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4月周考试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24748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4月周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4月周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4月周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语文4月周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亘古不变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石上书”,不是书本,不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威仪、凭证的象征和表达。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所以,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石鼓文,具有强烈的金属铭文的痕迹。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为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摩崖书写要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好的摩崖,像是大自然中的画题或是钤印自然因为有了人的痕迹而更具有意义,人也因为与自然的互动而确立自己的价值。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遍及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按照中国人“石即山”的观点,碑是被移动到建筑周围或者特别场合的摩崖。从一开始,立碑就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为个人立碑,强调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政府立碑,则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总之,碑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一方面,历史学家非常重视碑为重构过往时代提供了文字依据;另一方面,在碑上体现的书法成就,几乎占据了书法史上的半壁江山。印章最早也来自金属制品。汉唐前后印章主要停留在实用层面,缺少文人精英的介入。到明清时期,石头与书法的结合有了大跨度改变,尤其是对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拓展了在石头上的书写。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明清篆刻中终于成为现实。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但篆刻作为唯一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不能不提及的是,“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摘自人民日报xx2月21日12版,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有着本质区别。B因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所以金文和甲骨文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为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C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为个人立碑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政府立碑,则是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D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降低了在石头上刻字的难度,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使书法的意味在石头上得到了最大体现。答案C解析A项“有着本质区别”错,文中只是说“有所区别”。B项强加因果。D项“使书法的意味在石头上得到了最大体现”错,相较篆刻,“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石上书”论证石头和书法的结合是威仪、凭证的象征和表达。B文章借用先秦金文、甲骨文论证石头上的书法具有继承性和抗衡性。C文章以摩崖石刻来论证中国所有的石刻中都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D文章中个人立碑、政府立碑能论证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答案C解析“论证中国所有的石刻中都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分析错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与金属的出现同期,从现存最早石刻石鼓文的金属铭文的痕迹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文字使用的重视。B摩崖的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大都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C印章在汉唐前后主要停留在实用层面,缺少文人精英的介入,到了明清时期,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篆刻中终于成为现实。D与古代“石上书”相比,现代墓碑上的书法价值可能远不及,但当亲人面对这块有着文字的石头时,由仪式感而造成的肃穆应该不会减弱。答案B解析“大都”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是“必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只猫吃的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有改动)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让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号啕大哭。答案B解析“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错。5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3)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4)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6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1)运用讽刺手法。