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汇总复习 还人类洁净的空气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20535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汇总复习 还人类洁净的空气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汇总复习 还人类洁净的空气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汇总复习 还人类洁净的空气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汇总复习 还人类洁净的空气教学设计【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危害。 过程与方法:通过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及危害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进而思考实验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环境污染现状及危害的了解,使学生珍爱自己身边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实验内容】实验一:酸雨的危害操作:1.将蒸馏水分别加入盛有花叶、镁条、碳酸钙、紫色石蕊试液的一组试管中。2.将“酸雨”分别加入盛有花叶、镁条、碳酸钙、紫色石蕊试液的一组试管中。实验用品:试管、试剂瓶、蒸馏水、酸雨、镁条、花叶、碳酸钙、紫色石蕊试液等实验二:酸雨的形成原理装置图:如右图1所示。实验用品:锥形瓶、玻璃燃烧匙、试剂瓶、酒精灯、水槽、硫粉、氧气、蒸馏水说明:玻璃燃烧匙是由一个玻璃管和一个玻璃小碗焊接而成的一个创新仪器,该仪器的玻璃小碗可以做燃烧匙用,而玻璃管可以当喷泉实验的导管使用。实验三: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操作:向装满二氧化硫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实验用品:二氧化硫气体、空矿泉水瓶、蒸馏水实验四:测定锥形瓶中液体的pH操作:用pH计测定液体的pH,读数实验用品:pH计、锥形瓶中液体实验五:硫酸根离子的验证操作:将锥形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滴入盐酸酸化过的氯化钡溶液实验用品:锥形瓶中液体、盐酸酸化的氯化钡、胶头滴管、试管实验六:“酸雨”与Ca(OH)2溶液的反应操作:将适量Ca(OH)2溶液滴加到试管中的红色液体中实验用品:Ca(OH)2溶液、试管、红色液体、胶头滴管【实验教学设计思路】“还人类洁净的空气”为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中的一个课时的内容,本课时的大部分内容,如空气的污染物,空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如何防治空气污染等等,已经在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化石燃料”中做过了介绍。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实验探究酸雨的形成原理以及危害。本节课依托化学实验,通过三个分组实验(酸雨的危害、硫酸根离子的验证、“酸雨”与Ca(OH)2溶液的反应),三个演示实验(酸雨的形成原理、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测定锥形瓶中液体的pH),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的基础上认识酸雨的危害,总结得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以此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鉴于此,教学流程设计为:通过学生实验探究酸雨的危害教师演示实验重点探究酸雨的形成过程最后探究防治酸雨的措施。【 实验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播放视频 美丽的家乡、雨中的景色等【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热情,感受生存环境的美好,风和日丽的背后也会有风雨来袭,为下面学习酸雨做铺垫。教师 刚才看到的画面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但是大自然并不总是风和日丽,从天而降的雨水可以甜美的滋养万物,也可能成为环境的杀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酸雨”。教师 酸雨有一个可怕的名字叫“空中死神”。据美国科学家研究,6500万年前行星撞击地球的时候,酸雨是造成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适时投影相关图片)。下面来看看我国的酸雨概况。投影 世界三大酸雨区分布图、我国酸雨区分布图等。教师 我国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有40%的国土面积受到过酸雨的污染,也包括我们江苏省,而重庆市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十几亿元。【设计意图】通过酸雨分布的介绍,让学生感知酸雨分布之广,引导学生关注身边问题,促进他们对家乡的了解2.探究酸雨的危害过渡 酸雨为什么有这么严重的危害呢?我们先通过实验来探究。教师 同学们的桌子上有两瓶标着A、B的液体,一瓶是水,一瓶是我们在模拟条件下得到的“酸雨”,请你通过实验把它们鉴别出来。分组实验利用镁带、碳酸钙、花叶、石蕊试液等完成鉴别。【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实验,对比实验,学生初步感受酸雨的危害,总结酸雨的性质。进而为后面解决酸雨的防治问题营造心理层面的动机驱动。教师巡视、鼓励、指导;实验结束,学生汇报。学生 液体B中加入金属镁冒气泡;加入碳酸钙冒气泡;石蕊试液遇液体B变红色;加入的花叶也被腐蚀了,变色了;所以,液体B是酸雨。教师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说酸雨有哪些危害呢?学生 危害植物生长;腐蚀金属、破坏建筑物;使河流、土壤酸化。投影 有关酸雨危害的对比图片(如大面积死亡的森林、锈迹斑斑的铁桥、面目不清的乐山大佛等)【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对比,学生对酸雨的性质以及危害有较为深切的感受3.探究酸雨的形成过渡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模拟酸雨的形成。教师 煤是我国的主要燃料,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会变为二氧化硫,这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下面,我们先来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展示并介绍 图1实验装置(燃烧匙的柄也是一个导气管)。演示实验 硫粉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汇报。【设计意图】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解决了教材中硫粉放入燃烧匙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由于实验装置不密封,逸出大量二氧化硫气体,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学生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刺鼻的气味;在氧气中燃烧更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电子板书 S+O2SO2教师 下面,我把锥形瓶倒过来,然后在水中取下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演示实验 在水槽中取下小气球。