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36383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B分封制度影响深远C. 血缘关系的亲疏 D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2. xx10月15日,某报刊发文制度创新: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称:体制、制度创新才能发展。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A 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C统一度量衡标准 D首创郡县制度3.马克斯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下列诗句与此制度有关的是( )A二十级爵靠军功,唯军为荣民尚武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4. 读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6.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7. 某机构虽总辖军国政务,但不是一个正式权力机关。大臣除奉命办事外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下列哪一引言并非对该机构及其大臣的描述 ()A“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B“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C“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D“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8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9.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此话最能说明( )A. 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B. 加速了清王朝灭亡C. 促使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D. 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10.某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做了不少笔记,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宝岛回归”“家园沦陷”“血战台儿庄”“全民族抵抗的枪声”“中共七大召开”A B. C. D. 11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xx: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D.国共对峙,走向抗战12“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 )。A反映了政府的有为 B体现人民的利益得到维护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D维护了中英和睦关系13.“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延安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1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标志着中华民族富了起来C提升了新中国的综合国力D意味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15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1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颁布后的五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全国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1992年的27 125件增加到xx年的100 921件。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主要说明了我国()A平反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B人民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增强C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政府行政部门行政执法很不规范、不尊重法律18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A张学良 B石达开C李秀成 D朱德19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以此限制人民的行动自由。这种局面被打破始于()A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金门 B海协会、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C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D两岸实现直接双向“大三通”20“国”字在书法里面有41种写法,而且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图中“国”字出现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A B CD21 1950年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22下表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演进表,影响四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 关系 5060年代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国际格局的走向B意识形态的分歧C国家利益的角逐D政治领袖的智慧23 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A B C D24“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A“灭洋”与“扶清” B反帝与反封建C爱国与保守 D保守与先进2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789年8月法国人权宣言颁布 欧洲掀起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 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生效 欧洲摆脱了美国和苏联的控制 C 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发表 非州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D xx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签署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加强 第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4大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在近代中国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大致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每一次觉醒都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并由最开始的民族意识萌发逐级深化,这成为了近代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实现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败到抗战全面胜利的浴火重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郭金鑫浅论近代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何以浴火重生依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1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一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建国初在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到1952年1月,全国共查出贪污旧币1000万元以上的贪污犯10万余人,判处死刑的有42人。1952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贪污罪的惩治作出明确规定。这一阶段的反腐败主要不是依靠法制和专门的反腐机关,而是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如先后开展的整风运动、四清运动等。 材料二 xx年,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决定成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xx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xx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巡视利剑,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五集电视专题片,分别是利剑高悬、政治巡视、震慑常在、巡视全覆盖、破解“历史周期率” 。材料三 xx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百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监察部并入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1)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反腐举措的特点。(8分)(2)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反腐的认识。(4分)29xx,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美发表建交公报4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 xx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备忘录,宣布将对中国1300多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涉及金额500亿美元。9月24日美又拟对华xx亿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美国对华贸易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 摘编自百度百科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4分)xx第一学期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十二月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命题:兴国中学 韩院玲 赖家平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D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通过“表”“堂”“外”“亲”“干”“继”“曾”“元”可知,与汉字没关系,故选D。2. D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制度,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有实行,秦始皇只是将其推广到全国。3.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由材料“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等信息,可以判断是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隋唐科举考试一方面向所有人开放,凭真才实学参入到政权中来;另一方面避免了形成官僚特权阶层,故选B。4.C从表中可知,历代最低一级行政区划均为县,其他层级均有变动,故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图表可知州的行政区划层级有一级到二级甚至降到三级,因此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由州到路再演进为省,省残留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痕迹,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而不是促进地方的自主性,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秦汉以来各朝代均为二级或三级行政区划,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C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式,君主专制没有被颠覆,故A项错误;宦官的专权与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表面上君主权力受到制约,但两千多年中无法杜绝,根源在于君权至上,君权缺乏监督控制,故C项正确,D项错误。6. .A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三省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制下,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审议副署才可以。由此可知BC表述错误。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 因此正确答案选A。7. B 本题考查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从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描述的是军机处的情况,A、C、D三项分别表述的是军机处的设立、职责与保密性;B项为宋元时期中书省之职。