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39442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一)教材第6页思考1该漫画形象地刻画了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地球带来的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降解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2这幅漫画反映了世界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从而导致了人类的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诱发了资源紧张、地区冲突及贫困等问题。人类对物质和能源需求的增加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控制人口数量。(二)教材第7页思考1投资商主要考虑开矿给自己和当地人带来的经济效益;环保局领导主要考虑开矿带来的环境问题;果农主要考虑自己受到的环境污染的危害;村主任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2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兼顾。3对这场争论的看法,首先要建立在深入理解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的基础上,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兼顾环境保护,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达到“双赢”。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图示区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A大气污染B全球变暖C土地荒漠化 D森林破坏2该区域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气候干旱 B人口激增C土壤贫瘠 D植被破坏解析:第1题,从图中“农作侵入牧区”造成的后果来看,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图示区域土地荒漠化的根源。答案:1.C2.B3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减少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C汽车排放尾气造成光化学烟雾D宁夏地区由于灌溉不当造成盐渍化解析: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森林减少、生物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和土地次生盐渍化等。答案:C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污染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46题。4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A人们在两极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B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D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无任何关系5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盲目扩大耕地面积退耕还林山地缓坡修筑梯田围湖造田随意开挖矿产资源适度开采地下水ABC D6以下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乱砍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C大量开采地热 D任意排放污水解析:第4题,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第5题,丘陵缓坡(小于18,我国小于25)可以修筑梯田。第6题,A、B、C三项活动能造成生态破坏,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答案:4.B5.D6.D7环境问题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其主要原因是()A环境变化的规模大、时间长B环境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C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小D环境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解析: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模拟,因此许多环境问题的危害是难以预见的。答案:A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甲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乙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每天对能源的需求(1)从图甲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越来越_。图乙说明人类的能源需求量越来越_。(2)结合图甲、图乙说明资源短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3)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关键是_,其次是_。解析:人口增加,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几乎是无限地增加,图中的能源仅是资源消耗的一个缩影。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是控制人口数量,二是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答案:(1)短大(2)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3)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等(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911题。9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10下列污染物与图中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工业排放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尾气D建筑工地扬尘11图中土地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C沙漠边缘地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各环境问题分布可以看出,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和亚欧大陆内部地区,属荒漠化问题。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是酸雨问题。存在于非洲的原始森林区,属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包括我国的农业区和南亚、西亚的农业区,面临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指海洋,属海域污染问题。第10题,属酸雨问题,酸雨问题的成因主要是酸性气体的排放,包括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气体;而建筑工地的扬尘主要增加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反而起减弱酸雨的作用。第11题,做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自然原因”,A、B虽然能造成荒漠化土地日益扩大,但均属人为因素。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是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和题目要求不符。答案:9.B10.D11.C1948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最初DDT确实发挥了巨大的功效。然而1962年一本寂静的春天却使DDT臭名昭著DDT作为剧毒化学物质杀死了大量的生物,而且对人和环境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严重危害,作为美国象征的白头海雕因DDT和其他杀虫剂的毒杀濒临灭绝,世界上许多地方的青蛙因DDT的污染而致畸。DDT不仅损害人和生物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而且有致癌作用。另外DDT还具有高残留性,在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的成分。据此,完成第1213题。12因DDT的发明,米勒可谓名利双收,仅仅十几年后寂静的春天因披露了它的危害,又使DDT臭名昭著。这一戏剧性的变化说明环境问题具有的特点是()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过程的不可逆性C规模的全球性 D影响范围的区域性13DDT的高残留性使得它在生物链中攻无不克,就连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其危害具有()A不可预见性 B不可逆性C全球性 D区域性解析:第12题,DDT的发明在当时的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后来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具有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的特点。第13题,南极地区没有使用DDT,但是在企鹅体内发现了DDT,这说明DDT的危害已经影响到了全球,说明其危害具有全球性。答案:12.A13.C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C三地出现严重的酸雨污染,主要是来自于大气中的_、_等酸雨性气体,其污染源主要是_。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是_,_。(2)A、B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是_。北欧瑞典、挪威等国常降酸雨,经研究,所降酸雨与A地区有关,其原因是_。(3)我国境内的C地,酸雨污染比重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更严重的原因是:C地_。(4)D地区目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土地_更加严重。其人为原因是:_、_;自然原因是炎热干燥的_加速了环境恶化,使_沙漠日益向南扩展。解析:本题是考查环境问题的综合题。要求了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酸雨、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危害。答案:(1)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等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搞好综合治理,化害为利(2)工业集中、人口集中,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受西南风的影响(3)位于我国西南四川盆地,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多云雾,容易形成酸雨(4)沙漠化过度放牧滥垦草原东北信风撒哈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