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35391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围绕着40亿光年外的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运行的“超级地球巨蟹座55e”,它的直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10倍,没有自转运动,公转周期18小时。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摄氏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该“超级地球”可能位于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2. 该“超级地球”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A. 质量庞大 B. 距恒星近 C. 公转周期短 D. 没有大气层【答案】1. D 2. B【解析】1. 该“超级地球”围绕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运行,说明不在太阳系内,因此A、B错误;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而“超级地球”位于地球40亿光年外,说明不在银河系中。因此该“超级地球”最可能位于河外星系。2. 该“超级地球”以恒星为中心运行,可能是行星,自身不能发光发热,其热量主要来源于恒星,其热量多少主要取决于距恒星的远近,因此其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距恒星近。3. 关于地球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角速度各地无差异B. 公转的角速度在一年中无变化C. 1月初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快D. 7月初,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答案】C【解析】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各地相等,公转的角速度在一年中不断变化,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据此选C。【点睛】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各地相等,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4. 读极点俯视图,四个平行箭头中指向东方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自西向东),图中四个平行箭头指向东方的是,所以D正确。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5.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图中黑粗实线代表河流),下面四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沿30纬线从106.5至107的地形剖面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判断出30纬线和106.5经线的交点的海拔低于500米,可排除B、D两项;在30纬线上从106.5至107经线的距离111cos 30约为50千米,因而C正确。6. 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上任意位置年内昼夜长短将保持不变B. 地球上任意位置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将保持不变C. 四季将消失D. 地球上将不存在“五带”【答案】D【解析】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始终直射赤道,则全球始终昼夜平分,全球各地就不会出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也就不会有四季的变化;但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从而形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地球上“五带”依然存在,据此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影响,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了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最终导致四季更替。7. 如图是某日我国两地昼长示意图。同时日出,则甲地位于乙地的A. 东北方 B. 东南方 C. 西北方 D. 西南方【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两地的昼长均小于12小时,为冬半年,此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纬度越高,昼长越短,由于甲的昼长长于乙,故甲的纬度较低,甲位于乙的西南位置,选D。下图是我国某地(3634N)房屋的大门,大门朝南,大门上方1米修一雨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8. 既能很好地遮雨,又能保证冬至日正午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大门,该雨棚的宽度宜设计为A. 1米 B. 1.414米C. 1.732米 D. 2米9. 按以上要求装好雨棚,全年正午有太阳光照进大门的时间有A. 半年 B. 近8个月C. 10个多月 D. 全年【答案】8. C 9. B【解析】8. 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使其通过雨棚边缘从大门顶部射入,则雨棚宽度=1m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余切值。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90-(3634+2326)=30,则雨棚宽度=1cot301.732米,选C。9. 当日正午太阳光线通过雨棚外露端和门口下部的连线时,为光线照入大门的最后时间,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当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时,正午太阳光线将无法射入室内,小于60则可以射入室内。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求出太阳直射点位于634N,由此可推知,太阳直射634N以南的时段(约为8个月)正午太阳光能射入室内,据此选B。【点睛】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10.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北京时间8时整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太阳直射点所处经线时间为12点,据此推算各图的北京时间,ABCD依次对应的北京时间为8点、6点四十、10点、22点,据此选A。【点睛】各时区的区时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计算区时根据东加西减,相邻时区相差一个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区时加减时,如果出现小于0的区时,则日期减一天,区时加24小时,如果出现大于24的区时,则日期加一天,区时减24小时。11. 当地球上昼半球与东半球重合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A. 70E,0 B. 90W,0C. 90N,0 D. 180E,0【答案】A图a是某区域等高线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m。图b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是A. 15m B. 17m C. 35m D. 37m13. 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大小,由东南向西北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14. 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A. B. C. D. 【答案】12. C 13. B 14. B【解析】12. 根据相对高差的计算公式:(n-1)dh(n+1)d可以算出(n为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瀑布的高差为30米至40米之间,因为图中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米而不是310米,而瀑布在桥梁的上游,因此瀑布的落差应在30米至36米之间,故选C。13. 阴影部分所在区域由东南向西北等高线越来越稀疏,说明坡度越来越小,故选A。14. 设置凸面镜的位置应该是位于道路的拐弯处,图中可见处正是道路拐弯的地方,故选B。【点睛】该题考查等高线知识,应牢记于等高线的特点及相关的计算。