8. B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根据图片信息“厦门、宁波、上海”、“福州”、“香港”等与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及割香港岛相符,可判定该谕旨颁发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关于香港岛被迫割让给英国表述成为“赏借”,说明了清政府当时仍存在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故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了中国社会的根本改变,并不是该谕旨导致的,故C项错误;被迫开放“厦门、宁波、上海等”几处通商口岸,香港岛被割占,并不能表明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故D项错误。9. B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保路运动,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指的是保路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899年,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故D项错误。10.D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11.B 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材料中根据时间判断可知选B项.12. C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现状,“英人违背此条禁约”“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却不受中国法律的惩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自主权。A、B、D三项都没有体现出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中国带来的危害。13.A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根据材料“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判断第一个梦想是追求民族独立;根据材料提高农民的地位、消除阶级差别反映的是推翻封建主义压迫。解放战争推翻三座大山压迫,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选A。14.A,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材料在重大节日突出“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使之“合法化、神圣化”,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A项正确;B项的标志是改革开放后,与之后重大节日突出国家形象符号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措施是提高新政权在民众中的认同感,与综合国力无关,故C项错误;D项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后,与之后重大节日突出国家形象符号无关,故D项错误。15.A,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临时约法颁布时中国仍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而无法得到落实,共同纲领颁布时新中国已经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故A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实现民主政治的发展,颁布了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B项错误;建国后的成就不属于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结果,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律是社会主义类型的民主,与欧美民主有本质的区别,故D项错误。16. A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17.B,本题主要考查人民法律意识,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它为“民告官”提供了法律依据。平反冤假错案从1979年至1984年,排除A;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才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排除C;D过于绝对,排除。18.C,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关键信息:1862年、上海、洋鬼。结合所学知识,题干反映的是李秀成攻上海时遭遇洋枪队。19.C,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但没有打破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故A项错误;海协会、海基会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在此之前两岸隔绝状态已被打破,故B项错误;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打破了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故C项正确;xx年两岸实现三通,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就已被打破,故D项错误。20. C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从字形看,A中有王,B中有土,D中有八方,三者都反映了王权或皇权专制体制下,人们对国家的理解;C中有民,反映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思想,是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故选C项。21.C,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与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出口总额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1950年到1956年,新中国没有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的进出口是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交往,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与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22.C,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后的外交,不同时期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23. C 本题主要考查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出自1901年的辛丑条约;出自1842年的南京条约;出自1860年的北京条约;出自1895年的马关条约,故选C。24. C 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题干材料中的“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精神;题干材料中的“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保守的阶级局限性。25.D,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掀起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故A项错误;罗马条约的签署是为了应对美苏对欧洲的控制,故B项错误;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促使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故D项正确。二、综合题:共4大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 (14分)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地方制度的演变,学会分析古代中国地方制度的影响。(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2分)混合体:郡国并行制(2分)(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每点2分)(3)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系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6分,言之有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27.(12分)示例1 论题:鸦片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萌发。(2分)阐释:古代中国只有“天下”概念而没有世界概念。在“天下”慨念体系中,其他因家非藩属即蛮夷, 中国处于无可取代的中心地位,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和西方文明的传播从根本上动摇了这种“自我中心”观念,国人开始被迫“向外看”并逐步意识到了“世界”的存在和民族危亡的境地。列强通过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领土,索取赔款,攫取利益。这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促使了民族危机意识的产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民族意识仅限于部分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社会精英,大部分普通国民对此并没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10分)示例 2 论题: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民族意识初步觉醒。(2分)阐释:甲午战争和 马关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遭受了空前的民族灾难。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之前,只有少数先进分子开始有所觉察。甲午战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使中国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亡国灭种的危机感。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进行变法,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革命运动,以期改革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亡。(10分)示例 3 论题: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2分)阐释: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民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篷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期间中民族竞识空前觉醒。(10分)示例 4 论题: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空前高涨。(2分)阐释:20 世纪30年代,日本相继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绝境之中,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现第二次合作,同事得到国内其他爱国党派的全力支持。国共两党合作满足了全国人民共御外辱的心理要求,是国人民族意识觉醒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强敌的入侵促使中华民族真正凝聚成为一个战斗的整体,国人的民族意识于此时展现出巨大且具有决定性的力量。(10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认真解读材料,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提炼出一个观点。首先,结合材料明确“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内涵。然后,结合其中一次民族觉醒自拟论题。最后,结合论题对应的阶段背景及典型事例来分析。【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28.(12分)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解读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1)特点:预防腐败为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加大监察力度;完善监察体系;政府重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任答四点即可得8分)(2)认识:反腐治贪,是赢得民心的重大举措;反腐败问题,一靠监督,二靠制度,三靠自律;反腐治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充分发动群众是推进反腐惩贪的得力措施。(4分)29.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外交的变化因素(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任答四点即可得4分)(2)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遏制苏联;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任答四点即可得4分)(3)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外形势;领导者因素;外交政策。(任答四点得4分) (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