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14535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说明:1、全卷分为第卷和第卷。第卷为选择题,共24小题;第卷为非选择题,共3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请用黑色的签字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考生选出后,填涂在答题卡上。)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3“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述。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决,良知两字是参同。”该诗作者的核心主张是A“克己复礼”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5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6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7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81912年4月34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9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0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11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12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3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14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15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16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17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工业革命 殖民掠夺 奴隶贸易A B C D18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19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20“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21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22下表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23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24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其中25题20分,26题20分,27题12分。)25.(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8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的哪些经验教训?(4分)26(20分)近代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都走在其他国家前列,成为世界现代化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 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 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三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6分)(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6分)(3)材料三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8分)27(12分)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教国方案。 材料 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l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12 分)(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ACBCBDADCCA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DDBCDABCAAAB二、非选择题25(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御使代表皇帝,既监察中央,也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4分)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4分)(2)唐朝特点:高薪养廉;褒奖清廉官员(或树清廉典型);严刑峻法。(4分)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2分)明初原因:阶级矛盾尖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2分) (3)经验教训: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4分)26(1)理由: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因素:议会立法。(6分)(2)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6分)(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2分) 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6分)27(12分)示例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时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顺应了世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开展,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不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示例二: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论”,是民族资本家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救国思想在民族资本家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外来经济侵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不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示例三: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救国”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他们以此作为向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具有进步意义,应予充分肯定;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陈独秀所说的“民主”,照搬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不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