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2)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作对比(金昌焕与其他学生、文嫂女婿的对比),突出金昌焕的自私、卑鄙、丑恶。(3)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大门两侧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节选自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材料二:“对创新者的崇拜”“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匠心”的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材料三: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节选自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为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B材料二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与创新,“工匠精神”可以使人在工作中提升与完善自我。C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拥有踏实、专注、持之以恒等精神品质,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D三则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答案A解析“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说法错误。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B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不断打破底线的穿越雷剧。C三则材料都说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这说明我们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D中国古典文学中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答案B解析A项材料二中“初心”是指做工匠的初衷、最初的原因,不是指孩子的心思。C项“三则材料都说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说法错误,只有第三则材料说到这个问题;“说明我们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于文无据。D项“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应该是中国“匠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9根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优秀”与“卓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请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事例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1)关系:两者是辩证关系。优秀是卓越的基础条件,卓越是优秀的升华。(2)分析:优秀技能是基础,尽善尽美的品质是升华;标准苛刻、关注细节是基础,精益求精,百年品牌的卓越追求是升华。日本工匠的奇迹来自于他们优秀的工艺技能;同时,他们追求尽善尽美,执着于“职人”荣誉,这种卓越的品质让他们跨越优秀,最终创造奇迹。德国制造业长青始于他们标准苛刻、关注细节的优秀品质;同时,德国人精益求精,梦想成就百年品牌,这种卓越的追求,让他们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籓,字叔翰,其先赵州人。籓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籓晏如也。徐州张建封辟节度府。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疾驱至,阴有望,籓泣谓曰:“公今丧,君宜谨守土,何弃而来?宜速还,否则以法劾君!”兼恨之,因诬奏:“建封死,籓撼其军,有非望。”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籓,得诏,十日不发,召见籓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籓曰:“殆然。”曰:“审若此,君宜遇事无恐。”因出诏示籓,籓色不变,曰:“信乎,杜兼之报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阖门保君矣。”帝未之信,亟追籓。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释之,拜秘书郎。王仲舒与同舍郎韦成季、吕洞日置酒邀宾客相乐,慕籓名,强致之。仲舒等为俳说庾语相狎昵,籓一见,谢不往,曰:“吾与终日,不晓所语何哉!”后仲舒等果坐斥废。累擢吏部郎中。裴垍白宪宗,谓籓有宰相器。会郑罢,因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籓忠谨,好丑必言,帝以为无隐。尝问祈禳之数,籓言:“孔子病,止子路之祷。汉文帝每祭,敕有司敬而不祈。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则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且义于人者和于神,人乃神之主,人安而福至。”帝悦曰:“当与公等上下相勖,以保此言。”河东节度使王锷赂权近求兼宰相,密诏中书门下曰:“锷可兼宰相。”籓遽取笔灭“宰相”字,署其左曰:“不可。”还奏之。宰相权德舆失色曰:“有不可,应别为奏,可以笔涂诏邪?”籓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既而事得寝。 明年,为华州刺史。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谥曰贞简。(选自新唐书列传九十四,有删改)注望:静候接任的企图。祈禳:祈祷上天降福,消除灾祸。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籓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之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B籓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C籓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D籓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木/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答案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节度府,指被节度使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这是沿袭汉代的用人制度。B德宗是唐朝皇帝李适的庙号,庙号就是皇帝登基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例如高祖、太宗、高宗、玄宗、肃宗等。