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9042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I)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际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狭隘。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 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着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籍贯、宗教、学派的思想,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作。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 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至上”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2)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美欧亨利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一位巡警在马路上威风凛凛地走着。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那甩警棍的动作多姿多彩,再加上体格魁梧,却不带傲气,俨然一个太平天下的卫士形象。 走过一个路段的正中时,警察突然放慢了脚步。一家幽暗的五金店的门口,有个男子斜靠门站着,嘴里叼了根烟,并没点着。看到警察走过来,他抢先说话了。 “没事,警官,我在等一个朋友,”他镇定自若地说,“二十年前约好现在相见。你听了觉得奇怪,是吗?你要是不放心呢,我可以把事情说给你听听。二十年前,这家店是一家餐馆,叫大乔布雷迪餐馆。” “餐馆早五年就没有了。”警察说。 站在门道里的那个人划着一根火柴点燃雪茄。火柴光一亮。只见这人长着个方下巴,脸色发白,目光倒炯炯有神,右边眉毛附近留着个小白伤疤。领带扣针歪别着,上面镶着颗大钻石。 那人说:“二十年前的今晚,我跟吉米韦尔斯在这儿的餐厅吃饭。我们俩都是在纽约长大的,多年来亲如兄弟。那时我十八,吉米二十。第二天我要去西部闯荡。在吉米看来天下似乎只有一个纽约。那天晚上我们约定,二十年后,都将在此地、此日、此时再次会面。” “这事倒挺新鲜。时隔二十年才又见上一面,未免太久了点。分手以后你知道你朋友的消息?”警察问。 那人答道:“说起来我们也有过一段书信往来,但过了一两年便断了联系。但我相信,只要吉米还活着,他肯定会来赴约的。”等朋友的人掏出一块漂亮的表,表盖上镶着小宝石。 “十点还差三分钟,”他说,“我们在这餐馆分手的时间是十点整。”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 “你猜对了!吉米要是比得上我一半就好了。他是个大好人,只是有点死板。我发财可也不容易,非多长几个心眼不可。在纽约,人总是墨守成规,人要开窍得到西部去。” 警察甩着警棍,又开步了。 “我得走了!希望你的朋友真能来。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 “不会。”那人说,“我至少多等他半个小时。只要他还活着,他肯定会来。再见,警官。” “再见,先生。”警察说完,又继续巡逻,边走边一家家打量。 这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五金店门口的那个人抽着烟还在等。 他等了约莫二十分钟后,一位高个子大步流星穿过马路径直朝他走来。这人穿着长外套,衣领翻上来盖住了耳朵。 “鲍勃,真是你吗?”来者不敢相信地问道。 “吉米韦尔斯,你来了呀!”站在门边的人高声叫了起来。 “哎呀呀!”刚来的人也高声叫,一把抓起对方的两只手,“果然是鲍勃。我只知道只要你还活着,一定会上这儿来。唉,二十年,可真不算短呀!鲍勃,老饭馆拆了,要是如今还在,我们可以到里面再吃上一顿。在西部混得怎么样,老弟?” “好极了!一切如愿以偿。你变多了,吉米。奇怪,你怎么又高了两三寸呢?” “是呀,二十岁以后我又长个儿了。” “在纽约过得不错吧,吉米?” “还过得去。我在市里的一个部门谋了个位置。走,鲍勃,我领你到一个熟悉的地方,咱们叙叙旧。” 两个人手挽手沿马路走着。从西部归来的那个志得意满,讲起这些年的作为。另一个把头缩在大衣领里,津津有味地听。 十字路口有家药房,仍灯火辉煌。到了灯光下,两人同时转身瞪大眼看着对方的脸。 从西部来的那个突然站住了,松开手臂。 “你不是吉米韦尔斯,”他惊叫起来,“二十年的时间的确长,但再长的时间也不会把鹰钩鼻变成个扁鼻。” “二十年足可以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鲍勃,你已被捕十分钟了。芝加哥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打了电报说想与你谈谈。放老实点,知道吗?老实才聪明。 有人叫我带张条子给你,看完了我们再去局里。你到那儿窗户下看,是巡警韦尔斯写的。” 从西部来的人打开交给他的小纸条。刚看的时候他的手还正常,但到看完时却抖得厉害。条子上只写了几句话: 鲍勃:我准时到了约定地点。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我不便自己动手,便找了位便衣代劳。 吉 米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两处关于风雨的环境描写“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和“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既渲染了氛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鲍勃虽然是一个通缉犯,但是仍然坚持来赴二十年之约,由此可见鲍勃也有重情守信的可贵之处。 C.鲍勃领带扣针镶着大钻石,表盖上镶着小宝石,可以看出他在西部发达了,也可以体现他想向朋友炫耀的心理。 D.小说结尾以吉米给鲍勃的纸条揭示谜底,交代鲍勃满怀期望等待的老友居然是警察,且吉米早就发现了他是被通缉的罪犯。奇峰突起,出人意料。这种结尾构思巧妙,常被人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 5. 小说成功塑造了警士吉米的形象,请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分析。(5分) 6.吉米不动声色就抓捕了二十年前的好友鲍勃,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本文的伏笔设置很隐蔽,原文有哪几处伏笔?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xx1月25日法制晚报)材料二: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xx1月25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xx1月25日“东北新闻网”)材料四: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xx1月25日法制晚报)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B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等。