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35711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II)一、基础知识(共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栖息(q) 胚胎(pi) 槲寄生(ji) 炎夏溽暑(r)B.乳媪(o) 优渥(w) 好莱坞(w) 谨赓一绝(gng)C.逋慢(b) 间断(jin) 撒手锏(jin) 对症下药(zhng) D.玉醅(pi) 谂知(shn) 佼佼者(jio) 绣衾香暖(q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极报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B.但是要把琢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C.有些人写作时比较喜欢直抒胸臆,喜欢激情独白,而不大擅长通过景物描写、事件叙述来寄托自己的感情。D.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味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植物怎样 营养?科学家反复研究发现植物体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次一章将 全世界整个生物界中的“生存斗争”,那是依照几何级数高度繁生的不可避免的结果。他说的这段话详细描述了故乡的山水, 所蕴含的哲理更值得玩味。 A.吸取 考查 期间 B.汲取 考察 其间C.汲取 考查 期间 D.吸取 考察 其间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医生建议皮肤易过敏的人在春季应少晒太阳,以往有过日光性皮炎、季节性皮炎的人,要注意尽量避免不晒太阳,不要使用碱性的化妆品和香皂。B.今年长三角经济发展明显减速,这与当地资源几乎消耗殆尽有关,更与作为近两年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引擎的房地产业由于宏观调控而迅速降温有着密切的关系。C.学生冒雨为撑伞的领导表演节目时有发生,我们的教育者要深刻反思这种事情是什么深层原因造成的。D.阅读熔铸深刻高尚情感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5揣摩下列句中划线词的使用,请选出对其表达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 A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可以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耐心搜集”“专心思索”充分表明: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 B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当时”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作者的认识是在发展的,划线的词语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科学家严肃的科学态度。) C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同样重要或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的“选种”在累积连续的微小变异中,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至少是可能”说明了作者心中尚未把握遗传变异的情况。遗传变异只在人类的选种、家养状况下才会出现。) D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混入”说明出现错误是不自觉的,一时未能发现,表明了作者对于科学的审慎态度。)6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 ,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 。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清清爽爽,简简单单 自自然然,完完整整 便成死症 便太浅显A B. C. D. 7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4分)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9分) 现代生活使儿童易患“自然缺失综合征” 到安蒂奥基亚参观洞穴遗址的游客大部分有再来一次的欲望,但11岁的波哥大男孩埃内斯托似乎对这里的风光和动物并不感兴趣,他要求导游:“给我点儿事做吧,我好无聊。在动物世界和探索栏目上我能看到更有趣的动物。”就在当天晚上,一只不足一厘米大的蜘蛛钻进帐篷,把两个孩子吓坏了。 很多成人对于今天的孩子们如此远离大自然感到惊讶。甚至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在一次远足活动中,老师问学生,牛奶从哪里来,孩子们回答:从超市里。 这就是美国儿童发育问题专家、记者理查德洛夫所说的“自然缺失综合征”。这种病症虽然没有出现在心理学刊物上,但洛夫在森林中的最后一个孩童:保护我们的孩子远离自然缺失综合征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作者认为,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人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最后一代人。从那以后,人与自然的距离就渐行渐远,如今只有一半的孩子还会参与户外活动。洛夫指出,在与自然的联系受限的环境下成长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与周遭环境之间缺乏联系是造成儿童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和缺乏好奇心的原因之一。因此,他建议将回归自然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因为探索会激发创造力,提高与他人共处的技能。 认识到亲近自然的重要性之后,哥伦比亚生物学家们在xx年创建了教育和保护环境组织,在教育部的支持和各院校的合作下,让4-19岁的孩子回归自然,作为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 这一项目的负责人、生物学家塞尔希奥利亚诺说,近10年来孩子们远离自然是城区发展带来社会和文化变革的结果。以前的孩子们喜欢到户外玩,因为在家里没什么意思,但现在留在家里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上网、听音乐、玩游戏。 此外,电视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比直接接触更可信、更舒适的看世界的窗口,如今的孩子们能认出80种电器品牌,却叫不出5种树木的名称。 此外,父母的教育让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大自然是陌生的、危险的,从而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教师卡米洛阿吉雷说,家长们常常这样说:“我女儿从来不玩土,她不喜欢,而且玩土还可能会生病。” 