析中,反应进行不完全,或者反应终点与滴定终点不相符合会造成误差。(2)在重量分析中,由于沉淀尚有微量溶解或沉淀不完全会造成误差。(3)在重量分析中,由于气体吸收不完全会造成误差。2仪器精确度不够,试剂纯度不够(1)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中都可能用到天平、量筒等粗量器,精度不够会造成误差。(2)滴定分析中所用的标准酸溶液的精确度不够等。3操作方法不够准确、规范(1)在观察指示剂变色时,会产生偏深、偏浅的视觉误差。(2)读取刻度时,会产生偏高、偏低的视觉误差。(3)溶解、洗涤、转移和过滤时,溅洒或操作不够充分会使测量物质损失而造成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