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测试1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7433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测试1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测试1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测试1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右图著作是林则徐第六代嫡孙女、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林岷女士耗时13年写成,在书中写到的内容不可能有()A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了解西方B林则徐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富国强兵C林则徐主张整顿水师,抵抗外国侵略D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解析:选B。著作是林则徐与中国图录,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但没有上升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高度,故B项错误;A、C、D三项符合史实。219世纪中后期有一所新式学校的课程安排有读诸经、习洋语洋操、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船。下列表述能体现该校课程设置思想的是()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C“求其体而遗其用”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解析:选D。从材料时间信息19世纪中后期以及其课程设置可判断为洋务派开办的新式学校,涉及军事、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选择D项。A项为顽固派的主张、B项为洋务运动兴办民用工业方面的思想、C项为郑观应对洋务运动的批评。3“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解析:选C。依据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界和政治界的变化,可知选择C项,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开始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A项为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B项为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D项为中共二大的思想。4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说:“若使地球未辟,泰西不来,虽后此千年率由不变可也。”他这样说的真实意图是()A阐述历史进化的必然性B论证维新图强的必要性C说明中华文明的停滞性D批驳革命共和的荒谬性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康有为认为,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我们中国传统的社会将会继续延续,不会发生改变。其潜台词则是,此时中国已经面临列强环伺,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故传统社会无法延续,中国只有进行变法才可以救亡图存,故B项为其真实意图。A、C、D三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均可排除。5“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孙中山先生此观点 ()A反对个人自由,追求国家富强 B对民权主义产生动摇 C重视国家的自由,不排斥合理的个人自由 D受中国传统专制思想影响 解析:选C。根据所学史实孙中山认为个人自由应该服从国家自由,两者辩证统一。故选C项。6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A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 B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 D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解析:选C。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说明梁启超主张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当时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民族矛盾,而是民族危机,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反封、改良的主张,故B、D不正确。7陈独秀在孔子与中国中写道:“孔子的第二价值是建立君、父、夫三权一体的礼教。这一价值,在二千年后的今天固然一文不值,并且在历史上造过无穷的罪恶,然而在孔子立教的当时,也有它相当的价值。”此段话反映了陈独秀对孔子的评价,反映出其评价特点是()A片面的 B一分为二 C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评价 D阶级分析 解析:选C。题目中先后强调了“在二千年后”“在孔子立教的当时”反映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有不同的评价,因此选择C。8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解析:选D。从日本学者来看,他主张近代化进程应该先排除精神思想障碍,然后学习西方的制度、科技。按照这个进程,当然应该先是新文化运动,再是辛亥革命,最后是洋务运动。9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说明李大钊()A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解析:选A。注意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特别抓住题目最后一句“悟儒家日新之旨”,说明李大钊并不全盘否定儒家思想,而是要领悟儒家思想中符合时代要求的东西。10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解析:选C。本题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并依据教材相关知识点解答问题的能力。题干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强调西学在中国地位的提高,这是中国社会的变化与近代化转型的原因,须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C项正确;A、B、D三项易错误选择,其是背景之一,但不符合题干 “主要”之要求。11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有()发表有关的宣传文章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利用中共的早期组织进行有计划的宣传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进行论战A B C D解析:选D。从四个方面全面涵盖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故选D。12下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说法错误的是()A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B遭到胡适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抵制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范围有限D各地出现共产党早期组织后,开始有计划的宣传解析:选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开始就带有与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工人群众相结合的特点,因而无论从地域上,还是阶层上,都带有广泛性的特点。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一直是传统的封建教育一统天下,只有研读经书的各级官学和书院、私塾,“中举”是读书人的最高目标,根本不知近代教育为何物。从19世纪中期起,受到西方洋枪洋炮和文化教育的冲击,洋务派开始提倡洋务教育,主张在不变更封建教育制度的前提下,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方针,以“西文”和“西艺”为主要内容,兴办了一些近代新式学堂,并开始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康云峰、刘莉莉戊戌维新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材料2: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故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唯变科举为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3: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彼自七八岁人皆入学,有不学者责其父母,故乡塾甚多。其各国读书识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而我中国文明之邦,读书识字仅百(分)之二十,学塾经费少于兵饷数十倍,士人能通古今达中外者,郡县乃或无人焉。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材料4:在维新时期,政府兴办学堂经费不足时,便鼓励官员以捐助和民间集股的方式办学,当时在职官员和民间出资办学的人很多。梁启超说:“政变以后,下诏废止各省学校,然而民间私立者尚纷纷,亦由民智已开,不可抑遏。”维新派积极创办学堂的同时,还掀起了办报馆、译西文、创学会、建社团的文化革命运动,并且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译外国教科书及其他书籍。所译西书不仅供学校使用,更重要的是向社会推广西学。郭田田戊戌变法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请回答:(1)据材料1,指出戊戌变法前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4分)(2)与材料1相比,材料2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6分)(3)据材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维新派提出这些言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4)材料4认为在维新期间出现的有利于新学推广的现象是什么?维新派教育改革主张产生了哪些历史作用?(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第(1)问依据材料,从“到鸦片战争前”“19世纪中期起”两个阶段组织答案。第(2)问据材料归纳,两则材料都重视兴办学校的同时,材料2则强调要废科举。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的目的是实现国家富强。第(4)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提炼;第二小问从思想解放、教育近代化等角度分析。答案:(1)特点:从传统教育开始转变为近代教育;从封闭教育开始转变为开放教育。(2)相同:兴办新式学堂(或培养近代人才)。不同:变革科举制度;提倡教育为本。(3)目的:培养维新人才,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发展;使国家富强(或救亡图存)。(4)现象:官办学堂与民办学堂并举;创办学堂与兴办新文化事业并举。作用:促进近代思想启蒙;推进教育近代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他根据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里选拔官吏。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2:“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材料3: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凸显“官学”的地位做了哪些事情?并概述他的做法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2)根据材料2,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6分)(3)依据材料3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思想和教育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儒家思想的地位、巩固统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第(2)问,先判断出否定的态度,然后从政治、思想、阶级等方面回答。第(3)问,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答案:(1)做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影响: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学教育开始制度化和官方化。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2)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背景: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像陈独秀这样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奋起反击这股逆流。(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