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10.5周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35570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10.5周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10.5周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10.5周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0.5周今天复习:中国重大思想理论【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三民主义【名师点睛】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三民主义并不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民族主义方面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民权主义并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平均地权”也不是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因而不是彻底的反封建纲领。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的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具体方针。“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可归纳为三个“三”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民族主义即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新三民主义:民族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为平民所有,建立各阶级联盟;民生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试题演练】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答案】D 【解析】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三民主义民生主义考点二、毛泽东思想【名师点睛】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1)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独创性经验的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创和经验总结,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而非毛泽东个人的思想。(2)毛泽东的思想是指毛泽东个人思想,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失误的部分。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可归纳为“二、三、四”两大特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大内涵:“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四个阶段:酝酿国民革命时期;形成井冈山时期;成熟延安时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试题演练】1 有人认为,1940 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该文章A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C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D系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答案】D【解析】考点: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论我要练习1、(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2)(22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2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至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7分)(2)比较至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8分)(3)第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7分)【答案】(1)特征:两者都制定了法律。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 两者都进入了强盛时期。两者都出现了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7分)(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2分) 发展: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非常相似。(4分)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2分)(3)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4分) 主要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分)【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提取与解读能力。根据表中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罗马的主要史实进行概括即可。如:根据中“商鞅变法和十二铜表法”可以看出时期两者都制定了法律;根据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和罗马统一意大利”可以看出时期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根据中关键词“强盛”可以看出两者进入强盛时期;根据中两个阶段“混乱”到“统一”,“危机”到“中兴”可以看出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根据中“南下”“十六国”“入侵”“分裂”等关键词可以看出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3)本小问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通过对比最后一个时期可以发现,中国最终从分裂走向了统一,而西罗马最终灭亡,欧洲走向分散。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题目要求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注意不要偏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最终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作用;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的扩张与灭亡。【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各个时期进行了对比,命题形式较新颖,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问题设置有梯度,从现象到理论、从特点到原因,体现了从易到难的特点。学生在做此类试题时要注意紧扣材料,但注意不要照抄材料,在结合材料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2、(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40)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答案: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 -5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示例:略【考点定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名师点睛】本题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论述能力。本题虽然属于开放性试题,但在设问设计上就已经圈定了回答的范围和内容,而且在历年高考的考查中都要求学生引用相关史实,史论结合。所以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还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有精彩的论述的。比如本题要求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拟题目,但就回答难度来讲,最简单的还是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角度入手,这就要求学生对以英美法德为代表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熟练的掌握。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基础知识的扎实,其次要尽量的多做开放性试题,既可培养考生应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各种题型的基本的解题技巧及格式。3、(2015年新课标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个体小农经济【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本题以吕氏春秋的材料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小农经济的理解。材料已被翻译成白话文,比较容易理解,迷惑性最大的是D项,需要考生快速理解“大土地所有制”的含义:从选项中看,这一土地制度是与小农经济相对的,可判断出它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一定要围绕主干知识把各个历史概念讲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