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18231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 (I)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这反映出该制度()A 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 B 可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C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雏形 D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2中国古代历朝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将诸多商品收归官营,在社会意识中努力形成一种以商”为贱的风气。在客观上( )A. 推动了官营企业生产关系的变化 B. 导致商品经济长期落后于西方C. 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很缓慢 D.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顺利发展3嘉靖时期,唐枢在复胡梅林论处王直中提道:“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盖因浩荡之区,势难力抑。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然人情安于睹记之便,内外传袭,以为生理之常。”这说明明朝的“海禁”政策()A大大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几乎根本没有被实际执行过C严重阻碍了中外的经济交流 D直接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4五口通商后,西方的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进口量不多,在“华人之心目中,尚以为其为奢侈品,惟少数富有之家及头脑较新之人,始能购置耳。”到了1880年,进口量大大增加,相当多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这些洋货。对此,英籍税务司班思德说“人民习尚渐有变更,概可知矣。”这表明当时()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状况C列强凭借着低关税倾销商品 D中国整个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5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言:铜线,铁路此两事大有利于彼,有大害与我,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19世纪80年代,他又言:至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而当不下数十万人,贫民之自食其力者更不可胜计。这些言论表明李鸿章( )A. 主张与西方强国展开商战 B. 放弃了中体西用思想C. 着眼于维护中国自身利益 D. 思想发生了本质变化6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的幅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7%,1936年则增至47%。这()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B避免了“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反映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D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布局7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共历时4 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做了适当修改。该现象主要表明()A中华人民共和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B“一五”计划完全仿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C中国共产党注意防止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倾向D“一五”计划的制定仅立足于全国各地实情8建国后的某一时期,河南焦作市市委、市政府曾出台措施规定:生产队以原高级社的生产小队规模为基础,全市现有生产队2039个,应调整为3270个。最终,全市共退赔土地20726亩,房屋66346间,机器111部,汽马车170辆,牲口1189头,生猪14123头.羊21485只,并赔偿无偿调用劳力损失,群众深表满意。这些措施的出台表明( )A. 土地改革运动存在一定阻力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顺利推进C. 国民经济调整工作逐步展开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B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C亟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D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10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按资分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以伟大的魄力、巨大的勇气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这里的突破主要是指()A1978年12月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B1978年12月1984年12月,主张“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C19841992年,主张“建立在公有制为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D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1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12鸦片战争后,经过中西风俗习惯的对比,人们认识到蓄辫习惯不适应近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发辫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象征,勿论国内人士,即使是定居海外的侨民,也少有贸然敢将发辫剪除者。甲午慘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认识不断提高 B. 革命派的大力宣传C. 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 清政府威信的降低13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A 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 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C 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14晚清重臣翁同龢曾在日记中对买办徐润的住宅有过描述:“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体现了()近代园林建筑日益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近代买办都住西式洋房、使用西式家具到了近代,才出现中西合璧的住宅建筑近代园林是中式的,住宅往往是西式的AB CD15美洲很多国家将10月12日命名为哥伦布日,并在这一天举行活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但在美国一些地区,如加州伯克利,这一天被称为“原住民日”。委内瑞拉从xx年开始把这个节日称作“原住民抵抗日”。这说明()A人物评价没有客观标准B历史是非模糊难辨C不同立场影响价值判断 D观念冲突难以弥合16“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17葡萄牙、西班牙是新航路开辟以后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其殖民侵略的性质是封建性质,判断依据是()对外扩张的方式是公开的武装侵略和掠夺对外扩张没有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扩张的组织者是封建王朝对外扩张的目的是扩大封建统治的规模A B C D18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民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 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19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A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 B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C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 D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20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B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C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21下表是1930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时间国家措施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1931年12月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A 帮助各国顺利渡过了经济危机 B 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C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 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22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收入5万美元以上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 着力增加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 B 只运用经济手段干预经济发展C 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保障资本家的利益 D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23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为壮者提供工作”的重要作用有()缓和了社会矛盾减轻了政府负担增加了就业机会刺激了社会消费A B C D24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的四年时间里,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 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面积增长了40%,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A 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C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D 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25供应学派主张“供给创造需求”,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派别,20世纪80年代该学派的理论被里根政府采纳,以应对美国当时的经济“滞胀”。受此学派影响里根政府可能采取的做法是()A部分企业国有化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大幅度降低税率 D增加社会福利开支26面对滞胀危机,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政府削减开支、放松管制、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果经济困难仍旧。1982年,美国又通过增税法案,美联储也放松银根。