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26791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时长: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1下列有关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B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C都是根据自然要素来划分的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以是综合指标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判断23题。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地形气候水文植被A B C D3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B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C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DC区域气候湿润,平原面积最大4目前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交通水资源地形政策AB CD5东部经济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A B C D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67题。6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7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读下面甲乙两幅图,完成89题。8甲、乙两幅图中的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分别是( )A高寒缺氧 冬暖夏凉 B干旱缺水 木材短缺C多火山、地震 降水稀少 D潮湿、多虫鼠 土层深厚9乙图中的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A阻沙 B挡风 C防水 D遮阳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回答10题。10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海鲜牛羊肉山货腌腊制品A BC D11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植被B土壤 C气候 D地形读山西能源综合利用图,回答1213题。12结合山西能源综合利用图,对于山西输出产品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煤炭工业仍然是山西的支柱产业,外运幅度将继续提高B能源的综合利用是在以煤、铁、铝等矿产资源的优势基础上开展的C电力输出将大大提升D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压力13在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放射性元素危害 D植被破坏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回答1415题。14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15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煤炭丰富的陕晋,其主要目的是()A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 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C该地区煤气产量大,补充气源 D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读图,回答1617题。16引汉济渭工程穿过的山脉是()A天山 B昆仑山 C太行山 D秦岭17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汉江水量变化比渭河大 B汉江径流量小,渭河径流量大C汉江的含沙量比渭河大 D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18富士康科技集团目前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建有八大科技工业园区。近年来,其生产工厂逐步向内地转移。富士康1988年开始投资中国大陆主要是考虑了大陆( )A高科技人才丰富 B基础设施完善C劳动力廉价、市场广阔 D金融体系完善19、下图中,促使香港珠三角从“前店后厂”向“前厂后店”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劳动力 B科学技术C交通运输 D市场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2022题。2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21.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 )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2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2324题。2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24.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重点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完成2527题。25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26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矿产资源丰富A B C D27该流域及其开发方向的组合,正确的是(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长江流域面积大、人口多,合理开发长江流域对全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下图是“长江流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8长江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是()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 长江径流量大 地势平坦 河流落差大A. B. C. D. 29甲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及其形成的人为原因分别是()A. 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B. 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C、生物多样性减少 城市化 D、大气污染 不合理排放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根据材料和图,联系所学知识,完成3033题。30东北是我国重要的( )林业基地 能源基地 商品粮基地 重工业基地 A B C D3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 B地表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32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集中适宜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33从xx年开始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图中的P平原,主要是因为( )A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C粮食生产过剩 D该区自然条件恶劣,开垦困难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豆产区,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读图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和大豆宜耕区域示意图,回答3435题。34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它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 )A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C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D土壤肥沃,生长期长35关于东北农业生产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B小农经营,商品率低C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优越,适宜喜温作物生长 D机械化水平高导致单位面积产量高二、综合题36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一分共10分)(1)填图:填出图中英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自然区:A ;B ;(2)图中C与B之间大致以 为界。(3)B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 、 、 。 (4) 列举A区域南北的差异。(一条一分,共4分)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黄土古高原位置示意图材料二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山西省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煤。(1)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2分)A ;B 。(2)治理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哪些?(6)(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8分)土壤肥力下降;进一步毁林开荒;洪水灾害增多暴雨增多(4)分析山西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4分)渭南市尚德中学xx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地理试题命题学科研发中心:张凯 审题:曹海娣时长: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1、D 2、A3、B 4、A 5、D6、B7、D8、 D 9、C 10、D11、C 12、D 13、C 14、C 15、C 16、D 17、D 18、C 19、D 20、A 21、D 22、B 23、C 24、B 25、A 26、A 27、A 28、D 29、D 30、A 31、C 32、D 33、A 34、D 35、A二、综合题36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一分共10分)(1)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3)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4)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比较(一条一分,共4分)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1) 太行山脉 秦岭(2分) (2)修建水库 打坝淤地 修建水平梯田(6)(3)A B C D(8分)(4)废渣占用土地,破坏了自然景观;带来污染(大气、水、土);地面塌陷,造成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等。(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