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V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9814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V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V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V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VI)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B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D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2. 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由此可见,秦朝( )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D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3. 元朝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不久,又沿用前朝旧例,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 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A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 B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4. 中国古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往往通过采取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来削弱相权、加强监察等手段来实现。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西周分封制与元省制 B宋代通判与明监察御史C唐中书省与元中书省 D宋中书门下与元中书省5. 历史发展往往是辩证地统一的。从民主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梭伦改革中既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奴制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五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6. 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由此看出,罗马法与近代社会相契合的是( )A古罗马的民主与法治精神B自然法中的人人平等原则C对私人权利的规范与保护D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7“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参与程度高,民主比较彻底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议会和首相之间权力制约 D国王和首相之间权力制约81913年10月的大总统选举法尽管是在袁世凯授意下由国会制定的,但国会制定时执意对元首宣誓做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余誓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而“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这一规定目的在于( )A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B保障宪法的权威与威严C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 D增进总统选举的合法性9乔治三世继承王位后,培植亲信,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以打击辉格党势力,并在1770年起用诺斯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 B议会失去制约国王权力C两党制左右了国家政治 D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10. 甲午战前,英国人赫德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由此可见,赫德认为( )A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B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术的落后C作战意志是日本取胜的充分条件D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11. 1945年,以凯恩斯为首的英国代表团向美国寻求贷款帮助时,美国国会提出苛刻条件。而到了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主动提出复兴欧洲计划。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的发展 B国家实力的变化C国际形势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调整121879年,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圣约翰大学,即今天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1906年,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教会在北京合办协和医学堂,即现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前身。据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B. 有必要对传教士传教权的评价做根本性的调整C. 美国教会在当时在华各国教会中影响力最大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在日益加深13. 列宁说:“现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交战国,都没有俄国这样自由,都没有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这种革命的群众组织。因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这样容易的和这样和平地把国家政权交给真正大多数的人民,即交给工人和贫农。”此讲话的背景事件是( )A农奴制改革 B二月革命 C七月流血事件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4.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5. 这场全面的东方对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暂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场“战争” ( )A根本原因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 B导致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走向低潮C双方在本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D中国始终与东方结盟联合对抗西方16中国民族机器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 )A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B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D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17. 19531957年我国不同经济类型工业产值变化(单位:亿元)年份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公私合营企业私营工业个体工业195528144167197278111956383812011911038319574215149220630465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生产严重急躁冒进 B资本主义工业改造基本完成C工业布局逐步趋向合理 D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结构18. 十月革命过了11年后,苏联农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由73. 7%下降到46%,在农产品出口减少的同时,城市和工业中心地区粮食供应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据此可知苏联( )A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B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C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D实行粮食税并加大进口19. 美国时任学者霍华德克斯纳曾在1936年尖锐地指出“我们的政府当时相对精简,大体局限于其基本职能;罗斯福接手之后,将其转变成一个体系庞大、臃肿低效的机构”。这一批评客观上反映了“新政” ( )A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B颠覆三权分立体制C改变了国家管理体制 D违背了美国国家利益201963年和1967年,法国两次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认为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加入共同市场只是为了削弱它。1965年,法国驻欧共体代表连续六个月缺席会议以反对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直到1966年其他成员国做出妥协。这反映出法国( )A摆脱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B已经左右了欧共体内部事务C严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D力求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利益21. 