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D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E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9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刘甲字师文,淳熙二年进士,累官至度支郎中。使金,至燕山。自绍兴后,凡出疆遇忌,俱辞设宴,皆不得免,秦桧所定也。九月三日,金宴甲,以宣仁圣烈后忌,辞。还除工部侍郎。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时蜀口出师败纽,金陷西和、成州,曦焚河池县。先是,曦已遣姚淮源献四州予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捍御。曦遣后军统制王铖、准备将赵观以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曦又遣其弟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朝廷命吴总知鄂州,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寻,安丙等诛曦。金进屯八里山,甲分兵进守诸关,潼川戌兵驻饶风以待之。金人知有备,引去。上念甲精忠,拜宝谟阁学士,赐衣带、鞍马。是岁,和议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嘱丙减汰兵卒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盖自杨辅召归,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明年,命甲权四川制置司事。先是,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首罢之。丙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由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边民感泣。嘉定七年,卒于官,年七十三。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理宗诏谥清惠。 (选自宋史刘甲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B.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C.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D.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金,金国。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建都立国,国号“大金”。B.工部,古代官署,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属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C.嘉定,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只有一个。D.庙号,我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理宗”就是庙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甲遵守法规,严于律己。刘甲出使金国,有一天,金国设宴款待他,那日恰逢宣仁圣烈皇后的忌日,他谨遵朝廷规定,没有赴宴。B.刘甲坚守正道,忠义可嘉。吴曦反叛后,想拉拢刘甲,先派部下威逼刘甲,后来又派弟弟诚邀见面,刘甲始终心系朝廷,不为所动。C.刘甲沐浴皇恩,深得信任。皇上因他精诚忠信,授他宝谟阁学士之职,并赏赐财物;在处理西部事务方面,朝廷的很多意见由他决定。D.刘甲治理地方,兴利除弊。在代理四川制度置司事期间,他体恤民生,减轻百姓的田税;他不满当地的贿赂之风,废除了互送礼的名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朝廷命吴总知鄂州,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5分)又俾嘱丙减汰兵卒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醉蓬莱归故山王沂孙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注】王沂孙号碧山,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宋亡之后,王沂孙仕于元,曾出任学官。此词是作者解除庆元路学正的职事,回到故乡绍兴时的作品。屧:木底鞋。14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词从秋景写起,首句运用倒装手法,写西风似乎知道主人要归来,所以殷勤地打扫门径以示欢迎。B“黄叶凋零,白云萧散”即西风吹得黄叶凋零,白云冷清离散。“凋零”“萧散”正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C“翠蛾眉妩”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描绘故山的山容,以“翠蛾”“眉妩”写山峰状貌,可谓新颖。D作者回归故乡,登上山峰观赏景色,面对美景,感到赏心悦目,愁思愁绪早已被抛诸脑后。E本词抒写了生活感受,含蕴丰富,不发空言,表达委婉,耐人寻味,体现了“深”与“厚”的词作特点。15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隐微复杂,请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 ”一句印证了这句话。(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说“我”美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说“我”美的原因: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人说“我”美的原因:“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前一段时间,电视剧楚乔传热播,许多观众不禁想问:魏贵妃到底是何等身份,竟可以在皇上面前说话一言九鼎?各大手机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华为集团惨淡经营,xx销量继续攀升。装备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之后,叙利亚反政府组织如虎添翼,对叙中部哈马省等地的攻势更加猛烈,致使停战协议沦为一纸空文。盲目“跟榜”,读一本与自己心性喜好完全不搭的书,一本不忍卒读的烂书,就会浪费时间、精力,还会误导个人思想认知。