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5436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标依据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教材分析 本课为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课,主要讲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大众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随着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激荡和交汇,出现了许多色彩斑斓、新奇特异、令人目不暇接的新鲜事物,形成了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开始走向近代的广阔画面。因此,本课内容是对学生学习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的延伸和丰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近现代社会政治与经济史的理解。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对自古至今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初中课本里也已初步领略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概况,但知识比较零碎,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2. 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场景。主动参与,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近代以来服饰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及原因。 教学难点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问答法、任务驱动法等2.学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观察法等教学资源教材、教参、导学案、PPT、动画、史料等教学活动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批注一、新课导入播放旗袍秀的视频资料,设疑:旗袍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生活还有那些变化呢?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教师小结:鸦片战后的一百多年来,许多西方国家的物质文化和社会习俗纷纷传入中国,也不断地改变着中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出示课题和课标,并解读课标)2、 新授(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学生自学,梳理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完成表格。教师巡视后检查自学结果。2. 教师出示不同阶段中国服饰变化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服饰变化。(2) 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出示中国四大菜系图片和西餐的图片,设置问题:(1)中西餐饮食文化有什么区别?(2)西餐传入的时间、原因。(3)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中国饮食的变化,并完成上述问题。(3) 洋房里弄居室建筑的演进 学生第三次自主学习,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居室建筑的演进,并为老师出示的图片配上合适的文字。(四)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1.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律师兴,讼师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结合教材,找出材料中所包含的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学生小组学习,归纳近代以来中国习俗风尚的变化。2. 近现代婚姻风俗的变迁 学生陈述近现代婚姻风俗的变迁,教师出示不同时代的婚纱照,并加以解说 。3. 丧礼和剪辫风俗的介绍4. 放足 播放裹足的相关视频,并简单介绍裹足的历史渊源。通过图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妇女地位的变化。3、 合作探究 影响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因素。4、 课堂小结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补充,完成小结。5、 课外延展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观点2:这是一种文化侵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视频激趣,设置悬疑,提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图片资料直观形象的呈现文字知识,加深学生印象。 史料的运用,意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归纳能力 婚纱照中教师采用了本人的照片,并就不同时代的婚纱照的背景加以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延展部分意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堂检测有效练习1.(2012浙江文综14)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2.(2013四川文综7)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3、(2014课标,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014江苏单科,6,3分)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作业布置本课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不少学生只满足于完成相关基础知识的梳理,对有一定思维含量问题或不能在课本、资料中找到相关答案的问题懒于思考,也不愿去思考,只等老师给出答案。有些能积极思考的同学又怕说错,不敢把自己思考的结果说出来。这样导致课堂上有时出现“冷场”情况。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