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认为:“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出一个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B儒家伦理纲常的价值体系没有被打破C中国社会结构没有重新分化组合 D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各自的代理人22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前所长莱斯特布朗曾撰文指出中国生态环境如土地、水资源、农药、化肥、能源、大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渲染其危及日、韩等邻国。文章发表后,西方一些国家中就掀起了“中国生态环境威胁论”浪潮,该浪潮时至今日仍然存在。此论调实质上反映了( )A.西方国家害怕中国的和平崛起 B.中国的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C.西方国家固守传统的意识形态 D.中国崛起威胁发达国家的利益23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B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C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D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24. 鸦片战争后有人说“师夷长技”之论“举世讳言之,魏默深(源)独能著书详求其说,已犯诸公之忌”。这反映出当时( )A华夷思想被学习西方思想所取代 B传统观念阻碍正确看待外来事物C洋务派开始着手学习西方的器物 D国人对外部世界感到惊慌和恐惧25.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A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已有“纸”的名称和解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B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主要记述各种急性病症的简便治疗方法,并略记了病因、症状。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C阮元在畴人传中指出:“良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当然,而不复强求其所以然。”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重经验轻实验D天工开物一书,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文化专制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A. AB. BC. CD. D26有学者认为,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自我B提出“知识即美德”,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C把古希腊哲学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D体现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27每年中秋前后,前往钱塘江观潮的游客络绎不绝,最能科学解释钱塘江大潮成因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28.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 魏源B. 洪仁玕C. 李鸿章D. 严复29.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30“然而大革命开始后的严峻现实,又像一座巍然屹立的冰山,无情地压碎各种梦想,让它们化为无形的泡沫和可怜的眼泪。狂热的梦想与严峻的现实、幸福的追求与绝望的痛苦、自由的快乐与孤独的感伤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情感,形成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爱、自我表现的浪潮。”下列文学作品诞生于这一“浪潮”的是( )A红与黑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平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过演变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自永乐直至明亡,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竞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仅在翰林院一卷中予以附带介绍。 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材料二 内阁并非英国统治阶层为适应新形势而设立的一个新机构,而是从枢密院中派生出来的,其职责在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1688年光荣革命后,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开始从君主专制国家向贵族寡头制国家转变,君主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而必须依照议会通过的法律来统治国家。政体的变化为内阁摆脱萌芽状态走向公开化与合法化提供了良机。与此同时,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摘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英内阁制度的主要不同点?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内阁制确立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内阁制使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中国的现代型。第一是中央集权之更加强,第二是社会阶级之更消融。魏、晋以下的门第势力,因公开考试制度之长期继续,已彻底消灭,商业资本难于得势,社会上更无特殊势力之存在。我们若把分裂性及阶级性,认为封建社会之两种主要特征,则宋代社会可说是距离封建形态更远了。然而正为此故,遂使宋代社会,在中国史上,显为最贫弱,最无力,一个中央政府高高地摆在偌大一个广阔而平铺的社会上面,全国各地区,谁也没有力量来推动一切公共应兴应革的事业,像水利兴修,道路交通一到金胡南下,中央政府崩溃,社会上更无力量抵抗或自卫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 市民性社会或者也称市民社会,首先是基于新市民阶层的基础之上为此它需要特定的机制:市场、批判性的舆论、拥有宪法和议会的法治国家。在这个社会政治性的目标中包含了一个新的生存蓝图,它立足于工作、成就和教育(而非出身),立足于理智和对理智的公开运用(而非传统),立足于个人竞争以及伙伴式的共同体之上,它批判旧政体的核心元素;反对专制、反对世袭特权、反对等级的不平等、也反对教会宗教原教旨观念。该计划虽然植根于新形成的市民阶层,但它却趋向于一个针对所有人的计划,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模式,它基于全体市民公民意义上的全体市民的自由、平等和参与(编者注:本文是尤尔根柯卡对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德国市民阶层和市民性的探讨。)节选自尤尔根柯卡在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演讲稿(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代“平铺社会”的表现,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德国市民社会的特点;并对材料一、二的两种“社会”做简要分析。(6分)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思南中学xx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 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DCCDBCBBDACABC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BACDACCBDDBCDB31(14分)(1)不同:中国明代内阁一直依附于皇权,没有成为独立的行政部门;英国的内阁不仅摆脱了君主统治,还成为制度化的行政机构。(4分)原因:英国政体变化的促进;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的推动。(4分) (2)变化:中国:使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得到强化;(2分) 英国:内阁成为法定组织,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议会政党制度出现并逐步发展;君主权力不断削弱,逐步形成“统而不治”的局面。(4分)32(14分)(1)“平铺社会”的表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社会阶级进一步消融;门第势力削弱至消灭;传统封建社会中的分裂性及阶级性弱化。(4分)原因:北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形成强干弱枝的局面;宋代采取重文轻武、分化事权的政策;科举制使更多寒门学子入仕,彻底削弱门阀贵族势力;商品经济发展,使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农村租佃关系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削弱。(4分)(2)特点:提倡自由、平等;强调市场;舆论监督;法治宪政;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3分)分析:宋代的平铺社会,是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但并没能催生新的经济和新的阶级,依然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调整,因此没能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而德国的市民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提出的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对德国的社会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3分)33.(12分)论题2分,结论2分,论证8分,不少于两例史实。史论结合论证自己的观点,要做到史实充分,观点与史实一致,逻辑清晰。示例一: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示例二: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之风盛行,豪强左右政局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才能的下层平民得不到重用,社会平等性没有体现,政权持续的腐败。唐朝开始全面推行科举取士,通过考试和才能来选拔人才,一定程度满足了下层民众的政治需求,推动了唐初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