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骆驼和羊》教学实录之一.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28828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骆驼和羊》教学实录之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骆驼和羊》教学实录之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骆驼和羊》教学实录之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骆驼和羊教学实录之一一、课前准备:古诗接龙。二、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最后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也是选读课文中的最后一篇。按照我们学习独立阅读课文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生:读文!师:第二步生:赏文!师:第三步生:品文!师:好!按照这三个步骤,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骆驼和羊。三、读文。师:打开书,翻到最后一课。(表扬动作迅速的同学)首先我们读文,第一个步骤是大家自由读。在自由读之前,庞老师有个提示,你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角色的声音的处理。一会儿看谁把声音处理得最恰当。开始自由读。(生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师下台仔细听学生朗读。)师:现在你们听我读一句,来看看我读的这句话是课文里的哪个主人公?(模仿骆驼粗粗的语气)“长得高好!”生(异口同声):骆驼!师:再听!(模仿小羊细细的声音)“不对!长得矮才好呢!”生(抢着说):羊!师:两种声音有什么区别吗?生:有!师:骆驼的声音生:粗!师:为什么呢?生(异口同声):因为骆驼高大!师:羊的声音呢?生:小!细!师:又是为什么呢?生(异口同声):因为羊很矮小。师:而且你想羊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呢?生(开心地):咩咩师:这就是它们不同声音的处理。自由读时,我看见有些同学也在这么做,但做得不够理想,一会儿我们还有机会,你要练得更好些。(稍顿了顿)课文的第一主人公是(生:骆驼),第二主人公是(生:羊)。我请两个同学写在黑板上。(两生上台写粉笔字,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怎样用笔,娟秀的字迹赢得同学老师的热烈掌声。)师:美满是第一次写“骆驼”两个字,这也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两个字,“羊”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同学写得都很好。刚才他们写字的时候,我们的教室里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生:鸦雀无声!宁静!师(指板书):齐读。“骆驼、羊”它们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呢?生: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长得矮好”,它们就这样争论起来了。师:为了什么争论起来?生1:为了高矮争论起来了!生2:为了争论高矮哪个好争论。师:骆驼认为(生:高好!)请同学写上去。羊认为(生:矮好!)再请一位。(两生上台板书)师(指着板书):那到底怎么好呢?我们读好课文再研究。四、赏文。师:读的第二个步骤,小组合作读,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合适,最好的方法来读。四人小组合作,我有两个条件:小组中必须有男生和女生,必须有高个和矮个的同学。看哪组合作最快最好!(学生兴致勃勃地一起合作读,老师深入到小组观察引导。)师:我们请小组上来读,下面的同学要仔细听,还要有个准确的评价。第二组我请听得认真的同学。(第一组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读,读得十分投入。)师(引导学生评价):整体的感觉是什么?生:津津有味、兴高采烈、滔滔不绝、精神饱满兴高采烈师:你的意思是指他们精神很饱满是吗?师: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生争着报同学的名字。)师:哪一个人,哪个地方,哪一句给你印象最深?生:我觉得应书洁读羊的声音时很细。生2:我觉得应书洁羊的声音读得好,钟艳泓旁白读得很清楚,姚稼昊的老牛声音很粗,骆驼的声音也很像。师(鼓掌):你看我们周婧多厉害,谁都不得罪,给每个人找了个优点。那你能不能说得具体点,比如钟艳泓旁白读得好,我觉得她有一句话读得最好。你能找到吗?生1:“骆驼摇了摇头”(生摇头“不对!”)生2:“羊把脖子伸得老长”师:好点,还有比这句读得更好的。表情也好,读得也好。生3:“骆驼低下头”生4(站起来):我觉得她找的是对的。师:恩,我的想法也跟你一样。看来我们这几个同学最会听。(师范读句子)那这四个人中,哪一个人分角色朗读读得最好?(何子安)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老师表扬会倾听的同学,强调“扒”字读音,做动作。)师:请第二组同学。这次看谁找的问题最准确?(第二组学生展示读。)师:这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生(部分):有气无力。师:不是有气无力,好象是生:好象能看见一幅画。师:你说能看见一幅画,你真厉害,庞老师就没看出来。(生笑。)师:别人的感受呢?说出你心里真实的感受。生:不舒服。师:是有点儿不舒服,怎么不舒服呀?生:他们读得疙疙瘩瘩的。师(紧接):恩,疙疙瘩瘩的,让你们听得(作着急样)生:很着急。师:我也有和你一样的感觉,着急得都恨不得自己上来读了。所以他们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生:疙疙瘩瘩,不流利。师:具体的问题是什么?生:让人很着急。师:那是感觉。问题是什么?他们有没有把整篇课文读得一字不差?生:没有。他们一会儿多字,一会儿丢字。师:对了,这是读课文最严重的问题。但是他们中间有一个同学我们要好好表扬的。生(异口同声):林智!师:你们说说,为什么要表扬林智呢?生:因为她读课文时有表情。师:好!还有没有?生:还有她是声音比较像羊。师:恩,也就是说今天林智读得很认真很投入。我们给她鼓鼓掌。