这种情况对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出人意料的。阿吉雷说:“孩子们对一切都很敏感,他们没有抵抗力,因为他们从来不接触细菌或病原体,因此他们一出门就会生病。”利亚诺指出,教育和环境保护组织的努力方向不是为儿童治病,而是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他指出,同大自然进行过接触的年轻人一般很少会虐待动物和植物;或者说,他们很难去伤害自己认识的对象。 户外教育的目的还在于让来自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都去感受属于自然环境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户外教育行动的口号是:“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你让我看,我可能会记住;你让我参与,我就会理解。”行动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阿吉雷说,之前还需要吸入法治疗的孩子,在看过蝴蝶破茧而出之后,甚至会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哮喘病。8.下列不属于“自然缺失综合征”现象的一项是A.波哥大男孩埃内斯托对自然风光和动物并不感兴趣,他觉得在“动物世界”和“探索”栏目能看到更有趣的动物。B.到安蒂奥基亚参观洞穴遗址的游客中大部分人有再来一次的欲望。C.在一次远足活动中,学生说牛奶是从超市里来的。 D. 一只不足一厘米大的蜘蛛晚上钻进帐篷,两个孩子被吓坏了。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父母的错误教育使得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一些孩子的“自然缺失综合征”。B.造成儿童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和缺乏好奇心的原因就是没有与周边环境进行联系。C.只要让4-19岁的孩子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就可以完全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 D.城区发展带来社会和文化变革的结果便是孩子们远离了自然。10.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5字)(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20分) 摆渡老人 叶大春 摆渡老人从少年起,就从爷爷手上接过渡船和撑篙,开始了摆渡生涯,与这条默默流淌的小河结下生死之缘。他摆渡过多少货物,只有这条小河知道;他摆渡过多少行人,只有这条渡船知道;他流过多少汗,只有这根撑篙知道;他唱过多少歌,只有这酒壶知道。 花开花落,雁来雁去,摆渡老人都伴随着这条小河,厮守着这只渡船,像伴随着一个古老的传统,像厮守着一个人生的诺言。在他的生涯中至少有三次离去的机遇:第一次是年轻时他救过一个被还乡团追杀的区长,解放后那区长当上了县长,要他到县里去吃公家饭穿公家衣,他婉拒了,嗫嚅:“我走了,谁来摆渡?”第二次是中年时他救过一个跳河自尽的人,这人原是县煤矿的矿长,住牛棚受迫害而寻短见。后来矿长平反昭雪官复原职,就请他去煤矿看守仓库,他仍是那句话:“我走了,谁来摆渡?”第三次是老年时他当官的养子要接他进城享福去,他还是执拗地不肯离去,还是那句老话:“我走了,谁来摆渡?”养子说:“爹,您老管那么多干吗?”他很生气,悻悻地说:“你咋这么说话?我不管你那么多,你哪有今天,早喂鳖了!小子记住,你可以忘记我,但不能忘记父老乡亲!” 摆渡老人一辈子没结婚,据说他年轻时痴恋的姑娘被恶霸强抢去后,他就断了婚念。中年时他收养了一个弃婴,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供养子读到大学,进城当了官。养子很孝敬他,多次要接他进城去住,有一次竟跪下哀求他:“爹,您老该享享福了,还这样辛劳我真于心不忍。再说,知道的是您老不愿进城,不知道的还认为我忘恩负义,会指着我的脊梁骂的。就算儿子求您老了。”他才终于吐露了心头的夙愿:“我是想在这小河上造一座桥后再走” 几年后,摆渡老人捐献出一辈子摆渡的积蓄,在小河上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桥。小桥竣工剪彩那天,养子闻讯赶回来接他进城。他仍然摇头。养子困惑地问:“往年您老不肯离开,是要替人摆渡,是想造一座桥,如今您老的心愿实现了,咋还不愿离开?”他痴迷地说:“我离不开这河这船” 摆渡老人没有生意了。人们既怜悯他,又讥笑他:“真傻!把一辈子的血汗钱拿来造桥,又不收过桥费,这不等于自己断了自己的财路!没人坐渡船,摆渡老人只有靠钓鱼捞虾度日。摆渡瘾发了,他就恳求放学的孩子们坐渡船玩,渡来渡去,不收一分钱,累出一身汗,心里却舒畅多了。 后来,孩子们也不坐他的渡船了,一是孩子们坐厌了,二是怕耽误了回家做作业,三是家长担心不安全。摆渡老人无奈,抱着酒壶喝闷酒。喝得醉醺醺时就唱歌,常常把自己喝得泪洒襟怀。 摆渡老人忽然养起一群羊来,人们感到蹊跷:怎么突然养羊呢?养羊又不赚钱,好多养过羊的人家都亏本了,他不是不知道。人们观察了多日,才恍然大悟:这古怪老头哪里是养羊,纯粹是把羊当他的义务摆渡对象。他把一群羊分成两拨,把这一拨儿摆渡到小河彼岸去放牧,接着把那一群羊摆渡到小河此岸来吃草,从早到晚,周而复始,乐此不疲,优哉游哉。这老头,亏他想出这么一个傻到家的点子,真是吃饱了撑的。人们笑过之后,细细咀嚼:傻点子中也有精明之处,自己找活儿干,免得闹出病来嘛!这哪里是在摆渡羊,分明是摆渡他自己,摆渡他自己的时光与心灵。11下列两项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都有错误,请指出其错误。(4分)A从少年起,摆渡老人就在家乡的小河上摆渡。摆渡生活既单调又乏味,为了排遣内心的孤寂,摆渡老人不知饮过多少酒。B这篇小说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了一位摆渡老人的一生厮守家乡小河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依恋家乡、至老无悔的农民形象。12小说中的摆渡老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4分)13小说两个自然段写了摆渡老人修桥后的遭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14.有人说把小说的题目“摆渡老人”改为“摆渡”,更为合适,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三、古诗文阅读(共3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519题。(一)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二)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年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乎!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奄便有十年。吁!可悲也已!(归有光寒花葬志)15.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室坏不修(破败) B.