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6660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选择题(262分=52分)1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如封神农氏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分封制 A、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 B、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 C、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D、使最高统治者权利实现集中 2.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官,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官三为祭酒(学宫之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孟子秉持性善学说 B、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C、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 D、荀子忠实儒学正宗3. 史载汉文帝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武帝时“天下奢靡趋末,百姓多离农田”,成帝时“民弥怠惰,趋末者重”。据此推断,这一时期A、政府坚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社会风气腐化堕落C、政府统治危机严重 D、四民分业的社会结构趋于瓦解4、北宋初年,宋太宗曾下诏令江南诸州种植原产北方的粟、麦、黍、豆,江北诸州“就水广种粳稻”。真宗时期,又“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从福建调拨旱稻占城稻种子,到三地播种。这些措施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加快了粮食品种的研发C、促进了南北商品的流通 D、体现了重视农业生产 5. 宋代私家藏书数量多,涉及领域广,甚至有官藏无法达到的质量和利用价值;私人藏书家多爱书如命,注重借抄、整编书籍和刻书。这反映出宋代A、活字印刷取代雕版印刷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C、书院兴起动摇官学地位 D、世家大族的势力进一步增长6、下表为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人物主张孔子将粮食看成是社会财富最重要的部分老子只有原始的采集、渔猎和农业才是本业墨子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商鞅农、战是国家兴盛的根本这些主张反映了A、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 B、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C、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 D、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被忽视7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A、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 B、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 D、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8唐中期平定西突厥后,处在丝绸之路上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便宣誓臣服于大唐王朝。他们世代善于经商,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人中原,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这主要反映了A、大唐王朝政治清明而国力强盛 B、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C、商品经济的发展利于社会进步 D、唐在西部地区建立了有效统治9宋代学者陈亮、叶适两人针对道学家“相蒙相欺以皮天下之灾”的弊端,提出“一艺一能”的“事功”教育。叶适则主张”道则兼艺”。此类思想主张A、冲击了程朱理学的主导地位 B、是宋代政府重视科技的产物C、强调技能教育优于思想教育 D、利于推动社会重视科技教育10、在明晚期最受大众欢迎的劝善书,是经道教传人佛门,再转手至儒门的功过格。它是一种将日常道德行为量化的实践手册,由晚明至清,乃至民国时期一直流传不息。明代晚期以功过格为表征的劝善思潮的兴起,从侧面反映了A、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B、宋明理学的现实实践C、宗教信仰追求实用性D、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11、明史对巡抚制度形成脉络所作出的勾面与解读,曾被广泛认同,但仔细对比明实录等原始材料,就会发现这条线索太粗,遗失了许多重要史实,易产生对巡抚制度的错误认识。这说明A、官方史书解读历史的功利性强 B、利用原始史料可获得历史真相C、史料占有的质量影响历史解释 D、相同史料允许多元化历史解释12、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A、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B、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C、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D、二者对时局的政见不同13、如下表出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16001923,说明了17511792年停泊在广州口岸的外国船舶数目。由此可知国家年份英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美国其他总计(公司船)(港脚船)175173242119178012124333417872933352225811792162323116557(注:港脚船为东印度公司颁发特许状,允许持该公司执照航行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私家商船)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是出超地位 B、英国在西方造船业中水平最高C、英国在中西商贸中居领先地位 D、广州因一口通商而有外贸优势14. 农民反对“新政”是晚清最后十年民变中引人注目的内容。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遭致农民的普遍憎恶;此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这反映出清末新政A、具有鲜明的封建专制色彩 B、未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C、催生了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 D、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 15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如新社会、新生活、新江西等。 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引发了许多救国思潮的涌现 B、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的C、催动知识分子主体意识觉醒 D、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 A、官僚资本遭受沉重打击 B、政府抑制全国法币发行 C、上海法币大量同流到重庆 D、沦陷区国民财富迅速缩水 17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 A、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B、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 D、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18、1984.10.13,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积极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并放宽其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从户籍上限制农民进城的旧规定。这反映出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B、城乡差距和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C、社会管理适应改革进程的需要 D、农村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19、 xx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xx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丁”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这表明 A、党和政府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步巨大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巨大20、在古罗马,法学家几乎都是一身数任,既是法学家,又是医生、律师、政治顾问和参谋;有的甚至直接就是法官,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据此可以推断,罗马法的制定A、与社会经验密切相关 B、易导致权力的滥用C、受到专制政体的制约 D、彰显了自然法理念21古罗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如“同态复仇”)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阿奎利亚法最高市价赔偿,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A、对人身自由的绝对尊重 B、侵权行为认识的理性化C、罗马法的体系走向完善 D、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削减22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1815年土地贵族占主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谷物法,保护农业国内市场,随后外国也提高对英国工业品进口税。材料中谷物法的颁行A、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B、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需要C、反映英国需进行议会改革 D、促进了农业对外出口剧增23、 参与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古文诺莫里斯曾说:“我们实在是在做一件奇怪的事情,我们要树立一个强有力的人来保护我们,同时又要把他的手捆到背后。”下列对美国总统的相关表述,符合这一言论的是A、总统是国家元首,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总统可与外国缔约,国会批准生效C、总统是政府首脑,完全掌握国家行政权 D、法院批准,总统可否决国会的立法24. 1918年12月,当美国总统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满怀热情地将他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而同一时期,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这反映出当时A、苏俄制度具有明显优势 B、民众对构建社会新秩序充满期望C、意识形态之争尚未开始 D、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已经瓦解251987年美苏两国领导人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即中导条约。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但苏联在谈判中显得更加积极主动,条约规定要销毁的中导数量,苏联也比美国高出一倍。苏联如此妥协的主要背景是A、力图为国内的改革争取和平环境 B、控制军备以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C、迫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威胁 D、多极化的趋势下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26、马克思、恩格斯所认为“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了。”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据此可知经济全球化A、消除了世界各地区间的民族差异 B、推动了世界性阶级斗争不断深入C、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均衡发展 D、有助于形成世界性的利益共同体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7分)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 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9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理论特点产生的原因(9分)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材料二: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6分)(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9分)高二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选择题26*2分=52分15 CCADB 610 ABBDD1115 CCCDC 1620 DACAA2126 BCBBAD27题(27分)(1) 区别: 经济上,西欧城市经济独立,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政治上,西欧城市政治自治,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社会关系上,西欧城市市民自由,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一点3分,共9分)(2)特点:将城市规划与社会改革相结合;关注城市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发展与众多学科和领域相结合。(一点3分,共9分) (3)原因: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加剧;城市环境恶化;自然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一点3分,任三点9分)28题(21分)(1) 特点 居于中心领导地位(形成朝贡体制);以和平交往为主:注重思想与文化影响;以周邻国家为主要交往对象。(每点2分,任答3点 共6分)(2)挑战:西方列强侵略 新式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原则强制输入。(每点3分 共 6分) (3)评述:从排斥到逐步接受西式外交理念: 派遣使节,培养外交人才,设立近代外交机构。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为民国外交奠定了一定基础;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与保守性,未能真正实现对国家主权的维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