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17《吆喝》教案 鄂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36469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17《吆喝》教案 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17《吆喝》教案 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17《吆喝》教案 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17吆喝教案 鄂教版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吆喝”的民俗风情。 2、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对老北京吆喝的感情。3、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感受老北京“吆喝”的民俗风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及体会作者对老北京吆喝的感情。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吆喝的视频、音频营造一种老北京民间文化氛围,让学生直观感知吆喝艺术。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课件介绍作者萧乾生平及创作,引进萧乾其他作品阅读,拓展视野。课前准备:收集、整理“吆喝声”,制作成幻灯片;并利用网络、电视等信息手段演示。教学准备:老北京吆喝音视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天都接触着广告,广告是为了宣传产品让别人来买,就相当于我们所听到的商贩的吆喝。现在卖东西的吆喝声已越来越少,但人们不会忘记看旧中国的电影街市中那商贩的叫卖声,如今这些声音已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今天让我们随萧乾的笔,一起去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感受一下老北京的吆喝吧。新授: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一、自主学习 1、预习检测生字词,让学生读准字词。 2、个别学生朗读作者作品常识,30秒限时记忆并检测。 3、介绍写作背景。(写作背景:解放后,北京街头没有了有损大都市形象的落后事物,北京一步步向世界大都市接近。但与此同时,“北京城在经济味日浓的同时,文化味、历史味越来越少了,北京的传统正在逐渐消失,特别是少数市民精神面貌的改变大大落后于物质上的变化”。萧乾亲眼目睹了这些变化,因而他提出了“人有人格,国有国格,一座城市也该有它的市格”。在当时很多人赞美北京城巨大变化,萧乾在这时发出了如此“不协调之声”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二、合作探究(一)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独立完成后,师友交流。)1、速读4-14段课文,找出作者介绍了老北京的哪些吆喝声?勾画出来。(1-3组回答5-8段里的吆喝声,4-6组回答9-14段里的吆喝声)5-8段:(5)大清早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卖青菜和买花儿的(6)卖馄饨的;(7) 卖硬面饽饽的;(8) 唱话匣子的;9-14段:(9) 盲人算卦的;乞丐行乞的;(10)卖大小金鱼儿;卖蛤蟆骨朵儿(蝌蚪);卖雪花酪的;卖柿子的;卖糖葫芦儿的;卖烤白薯的;(11)卖秫秸杆制成的玩具的;卖烧麦的;卖卤煮、炸豆腐的;卖萝卜的;卖山里红(山楂)的;(12)卖荷叶糕的; 卖荞麦皮的;(14)卖冰棍儿的2、这些吆喝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勾画出关键词。)时间顺序:(1)“从早到晚”顺序:清早、白天、夜晚(2)“一年四季”顺序:春、夏、秋、冬 从第四段看出来的3、 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吆喝这种北京记忆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独立完成后,师友交流。)1、让学生阅读11-13段,思考:吆喝的作用是什么?吆喝声有什么特点?(提示:可以用原文回答)作用:广告 吸引顾客 特点:(1)声调(12段)有变化 (2)节奏(13段)合辙押韵2、给学生放一些吆喝声音,并让他们尝试模仿几个吆喝,体会老北京吆喝的特点。模仿吆喝 3、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语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1)对比下列两个句子,说说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甲)只要兜里还有钱,一听到卖烤白薯的声音,就买一块。一路上既可以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来吃。(乙)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呀真热乎”,就非买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通过对比总结出本文的语言特点:表现力强 。(2)读一读,注意划线词语的特点。(甲)一头儿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着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儿,另一头是一口汤锅讲究皮要薄,馅儿要大。 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未成形的幼蛙)最有好感 文中有很多类似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本文的语言特点:有儿化音。(乙)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文中有很多类似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本文的语言特点:合辙押韵。 另外本文语言还具有运用轻声;方言词语等特点。三、课堂延伸1、让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勾画出最能反应吆喝人生活处境的关键词句。2、让学生阅读第六段,回答问题: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虽然利润微薄,处境艰难,但他们面对生活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四、总结评价 让学生完成课堂总结,并谈谈收获。师友互相做出评价。 种类繁多,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吆喝 作用 (广告,吸引顾客 ) 特点:声调有变化;节奏(合辙押韵 ) 我的收获:师友评价:五、课堂反馈(1)本文是散文体裁,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是 萧乾 。(2)吆喝的作用是什么?吆喝声有什么特点? 作用:广告,吸引顾客;吆喝声 特点:声音有变化、合辙押韵(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表现力强、有儿化音、合辙押韵、运用轻声;方言词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