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政治 专题一 古典政治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检测A 新人教版选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44529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政治 专题一 古典政治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检测A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中政治 专题一 古典政治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检测A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中政治 专题一 古典政治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检测A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 古典政治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检测A(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漫画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反映的是() 鼓励出口,限制进口A.重商主义者关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B.斯密的“富国裕民”思想C.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D.斯密的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思想解析:从漫画可以看出,对进口设置“门槛”进行限制,而对出口则“一路放行”,这属于典型的重商主义思想而非斯密的观点,故选A项。答案:A2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社会财富。他认为增加社会财富的途径是()通过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A.B.C.D.解析:斯密没有谈到用科学技术来增加社会财富,不选。的观点与斯密的理论正好相反,不选。是斯密关于增加社会财富的途径的认识,故选D项。答案:D3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年生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了以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的三大阶级的收入。他认为,这三大阶级是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的、基本的阶级。在这里,斯密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纯产品的生产和占有B.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C.是否占有利润D.收入的多少解析:斯密是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三大阶级的,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4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在此背景影响下,我国外贸出口市场供求严重失衡,造成了出口导向型企业经营困难,一些企业陷入了多年未见的困境。在此情况下,我国应该()A.限制政府作用,自由放任B.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C.鼓励企业面向国内市场组织生产,减少出口D.适当干预经济,鼓励出口解析:A、B两项都不是国家应该采取的措施;C项观点错误,出口导向型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D项符合题干要求,国家应适当干预经济,采取鼓励出口的措施来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答案:D5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会利益是如何得到的呢?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这一观点()A.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B.看到了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C.认为市场调节会造成垄断D.掩盖了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解析:“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的调节作用,即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所以选A项,排除D项。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这说明他看到了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方面,排除B、C两项。答案:A6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时,我国许多大型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国内,扩大内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及试点医疗体制改革,有利于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上述材料体现了李嘉图的经济理论观点是()比较成本学说绝对成本学说收入分配理论二元劳动价值论A.B.C.D.解析:属于斯密的经济理论观点;是李嘉图的经济理论观点,故选C项。答案:C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把劳动价值论推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高峰。据此完成第78题。7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体现在()对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了初步区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剩余价值和利润一贯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A.B.C.D.解析:李嘉图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决定商品价值的并不是每个生产者在生产时实际耗费的劳动量,而是必要劳动量,这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故应选。答案:D8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李嘉图体系最终走向解体。李嘉图经济理论的局限性在于()把商品生产看成永恒的无法解决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没有认识到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问题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A.B.C.D.解析:本题考查李嘉图经济理论的局限性。根据李嘉图的经济理论观点,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李嘉图认识到了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问题;是李嘉图经济理论的科学成分,不是其局限性。答案:A9李嘉图认为: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当每个人都可随意使用资本的时候,他自然会寻找那种最有利的行业。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而不致过多地分配到某种商品的生产上。这一观点主要阐明了市场能够()A.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B.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中的分配C.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D.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解析:李嘉图的观点主要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自发调节作用,即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中的分配。故选B项。答案:B10下列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表述正确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成长阶段的17世纪中叶,代表了英、法等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古典政治经济学反对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古典政治经济学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正确认识。说明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表明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般主张,夸大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意义,说明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联系。故正确,答案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60分)11(18分)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只能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他们认为要增加国家财富就必须使本国的劳动者处于贫困状态。其理由是:本国劳动者处于贫困状态,一方面可以给出口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从国外获得尽可能多的金银;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工资水平低,可以降低本国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斯密则认为,社会财富应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他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两个目标: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对财富的理解上,斯密与重商主义者有什么不同?(8分)(2)他们的政策主张有什么差异?(10分)解析:本题考查斯密与重商主义者对财富的不同理解,以及他们在政策主张上的差异。可根据教材相关知识概括总结,组织答案。答案:(1)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只能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财富来自于流通领域;而斯密则认为财富应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劳动是财富的源泉。(8分)(2)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采取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而斯密则认为,要增加国家财富,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他主张实行经济自由和对外贸易的自由化,极力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10分)12(26分)材料一斯密指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作使用价值,后者叫作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材料二李嘉图认为:一种商品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耗费在一件商品上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换价值是由价值来调节的,因而是由耗费的劳动量来调节的。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1)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8分)(2)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的认识,李嘉图和斯密的观点有何异同?(10分)(3)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哪些贡献?(8分)答案:(1)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他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混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8分)(2)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5分)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5分)(3)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把劳动价值论推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高峰。(8分)解析:第(1)问,回答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第(2)问,回答李嘉图和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的理解;第(3)问,李嘉图在纠正斯密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把劳动价值论推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高峰。13(16分)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比较成本学说”是李嘉图整个经济思想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嘉图举例说,有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英国,生产两种商品,葡萄酒和毛呢。生产同量的这两种商品,各自需要的工人数量分别是,葡萄牙为80人,英国为120人;葡萄牙为90人,英国为100人。如果不进行国际分工,两国都生产这两种商品(均以劳动一年计算劳动量),则葡萄牙需要170个工人,英国需要220个工人,两国共需要390个工人。如果葡萄牙专门生产酒,然后用80个工人生产的酒去交换英国的毛呢,就可节省10个工人的劳动;而英国专门生产毛呢,然后用100个工人生产的毛呢去交换葡萄牙的酒,就可以节省20个工人的劳动。两国共需要花费360个工人的劳动就可生产出同样数量的酒和毛呢,两个国家都能得到好处。李嘉图第一次以无可比拟的逻辑力量,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并不局限于绝对成本的差异。(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6分)(2)试评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这一学说对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何启示?(10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掌握情况,评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应结合材料辩证分析。答案:(1)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6分)(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一学说也有局限性。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5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启示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同时,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注意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