等高线越密,地形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 n为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昼夜的更替 四季的更替 运动物体偏向 地方时差异.A. B. C. D. 16. 下列关于此演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 电灯的高低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B. 图示中P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为0C. 实验中用电灯,与太阳光线不同,地球仪上的夜半球大于昼半球D. 可以观察不同日期的范围【答案】15. C 16. B【解析】15. 地球仪不透明不发光,拨动地球仪模拟的是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形成的意义有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昼夜更替现象。拨动地球仪因为地球仪表面上没有物体运动,故该实验不能模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但可以演示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是地球公转引起的,据此选C。16. 该模拟实验中,电灯的高低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图示中P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从0到最高又回到0;实验中用电灯,与太阳光线不同,地球仪上的夜半球大于昼半球;可以通过点灯高低变化观察不同日期的范围,据此选B。读下图中心点为极点的地球光照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7. 费城(75W)为A. 6月22日3时 B. 6月22日21时C. 12月22日3时 D. 12月22日21时18. 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A. 90度 B. 66度34分C. 43度8分 D. 46度52分【答案】17. C 18. C【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读。17. 根据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日期为12月22日,120W为夜半球的分界线,则时间为0时,计算75W的时间为3时。18. 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A. 20S,60E B. 20N,120EC. 20S,120E D. 20N,180E20. 此日可能在A. 1月 B. 5月C. 7月 D. 11月【答案】19. A 20. A【解析】试题分析:19. 图示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故判断P点所在经线与M点所在经线为180和0时;图示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M为切点,故M点为0时或12时,两者结合判断M点为0时,P点为180经线,故M点应为夜半球的平分线,即图示PMQ以北地区为夜半球,Q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则判断70S以南出现极昼,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应为12时所在经线,根据P为180经线,M为0时,Q为6点,故图示1格经度差为30,故M点的经度为120W,则计算12时所在经线为60E。故选A。20. 太阳直射点位于20S,根据3个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纬度范围约23.5,故判断20S与太阳直射23.5S的冬至日(12月22日)大约相差半个月,故判断可能为1月份。故选A。【考点定位】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名师点睛】划分日期的界限一般有两条,一个为地方时0点所在经线,另一条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 0经线南北延伸,180经线理论上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叫日界线。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即知道西十二区日期,求东十二区日期时,要加上一天。结合东、西十二区的位置,东侧是西十二区,西侧是东十二区,可以判断出西侧的日期。日照图判读,要根据图中特殊的现象、特征分析。比如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的极昼、极夜现象,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时间等。熟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其对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下表为68月四地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据表回答下列问题。地点昼长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先增长、后减短先减小,后增大不变先增大、后减小先增长,后减短先增大,后减小先减短,后增长先减小,后增大21. 四地由北向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B. C. D. 22. 地可能位于A. 3N5N之间 B. 18N20N之间C. 16S18S之间 D. 33S35S之间【答案】21. B 22. A【解析】21.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68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地位于赤道,位于北半球,位于南半球。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22. 地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说明该地位于赤道和回归线之间,且距离北回归线较远。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3.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24. 若地为北京,则此时A.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答案】23. B 24. A【解析】24. 若地为北京,地在当日的昼长为13小时 8分,次日昼长13小时10分,北京昼长夜短,且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各地昼夜长短相差不是最小,据此选A。25.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房屋内的光照情况,据图判断该地的经度大约是A. 90E B. 150E C. 146E D. 86E【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图示北京时间为14:00,当地日影朝正北,即为正午,故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晚2个小时,即经度位于120E西侧30.26. 北京某房地产公司要建2座高楼、2座低楼,准备采用相同的楼间距,并保证每座楼房层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如果均以最南侧的两楼间的最短楼间距为标准,则合理的方案有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题目要求“均以最南侧两楼间的最短楼间距为标准”,故最南楼需为高楼,故符合。下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7. 汽车从当前位置行驶到百货大楼路程约为A. 1000米 B. 1200米 C. 1800米 D. xx米28. 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A. 右下 B. 右上 C. 左下 D. 左上【答案】27. B 28. A【解析】27. 根据图上比例尺,汽车从当前位置行驶到百货大楼图上距离约5厘米,所以路程约1200米,B对。28. 读图,汽车前方左转后,车头朝向西南方向,指向标箭头仍指北方。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所以箭头朝向车行方向的右下方。选A。下图为某地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的情况,图中147。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9. 该地出现太阳直射的月份可能是A. 5月 B. 6月 C. 8月 D. 12月30. 若黄赤交角增大,则a光线与b光线之间的夹角3会A. 增大 B. 变小C. 不变 D. 可能增大也可能变小【答案】29. B 30. A【解析】29. 图中显示21,故2对应时间a为当地的夏至日,此时太阳位于正北方;b线对应时间为当地的冬至日。根据ab线对应的太阳高度角比较可知,当地应位于北半球赤道以北接近北回归线的位置,故该地出现太阳直射的月份可能是6月,选B。30. a光线与b光线分别对应冬夏至日太阳光线。