C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相当于机密圣旨,区别于平常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D赠户部尚书特指加封户部尚书官职称号,赠官一般在原官衔基础上加一级,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在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答案B解析“登基时”表述错误,庙号只能是皇帝逝世后才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籓入仕以后,刚直不阿。节度使张建封死时,刺史杜兼望节度使位置而前来奔丧,李籓义正词严地指责他擅离职守,并声言若不速回濠州职任上将依法弹劾他。B李籓在朝为官,交往谨慎。在朝担任秘书郎时,同僚王仲舒等因仰慕他的名望而强行邀请他赴宴,宴会上王仲舒等说玩笑话和隐语,此后李籓就不再和他们往来了。C李籓忠于皇上,敢于进谏。唐宪宗向他询问祈禳之术,李籓援引孔子生病,汉文帝祭祀都不让祈祷的故事直言劝诫,指出对百姓有义对神灵和顺,人就能主宰神。D李籓坚持原则,不畏强权。节度使王锷贿赂皇帝身边的人寻求兼任宰相,宪宗下密诏同意兼任。他看到密诏时立即用笔涂诏书驳回,其做法让同僚权德舆大惊失色。答案C解析“对百姓有义对神灵和顺,人就能主宰神”表述错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未之信,亟追籓。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译文:_(2)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则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译文:_答案(1)皇帝不相信杜佑的担保,急忙派人捉拿李籓。李籓进入大殿之后,皇帝看到他的容貌,说:“这哪里是作乱的人?”(2)如果神灵没有知觉,那么他们就不能降赐福祉;如果神灵有知觉,那么我们就一定不能因偏爱自己而讨好取悦他们。参考译文李籓,字叔翰,他的祖先是赵州人。李籓青年时容貌娴雅美丽,在学习方面很聪明。父亲去世时他停留在家守孝。他家本来财产很多,姻亲们前来慰问时,有人拿着财物离去,李籓不曾过问。此后他更加致力于施舍财物。住家几年,他的家财就大致耗尽了。四十多岁时,他在广陵一带陷入困境,连自己都不能救济。妻子儿女跟着责备他,李籓却快乐依旧。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征召他到幕府做官。张建封去世时,濠州刺史杜兼快速地骑马赶到,他暗地里有静候接任节度使的企图,李籓却哭着对他说:“张公现在去世了,您应该小心谨慎地守护州境土地才是,为什么要放弃州境土地跑来?您应该赶快回去,否则我将依照法律弹劾您!”杜兼因此仇恨他,于是就诬告上奏说:“张建封去世后,李籓扰乱他的军心,有非分的企图。”唐德宗得奏后大怒,下密诏让徐泗节度使杜佑杀掉李籓。杜佑一向器重李籓,得到诏书,十天都不行动,然后召唤接见李籓说:“世人说有生死报应,灵验吗?”李籓说:“大概如此。”杜佑说:“如果真如此,那么您应该遇事没有担忧。”于是杜佑就拿出密诏给李籓看,李籓看后神色不变,说:“真灵验啊,这是杜兼的报复!”杜佑说:“一定不要害怕,我拿一家人的性命来为您担保。”皇帝不相信杜佑的担保,急忙派人捉拿李籓。李籓进入大殿之后,皇帝看到他的容貌,说:“这哪里是作乱的人?”皇帝释放了李籓,并授予他秘书郎的官职。王仲舒与同舍郎韦成季、吕洞白天摆酒宴邀请客人互相作乐,他们因仰慕李籓的名望,强行邀请李籓前来。王仲舒等人说一些戏笑嘲谑的言辞和隐语,互相亲近而不庄重,李籓和他们见面一次后,就拒绝邀请再不前去,说:“我和他们整天相处,不懂得他们说的是什么!”往后王仲舒等人果然因为犯罪而被贬谪罢黜。多次提拔后李籓官至吏部郎中。裴垍告诉唐宪宗,说李籓有做宰相的才能。恰逢郑罢相,宪宗趁机授予李籓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李籓为人忠诚谨慎,好坏一定据实说,皇帝认为他说话没有隐瞒。唐宪宗曾经询问他祈福消灾的方法,李籓回答说:“孔子生病的时候,阻止子路的祈祷。汉文帝每次祭祀神灵,命令有关官员对神灵态度恭敬而不许祈祷。如果神灵没有知觉,那么他们就不能降赐福祉;如果神灵有知觉,那么我们就一定不能因偏爱自己而讨好取悦他们。再说对百姓有义的人必然能与神灵和睦相处,百姓的意愿是神灵的主宰,百姓安宁福祉就自然到来。”皇帝听后高兴地说:“我一定要和你们互相勉励,以至能守护着这些箴言。”河东节度使王锷贿赂权臣和近臣寻求兼任宰相,皇帝下密诏给中书省、门下省说:“王锷可以兼任宰相。”李籓见诏后立即拿笔涂掉“宰相”二字,并在密诏的左边签署意见说:“不可以。”李籓拿着密诏要回去奏报皇上。宰相权德舆大惊失色说:“有不可以的,应该另外写奏章,可以用笔涂改诏书吗?”李籓说:“形势紧急,过了今天就不能阻止了。”这件事不久就得以搁置平息。第二年,李籓外任华州刺史。还未赴任,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朝廷赠官户部尚书,谥号为贞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再过金陵唐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石头城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再过金陵是包佶重过金陵时写下的吊古之作。为什么“再过金陵”时才有这种“江山不管兴亡事”的惆怅?人们通常是在世道几经扭转之后,才逐渐对历史感兴趣,大概那时国家的局势已不容乐观了。B台城曾经是六朝统治者追欢逐乐的场所,后来成了诗人凭吊、寄寓伤今之情的触发点。这一类的触发点还有隋宫、乌衣巷、大运河等。C这两首诗都是怀古诗。怀古诗一般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诗人对某历史人或物的看法,这两首诗也不例外。D再过金陵抒发了诗人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的情感;石头城暗含古今盛衰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答案C解析石头城没有运用议论。15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6分)答:_答案相同点: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的凄凉、衰败之景。不同点: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手法,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闻。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斜阳残照、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才是真正的逍遥游。(2)鸟作为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有多种情感的表现。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表现自己无意出仕、厌倦官场而隐居的情怀。李密陈情表中有“_,_”,用乌鸦反哺表现自己对祖母的一片孝心。(3)滕王阁序中从颜色的角度描写山水的名句是“_,_”。答案(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_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_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_的认识。()。司马迁惨遭宫刑,仍_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通过逆境中读书,可以使我们心里积压的阴霾消融,重新坚定战胜困难的勇气。