其制稍异于前(格局)C.事我而不卒(死) D.曳深绿布裳(穿)1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既为此志 B.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吾属皆且为所虏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且何谓阁子也 D.其后六年,吾妻死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其势必不敢留君17.下列语句中与“余入自外”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婢,魏孺人媵也。 B.其制稍异于前。C.今已亭亭如盖矣。 D.嘉靖丁酉年五月四日死,葬虚丘。18.对下面句子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事我而不卒,命也乎!”两个语助词连用,再加一个“!”,强烈地表现了归有光对寒花早逝的无限惋惜。这里与文末的“吁!可悲也已!”形成呼应。B.“吾妻死,室坏不修”,在项脊轩中,归有光与妻子度过了六年的幸福时光,妻死后,室坏不修,妻九泉有知,定当心寒。C.“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妻子吃饭时,见“我”含情脉脉地看着她自己,就拿“我”开玩笑。D.“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我”要寒花煮熟的荸荠,寒花不给,妻笑寒花太小气。19.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2)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古诗词鉴赏(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第2122题。 山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2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22.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陈情表)(2)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陈情表)(3)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 。(陈情表)(4)恨相见得迟, 。柳丝长玉骢难系, 。(长亭送别)(5)青山隔送行, , 。(长亭送别) 四、作文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要求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有人说,“没有借口”太绝对,不公平;有人说,“没有借口”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反思自我,承担责任。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4.D(A不合逻辑,去掉“避免不晒太阳”中的“不”;B“几乎”与“殆”重复;C成分残缺,“表演节目”后需加“的事情”“的现象”等词语)5.C(“至少是可能”说明了作者对遗传变异的可能性的确信;根据课文可知,遗传变异还存在于“自然状况下”,并不只局限在人类的选种、家养状况下。)6.C(将填入语段中,“成”“症”押韵,音节和谐;“自自然然”与“斧凿”对应效果更好;“死症”比“浅显”程度重,更能反映出刻意制造埋伏、照应的严重弊端。)7.例一:唯在端午,江南江北,同观千帆竞发;或在春节,将一只只饺子,包成绵亘千古的和和美美与快快乐乐。例二:唯在除夕,江南江北,共鸣一串爆竹;或在端午,将一只只粽子,煮成千年不变的香香甜甜与平平安安。例三:唯在重阳,江南江北,共品一块蒸糕;或在除夕,将一串串鞭炮,爆出千年不变的美美满满与平平安安。8.B(B中所说的游客对自然很感兴趣,不属于“自然缺失综合征”)9.A(B.原文第五自然段指出,“与周遭环境之间缺乏联系是造成儿童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和缺乏好奇心的原因之一”;C.说法绝对,“只要就”、“完全”等措辞不当;D.不合逻辑,城区发展有正面结果和负面影响,孩子们远离自然只是其负面影响之一)10.鼓励孩子接触自然、感受自然、远离自然缺失综合征。11.A项,“摆渡生活既单调又乏味,为了排遣内心的孤寂”没有依据。B项,“塑造了一个依恋家乡、至老无悔的农民形象”,人物形象概括不全面。(每点各2分) 12.答案无私奉献。勤劳善良。热爱家乡。13.答案表现人们的世俗与冷漠,来衬托老人的无私奉献。让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加阅读兴趣。写摆渡老人的失落与痛苦,为后文摆渡老人养羊、放羊、摆渡羊作铺垫。(每点各2分)14.答案观点一:“摆渡老人”这个题目合适。以人物为题目,利于突出小说主要人物。与小说写的老人一生摆渡的内容吻合。(每点各2分)观点二:“摆渡”这个题目更合适。“摆渡”凸显中心事件,提示小说线索。以“摆渡”为题,更切合小说主旨(摆渡他自己,摆渡他自己的心灵。(每点各3分)15.C(“卒”终,终结)16.D(两个“其”都是指示代词,这。A前“为”动词,写;后“为”介词,被。B前“乃”,于是、就;后“乃”,竟然。C前“也”表疑问语气,后“也”表判断语气。)17.B(例句“自外”和B项“于前”都是状语后置)18.A(B项,“室坏不修”是妻死后作者万念俱灰的表现,是一种深爱,也是怕触景生情。C项,不是“我含情脉脉地看着”妻子,而是寒花含情脉脉地看着“我”。D项,妻笑的不是寒花的小气,而是为“我”与寒花间和谐的关系而高兴。) 19.(1)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时常到项脊轩中,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有时靠在桌案上学写字。(“来归”翻译对,得1分;“时”“或”两字都翻译对,得1分,只对一个不得分;“凭几”翻译对,得1分)(2)(寒花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瓦盆。(“ 爇 ”ru:点燃。“爇火”翻译对,得1分;“瓯”字翻译对,得1分)20.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错1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21.此诗前两句描写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铺垫。(“雨前之景”,2分;“铺垫”,2分)2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后之景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有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何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和雨后的“奇”雨之情。(“翁诗采用侧面描写”1分,“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分,“翁诗寓情于景”1分,“何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