与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相比,此时的美国政策()A采用了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相结合的办法B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深刻检讨,反其道而行之C完全以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D缺乏解决危机的方向性,无法推动经济走出低谷27“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8史学家闻一在凯歌悲壮中将苏联历史分为“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五个专辑,下列最能体现“剥夺年代”的是()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开垦荒地29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这一做法()A 给苏俄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 不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C 较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为苏联工业化积累了资金30“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311936年法国作家纪德写了从苏联归来一书,书中有一个苏联大学生在回答他关于外语学习问题时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几点可以给我们学习,但现在我们无须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当时的苏联()A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的民族自豪感B高度集中体制下民众的盲目自满心态C减少对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世界的依赖D成功地突破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32“(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辟的不同于西方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其特征是()A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计划协调发展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D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33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前瞻性、科学性很强的设计和规划。但不幸的是,从习惯于以华丽空洞政治概念和口号标榜政绩、以政治口号落实政治概念的空喊社会主义官员中脱颖而出的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够做出这样的设计规划。此材料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方案不够成熟,推行改革过于轻率 B进程缺乏规制,导致改革混乱失控C立场摇摆不定,丧失改革的主导权 D指导思想错误,导致改革失败34.右面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35美国在20世纪先后有两次美元与黄金的脱钩,而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又明确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政策调整()A均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引发的 B均是为了保持美国经济优势C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体现了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36早在xx年年底,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董事会通过重大改革方案。此后五年,在绝大多数国家相继批准的情况下,美国却成了唯一阻挡IMF改革的国家。美国能阻挡IMF改革的主要原因是,美国()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 B综合国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C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股份最多 D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37齐世荣指出:“目前,世界上虽然有许多不同层次的集团化经济,但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只有美、欧、日三家,它们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70%。”这意味着经济区域集团化()A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影响力C发达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 D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38英国学者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影响我们生活的主导性现象,我们不仅要把全球化理解为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更要把它理解成生活方式的转变。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全球化现象是一个错误。”材料说明全球化()A是一个心理认同的过程 B使世界各民族文化趋同C应该全方位地进行交流 D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9截至目前,在美的非法移民已达1100万之多。xx,美国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排除通胀等其他因素,1990年至xx,没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降低了20%,仅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也降低了13%。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拉大了美国贫富差距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引发经济“滞胀”C经济全球化造成国际资源分配不平衡 D美国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40进入20世纪70年代,维护国家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反对跨国公司的控制和掠夺,管制和没收外资企业的斗争有所发展。1976年,发展中国家接管了1447家外国企业。目前,大部分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都实行了国有化,其他原料生产国也通过逐渐增股直至国有化的办法把某些重要原料掌握到本国政府手里。这说明()A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抵制作用C自然资源成为南北争夺的重点 D当今世界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2、 非选择题(共2道大题,41题20分,42题20分,共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1年初,苏俄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战争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也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不满情绪影响了政治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削弱社会化和鼓励有限的自由经营。其目的在于把占苏联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争取过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拥护。它使苏俄遭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恢复,工农联盟日益巩固,苏维埃政权不断加强。摘编自世界简史材料二 当罗斯福接替胡佛担任美国总统时他意识到持续近四年的大萧条已经让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工业国变得千疮百孔、风雨飘摇。上任的第二天,罗斯福就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即“新政”。“新政”的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fief)。经过一系列“新政”的实施,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也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美国也由此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摘编自世界简史(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本身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之处,并概括新经济政策在什么方面对社会主义建设有所发展。(8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的共通之处。(8分)(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4分)42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一方面带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另一方面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使世界各国都不能“独善其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至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材料二 当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中国加紧民族资本的发展,南京政府特别对江浙两省的民族工业加以扶植,特别是纺织、制造等行业有了极大发展。政府还趁美金、英镑等货币贬值之际,大幅偿还北洋所欠外债,至1932年底,基本偿清了北洋政府所欠外债,并且还大量购入生产设备,使中国的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中国的发展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因大萧条所产生的影响也波及日本。为了转嫁影响,压制中国发展,日本借机制造了9.18事变。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以美国为主导的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成为可能。材料四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请回答:(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4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6分)(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初期,世界各国为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和合作成立了哪些经济组织?这对当时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四的观点。(4分)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答案选择题401.5=60分1-5 DCBBC 6-10 CACCD 11-15 BDBCC 16-20 CCCCD 21-25 DDCCC 26-30 ABCDC 31-35 BAAAC 36-40 CCCCD41【答案】(1)不同: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允许资本家租借和租让部分国有企业;实行自由贸易;废除实物配给制发展:借助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8分)(2)共通之处:都是为了应对当时面临的严重危机;领导人的突出作用;(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上任的第二天,罗斯福就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都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是国家干预经济);都使得危机得到缓解,经济得到恢复发展;都为其他国家的经济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其他国家,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8分)(3)启示:应历史地看待,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区别开来;要辩证地看待,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或洋为中用,古为今用)(4分)42【答案】(1)标志:新航路开辟。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4分)(2)影响: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为中国外债的偿还提供便利;日本加紧对华侵略步伐。(6分)(3)组织:成立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不可写世界贸易组织)影响:这三大组织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金融和贸易,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6分)(4)评价:材料四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但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辩证分析。(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