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鱼龙混杂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在这个意义上,平凡的工作实在更有价值,作为交警,孟昆玉平凡的工作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正是一种厝火积薪、防患于未然的工作。A. B. C. D.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记者5日从国家气象局获悉,5月3日以来我国北方出现了今年以来强度最大的一 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全国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地区受到影响,多地PM10浓度爆表。B“库尔德自由之鹰”组织11日宣称制造了10日晚的两起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炸弹袭击。当天,数千人走上伊斯坦布尔街头谴责恐袭行径。C今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题“诡异的光”曾引起网友热议,关于语文阅读是否该有标准答案的讨论不断,这使得很多人都关心语文科目的评阅标准。D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19.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A李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果能得到您的应允,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B先生们,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C我和你之间的友谊没的说,我们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珍贵“文物”惠存着呢。D同学们,在高考之路上,请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近年来,科学家们已陆续开发出各种电子皮肤,电子皮肤不仅像人类皮肤一样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的电子皮肤遍布高灵敏度电子感应器,甚至可感知一只蝴蝶落在上面的压力,如果电子皮肤能应用于临床,对于需要皮肤移植的病人来说无疑将是一大福音。然而, ,它或许也将给机器人领域带来一场革命,解决机器人的触觉难题,突破握住鸡蛋而不捏碎,拿住酒瓶而不滑落等当前机器人研发领域存在的瓶颈。未来,电子皮肤甚至还可以监测心率、血压、血糖等。微软公司正在试着将电子皮肤应用为轻触式屏幕, ,实现控制家电、打电话、玩游戏等功能。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是利用技术手段对玩家在线游戏时间于以限制。这种方式一味对玩家进行强制性限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类系统的研究开发没有意义。青少年沉迷网游,都是因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手机游戏,已成为我国游戏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产业壮大,行业就不能健康发展。这类系统的研究开发不一定没有意义。四、写作(共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读了上面苏轼的六句诗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xx信阳高中高三语文适应性试题参考答案1【答案】C 【解析】本题从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的角度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A.偷换概念,“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一句中,将“经典”这一概念,偷换成了“中国经典”。原文表述为“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B.无中生有,“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的说法不当,原文未提及。D.以偏概全,对中国经典范围的认定,不仅包括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还应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文字学著作等。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B项说法不当,作者在原文中并没有就“孟子”“荀子”和“新儒家”各自的关注点作叙述,只是说“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是儒家的共同特点。 3【答案】C 【解析】A、张冠李戴,信息区间在第三自然段,“层层积累”的是第3段中表述的“经典的价值和意义”,而非选项中表述的“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经典化过程”。B.过于绝对,第3段告诉我们“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曰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第4段中说“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选项中的说法过于绝对。D、断章取义,“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错,原文是说“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呈现的对象不是风格而是“新经典”。 4.【答案】A 【解析】A项开头的环境描写并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5.小说中的吉米是一个优秀的警士形象: 尽职尽责。在寒冷的雨夜中,吉米认真地执行职务,“边走边一家家打量”; 稳重。以一名警士的身份与老朋友交谈,没有马上兴奋得揭露自己的身份。 有正义感。在发现老朋友是要被缉捕的人后,吉米理智战胜了情感,暗中通知了便衣警察。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5分,如从吉米机警灵活、聪明老练、信守承诺等方面进行表述也可得分。) 6.第一处伏笔是开头。警士吉米在巡街时“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为后文他发现鲍勃是通缉罪犯后的机警表现埋下伏笔; 第二处伏笔是对鲍勃的外貌描写,这是为了呼应后文吉米在字条中提到“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 第三次伏笔是吉米在和鲍勃的谈话中问道:“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其实吉米是确定鲍勃不会走掉,为后文便衣警察逮捕鲍勃埋下伏笔。 (每点2分,点明伏笔出处1分,说明照应1分,共6分。) 