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14341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北宋时期的梅尧臣,才华横溢,却仕途失意,只好寄情山水,反而成了著名的诗人。欧阳修有感于此,得出了“诗穷而后工”的结论。这里的“穷”,不是贫穷,是指经历的坎坷、处境的艰难。而由此产生的痛苦、忧伤等情感,用心理术语来说,就是人的缺失性体验。人生体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丰富性体验,即由事业成功、爱的温暖或才能的充分发挥等引起的愉快、满足;一种是缺失性体验,即因事业不顺、爱的缺失或才能无法施展等引起的痛苦、愤懣。挫折、痛苦是任何人都不愿面对的,但一定程度的挫折和痛苦对有价值的人生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就像没有大气压力,人的身体就要爆炸;没有重物压舱,船在大风大浪中就要翻覆一样,若一切都顺利、美满,生命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司马迁说“发愤著书”,韩愈说“不平则鸣”,恩格斯说“愤怒出诗人”,都说明了痛苦忧患对作家、诗人的重要意义。“穷”为什么能使诗人的诗更“工”呢?首先,“穷”是创作的动力。挫折使诗人心理失衡,从而产生宣泄的欲望。而挫折带给诗人的缺失性体验达到极限,就会产生强烈的宣泄欲望。对于诗人来说,宣泄的最好方式就是写诗。所以,“穷”是诗人之不幸,但从创作角度来讲,也是其大幸。正是“穷”,使诗人积蓄了深刻饱满的情感,把他推上了创作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穷”塑造了诗人。其次,“穷”造成诗人独特的感受。客观世界只有一个,可心理世界却因人而异。诗人的痛苦、哀怨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种情结,无论他感知什么对象,都会受到这种情结的影响,从而出现感知变异。如李煜,从堂堂的一国之君突然变成囚徒,巨大的落差使他的心始终浸泡在痛苦之中,这让他眼中所有的物象都染上一层凄婉哀伤的色调。这种情绪是消极的,却也成就了他的词作。第三,“穷”使诗人的想象定向化。当人处于痛苦、失意中时,对其所失去的或先前所渴望的对象充满更加强烈的向往,从而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跟这一向往联系起来。如陆游,其理想是收复中原,但恰恰这一理想无法实现。“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种情感使他执于一念,无论做什么,都会联想到“扫胡尘”“靖国难”。如果陆游的理想得以顺利实现,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而不会成为诗人。然而恰恰因为“穷”,因为忧伤、痛苦,才使他产生了如此激昂的想象力,从而写出了极“工”的诗篇。(摘编自童庆炳“穷者而后工”的心理学内涵)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所说的“诗穷而后工”,意思是诗人如不经历坎坷挫折,就写不出好诗。 B挫折、痛苦无人愿意面对,但它却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诗人、作家尤其如此。 C客观世界只有一个,但每个人感受却都不同,诗人感知到的是一个变异的世界。 D诗人如无法获得渴望的对象,对对象的向往就愈加强烈,对它的想象就更加活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借梅尧臣的事例提出论点,并对“穷”和“缺失性体验”进行了阐释。 B文章从“创作动力”“独特感受”“想象定向化”三方面,论证“穷而后工”。 C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先概括论述“穷而后工”,后分层细论“穷而后工”。 D文章采用举例、比喻、引用等论证方法,使深奥的文学创作原理变得浅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尼采说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都是“痛苦使然”,这是国外版“穷而后工”。 B假如李白也生活在安史之乱时期,估计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比现在的还要高。 C优秀诗歌产生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穷而后工”只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D辛弃疾能登上南宋词坛的高峰应该跟他收复中原的志向无法实现有很大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对桑顿的爱【美】杰克伦敦桑顿是去年冬天和朋友一块儿来到白河河口的。因为天太冷,桑顿不小心冻伤了脚。他的朋友汉斯和彼得担心他的脚伤会严重下去,于是在岸上给他搭了一个小木棚,让他留在那里养伤。他们自己则做了木筏,继续往上游走去了,等到春天河床解冻的时候,他们会再顺水而下,到河口来接他去道生。在桑顿挺身救巴克时,他脚上的冻伤没有痊愈,走起路来还是有点跛。在桑顿细心照料下,巴克身上的伤口也已经全部愈合,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整个长长的春天,巴克就待在桑顿身边。