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7643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I)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已、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25汉武帝制定了“刺史六条问事”,刺史的监察对象第一条涉及地方豪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地方官员有关;而汉书载,武帝时,豫州刺史鲍宜被丞相司直弹劾:“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听讼,所察过诏条。”宜坐免。这表明汉武帝在监察上( )A以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B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C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D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26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历史图1为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由此可知( )A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B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C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D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27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公元前354年)借一位公民之口批判了公民大会: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这反映出当时( )A公民大会已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B雅典公民崇尚理性知识蔚然成风C公民大会受广大公民监督和质询D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28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题材圣像画中的人物已不再是一个虚无的存在,也不再是心中的幻想,绘画中的他们变得充满生气,充满人性,变得与大众不再有隔阂。此现象说明( )A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B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C艺术家多出身于平民阶层D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29 历史表1名称成立时间成立地点中国致公党1925年10月美国旧金山中国农工民主党1930年8月上海中国民盟1941年3月重庆中国民建1945年12月重庆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年12月上海九三学社1946年5月重庆中国民革1948年1月香港A抗日战争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历程B解放战争时期民主政治受到挫折C重庆的民主程度要高于其他地方D知识分子是民主发展的主要力量30 历史表21887年1911年1920年1936年18871911年均增长率(%)19111920年均增长率(%)19201936年均增长率(%)整个工业11.9429.9354.27105.903.96.14.0近代工业3.4810.6632.1911.86.71手工业11.9426.4543.6173.713.45.13.1历史表2为中国近代工业和手工业的增长及比重情况变化(单位:亿元)据此可推知,辛亥革命后( )A传统手工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C我国经济结构在进一步地优化D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日益增加31在创办洋务过程中,李鸿章曾感叹自己“三十年来日在谣诼之中”,张之洞也说自己“无日不在荆天棘地之中”。两人遭受攻击可能是因为他们( )A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B与顽固派根本立场相悖C挑战了重义轻利观念D对西学的理解过于肤浅32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B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C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D尽力引进西方工业化的成果33 历史表3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GDP排名(xx年)2910627人均GDP排名(xx年)93561345371全球繁荣指数(xx年)5259914269全球创新指数(xxxx年)3451645854金融发展指数(xx年)1939363029经济自山度指数(xx年)92819410287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指数(xx年)183514历史表3反映了金砖国家在全球主要指数的排名情况。据此可知,金砖国家( )A瓦解了世界经济旧秩序B在全球经济中绝对优势明显C经济发展有较高相似性D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化进程34在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时,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虽然中共领导人此前曾考虑过首先发展轻工业效果是否会更好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很快消失了。“当时的情况”是指( )A不具备首先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B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计划经济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D冷战对峙格局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35 历史表4记述出处“登州地震,岠嵎山摧。自是震不已,每震则海底有声如雷。”宋史(卷六十七)“登州地震,海声如雷,岠嵎山震十月不止。”东都事略仁宗纪“知青州叶清臣言登州地震不止,请增屯禁军,以防兵寇之变,从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九)“仁宗春秋高,皇嗣未立,登州岠嵎山数震,郡以言。彭年上疏曰:岠嵎极东方,殆东朝未建,人心摇动之象。宜早定储,以安天下之心。”渑水燕谈录(卷第四)历史表4为不同史料关于北宋庆历六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政府重视积累地理知识B宋代登州地震导致了兵变发生C仁宗积极应对自然灾害D宋代登州地区曾持续发生地震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41(25分)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摘编自王卫恒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材料二: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透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摘编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特征及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主要历史依据,并简述建国以来我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启示。(10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清时期中外历史事件1644年,多尔衮召见传教士汤若望,委任他主编新历。1687年,法国路易十四和法国皇家科学院派遣了白晋等五名精通天算地舆的传教士来华。1697年,康熙特派白晋为“钦差”,赴法争取招聘更多的科学家和携带更多的科学书籍来华。1715年,康熙授意传教士德里格、马国贤致书教皇,要他选择精通“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几人来中国以效力”。1720年,九名技艺人才随教皇使节到中国,受到康熙的任用和优厚待遇。1590年,耶稣会士罗明坚返回欧洲后向罗马的外交官和耶稣会士学者提供了其巨著图书论中有关中国的资料。