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古诗二首出塞教案2北京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35778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古诗二首出塞教案2北京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古诗二首出塞教案2北京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古诗二首出塞教案2北京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古诗二首出塞教案2北京版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3、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古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难点:体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戎边将士、渴望社会和平的感情。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电脑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有关战争的古诗。教学设计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感觉生活幸福吗?什么事情让你感到很幸福?生:有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爱护感觉很幸福。得到老师的理解和信任感觉很幸福。登上领奖台的那一时刻感觉很幸福。师:我也说说我的幸福感觉吧。当看过一部部反映战争的电影、读过一篇篇描写战争的文章的时候,我为自己生活在今天这个和平的年代而感到无比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一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战争太残酷了,还记得古诗十五从军征里退役士兵回乡的那一凄惨的景象吗?2、(播放十五从军征幻灯片伴奏音乐)同学们跟着音乐一块背诵十五从军征。3、在封建社会里,国家连年征战,因此,反映战争及征人生活的诗歌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反映战争及征人生活的古诗。(幻灯片出示课题)4、学生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想古诗的意思。二、由题入诗1、同学们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吗?题目里的“塞”指什么?从题目中你知道这首诗是写什么内容的吗?生按照各自的理解回答。师补充总结:“出塞”到边关去征战。“塞”,指边关、边塞。这首诗是写征人生活和战争的诗歌。(出示“题解”幻灯片)2、我们以前已经了解过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情况,哪个同学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诗人王昌龄?学生介绍王昌龄。出示幻灯片全面介绍诗人的情况。王昌龄,子少伯,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七绝,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古代,由于国家分裂,外族入侵,战争不断,人们饱受战争的侵害,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而对美好安定的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向往写成诗歌,广为传唱,其中高适、岑参等诗人也了解边塞战争生活,著有大量优秀的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于是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3、说到边关或边塞,同学们联想到的是怎样的景象?请同学观看几幅有关边关塞外的图片,然后用一些恰当的词句说说边塞的环境。(幻灯片出示图片资料)边塞环境:黄沙千里,风雪弥漫,人迹罕至4、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们对边关的感觉就是:自然条件非常艰苦。除了自然条件艰苦以外,边关处于两国交界处,这样在边关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先回答,后出示幻灯片)匈奴入侵,战争不断,征人出征,死伤无数5、说到边塞,同学们很快就会想到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战争的残酷,同学们想一想有关写战争的诗句。(学生回顾,回答,师随机出示幻灯片,并简介诗意)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翰师大致讲述诗意:盛着葡萄酒的杯子里洒了一层月光,醉意中的我想在马上弹奏琵琶。在沙场上醉到了请君子不要笑话我,古今而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6、出塞所反映的战争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吧。三、细读古诗1、同学们一起朗读古诗。2、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电视里是怎样朗读古诗的。(出示两遍幻灯片,第一遍试听,第二遍跟读)3、师跟着音乐伴奏范读古诗。学生跟随音乐伴奏带感情朗读古诗:全体读古诗。分组朗读读古诗。叫单个学生(学困生)朗读古诗。4、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诗意,后出示幻灯片)诗意:明月依旧是秦朝时期的明月,边关依旧是汉朝时期的边关。5、你从第一句诗中体会到自秦汉以来怎么样的社会状况?(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诗意,后出示幻灯片)从秦朝到汉朝一直都有战争发生。社会一直不安定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诗意,后出示幻灯片)诗意:万里征战的将士到现在仍然没有回家。引导学生从征人的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假如你是征人,面对如此艰苦的生活,你心中会有什么感受?生:很愤怒,想回家征人们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说)要知道,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的梦却只化作一句:(引导学生朗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从亲人的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过度:征人在万里之外征战沙场,同在一轮圆月下的他们的家人可能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白发苍苍的母亲相互搀扶,在村口一棵老树下面朝远方不断遥望。软弱无助的妻子给别人做着繁重的事情,不断向远方遥望,忍不住别过脸去,偷偷擦去眼里的泪水。无依无靠的孩子看见别人受百般爱护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伤痛的泪水。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只能化成一句(引导学生朗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6、边关征战这么辛苦,征人有望回家吗?(生:没有希望回家)为什么他们不回家呢?(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诗意,后出示幻灯片)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让征人不能回家或因征战而死。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古诗。(出示幻灯片)师对以下古诗大致做以解释。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q)古从军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曹松己亥岁二首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唐李颀古意7、残酷的战争使得亲人离散,征人战死,面对这样的社会,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诗意,后出示幻灯片)亲人团聚,战争平息,社会安定,人民团结8、王昌龄及天下苦难的人们也有个希望,(引导学生朗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示幻灯片)“飞将”是谁?(出示幻灯片介绍李广)“胡马”指什么?(出示幻灯片了解“胡马”)理解诗意。(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诗意,后出示幻灯片)诗意:只要有汉朝李广这样的英雄在,匈奴就休想越过阴山,入侵我们的疆土,杀害我们的同胞。9、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学生先思考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出示幻灯片)对战争平息的期望;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这两句诗只表达了诗人王昌龄的愿望吗?还表达了谁的愿望?(学生先思考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出示幻灯片)千百年来的千百万苦难的征人病弱的父母孤苦的妻子可怜的孩子10、其中还隐含着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思考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出示幻灯片)对战争的痛恨;对封建社会统治者不起用良将的失望;对自己不能亲身抗战的遗憾、惋惜和无奈。11、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请同学们带上诗人的那种感情放声朗读古诗一遍,(音乐响起,屏幕出示全诗)四、总结、情感升华师总结(音乐响起):封建社会的不安定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社会安定和平成了人民永久的企盼。然而,和平安定的社会终于在今天出现了,这对我们大家来说是非常幸运的,希望大家都能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五、完成思考练习1、默写出塞。2、搜集写边塞环境及战争的古诗。板书设计:出塞边关家征人父母妻子孩子六、教学反思出塞这首诗视野开阔,由秦而汉,由汉而唐,时间纵越千年,空间横跨万里,气象苍凉雄浑。诗中感悟到诗人对于时空永恒,人生短暂,以及个人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慨叹;而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与反观中,更蕴含着诗人的深沉痛诉:无休止的战争啊!使多少征人抛亲离乡,暴尸边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于是,诗的结尾唱出了千古征人们的一个共同心愿:希望戍边将帅能像飞将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兵,早日打败入侵的敌人,让士兵们回乡与家人团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