7B ( B项,“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有“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8BC ( B 项,“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错误,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可首都文明办的倡议。C项,“要注意地域特点”于文无据。)(5分)9传统民俗使然。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年蜒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认为“年味儿”就是“炮昧儿”。认为燃放鞭炮是安全的。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无论制作、运输还是燃放,都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对燃放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4分)10.D(原文标点: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11.C(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12.B(“威逼”理解错误。文中写吴曦派两员部将带书信给刘甲,这两员部将前来纯粹是为了表明吴曦的诚意,并无以武力威逼之意)13.(1)朝廷命吴总担任鄂州知州,大量赐给他金钱,让他招募,告诉士兵,做好进入四川的准备。(得分点:“知”“招谕”和“为计”各1分,句意2分)(2)(朝廷)又让他嘱咐安丙裁减,淘汰士兵不要太过分,以及要访求四川有胜的人才。(得分点:“俾”“减汰”和“人才之可用者”定语后置结构各1分,句意2分)14CD【解析】C项,“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错,此句没有使用拟人的手法。D项,由“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可知,作者面对美景,毫无观赏的兴致,却有一种亡国悼友的伤感。15【答案示例】悔恨之意。“赋归来何晓”,表现对曾经离开故乡到元朝廷做官的悔恨之意。亡国之痛,悼念故友的伤感之情。作者登高怀远,“故国如尘”写出作者对宋室覆亡的感慨,“故人如梦”写出作者对故友不在的伤感之情。惋惜之情。“数点寒英,为谁零落”体现的是作者的自我惋惜。愁苦之情。“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描绘出了一种清冷孤寂的境界,衬托作者的愁苦之情;“试引芳樽”,写作者内心愁苦,借酒浇愁。(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16 (1)学不可以已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3)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17. D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重,作用大。使用正确。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正确。如虎添翼:比喻强有力者又增添生力军,使之更强。可褒可贬。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望文生义。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适用范围不当。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危险。使用错,应用“曲突徙薪”)18C(A不符合逻辑,六分之一在前,五分之一在后;B项语序不当,表领属的定语“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应放在“制造了”之后;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所决定的”或将“看”改为“由”,并删去句末的“的”。)19.A(B“匹夫”是普通人,“匹夫之力”用于自谦;C“惠存”是敬词,用于请他人保存;D“鼎力相助”是敬词,用于自己用“全力相助”)20.【准确连贯】(6分)而且可以感知细微的压力电子皮肤并不仅用于替代人类皮肤通过敲打与触摸来传输指令6分。每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5分)青少年沉迷网游不一定都是因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产业壮大,行业不一定就不能健康发展【解析】原文“都是”“就不能”的说法过于绝对化,表述不严谨。对一处2分,对二处5分。22、 作文解析【解析】试题给出苏轼的六句诗词,要求以其中两句或三句为基础来立意,考生构思立意时,应抓住各句诗句的内涵,并建构所选的诗句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之为纽带,阐发自己的感触和思考。如选与,谈阅读“有字之书(书籍)”与“无字之书(社会)”的体悟,经典著作值得反复读,需熟读深思,方能得真知,得深知;而阅历社会,常须跳出自我经验之局限,才能体察真相。如选与,谈人生需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调适,涵养浩然正气。 如选与,谈人生处处有风景,要珍惜拥有,热爱生活。如选。谈人生要达观、自行,坦然面对得失,坚守初心,善养浩然正气等等。参考译文:刘甲字师文,是淳熙二年进士,屡经升官做到度支郎中。出使金国,到达燕山。自从绍兴以后凡是出使遇到忌讳,爱辞谢宴席,都不能豁免,这是秦桧规定的。九月三日,金人设宴招待刘甲,因这天是宣仁圣烈皇后的忌日,他推辞赴宴。还朝后被任命为工部侍郎。程松任四川宣抚使,吴曦做他的副手,派刘甲为兴元府知府、利东安抚使。当时蜀地出兵失败,令人攻陷西和、成州、吴曦焚毁河池县。在此之前,吴曦已经派姚淮源献四个州给金人,金人铸了印信立吴曦为蜀王。刘甲向朝廷告急,请求下令命两个宣抚司合力捍卫抵御。吴曦派后军抵制王铖,准备将赵现带书信给刘甲,刘甲援引大道理拒绝。吴曦双派他弟弟吴旼邀请刘甲见面。刘甲呵斥赶走吴旼。朝廷很久才略微听到吴曦反叛的消息,韩侂胄还不相信,刘甲的奏章送到,满朝震惊。朝廷命吴总担任鄂州知州,大量赐给他金钱,让他招募,告诉士兵,做好进入四川的准备。不久,安丙等人诛杀了吴曦。金人进屯八里山。刘甲分派部队进守各个关口,潼川的守卫部队驻扎在饶凤等待敌人。金人知道有防备,退去。皇上考虑刘甲精诚忠信,任他为宝谟阁学士,赐给衣带、鞍马。这年,和议达成,朝廷听说彭骆与安丙关系不好,写信问刘甲,(朝廷)又让他嘱咐安丙裁减、淘汰士兵不要太过分,以及要访求四川有用的人才。自从杨辅被召回朝廷,西部的很多事情,朝廷的意见很多由刘甲决定。第二年,任命刘甲代理四川制置司事。在此之前,对于来安抚四川的大臣,诸将都侍奉他。有叫作互送礼的名目,实际就是贿赂。刘甲下令首先废除这一项。安丙增收田税,刘甲命下属官吏讨论,从一府情况来看,每年减收共一百六十万缗、米麦一万七千石,边地百姓感动哭泣。嘉定七年,死在任上,享年七十三岁。刘甲年幼丧父,多受磨难,母亲生病,割大腿上的肉朝奉。平时经常说:“我没有别的长处,只是脚踏实地罢了。”白天所做的事,晚上一定要写下来。写文章平易朴淡,有奏议十卷。理宗下诏追封谥号“清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