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38465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I)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是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古诗两首”“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语文园地五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二、单元教学目标: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让学生知道,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开神奇的自然景象。1、会认37个字,会写45个生字,积累词语抄写优美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3、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三、教学重点难点:1、会认37个字,会写45个字,积累词语抄写优美的句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背诵古诗。3、学写观察日记。读好人物的对话。四、课时安排:古诗两首 2课时雷雨 2课时最大的书 2课时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课时语文园地五 2课时五、教学建议:学习本组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应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17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具准备: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读识字:1导入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2、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二、合作交流:1、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2、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3、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三、品读领悟: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5、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6、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7、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8、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四、巩固延伸: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第二课时一、回顾: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二、自读识字: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bo不要发成be的音等。(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三、指导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四、品读领悟: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3、组内交流。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五、诵读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六、巩固延伸;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18雷雨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学具准备: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7这一自然现象。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引发想像: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题。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二、自读识字:1、自读课文, 自读提示: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注意生字,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读顺课文。自读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注意生字,读准字音。(3)、注意停顿,读顺课文。2、8个自然段指名三个同学读,读中注意生字正音。三、合作交流:1、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四、品读领悟:1、初步体验:夏天的这场雷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刚才“看到”或是“听到”的。(交流朗读)引语:如果说,春雨是(蒙蒙细雨),那么,你可以用怎样的词来形容这场雷雨?(倾盆大雨 雷鸣电闪)引导:现在,我们走进字里行间,去感受这场雷雨吧2、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3、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4、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5、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6、自由轻声读1-3段,反反复复地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7、交流要点:句一: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聚焦:“压”(1)学习生字“压”,出示卡片,指名多人读。(2)再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乌云向你压来?(3)你认为怎样算“压”?(以手掌示云,双手演示)动作辅助品读句子。(4)如果你就站在这乌云之下,你有什么感受?