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7698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勿斋记(明)朱舜水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千万里已。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骛高骛远哉?夫以振古聪明睿知之颜渊,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藤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注传心:传授道统。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 【参考答案】修身应注重日常的人情事理,在视、听、言、动之间下功夫,从而臻于圣人之道。【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要求“用自己的话作答”。首先应找出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芝阁记王安石祥符时,封泰山以文天下之平,四方以芝来告者万数。其大吏,则天子赐书以宠嘉之,小吏若民,辄锡金帛。方是时,希世有力之大臣,穷搜而远采,山农野老,攀缘狙杙,以上至不测之高,下至涧溪壑谷,分崩裂绝,幽穷隐伏,人迹之所不通,往往求焉。而芝出于九州、四海之间,盖几于尽矣。至今上即位,谦让不德。自大臣不敢言封禅,诏有司以祥瑞告者皆勿纳。于是神奇之产,销藏委翳于蒿藜榛莽之间,而山农野老不复知其为瑞也。则知因一时之好恶,而能成天下之风俗,况于行先王之治哉?太丘陈君学文而好奇。芝生于庭,能识其为芝,惜其可献而莫售也,故阁于其居之东偏,掇取而藏之。盖其好奇如此。噫!芝一也,或贵于天子,或贵于士,或辱于凡民,夫岂不以时乎哉?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而卒所以贵贱者,何以异哉?此予之所以叹也。皇祐五年十月日记。1祥符年间,芝“几于尽”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第段的作用。 3下列对陈君建阁藏芝的原因的推测,合理的一项是( )A不满皇帝迷信祥瑞粉饰太平。B进献朝廷颂扬今上谦让有德。C为芝草不遇于时而感到惋惜。D先居为奇货再伺机高价出售。4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应以士人际遇的贵贱来区分是否有道。B作者把士人不应为贵贱所役使作为文章的主旨。C作者为士人的际遇为何有贵贱之分而感到困惑。D作者认为士人和芝草贵贱有别的原因是一样的。5清人沈德潜评价芝阁记“用意多在题外”。请对此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游凌云图记刘大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南方固山水之奥区,而巴蜀峨眉尤为怪伟奇绝,昔苏子瞻浮云轩冕,而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吾友卢君抱孙以进士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于是携童幼,挈壶觞,逶迤而来,攀援以登,坐于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于时极乐。既归里闲居,延请工画事者,画卢公载酒游凌云也。古今人不相及矣;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乃子瞻之有志焉而未毕者,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则夫卢君之施泽于民,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于是为之记。注释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汉嘉,蜀地名。凌云山,蜀中名山之一。6文中与“卢君之施泽于民”相照应的语句是“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理想中的士大夫应该既施泽于民,又寄情于山水。B苏轼作为“古之杰魁之士”,只能做到钟情山水而轻于轩冕。C卢抱孙政务之余曾畅游凌云,其友刘大櫆写此文专记其事。D知者仁者的快乐,都得之于山水并寄寓在对山水的观览中。8从语言运用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9作者说子瞻“有志焉而未毕”,其中“志”指什么?请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 一1示例:宋真宗祥符年间,朝野以灵芝为祥瑞,一时上至大吏下至小民穷搜远采,致使九州四海之间,灵芝几乎穷尽。 2示例:第段写宋仁宗不信祥瑞、天下人不识灵芝,与第段写真宗迷信祥瑞形成对比,有力论证了君王因一时好恶而改变天下风俗的观点,同时为第段中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做了铺垫。【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段的作用。第段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写宋仁不信祥瑞、天下人不识灵芝,与第段写真宗迷信祥瑞形成对比,为第段中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做了铺垫。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对陈君建阁藏芝的原因的推测,结合文本内容“惜其可献而莫售也,故阁于其居之东偏,掇取而藏之”分析,C项合适。 