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若黄赤交角增大,热带范围变大,夏至日该地与北回归线之间的距离变大,则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冬至日该地与南回归线之间的距离加大,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据此a光线与b光线之间的夹角3会增大,选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1.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A. 先向南,再向西南 B. 向北C. 先向北,再向东北 D. 向南32. 若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冬季不能看到但夏季能看到日出的点是A. 甲村 B. 乙村 C. 丙地 D. 丁地【答案】31. C 32. B【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31. 结合等高线分布: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注意图示的指向标。故选C项。32. 冬季日出太阳是从东南方升起,由于乙村位于山的西侧,这样冬季不能看到,但夏季日出是从东北方升起,乙村又能看到。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33. 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 云量 B. 海拔 C. 下垫面 D. 正午太阳高度34. 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期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A. 78% B. 70% C. 62% D. 53%【答案】33. A 34. C【解析】33. 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有:天气状况、纬度、海拔高度等。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是天空中的云量的多少。根据图中月份和各月的日照时数,容易判断7月份出现低谷。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们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34. 根据材料中概念,图中表示数值是实际日照时数,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月份的春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即每天日照12小时,可以计算出理论日照时数360小时,图示日照时数图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选C。【点睛】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有:天气状况、纬度、海拔高度等。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是天空中的云量的多少。35. 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A. 3月12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 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 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 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照片在北极点有影子,是极昼时期,3月21日北极点没有极昼现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结放在了北极点。在北极点看周围方向都是正南,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都是正南,没有东南、东北方向,所以拍摄日期是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故C项正确,B、D错。【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极点的方位判读第卷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 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CD和EF两河段水流较急的是_段,简述判断的理由。(2)判读M陡崖顶部海拔的范围。(3)观测者站在P点,能否看到乙村的最北部Q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该地欲开发区域内的水力资源,有G、H两处建坝方案,比较说明两方案各自的优劣。【答案】(1)CD CD间等高线密集,地面坡度大,河流落差大,水流较急。(2)大于等于300米,小于350米(3)不能,有山地阻挡视线。(4)G方案,优:工程量较小,落差大,水能丰富、无需移民;劣:集水面积小。H方案,优:流域面积大,库区面积大,库容量较大;劣:淹没耕地。需要移民搬迁。【解析】(1)图中CD和EF两河段水流的流速比较取决于两段水流的流速,这可以依据图示中的等高线疏密情况得出。由图可知,两处等高线相比,CD处等高线比较密集,所以地面坡度大,则落差大,水流急。(2)经过M陡崖的最高等高线为300m,等高距为50m,结合算崖顶公式:Y最高值H顶y最高值+d可求出300H顶350。(3)通过连线P点和乙村的最北部Q点,可以发现中间有个山脊挡住,因此,站在P点不能看到乙村的最北部Q点。(4)两方案各自的优劣结合图示分析可以得出。从图中可以分析,G方案无村庄,所以不需要移民,面积较小,占用耕地少,修建大坝路程短工程量较小,位于等高线较密集处地势落差大。缺点是集水面积小。H方案与之相比,流域面积大,库区面积大,库容量较大,但H方案需要淹没耕地,需要移民搬迁。【点睛】开发区域水力资源,不仅考虑区域水力资源的丰欠程度,还要确定水库库址与大坝坝址水库库区的位置,一般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工程成本测算还需要结合移民、淹没耕地、工程难度、投资、综合收益等方面整体分析。37. 下面左图为零时区某日1时40分的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右图中的AE是这一天全球五个地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M点的地理坐标为:_。(2)AE五个地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出现极昼的地点是_;处于南温带的地点是_;位于北半球的地点是_(3)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_;为保证最大集热效果,襄阳四中(32N)学生寝室楼顶太阳能面板与地平面安装夹角为_。(4)下列四句古诗词描述的现象与图示季节相吻合的是_。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C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答案】(1)(70N,155E)(2)C D B E(3)25W向东到180 52(4)B【解析】(1)根据已知条件,零时区的时刻为1:40,M点为12点,利用地方时计算方法可得其经度为155E,C点日出6点,日落18点,应是赤道上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70,由此可知太阳直射点在20S上,M点刚好出现极夜,纬度应为 9020=70N,由此得出M点的坐标为(70N,155E)。(2)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应是纬度最低的,据图可知,C点日出6点,日落18点,应是赤道上的点,因此C点线速度最大。五点中只有D点昼长为24时,出现极昼。结合上题,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结合图示从昼夜长短上判断,E在北半球,C在赤道上,A、B、D在南半球。(3)本题是计算日期的题,主要找180经线和零点经线。此时,零时区的时刻为1:40,据此可知北京处于新日期区,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从0点向东到日界线的范围,0点的经度为25W,则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从25W向东到180。太阳能面板与地平面安装夹角与当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此时太阳直射点在20S上,据此夹角=90-H=32+20=52。(4)据图可知,此时北极附近为极夜,故此时节北半球为冬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春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冬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是夏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秋日景观,据此选B。【点睛】地球上通常有两个日期分布,其界线分别为:180日界线和地方时为24时或0时这条经线;当地球上只有一个日期时,则180经线就是0时或24时经线;当地球两个日期平分,则180经线的地方时12时。新日期是从0点向东到180的范围,其余为旧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