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政治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33799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政治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中政治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中政治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检测B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检测B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采取非常手段,按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配,保证战争的需要;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把工作重心转向()A.计划配给经济建设B.军事主义经济建设C.计划配给自由贸易D.军事主义自由贸易解析:本题意在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前者是采取非常手段调节生产和分配,是应对战争的需要,应是军事主义原则的体现;后者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故选B项。答案:B2下列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认识不正确的是()A.其实施的背景是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对苏维埃政权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B.其实质是采取非常手段,按军事主义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配C.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实行粮食税解析: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是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粮食税不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而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选D项。答案:D3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列宁先是提出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后又进一步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列宁这一主张的变化说明()A.他认识到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客观性B.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消灭自由贸易C.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已经被消灭D.国家组织的商品交换要占主导地位解析:B、C两项的观点是否定商品生产,不符合题意;D项主张商品交换占主导地位不属于列宁的观点。答案:A4斯大林最早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他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是()A.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将社会引导到资本主义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后应消除商品生产、商品交换C.无产阶级国家可以创造价值规律D.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解析:A、B、C三项的观点与斯大林的观点相悖,故不能入选。答案:D5在斯大林看来,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此看法最恰当的是()A.其观点是正确的B.其观点是错误的C.在一定条件下正确,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也应更重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D.表明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解析:对斯大林观点的认识应采取辩证的态度,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只有C项是最恰当的。答案:C6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党内和国内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遇到严峻的挑战。我们党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性,在对待苏联经验的态度问题上,开始由“以俄为师”转为“以苏为鉴”,这种转变的目的是()A.抛弃苏联经验,走自己的路B.更好地借鉴苏联的经验,避免“苏联模式”中的问题,少走弯路C.指导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A项“抛弃苏联经验,走自己的路”是不正确的,因为苏联模式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C项也是错误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认识,应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7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问题上,毛泽东的认识比斯大林更为科学,表现在()A.看到了两种所有制的存在B.认识到了商品生产的命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的密切联系C.反对斯大林的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原因的分析D.认为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存在密切联系解析:A项属于二人的共同主张,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关于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下面的理解错误的是()A.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B.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C.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D.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一切中立和反动的势力都要打倒解析: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势力可以分化和利用,而不是一味地打倒,故D项错误,应入选。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60分)9(15分)材料一:1921年,苏俄政府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废除余粮收集制,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材料二:193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中止实施反托拉斯法,抛弃了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1)材料一、材料二各体现了该国经济政策的什么特点?(6分)(2)上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影响?(9分)解析:第(1)问,首先依据材料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体现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然后依据教材知识回答二者的特点。第(2)问,抓住关键词“积极影响”来组织答案。答案:(1)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3分)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的责任固定下来,并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来进行。(3分)(2)新经济政策在苏俄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国民经济,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4分)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恢复与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使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形成。(5分)10(10分)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内容或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材料说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可运用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的内容及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答案:(1)这段材料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关系。(4分)(2)这段材料明确了当时国内外存在的积极因素。即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这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6分)11(20分)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问题,曾经是困扰着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问题才得以真正解决。毛泽东在探索实践中,对商品经济理论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也有难以避免的缺点和失误。(1)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理论的精辟论述有哪些?(10分)(2)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理论的认识存在着哪些历史局限性?(10分)答案:(1)商品经济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消灭商品生产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必须利用商品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并强调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3分)不能把商品生产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3分)商品生产的命运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密切关系。(2分)生活资料是商品,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2分)(2)对商品经济的范围界定得比较小。其实生产资料都可以是商品。(4分)对价值规律作用的认识也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还要利用它;另一方面又认为它不能起决定作用,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6分)12(15分)人民网在回顾毛泽东经典著作时指出: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这个讲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比如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讲话中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讲话中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完全建成,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等。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解析:本题以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背景,要求我们用辩证的观点对待历史,一分为二地分析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积极意义。答案:(1)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毛泽东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科学命题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任务,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成果。(5分)(2)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寻找独立自主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所形成的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的正确的和有价值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以及那些独到的创造性的思考,都为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财富,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起到了指导作用。这一探索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思想源泉和启迪,为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8分)(3)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