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千丝万缕容光焕发恍然大悟持之以恒B千丝万缕 神采奕奕 豁然开朗 持之以恒C休戚相关 容光焕发 恍然大悟 旷日持久D休戚相关 神采奕奕 豁然开朗 旷日持久答案B解析千丝万缕:形容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精神饱满或身体健康。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旷日持久:荒废时间,拖得很久。18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所以,我们要不惧逆境,勇于直面逆境,把逆境当作对自己的磨练B虽然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是我们却能改变自己的内心C那么,就让我们直面逆境吧,只要坚持不懈,逆境终会化为顺境D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答案D解析括号后列举了司马迁与海伦凯勒的事例,可见括号内填入的句子不应是“我们应该怎么做”之类的句子。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B逆境中读书,可以使我们心里积压的阴霾消融,重新坚定战胜困难的勇气。C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坚定战胜困难的勇气。D逆境中读书,可以使我们心里积压的阴霾消融,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答案A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通过使”主语残缺,二是“阴霾消融”搭配不当,三是“坚定勇气”搭配不当。20有位学生考上了大学,给曾经对他很有帮助的老师发了条手机短信表示感谢。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老师:您好!高中阶段能得到您的帮助,我深表荣幸。我知道自己能有今天,都是您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的教学造诣很高,令同学们刮目相看。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导,上大学后认真读书,好好改造,不辜负您的希望。我立志将来回母校就教,做一名像您一样博学的老师。你的学生王强xx9月20日答:_答案荣幸”改为“感谢”。“造诣”改为“水平”。“刮目相看”改为“非常敬重”。“改造”改为“锻炼”。“就教”改为“执教”或“任教”。21阅读丰子恺的漫画跌一交且坐坐,回答问题。(6分)(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3分)答:_(2)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3分)答:_答案(1)画面描绘的是一个行路人跌坐在地上,包裹(行李)和雨伞放在旁边,漫画右上角题写着“跌一交且坐坐”字样。(2)生活中遇到挫折后,应该从容淡定。解析描述画面内容要抓住画面特征,准确描写画面中的场景和细节,并结合题目“跌一交且坐坐”的提示语,将画面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出来。而把握漫画的寓意,要结合题目、画面、提示的文字,抓住细节,揣摩画外音,联系实际,揭示寓意。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陶潜尝为彭泽令,后愤然辞官。据前人所载,权贵督邮曾察彭泽,令潜整衣冠而待。潜一语惊人:“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解绶去职,归隐山林,纵情山水,乐于农耕,后世有佳名。潜为人骨鲠,高风亮节,是以后人誉之。其皆出于取名有道也!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写一篇文章。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例文君子爱名,取之有道电影孔子里,南子问:“夫子真的把做一个君子看得那么重要么?”孔子回答:“我的原则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中国人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做仁人,做君子。君子对于功名利禄是怎样的态度呢?子曰:“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可见君子亦对功名利禄有所追求,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味逃避功名摈弃利禄的神仙。功名本身无所谓对错,一个人热衷于功名也没有错,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呢?我以为正是获取方式的优劣高下所决定:欺世盗名,是为小人;君子爱名,取之有道。取名无道的小人必将遗臭万年。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的主犯赖昌星,当他的种种劣迹还没有曝光时,他每年回乡都给乡亲们发红包,而且出资给村里修路、办学,获得了“老好人”的名声。他为家乡办“慈善事业”,老家村口立着一个刻着“赖昌星先生捐建”的金字牌坊,在附近,还有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昌星幼儿园”和一所以他的公司命名的“远华中学”。他那时一定还沉浸在扬名立万的美梦里。但事情败露后,人们看清了他伪慈善背后的真实嘴脸,对他唾弃不已。赖昌星的事实无疑警醒了我们: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每个人都期望在烟波浩淼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一定的名声,这种对名声的热爱无可厚非,但获取名声的方式如果卑劣低下,则必背上千古骂名。真正的君子,淡泊名利,却无意间流芳百世。陶渊明实在忍受不住束带迎来送往的官场限制,他叹一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不过是那样随意的率性的一声感叹,竟使他在百载千载后享有了清高的美名,他成了隐逸诗人之宗,成了后代“清高”的样板。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士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陶渊明的归隐本来是他对官场的厌弃,对名利的鄙夷:“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但他的那一个决然的转身却使他获得了世人“辗转反侧,求之不得”的名望。李白赞道:“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杜甫也说:“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他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大道无形,非刻意求之而可得。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无意留名而名节却深深地刻在了历史的天空,真发人深思啊。乾隆皇帝指着江中的船问纪晓岚:“这江中有多少条船?”纪晓岚不慌不忙地说:“两条,一条载名,一条载利。”是啊,古往今来,熙熙攘攘,莫不是为了这两个字。但须切记:君子爱名,取之有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