引导:怪不得,树叶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仿佛也被这乌云吓坏了。再读课文。(5)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说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句二: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1)出示生字:乱、垂,读一读。(2)聚焦“乱”,感受风之大。听!大风来了!(课件播放声音,感受中想象)听后反复读句子,以“乱摆”为基点想象,完成练笔。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仿佛 (扭断了腰) , 吹得树枝仿佛 (甩掉了叶) , 吹得树枝仿佛 ,引导:吹得这只蜘蛛从树上垂下来,逃走了。(3)聚焦“垂”请你想象蜘蛛从树上垂下的情景,你觉得该怎么读,才能读好这个“垂”字?句三: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师生合作反复读:你看到闪电(越来越亮) 你听到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 句式训练:用“_越来越_”说句子。小结:师动情的说: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要下雨了,其他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是啊,要下雨了,(出示)满天的乌云齐读五、巩固延伸:1、你还读过其他描写下雨的文章或段落吗?把自己收集的材料在组内或全班交流。2、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内容。二、品读领悟: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思考: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样?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2、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教师相机点拨。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提问题。如:描写雷雨前的部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描写“雷雨中”的部分,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等等。 三、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四、巩固延伸: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越越。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了,()也()了。3、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 )( ) ( ) 五、指导写字: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3、 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19.最大的“书”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教学具准备:1、生字卡片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读识字:1.启发谈话。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揭示课题,说说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二、合作交流: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三、品读领悟:(一)质疑(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2、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1)、岩石书: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B、书中的字:(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矿物D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C、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j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D、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二)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指名学生读。 (2)岩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内容)说说,A、岩石的作用。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四、巩固延伸: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角色选定。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创编动作。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第二课时一、回顾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创根问底 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二、指导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如: “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三、品读领悟:绿色情报员植物科学院请小燕子选一批绿色情报员。一大早,小燕子刚飞出去,就被小桃树拦住了。“你能干什么?”燕子问。“我能预报农时。”桃树对小燕子说,“我一开花,农民伯伯就得忙着种谷子。”“好,算你一个。”燕子说。小燕子飞过一片胡杨树林,胡杨树叫住了她。小燕子问:“你有什么本领?”“我能报告地下水。”胡杨树说,“不信,顺着我的身子挖下去,准能找到地下水。”这时,山坡上的篦子草又喊住了燕子:“我可以报名当土壤化验员。”小燕子有点儿弄不懂,篦子草说:“我们喜欢长在钙质土壤中。”“噢,原来是这样。”小燕子话音刚落,那边的蓝玫瑰又说话了:“我也能做情报员,我的脚下就有铜矿哩!”“花朵能报矿?”小燕子掏出小本子记下,“还有什么花有这种本领?”蓝玫瑰花说:“七瓣莲能报锡矿,蝴蝶花能报锌矿。”忙了一天的小燕子高兴极了。这一天,她增加了多少知识呀!