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汇报。学生 水通过导气管进入锥形瓶;还形成了有力的喷泉(见图2)。讨论水为什么上升进入锥形瓶中。教师巡视、释疑、指导;讨论结束,学生汇报。【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思考中进一步探究酸雨的形成原理。学生1 硫燃烧消耗氧气,使得锥形瓶中压强减小,水得以进入锥形瓶。学生2 可能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相似,它能溶于水。学生3 也可能二氧化硫还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教师 刚才三位同学都表述了自己的观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设计意图】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用实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论告诉学生不如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演示实验 向装满二氧化硫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加入适量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汇报。学生1 瓶子明显变瘪了,可能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教师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究。展示并介绍 pH计。演示实验 用pH计测定锥形瓶中液体的pH。【设计意图】将教材上滴加紫色石蕊的实验环节,改为测量溶液的pH,为下面讲述酸雨的定义做铺垫。学生2读数是1.8。教师锥形瓶中液体的pH=1.8,说明了什么?学生3锥形瓶中液体显酸性。教师 锥形瓶中的液体为什么显酸性了呢?学生4那只能是水与二氧化硫发生了化学反应。教师是的。水进入锥形瓶,不仅说明二氧化硫能溶于水,还说明它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就是亚硫酸)。电子板书SO2+H2O=H2SO3教师1982年的国际环境会议规定,pH5.6 的降水称为酸雨。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得到酸雨了吗?学生1得到了。教师那么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学生2亚硫酸。教师 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投影小资料:盐酸酸化的氯化钡与硫酸反应会有白色沉淀生成,与亚硫酸无白色沉淀生成。分组实验将锥形瓶中溶液倒入试管中适量,再滴入盐酸酸化过的氯化钡溶液。教师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学生汇报。学生1有白色沉淀生成。学生2溶液中含有硫酸。【设计意图】实验得出的结论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发生冲突,继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师生质疑 根据实验,锥形瓶中的液体应该主要是亚硫酸,硫酸从何而来呢?学生3 可能是亚硫酸进一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教师 很善于思考,回答的很好。电子板书 2H2SO3+O2=2H2SO4教师 事实上酸雨中硫酸的形成不只这一个途径,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也形成硫酸。电子板书 2SO2+O2=2SO3;SO3+H2O=H2SO4教师目前,酸雨已从硫酸型向硫酸和硝酸复合型转化;酸雨中的硝酸主要是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形成的。4.探究酸雨的防治过渡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知道了酸雨的形成原理,就有利于我们防治酸雨。讨论 防治酸雨的措施。教师巡视、参与、指导;讨论结束,学生汇报。学生 可以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硫;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对燃煤产生的烟气进行吸收;汽车尾气净化后再排放。教师 对于已经受到酸雨污染的湖泊、土壤,我们应该如何治理呢?思路就在我们下面的实验中。分组实验 学生向刚才试管里的红色溶液中滴加适量Ca(OH)2溶液。教师巡视、释疑;实验结束,学生汇报。【设计意图】用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模拟得到的酸雨废液,培养并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学生1 红色溶液变成紫色。学生2 溶液的酸性消失。教师现实中,我们就常用碱性柔和、价格低廉的熟石灰来治理酸化的湖泊、土壤。小结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畅谈收获、贡献困惑。教师同学们,保护环境将是我们今后成长和生活中要用实际行动完成的一项永恒的实践作业!【板书设计】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还人类洁净的空气酸雨【说明】【设计依据】很多老师认为“酸雨”只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因而对于本节课内容多是简单处理。鉴于我国酸雨现状和学生已有的酸碱知识,笔者将本课时设计为一节实验探究课。化学实验作为探索、发现、验证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注重依托化学实验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总结出酸雨的危害,继而利用酸碱知识进一步探究酸雨的形成过程和防治措施。【实验创新】教材上的实验设计没有探究性,思维性也不强,为此,做了上面的改进,使之充满了很强的探究性和思维性。本设计能依托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了解酸雨危害,一步步引发学生总结得出酸雨的初步形成过程(含硫元素的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从而形成酸雨)。在实验过程中有力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结合酸雨形成的机理,探索酸雨的治理措施。在教学中,让学生放手、动脑、动口,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注意参与学生活动、适时释疑解惑。尤其是在探究酸雨中硫酸的成分时,通过实验得出的硫酸型酸雨结论和已有的亚硫酸酸雨认知的不吻合,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通过实验和提供资料等手段,深化思维、得出结论。最后在酸雨的防治环节,通过Ca(OH)2溶液与酸液反应的定性实验,处理模拟得到的酸雨废液,用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并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另外,运用改进的化学实验装置开展实验教学,有效解决了二氧化硫逸散的污染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降低了学习难度,突出了教学重点。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课堂气氛民主融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