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9).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7421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0)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有些可被细胞再利用B肌肉细胞内的肌质体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C动物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D并非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答案】C【解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对吞噬的物质进行水解,其水解产物部分可被细胞再利用,A正确;肌肉细胞内的肌质体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B正确;动物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C错误;并非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D正确。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达尔文通过大量科学实验首先发现并命名了生长素B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C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对细胞分裂的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D植物激素通过影响植物基因组的表达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3呼吸作用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将NADH(即H)分解产生的H+转运到膜间隙,使膜间隙中H+浓度增加,大部分H+通过结构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的合成,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乳酸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B该过程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图中是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D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答案】B【解析】乳酸菌为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A项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B项错误;图中是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H+通道蛋白,C项正确;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顺浓度运输,且需要通道蛋白协助,属于协助扩散,D项正确。4关于基因表达和中心法则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核生物拟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分开B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造成细胞核基因难以复制和表达C根据氨基酸序列能推出唯一一种核糖核苷酸序列D在某些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存在RNA复制或逆转录【答案】C【解析】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拟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分开,A项正确;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DNA难以解旋,造成细胞核基因难以复制和表达,B项正确;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密码子,根据氨基酸序列推出的核糖核苷酸序列不止一种,C项错误;R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分别存在RNA复制和逆转录现象,D项正确。5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要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B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C该生态系统肯定没有分解者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Ksp(AgI)【答案】B【解析】A、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钠,不是水解反应,A错误;B、碘遇淀粉显蓝色,根据溶液呈无色可以判断淀粉已完全水解,B正确;C、四氧化三铁中也含有亚铁离子,所以不能说明含有氧化亚铁,C错误;D、反应中硝酸银过量,滴加碘化钠一定产生碘化银沉淀,不能说明二者的溶度积常数相对大小,D错误,答案选B。11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碱反应,又能与强酸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 XB工业上采用电解法冶炼单质YCY、Z的简单离子能在水中大量共存DRZ2 是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答案】C【解析】根据题给信息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碱反应,又能与强酸反应可知,Y为Al,根据图示可知:R为C,X为N,Z为S;一般来讲原子半径越大,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弱,所以CH4c(Na+)c(H+)c(OH-)C常温下,0.1mol/LNaF溶液的pH小于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D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所得的混合溶液中, 【答案】D【解析】A、根据b点信息,可知pH=5时, =0,即=1。所以Ka(CH3COOH)= =c(H+)=10-5,故A正确。B、根据a点信息可知,pH=4,c(H+)c(OH-), ,则c(F-)=c(HF);根据电荷守恒c(F-)+c(OH-)=c(H+)+c(Na+),则c(F-)c(Na+),所以c(F-)=c(HF)c(Na+)c(H+)c(OH-),故B正确。C、根据a点信息可知,Ka(HF)= c(H+)=10-4Ka(CH3COOH);越弱越水解,所以同浓度的NaF溶液和CH3COONa溶液,后者水解程度较大,pH较大,故C正确。D、根据Ka(CH3COOH)= 可知, =10,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根据图中特殊点的信息,再结合平衡常数公式即可计算出平衡常数,此为难点。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如图,上表面为光滑圆柱形曲面的物体静置于水平地面上,一小木块受水平力作用缓慢地从曲面底端沿曲面向上滑动一小段的过程中,曲面始终静止不动,则物体对地面摩擦力f和压力N大小变化是( )Af增大,N不变 Bf变小,N增加Cf增大,N减小 Df不变,N不变15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像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a、b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物体c一定做变速曲线运动D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位移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分析在05s内a、b两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图象c是一条抛物线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知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看出斜率看出,a、b两图线的斜率大小相等、正负相反,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速度不同,AB错误;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可见,x-t图象是抛物线,所以物体c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错误;t=0时刻a、b从同一位置出发开始运动,a物体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则当t=5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远,D正确16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用一根长为0.2m的轻杆相连,两球质量相等,开始时两小球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并给两小球一个2m/s的初速度,经一段时间两小球滑上一个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不计球与斜面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 ,两小球从开始到速度减小为零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杆对小球A做负功B小球A的机械能守恒C杆对小球B做正功D小球B速度为零时距水平面的高度为0.15m【答案】D【解析】将小球A、B看做一个系统,设小球的质量均为m,最后小球B上升的高度为h,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解得h=0.15m,D正确;以小球A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有,可知W0,可见杆对小球做正功,AB错误;由于系统机械能守恒,故小球A增加的机械能等于小球B减小的机械能,杆对小球B做负功,C错误;故D正确;1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R1和R3均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 R2的滑动触头在a端时合上开关S,三个电表A1、A2和V的示数分别用I1,I2和U表示现将R2的滑动触点向b端移动,则三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I1减小,I2不变,U减小B电压表的变化量与总电流变化量的比值变小C电源的总功率增大,电源内部损耗的功率也增大D电源的输出功率减少,效率也降低【答案】C【解析】将的滑动触点向b端移动时,减小,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总电流I增大,电源的内电压增大,路端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U减小,电压增大,故、并联电压减小,通过的电流减小,而总电流I增大,则流过的电流增大,故A错误;根据,得,故电压表的变化量与总电流变化量的比值为电源内阻,保持不变,故B错误;根据,总电流I增大,故电源的总功率增大,电源内部损耗的功率也增大,故C正确;由于不知道电源的内外电阻关系,所以不能确定电源的输出功率如何变化;电源的效率,因路端电压U减小,故电源的效率降低,故D错误;故选C18在高能物理研究中,回旋加速器起着重要作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和是两个中空、半径固定的半圆金属盒,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电势差,两个半圆盒处于与盒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中央O处的粒子源产生的粒子,在两盒之间被电场加速, 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忽略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时间,不考虑相对论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越来越大B粒子运动半个圆周之后,电场的方向不必改变C磁感应强度越大, 粒子离开加速器时的动能就越大D两盒间电势差越大, 粒子离开加速器时的动能就越大【答案】C【解析】A、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可知,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不变,故A错误;B、粒子运动半个圆周之后,在电场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电场的方向必改变,故B错误;CD、根据,则,最后速度由D型盒半径和磁感应强度决定,与两盒间电势差无关,根据知磁感应强度越大,粒子离开加速器时的动能就越大动能,故C正确,D错误;【点睛】回旋加速器利用电场加速和磁场偏转来加速粒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与带电粒子的速度无关,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出轨道半径的公式,从而根据速度的关系得出轨道半径的关系,粒子离开回旋加速度时的轨道半径等于D形盒的半径,根据半径公式求出离开时的速度大小,从而得出动能。19宇宙飞船以周期为T绕地地球作圆周运动时,由于地球遮挡阳光,会经历“日全食”过程,如图所示。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0,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宇航员在A点测出的张角为,则( )A飞船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为B一天内飞船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T/T0C飞船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为D飞船周期为【答案】AD【解析】A、飞船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则由于线速度为又由几何关系知,所以,故A正确;B、地球自转一圈时间为,飞船绕地球一圈时间为T,飞船绕一圈会有一次日全食,所以每过时间T就有一次日全食,得一天内飞船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故B错误;C、由几何关系,飞船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内飞船转过角,所需的时间为,故C错误;D、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所以,故D正确。点睛:掌握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角速度及半径的关系,同时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几何关系得出转动的角度。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铀238发生衰变成钍234时, 粒子与钍234的质量之和等于铀238的质量。B铀238发生衰变成钍234时, 粒子与钍234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铀238的结合能。C衰变中释放的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形成的高速电子流。D核反应方程14N+He17O+X中,X是质子且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答案】BD【解析】A、铀238、钍234发生衰变时质量都要亏损,释放的核能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B、几个粒子从自由状态结合成为一个复合粒子时所放出的能量叫结合能,结合能数值越大,分子就越稳定,所以铀238发生衰变成钍234时, 粒子与钍234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铀238的结合能,故B正确;C、射线的本质是原子核内部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电子产生的,故C错误;D、设X的质量数为m,电荷数为n,则有:4+14=17+m,2+7=8+n,解得:m=1,n=1,所以X表示质子,故D正确;【点睛】发生衰变时质量都要亏损,释放的核能转化为动能,几个粒子从自由状态结合成为一个复合粒子时所放出的能量叫结合能,结合能数值越大,分子就越稳定,射线的本质是原子核内部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电子产生的。21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自由释放,压上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若以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为原点,沿竖直向下建一坐标轴ox,则小球的速度平方v2随坐标x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其中OA段为直线,AB段是与OA相切于A点的曲线,BC是平滑的曲线,则A、B、C各点对应的位置坐标及加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xA =h,aA=0 BxB=h,aB=g C, aB=0 D, aCg【答案】CD【解析】OA过程是自由落体,A的坐标就是h,加速度为g,A错误;B点是速度最大的地方,此时重力和弹力相等,合力为0,加速度也就为0,由,可知,所以B得坐标为,故B错误,C正确;取一个与A点对称的点为D,由A点到B点的形变量为,由对称性得由B到D的形变量也为,故到达C点时形变量要大于,加速度,D错误故选CD【点睛】OA过程是自由落体,A的坐标就是自由下落的高度,此时的加速度也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B点是速度最大的地方,此时重力和弹力相等,合力为零,加速度也就为零,可还以计算出弹簧的形变量;C点时速度减为零,弹簧被压缩到最低点,弹簧的弹力最大,可以分析物体的加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