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启发学生儿童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具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和指南针等相关用具。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读识字(一)、情境导入1、故事引入:教师讲故事:一群小朋友到郊处去野游,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是走着走着,树林越来越密,渐渐地他们找不到集合的地点了-迷路了,大家非常着急。你们想办法帮助他们吗?(组织学生交流)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学了之后,就是迷了路你也不会害怕? 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二)、初读识字1愿意读读课文吗?问:读课文前你想给自己提个什么要求?(a.读准字音b.不丢字、不加字c.正确、流利) 2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二、合作交流:1、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分段朗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2、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3、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学生多形式识记生字词语,进行正音。如: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1)交流初读的体会。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请把你了解的和你同桌交流交流。(2)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3)读后把你读明白的内容讲给你的同学听,并按你的体会把你喜欢的一节读给老师、同学欣赏。三、品读领悟: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指南针?用横线划出。(板书: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2过渡:为什么说它们是天然的指南针呢,让我们四人小组合作来学一学。 3问:你想怎么学? 你们的方法不错,老师再为你们提供一个学习思路。(板:什么时候、观察什么、怎么辨别)你们可以按这样的思路来学习。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a.四人齐读2-5段b.说一种方法 5小结板书: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找一找,总结出这些重点词句,这些重点词句都是从课文中提炼出来的。它能帮助我们弄明白如何靠太阳来辨别方向。你也学着老师的方法,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方法来学习。 a默读相关段落 b画出重点词句 c想想怎样介绍 1、习过程中找学生将自己总结出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2、绍 3、名读(四人小组) 4、戏:猜猜我是谁?太阳 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给同学们猜一猜。(小组练习后指名汇报) 5、全文四、巩固延伸:1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 2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看书多请教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3、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了解大自然的奥秘。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板书: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2你对哪种辨别方向的方法感兴趣,就一起来读读,如果已能背诵就背诵。 3游戏?猜猜我是谁 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来猜一猜我是谁。(课文第二段) 4请你学着老师的方法,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内容来给同学们猜一猜。(小组练习) 5指名汇报1、利用字词卡片,指读字词。一生任读一词,其他生书写。2、分节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二、品读领悟: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小节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自读-讨论这种景物是如何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有感情地朗读2、选派代表,图文结合,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组内同学补充,其他组同学提问质疑。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教师适时出示指南针和插图资料,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适时地进行语言训练。如:第一节中“慌张”一词你怎样理解,还能找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吗?;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把课文中某个小节的内容说清楚吗?三、读背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交流:怎样读才更有感情?2、 展示朗读,尝试背诵。3、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比赛。(指导朗读,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四、指导写字:1 出示“我会写”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字形,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上下结构:忠、导、盏;左右结构:积、稠、稀、针、碰、慌2、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领悟写字的规律。4、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展示。五、总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了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看书多请教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语言。