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第段画线句理解。“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而卒所以贵贱者,何以异哉”,注意抓住“士”“贵贱”“何以异”分析,综合D项合适。5示例:作者通过叙写灵芝在真宗、仁宗两朝天差地别的处境,以小见大(托物言志),阐明了士人的命运如同灵芝、荣辱贵贱都取决于时运的人生哲理,意在题外,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直观),易于读者理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创作的用意。芝阁记,叙写灵芝在真宗、仁宗两朝天差地别的处境,阐明了士人的命运如同灵芝、荣辱贵贱都取决于时运的人生哲理。【参考译文】大中祥符年间,真宗皇帝登泰山举行封禅仪典,以此文饰天下太平,全国各地有上万人拿着灵芝来朝廷报告。其中的高级官吏,天子便赏赐书籍以示恩宠,嘉奖他们;低级官吏和普通百姓,便赏给金银布帛。当时,迎合世俗、掌握权力的大臣,派人到远方去采摘,尽力搜寻;山区农民、乡间老农攀援山上的树桩,登上高不可测的山崖,下到山涧峡谷深处。崩裂的山峰,断裂的地层,偏僻荒凉遥远隐蔽的地方,人迹罕至之处,往往都搜寻遍了。这样,九州四海所产的灵芝,几乎都被采摘尽了。到了当今皇上登上帝位,为人谦虚,不以德行自居,从大臣以下不敢再提封禅这件事了。皇帝命令有关官员:凡是奉献吉祥之物来报告的,一律不要接纳。于是一切神异珍奇之物,都被丢弃隐没在蒿莱野菜、树丛杂草之中,如今山区农民、乡下老农不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吉祥物了。由此可知,皇帝一时的喜好或厌恶,能够影响天下形成风气,何况是推行古代圣王的政令与教化呢?太邱人陈君,学习文章又爱搜寻珍奇之物。灵芝在他的庭院长出来,他能认出这是灵芝。因惋惜灵芝可以献上朝廷但朝廷不接受,于是在他住宅的东边建起一座楼阁,把采摘到的灵芝收藏起来。他喜爱珍奇之物到这样的地步。唉,灵芝本来是一样的,但有的被天子所珍贵,有的被士人所珍贵,而有的却被普通百姓轻视辱没。这难道不是因为时运不同吗?具有道德修养的士人,固然不会将心思用在尊贵卑贱方面,但是最终还有尊贵和卑贱的差别,这同灵芝的遭遇有什么区别呢?这正是我要感叹的原因啊。皇祐五年十月某日记。二6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卢君之施泽于民”这句话的意思是卢君给百姓施加恩惠,根据此意可在第三段中找到“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这句话。7A 8参考角度:化用诗句;对偶;炼字;整散结合、举例、效果。句式上,整散结合。运用动词如“携”、“挈”、“攀援”等生动形象地表现登山之乐;运用对偶如“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音韵和谐,富有节奏;化用苏轼名句,文意典雅,如“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表现登游凌云的超然洒脱,心旷神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侧重考查语言表达技巧。分析语言技巧,一般可从三个角度分析。炼字,如动词、形容词等;对偶对账,整散结合;化用前人诗句,增强表达效果。此句可从这三个角度做出分析。9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因为苏轼仕途屡遭坎坷,怀才不遇,无法实现经世致用之志,即使畅游山水也无法真正释怀;但他仍以积极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寄情山水。(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第一问可从第二段中找出“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第二问要联系苏轼的生平来回答。苏轼的三起三落:一起:步入仕途。1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一落:大难临头。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二起:东山再起。苏东坡青云直上,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二落:知难而退。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参考译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不是山水能使人娱乐,而是智者、仁者的思想感情常常寄托在这(山水)里面。南方本来就是山水幽深玄妙的地方,而四川峨眉(的景色)尤其怪伟奇绝。从前苏轼把官位视为浮云,却愿意担任汉嘉太守,以便成全游览凌云山(的愿望)。古代杰出的士人,他们纵情游览山水却不被世俗的事务羁绊,大都像这样啊! 我的朋友卢抱孙凭进士的身份担任四川洪雅县令,(洪雅)地方小而且偏僻,政治简洁明了,人民安守当地的习俗,(卢君)从容治理(洪雅)。于是(他)携带着孩童,带着酒,逶迤而来,攀着(草木)登上(山峰),坐在高山堆积的山石之间,超然远望,邈然静思,飘飘然有离开尘世的情怀,浩浩然好像处在三代之上。在这时(卢君)感到非常快乐。(卢君)回到家乡闲居之后,请擅长绘画的人,画了一幅卢公载酒游凌云图。古人(前人)曾经做过的事情,现在的人不一定能够仿效它。昔人曾经做过的事,现在的人不一定能够比得上啊。然而苏轼有志于此(游览凌云寺)却没有实现的,到了卢君却能够用他的行动实践了,那么卢君(先生)给百姓施加恩惠,大概也类似古人(曾经)做的事吧?于是我替他把这件事记录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