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9726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基础巩固1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有感于书法的陈陈相因,开始研究汉字的构成与美德,揣摩文字的内涵与间架结构之间的关联与“情脉”,创作了汉字田园。吴冠中先生尝试从汉字的构架中发掘出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美,体现了()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B.消解文化的民族性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D.文化继承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答案C2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是()A.在文化交流中,要把外来文化化作养料吸收B.反对把传统文化固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C.启示人们在文化传承中要勇于抛弃传统文化中过时的东西D.强调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营养答案A解析注意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由材料可知,聪明的人、愚蠢的人对待传统文化的差别在于是否辩证看待传统文化,能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吸收。B、C、D三项均是材料所体现的观点,不符合题意。A项表明的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材料探讨的主题不符,属于材料没有体现的观点。3关于文化创新,有评论说:“完全复制传统文化,不是文化创新;完全删除传统文化,同样不是创新;时时更新文化,才能既设立文化的防火墙,又能实现文化的发展。”这说明()A.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B.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C.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答案A解析完全“复制”是对传统文化全面继承,完全“删除”是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二者都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时时“更新”文化,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地发展传统文化,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4200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了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说明()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C.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D.先进民族文化必然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二进制数学是文化交流、借鉴的产物,故答案选C项。5范曾是我国当代国画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指出:“中国文化的发展振兴,首先要继承中华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充分发展,不断创新,这样我们才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振兴。”这说明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不能失去文化的民族根基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离不开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A.B.C.D.答案B6面对复杂的全球化浪潮以及多变的国际环境,在汲取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营养的同时,要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保持其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点的独立品格,是民族文化交流面临的重要任务。这说明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要以其他民族文化为主要充分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要重点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内容A.B.C.D.答案D解析在汲取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营养的同时,要保持中华文化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点的独立品格,这说明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既要充分吸收它们的有益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故符合题意,答案选D项。7近年来,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越来越为国人所接受。对此,你认为对待西方“孝德”文化应()A.全面继承,发扬光大B.博采众长,以我为主C.批判继承,古为今用D.全面融合,洋为中用答案B8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代文化先驱,正是吸纳和借助了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科学思想,才构建了他们的现代文化思想,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应该()A.兼收并蓄,海纳百川B.弃古学西C.吸纳和借助西方文化D.大胆革新答案A解析“正是吸纳和借助了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科学思想”,才“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这说明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9在文化改革方面,我们不仅要充分肯定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理论,也要继续坚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文化改革发展上展现新作为、拓展新天地、打开新局面。运用文化传承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答案(1)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个性。(2)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5)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的创新。能力提升1唐代是开放和包容的时代,唐人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外来文化。南亚的佛学、历法、语言,中亚的音乐和舞蹈,西亚和欧洲的、医学、建筑艺术等,从唐帝国开启的大门一拥而入。唐文化对外域文化的大规模吸收整合,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均可称为成功范例。据此可判断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创新在尊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B.C.D.答案D解析唐文化对外域文化大规模吸收整合的过程是一个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均符合题意;强调了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材料未体现。2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相声、戏曲等传统文艺也逐渐地被“90后”甚至“00后”所喜欢。这些传统文艺的“漂亮转身”告诉我们()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就能实现文化创新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融入时代元素D.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答案C解析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相声、戏曲实现了“漂亮转身”,说明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融入时代元素,C项符合题意。3“拦街福”是流行于浙江温州等地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近年来,温州将“拦街福”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赋予了传统“拦街福”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A.B.C.D.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因而入选;夸大了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表述错误;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双重性,其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排除。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就意味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把握好这两组关系,就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A.B.C.D.答案D5材料一一座城市的发展如果只有现代建筑,没有文化底蕴,那一定是非常枯燥的,没有竞争力的。事实上,在城市扩建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往往会发生冲突。有人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为经济建设让路,而不应成为经济建设的包袱。”材料二在旧城改造中,保护传统建筑是一个无法回避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很多地方采取“修旧如旧”的策略,通过改建翻新,使有历史意义的旧建筑外貌被保留下来,而内部装修则体现现代理念,满足群众生活和现代文明的需要。(1)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一中的观点。(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在进行旧城改造时应如何在既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加以创新。答案(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的观点认为文化遗产是“包袱”,这是错误的。评析该观点,应从文化的社会作用及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方面展开分析。第(2)问实际涉及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解答本问,不仅要答出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还要答出进行文化创新时应克服的错误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