认识二十四种节气。3、知动物的奇妙,能吧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把说的话写下来。4、过课内外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收集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教学过程:1.出示“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学生的语言积累,用三种标点分别说一句话,小组内互相交流。3、出示教材中的两组句子,让学生自主观察,朗读,比比谁读得好。4.共同讨论,每组中的两个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5.小组游戏练习:一生说句子,一生点标点。比比哪组说得准确。日积月累教学过程:读读认认1、首先出示每组字中的熟字,让学生认读。然后换掉熟字的偏旁,让学生猜读,进而体会形声字的特点。2、揭示新组成字的读音,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组内读理解。3、整体出示,生字、熟字及词语。引导学生朗读,区分体会。4、游戏“找朋友”:利用偏旁卡片,组织学生进行组字游戏,巩固识字。我会连1、 分组出示两组练习,让学生尝试连线。2、同桌互检,朗读巩固。3、启发思考:照样子,你还能说几个吗?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读读背背4、自由练读,思考:你对节气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吗?教师简要介绍。5、组内练读,参照教材,认识歌中的每句话所说明的节气名称。6、练习背诵,小组比赛。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奇妙的动物世界教学目标1、设生动的情境,围绕动物的奇妙进行交际。2、导学生收集资料,教给学生整合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把书面文字成变口头语言的能力。3、养学生倾听互动的意识。4、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5、养学生关注动物、爱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生动的情境,指导学生围绕动物的奇妙并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交际。教学难点:1教给学生整合资料的方法。2培养学生把书面文字、视频资料变成口头语言的能力。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搜集奇妙的动物的资料。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收集视频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师:XX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不是平凡的一年。在体育方面我国有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同学们还记得吗?生:奥运会。师:谁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生:是五个福娃。它们分别叫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生:它们连起来,就是北京欢迎您的意思。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呀!看来呀,同学们都很关注奥运,这是爱国的表现,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他们想为奥运作贡献。在北京有一位先生也想为奥运做点什么,他的方式很奇特。他买了一只鹦鹉,请人教鹦鹉说话,说的就是“北京欢迎您”,他已经教会这只鹦鹉用36种语言说“北京欢迎您”。生:哇!好厉害呀,鹦鹉会说36种语言呢!师:的确,鹦鹉是多么奇妙呀!不仅会说话,而且还会用36种语言说同一句话。其实在大自然中奇妙的动物不仅仅是鹦鹉,还有很多很多。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吧!(板书)奇妙的动物世界学生汇报资料,了解更多的奇妙动物师:课前,同学们收集过一些动物的资料。同学们认为哪些动物很奇妙呢?生:袋鼠妈妈的肚子上有个育儿袋。生:蚌的身体里长了珍珠。生:变色龙会变四种颜色。生:小刺猬有时候像个小刺球。师:我们来评一评刚才几位同学讲得怎么样?生:娄茜的声音很洪亮,说得很清楚。生:魏堃说袋鼠的时候很神秘。生:范浩东说刺猬的时候声音小了一点,希望以后声音响亮一些。生:他们都说到了这些动物与众不同的地方。生:我发现他们在说动物的时候,有的说的是身体结构奇妙、生活习性的奇妙,还有是本领的奇妙。师:同学们真会听!老师也觉得我们说话的时候要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而且,我们在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到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陈老师也有奇妙的动物要说,是什么呢?现在老师说你猜。身上背座房子,爱在雨后出来散步。生:蜗牛。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生:因为蜗牛背上有贝壳。师:你了解蜗牛吗?生:我知道蜗牛喜欢下雨后出来。生:蜗牛有四只触角。生:蜗牛会爬,爬得很慢,喜欢在叶子上。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蜗牛,看看它的真面目,好不好?(播放课件)生:好!师:看了动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蜗牛是靠肌支足的蠕动而慢慢移动身体的。生:蜗牛有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生:蜗牛喜欢吃植物的茎。生:蜗牛有口还有牙齿,还有心脏。师:同学们真会听、会说。同学们还没有了解到蜗牛与众不同的结构。(出示文本材料,生默读)师:的确,在蜗牛腹部的触角下面有一张嘴巴,包它嘴里有一根长舌头,舌头上有一万四千四百多颗牙齿呢!这些牙齿分为一百行,蜗牛还要冬眠和夏眠呢!生:真是太奇妙了,那么小的动物居然有一万四千多颗牙齿,而且还要夏眠。师:同学们,假如你向别人介绍蜗牛,怎样才能做到别人一听你介绍,就能永远记住它呢?现在你来听一听陈老师的介绍。师示范:蜗牛背上背着房子,喜欢在下雨后出来师:同学们评一评陈老师讲得怎么样?老师是怎么讲的?生:陈老师讲的时候口齿清楚,声音洪亮。师:(板书)口齿清楚,声音洪亮。生:陈老师讲了蜗牛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奇妙处。师:(板书)奇妙之处生:陈老师讲的时候很自然,神态很大方。师:(板书)神态大方、自然。