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调研试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36297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调研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调研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调研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调研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血流方向为从右到左)。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 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C. 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D. 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2.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选项不会使中液体增加的是A. 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 B. 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下肢淋巴管内C. 慢性肾炎病人长期出现尿蛋白 D. 摄人氮量较多的健康成年男子3.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 B. C. D. 4. 缩手现象是人体的一种神经反射,当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时会产生缩手现象(现象);当用手拿别人的物品被人口头拒绝时也会产生缩手现象(现象)。关于这两种缩手现象的分析、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现象的反射弧不完整,现象的反射弧完整B. 现象可以不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现象一定要有大脑皮层的参与C. 参与现象的神经元比现象的多D. 参与现象的肌肉细胞比现象的多5. 下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注:为神经纤维末梢,为神经元胞体(含短树突),为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A. 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B. 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C. 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D. 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6. 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B. 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C. 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D. 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补充7. 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表。健康人病人甲病人乙病人丙注射TRH前10 mU/L10 mU/L10 mU/L1040 mU/L注射TRH后1040 mU/L1040 mU/L10 mU/L40 mU/L经诊断甲患有下丘脑功能缺陷病,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 病人乙患有垂体功能缺陷病,病人丙患有甲状腺功能缺陷病B. 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C. 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D. TRH与TSH的作用相同8. 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表示的结构名称分别为下丘脑、骨骼肌、肾上腺B. 当人体处于39 高温环境中时,主要散热方式是由汗液蒸发散热C.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故可参与体温调节D.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多于产热量9. 某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与该过程的相关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体现了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B. 该过程中参与的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再次进入血浆参与体液运输C. 该过程中机体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进入细胞的抗原特异性结合D. 该过程中效应T细胞会裂解被病毒入侵的细胞10. 如图是某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该病原体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B. 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 是溶酶体,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是非特异性的,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D. 物质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11. 下列有关植物向性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茎与根对重力刺激的反应不同是因为它们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B. 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与单侧光照无关C. 茎的向性运动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D. 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丧失了向地生长的特性12. 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最可能代表脱落酸和赤霉素B. 丙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C. 甲、乙、丙均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 丙的极性运输受重力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13. 狒狒种群中存在等级,经个体间的战斗较量之后,体格最强壮、最凶猛的雄狒狒成为“首领”,它在选择食物、与雌性交配中都处于优先地位。“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种群,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种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狒狒种群通过种间竞争建立了等级制度B. 狒狒种群内个体的分工合作需要信息交流C. “首领”优先享有配偶有利于优良基因的传递D. 战斗较量对战败个体不利,对种群的延续有利14.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 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灭绝D. 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逐渐提高15. 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组分1、2、3即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 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一定是真核生物C. 能量只能通过组分2输出该生态系统D. 在该生态系统中,组分1、2、3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16. 某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着“杂草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这一条食物链B. 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杂草、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构成了生物群落C. 食草动物和小型食肉动物能够加快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包含了所有的组成成分17. 下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A. 80 g B. 900 g C. 800 g D. 600 g18.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 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 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 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19.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A. 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B. 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C. 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D. 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行20. 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下图的三种可能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B. a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死亡率大于出生率C. 三种可能性中,曲线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的受破坏程度较轻D. 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题每空2分,22题每空1分,23题每空2分,24题每空1分)21. 下图表示完成某反射的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填字母, 填文字):(1)图中能将外界刺激转变成兴奋的结构是 _,当反射活动进行时,d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填“相同”或“相反”)。(2)在一次反射中,肌肉c的收缩早于肌肉a,这可能与图中 _的数量有关。(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信号转换模式是_。(4)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主要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并破坏图中结构e,结果导致患者_。(5)参与抵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人类免疫作用类型有_。22. 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X、Y表示物质,表示过程。请回答: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_mmol/L。(1mol=1000mmol)(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X_增多,此过程属于_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_;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经过程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这一调节方式称为_调节。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Y_增加,从而提高血糖含量,维持血糖平衡。(3)研究表明,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免疫系统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细胞受损,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X的含量_,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23. 据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的实验研究。例如,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1)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由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答全给分)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2)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_(试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两方面分析);T细胞与红细胞共同来源于_细胞。(3)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是因为_,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4)杀死衰老的红细胞和癌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功能。24. 下列图1是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一年内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值单位为J/cm2;图2是图1中B、C两类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图2中甲、乙二者的种群密度由于_ 调节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2)统计发现图1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尚有300未被利用,由此可知,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 _,由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3)图2中乙生物在P点的出生率_于其死亡率,年龄组成类型为_。(4)下图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图示鼠种群在15年以_型曲线增长,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年,种群数量下降的时间段是_年。在调查过程中,如果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偏高/不影响/偏低)。二调答案1、 选择题1-5CDCBB 6-10DADBC 11-15ADACD 16-20CBBDD2、 填空题21、 (1). h感受器 (2). 相同 (3). f突触 (4).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 支配的肌肉瘫痪(支配的器官功能障碍) (6).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2、 (1). 4.46.7 (2). 胰岛素 (3). 神经 (4). 效应器 (5). (负)反馈 (6). 胰高血糖素 (7). 减少 (8). 摄取、利用和储存23、(1).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 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效应T细胞 (3). 骨髓造血干 (4).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5). 监控和清除24、 (1).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负反馈 (2). 600 16.7% (3). 大 增长型 (4). “J” 10 10-20 偏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