(全班热烈鼓掌,林智也开心地笑了。)师:要努力的是谁?生:王景琳!(师指出她读音不准的字“园子”,“院子”比较读音,全班读,王景琳读。)师:最后一组自由组合,怎么样?生(兴奋地欢呼):好!(学生自由组合读课文。)师:我要表扬这些同学-,他们听得很认真。尤其是-,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得出,他听得也很投入。刚才廖敏健读旁白的时候,大家都在笑,庞老师想送给他两个词。生(争着答):认真、投入-师:对了,我送他第一个词投入。(师板书)虽然他读得有点疙疙瘩瘩,但他读得很认真很投入。我再送给他第二个词,因为他读得那么投入,所以这是表达我现在对他感觉的词。生:自信!师:那是对他的评价,我对他感觉的词是什么?生:知音!师(微笑):谈不上知音,我觉得他读的样子太生:聪明。师:我看谁是我的知音。廖敏健读得这么好,我觉得他怎么这么(边说边板书“可爱”,学生齐读)师:对啊,我觉得他太可爱了。但他也有个明显的问题,是什么?生(异口同声):大模大样!(师生一起耐心指导他读,直至学生完全读准为止。)师:四个人中有一个读得特别好的,让人听了特别“解渴”的。(陈伟鑫)他读的是一只怎么样的骆驼?生:骄傲!师:是啊,这只骄傲的骆驼就认为生:高好!师:羊就认为生:矮好!师:倪裳云最厉害了。她是个女孩子,把老牛的话读得特别好。我们给他们再鼓鼓掌。(生鼓掌)五、品文。师:大家如果都能够拿出廖敏健那个认真劲来读这篇课文,我相信你们会比他读得更好!刚才我们欣赏了同学们美妙的朗读,下个环节我们进入生:品文!师:课文读到这儿,我们要思考的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师:我们应该生:取长补短。师(板书):才能生:相得益彰!师(引导学生一起说):我们要在看到自己的长处的同时,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师:刚才大家说的“取长补短”,包括(引导学生一起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包括取己之长,补人之短。(师板书。)这个道理,还能用个什么成语来表示?生:互相谦让、各具特色。师:各具特色是什么?大家到识字四里去找找。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师(板书):就是课文的最后老牛的那句话。(师生读老牛的话。)六、拓展。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庞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这是一则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狮子和鹿。生:我听过。(老师请学生讲,但讲得不够明白。)(师先表扬他课外知识丰富,接着指出他的不足未完全弄明白故事的意思。老师讲故事狮子和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师:这个故事同样也告诉大家这个道理,美丽的鹿角和细长的鹿腿各有所长。鹿角漂亮是长处,但它却差点使鹿送了命;细长的腿是短处,可是跑起来却很快。所以我们既要看到长处,又要看到短处。要充分地利用和发挥你的长处去弥补你的短处。(以学习生活中出黑板报为例进一步论证这个道理。)师: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希望它能引导你以后的生活。我再推荐大家一个故事陶罐和铁罐,大家也可以和邵纪凯一样,回去查一查,它和我们今天的课文,和狮子和鹿都有关。简评:每次听师傅的课总有一些新的收获,她总会在深入钻研教材中不断创新。这堂课上无论是学生漂亮的粉笔字或是琅琅的吟诗声,还是教师深厚的基本功,都令人眼前一亮。其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教师深入浅出、别具一格的问题引导方式,这同时也是其他老师争议最大的地方。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中请学生猜老师的的想法,我觉得有以下好处:1、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猜的过程中,体验到学的乐趣。低年级学生爱猜,把“猜”当做一种游戏,当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也给他们猜的机会时,他们猜得兴致勃勃,全班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在他们迫不及待地说出答案时,我看到了学习兴趣的火把被点燃,学生不但体验到猜的乐趣,也体验到猜对的成就感。2、 “猜”得有目的性,有方向性。若是让学生尽情猜,容易偏离学习主题,还有可能出现乱猜的现象。教师让学生猜她心里的想法,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去揣摩老师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认真听他人朗读,细细揣摩课文本身。通过他们自主体验与学习,激励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评价,有效地“猜”。实际上,学生“猜”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理解课文的过程,是学生认真倾听与思考的过程,不是束缚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而是激励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想,在反复引导与实践中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3、 学生处于思维活跃,表达欲望强烈的学习状态,在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容易擦出智慧的火花,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课堂有生成。4、 学生为了同一个目的而活跃着,课堂上有一种无形的合力将学生牢牢吸引住。同样的方法我也在自己班用过,只要教师自己心中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学生不会抛开课文去纯粹地猜老师的答案,同时感觉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乐于参与这样的课堂活动。我们常强调,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这只是这堂课中小小的一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