的确,我们在向别人介绍动物的时候,应该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神态大方、自然;还不能忘了介绍它的奇妙之处。动物的奇妙处啊有一些不一样,有的动物是身体结构的奇妙,有的是生活习惯与众不同,还有的是它的本领与别的动物不同。同学们讲的时候一定要分得清。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1师:好,刚才老师介绍了蜗牛,同学们能不能也来试一试呢?(出脑出示图片比目鱼,播放视频资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生:比目鱼的眼睛本来也长在头的两侧,它是为了造应环境才侧身游泳的,时间长了,眼睛就长到一边了。生:比目鱼会变色,也是为了防御敌人的攻击。2师:你觉得比目鱼,应该怎么讲?同桌试着讲一讲。3全班交流。生:看了视频我知道了,比目鱼又叫鲽鱼、板鱼、偏口鱼,在浅海的沙质海底生活,它们吃小鱼虾。其实,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也是生在两边的,在它长到大约3厘米长的时候,就会发生有趣的事情,它的眼睛就慢慢“搬家”,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比目鱼的生活习性也非常有趣,在水中游动时不像其它鱼类那样脊背向上,而是有眼睛的一侧向上,侧着身子游泳。它常常平卧在海底,在身体上覆盖上一层砂子,只露出两只眼睛以等待猎物、躲避捕食。这样一来,两只眼睛在一侧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当然这也是动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结果。4生与生评价,师生评价。5、角色变换,采访游戏师:现在陈老师就是比目鱼,也可以是蜗牛,同学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采访老师。好,我先来和同学们打个招呼。大家好!我是比目鱼。嗨!我叫蜗牛,小朋友们好!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采访我噢!生:请问蜗牛,你觉得你哪里最奇妙呀?师:我们的舌头上有一万四千四百多颗牙齿呢。生:蜗牛,你好!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要长那么多牙齿吗?师:这位同学真有礼貌!我们知道蜗牛是吃草的茎长大的,如果牙齿太少的话,怎么能咬得动呢?生:现在我明白了。谢谢你,蜗牛!师:不用谢!生:比目鱼,你好!你们能变色真奇妙呀!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有的时候要变色呢?是为了漂亮吗?师:我们当然不是为了漂亮了,是为了逃避敌人的攻击,也是为了迷惑猎物。生:请问,你们怎么会有变色的本领呢?师:因为我们体内有一种变色的细胞。生:谢谢你给我讲了这么多。师:不用谢!(1)激发交际的欲望、兴趣。(2)在游戏时把储备的知识变为互动交际的语言,此处师生互动的示范为下面的生生互动作好铺垫。(3)游戏中引导学生围绕“奇妙”从不同为角度来提问,答问。四、延伸话题、互动交流:1师:同学们课前收集了很多资料,现在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讲一讲。学生小组练讲。2师:现在同学自由讲(指名上台讲)生:其实鹦鹉能学人说话,是因为它的鸣管和舌头。鹦鹉的发声器叫鸣管,其构造比一般的鸟儿更加完善,在它的鸣管中有四五对调节鸣管管径、声率、张力的特殊肌肉鸣肌,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鸣肌收缩或松弛,发出鸣叫声。在整个鸣管的构造上,鸣管也与人的声带构造很相近,只不过人的声带从喉咙到舌端有20厘米,呈直角,而鹦鹉的鸣管到舌段15厘米,呈近似直角的钝角。而这个角度就是决定发音的音节和腔调的关键,越接近直角,发声的音节感和腔调感越强,所以,鹦鹉才能够像人类一样发出抑扬顿挫的声音和音节。再说舌头,鹦鹉的舌头非常发达,圆滑而肥厚柔软,形状也与人的舌头非常相似,正是因为具备了这样标准的发声条件,鹦鹉便可以发出一些简单但准确清晰的音节了。师:谢谢你!我现在总算知道了鹦鹉会说“北京欢迎你”的原因了。生:我想讲变色龙为什么能变色。其实原因很简单,变色龙的皮下有三种色素组织,绿色、蓝色和灰色。绿色和蓝色的色素组织呈长纺锤型,垂直于皮肤广泛分布在皮下,而灰色的色素组织就在绿色和蓝色的色素组织之下,平行于皮肤分布。变色龙变色的原理就在于绿色和蓝色色素组织的变化。当绿色的纺锤型色素组织的中部膨胀时,皮肤表面就呈现更多的绿色;当蓝色色素组织中部膨胀时,皮肤就呈现更多的蓝色;当绿色和蓝色的色素组织都收缩时,皮肤就失去了绿色和蓝色,露出了皮下底部的灰色色素组织带来的灰色。3师:你懂得真多!好!现在同学们也可以来玩采访游戏。现在请收集了袋鼠、青蛙、蚌、乌龟、变色龙等资料的同学到讲台上来接受采访。下面的同学谁愿意来采访他们呢?生甲:我要采访袋鼠。你好,袋鼠!请问是不是所有袋鼠的腹部都会长个袋子?你腹部的口袋是干什么的?生乙:不是所有袋鼠腹部都长口袋。我们腹部的袋子叫育儿袋。育儿袋里很温暖,里面长了乳房,我们的的孩子从我肚子里出生后,,就在袋里抚养,要到我的口袋里生活六个月后,才让它独立生活呢。生甲:噢!原来只有袋鼠妈妈的身上才有口袋呀!袋鼠妈妈真辛苦呀!无论到哪儿都要带着孩子。生采访其他动物师:同学们来评一评,刚才他们讲得怎么样?生:我觉得魏堃就像一个袋鼠妈妈,讲得既清楚,又有礼貌。生:杨佳在采访的时候,有礼貌,很大方,像个小记者。生:我从丁非凡对杨梅子的采访中知道了鹦鹉会说话的原因。七、拓展:保护动物、造福人类师:是呀,动物对人类的贡献可大了呢!人们利用蜜蜂来治救风湿病人,辑毒;人们研究蜻蜒发明和制造了飞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制成了雷达生:是呀,动物们还会给我提前作为预报呢!当蚂蚁搬家时就是要下雨了。生:当蜘蛛竖着结网时也是要下雨的表现。生:我还听说四川大地震之前的一周,有大量蟾蜍,集体搬迁呢。师:是啊!让我们都来关注动物、保护动物,更好地为人类造福!第三课时一、展示台教学过程:1、根据学生的搜集,进行简要的分类,并将同学按资料类别他成若干小组。2组内交流,由小组长组织组内的同学分别展示自己的搜集。教师巡视点拨,引导学生说清从哪搜集的,内容是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或受到哪些启示,不清楚的地方同学间互相发问或补充。3、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参与全班的“最佳展示”。4、教师小结,鼓励评价。布置指导学生课后举办专题小展览。提示学生:写上资料标签、内容简介、讲解词,想好版面设计形式等。二、宽带网1、出示短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2、利用短文的最后一自然节,启发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中奇异现象?3、教师启发学生交流搜集相关材料的途径,鼓励学生课外搜集。4、建议学生办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的专刊。5、识字游戏:开火车读字、听音抽字卡、出示偏旁组字等。组织学生巩固生字词语的掌握,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利用新学的汉字扩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