1687年,巴黎出版了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重要著作中国的哲学家孔夫子。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在巴黎刊印了由耶稣会士在中国的考察资料汇总成的巨著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1767年,魁奈因发表鼓吹中国政治制度的著作,被誉为“欧洲的孔子”。1770年后,霍尔巴赫发表社会体系,主张以德治国,他公然宣布“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第二部分(选考题共15分)本部分共3小题,第44-46题为历史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请考生在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4(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4分)(2)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实现方式,并概括推动德国崛起的主要内外因素。(4分)(3)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也开始崛起。请问崛起过程中俄国在内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3分)(4)分析英国、德国、俄国崛起道路的共同之处,并就中国的繁荣富强之路谈谈你的看法。(4分)45(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麦哲伦在进行环球航行时首先发现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距离阿根廷海岸480公里),此后又有多名欧洲冒险家到达。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登岛后称之为福克兰群岛。18世纪,西班牙将法英势力驱逐。1816年阿根廷独立后,在该地设置了行政区和军政长官,但1833年英国派军占领马岛,而阿根廷从未放弃收回马岛的努力。1965年,第2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065号决议,敦促双方和平解决。英阿进行了外交谈判,达成密切马岛与阿日常往来的协议。但此时有消息说,马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储量可能是英国北海油田的3倍。英阿一度松动的立场又强硬起来。20世纪80年代后,阿根廷经济陷于严重衰退中,全国上下对军政府不满情绪日益强烈。当时的政府首脑加尔铁里将军匆忙决定以武力收复马岛,企图以此激发群众的民族情绪,转移对政府的压力。 1982年4月2日,阿海陆空军约4000人一举占领马岛首府,少量英国守军被迫投降,阿宣布收回马岛主权,将其列为第24个省。在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请求下,英议会决定组织特混规队,奔赴南大西洋应战。英国还宣布断绝同阿根廷的外交关系,停止同阿的经济往来,吁请盟国一道对阿实行经济制裁。4月30日,米国正式谴责阿根廷为侵略者,宣布对阿实行经济制戴,同时保证为英军行动提供援助。英军于6月13日向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发起总攻。阿军伤亡惨重,被迫停止抵抗。6月17日,英国宣布接受阿军的投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阿马岛主权争端的由来。(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能长期控制争议海岛的原因。(7分)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摘自沈括梦溪笔谈。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为使节气与月份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视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即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纯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的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的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分)答案24B 25D 26-30ADBAD 31-35CDCDD41(1)特点:主体性(民族矛盾为近代最主要矛盾);多样性(存在两对主要矛盾:阶段性或不平衡性(不同历史时期矛盾形式有异或突出程度不同)。(3分)政策调整: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主要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谋求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发起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同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决定通过人民战争的革命手段推翻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12分)(2)历史依据:建国以来尤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出;中共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6分)42示例一:论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对话中,西学东渐促使中国文化融入世界。(3分)阐述:地理大发现后,传教士东来传教的同时,向中国传播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先进科学文化。清初对外域先进文明的热忱欢迎,显示出一种锐意进取的文化精神及开放的文化心态。当时的知识分子从传教士那里接受了欧洲先进的地理学、天文学、数学、物理学,以及农田水利等先进的科学文化。即明清之际在传教士的影响下,早期的西学东渐揭开了序幕,中国开始真正地了解世界,推动了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接轨。(9分,言之有理亦可)示例二:论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对话中,中学西传推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3分)阐述:地理大发现后,传教士东来传教的同时,中国的儒学、历史、政治和科技等在欧洲传播开来。虽然他们所理解和表述的中国文化,带有明显的理想化色彩,与中国本土文化形似却神异,但是也显现了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巨大生命力。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者的影响是经过传教士的吸收才发生作用的。即明清之际在传教士的影响下,中国文化成为启蒙思想者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对欧洲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9分,言之有理亦可)(“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45(1)政治: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实现。经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2)德意志统一,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主要内因:推行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主要外因:推行殖民扩张改策。(3)对内举: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对外举措:推行殖民扩张政策。(4)共同之处:都经历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都推行对外殖民扩张政策。看法: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要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46(1)由来:西班牙和英国殖民争夺的历史遗留问题;英国通过武力方式长期占据马岛;马岛周围蕴藏丰富石油资源;阿加尔铁政府为转移民众对政府压力。(8分,任意4点即可)(2)原因:英国政府坚定地捍卫领土和主权的意志和决心;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积极寻求国际支持。(7分,任意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