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西师大版 .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22556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西师大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西师大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2.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3. 背诵古诗。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或课件)、录音磁带。教材简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写的。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兄弟。全诗抓住重阳节登高这一习俗,抒发了思念亲人的感情,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常常被人们引用,以表达思亲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了解诗意,背诵古诗。 建议本课用1课时完成。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这里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异客”,指陌生的客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孤独一人在外地。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加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这句诗的意思是: 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弟弟,诗中指在家乡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这句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遍”,全都。这句的意思是:兄弟们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古诗教学以学生诵读为主。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可以参考以下节奏朗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课后第1、2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要弄清字、词的意思,再正确选择。 课后的选做题教师应先了解学过的有关诗句,以作提示。教学设计参考一、揭示课题1.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2.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3. 解题。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1. 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诗句通顺连贯。2. 检查学生自读诗歌情况。3. 学生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的大意。三、自读自悟,体会意境1. 再读诗歌,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2. 全班交流。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背诵诗歌五、拓展延伸你读过哪些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