日子过得很是舒畅,它时常地躺在河边漫不经心地望着解冻后的河水,看河水从遥远的地方呼啸而来,然后又滚滚而去。要不然就懒洋洋地躺在树底下,静静地听鸟儿在枝头上歌唱。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只是等着桑顿的朋友,来接他们到道生去。巴克第一次过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它甚至有些喜欢上这样的生活了。除了巴克之外,桑顿自己原来还有两只狗跟随着他。一只名叫斯基特,是爱尔兰猎狗;另外一只名叫尼格,是警犬和猎犬混血的大黑狗。它们对于巴克这个新朋友从不嫉妒也不欺负。它们像亲兄弟般,怂恿它参加各种可笑的游戏。桑顿看着他们玩得那么开心,也常常忍不住加入它们的行列,一起玩耍起来。就这样在这个处处洋溢着温馨的家里,巴克开始了他的新生活。即使在阳光明媚的圣克拉拉山谷中,虽然法官和它的家人都对他不错,巴克也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陪法官的儿子们去打猎时,它只不过是他们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和法官的孙子们在一起玩儿的时候,它也只不过是在尽监护人的责任。 然而,自从遇到了桑顿之后,它才真正地领略到什么是爱。 桑顿救了它的命固然是理由之一,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桑顿是一位理想的主人。他把那些狗当孩子一般看待,喜欢坐下来搂住它们的脖子,或者是把它们抱在怀里和它们东扯西扯。 桑顿有个习惯,常喜欢粗暴地用两只手把巴克的头拉过来,叫着各种巴克听起来倍感亲昵的绰号。桑顿这种表达疼爱的粗鲁方式,令巴克觉得十分新鲜和有趣。 巴克大多数的时候表现得很含蓄。它不像斯基特,经常缠住桑顿;也不像尼格,硬是把自己的头放在桑顿的膝盖上面。它经常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崇拜的眼神望着桑顿,而且一望就是好长时间。从它来到北方以后,它的主人一个换过一个。这种匆匆的离去,让巴克觉得任何一个主人都是不长久的,对此它很担心。它怕有一天桑顿也会离它而去,从它的生活中消失。这种日夜的担心使它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做噩梦。每次从噩梦中惊醒时,它就立即爬起来,冒着寒风跑到桑顿的木棚旁边,静静地站在那儿,倾听桑顿熟睡中均匀的呼吸声。直到证实了桑顿并没有离开它,它才依依不舍地回到自己的窝里去。尽管巴克非常爱桑顿,但是,潜伏在它身体内、遗传自祖先的原始气息依然存在,巴克的脸上和身上都留有无数次战斗的伤痕。但是,它的战斗能力并没有因此而削弱一分,它的凶猛敏捷一如前往。斯基特和尼格性格很好,对它友善极了,而且是桑顿的狗。但是,其他的陌生狗接近巴克后,无论对方多么勇敢,它们很快地就认识到巴克是惹不起的。它心里牵挂的只有桑顿一个人,有时也有路过此地的人会赞扬它,或抚摩它一下。但是,它对那些人都非常冷漠,而遇上过分热情的人时,它就立刻站起身,掉头走开。有一天,两个身材魁梧的男人来到他们的营地。巴克开始根本不去理他们,直到发现桑顿和他们亲热地交谈。这两人就是来接桑顿的汉斯和彼得,他们带着桑顿和他的三只狗,一起离开白河河口走向道生。(节选自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桑顿在脚伤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依然挺身救下巴克,使之恢复如初,这说明桑顿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B. 桑顿把巴克当孩子般看待,尽管他对巴克表达疼爱的方式比较粗鲁,但巴克并不介意,反而感到新鲜和有趣,对桑顿有一种依恋感。 C. 巴克担心桑顿会离开它,晚上睡觉经常做噩梦,这是巴克以前的痛苦经历给它造成的伤害,同时也体现了巴克对桑顿的深厚感情。 D. 文章虽是节选,但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语言朴实自然,在平铺直叙中表现出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凸显了人类的伟大。 5. 小说中巴克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分析说明。(6分)6.小说运用了哪几种手法来表现巴克对桑顿的爱?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海外人才专属发展平台LockinChina联合全球名校中国职业发展联盟(GUCCU)等发布的xx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显示,54. 8%的海归主要看重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好,还有超过40%的人认为家庭、朋友圈都在国内,因此选择归国发展。该报告显示,导致留学生回国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英国以及澳洲移民政策收紧,留学生毕业后难以留在留学国家继续发展。而美国、英国和澳洲留学的学生就占比超过56%,因此造成了大批的海外留学生归国的现象。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xx)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超过半数居住在直辖市,发展优于国内读研毕业生。 (摘编自中国留学生海归调查:第三轮归国潮开启”人才顺差”世纪拐点,每日经济新闻xx9月7日) 材料二:由于不了解国内环境,海归们回国后往往需要克服“逆文化冲击”。除生活条件、工作节奏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外,国内外在办事程序、沟通渠道与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对此,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人才科学基金副主任王真表示,海归人才急需一个重新认知自我与适应国内环境的过程。“我们在工作中了解到,逆文化冲击在海归群体中普遍存在。大部分人谈及回国后的发展,或多或少会在社交、择业、就业、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表现出水土不服。”(摘编自林熙“筑巢引凤”服务海归人才,人民日报海外版xx6月16日) 材料三: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xx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认为薪酬超过预期的海归仅有1%,三成海归认为实际收入基本符合期望,而近七成海归对工资待遇感到失望。一方面,近年来海归人数呈几何倍数攀升;另一方面,国内每年也有700多万的毕业生与他们在应聘市场上竞争,雇主的选择余地很大,海归们在薪水上讨价还价的空间越来越小。在国内就业形势发生明显变化的同时,许多海归们却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他们对海归光环深信不疑,带着并不理智的骄傲闯入人才市场,自然会被打击得头破血流。更要命的是,海归人数增长的同时,质量却在下降。随着留学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留学生却选择了含全量并不高的国外大学和专业。并且,中国留学生对1年制硕士的“速成”学制尤其偏爱。尽管留洋经验可以为他们的简历镀上一层金,但他们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却颇为有限。(摘编自凤凰网xx09月08日) 材料四:“海带”(意指“海待”)的出现是个好现象,一位人力资源经理表示,“海带”的出现说明国内的企业已经不再唯学历、出身用人,而是更注重人才的自身素质和能力。这也提醒那些想借着出国留学镀金的人,不要试图靠一张海外文凭回来就想搞特殊化。专家建议出国留学应该结合自身,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摘编自海归过剩成“面霸”?,环球时报 xx年7月31日) 7下列对材料中关于海归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xx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海归人员回国发展主要是考虑国内经济以及家庭等因素。B海归人才在多个维度上表现出“水土不服”,多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不当,以及对国内环境的不适。C只有三成左右的海归认为自己的实际收入基本符合期望值,可知海归人员不如之前那样受追捧。D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留学热潮的兴起,因追求“速成”等原因,留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堪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侧重分析了留学生归国发展的原因,材料二则侧重分析海归们回国之后需要克服的困难。B英、美、澳洲移民政策的收紧,使得留学生不能在留学国家继续发展,是留学生回国的重要因素。C在国内就业形势发生明显改变的情况下,不少海归在择业时仍带着不理智的傲骄,是极其不恰当的。D“海带”的出现提醒出国留学人员,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注重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9结合材料,分析“海归”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各是什么原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端,赵州人,嘉祐之侄也。少时居庐山,依皎然读书,意况清虚,酷慕禅侣。大历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以清羸多病,辞官,居终南山草堂寺。未几,起为杭州司马。牒诉敲扑,心甚厌之。买田园在虎丘下。为耽深癖,泉石少幽,移家来隐衡山,自号“衡岳幽人”。弹琴读易,登高望远,神意泊然。初无宦情,怀箕、颍之志。尝曰:“余少尚神仙,且未能去。友人畅当以禅门见导,余心知必是,未得其门。”诗更高雅,于才子中,名响铮铮。与处士京兆柳中庸、大理评事张芬友善唱酬。初来长安诗名大振时令公子郭暧尚升平公主贤明有才延纳俊士端等皆在馆中暧尝进官大宴酒酣主属端赋诗顷刻而就曰:“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熏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主甚喜,一座赏叹。钱起曰:“此必端宿制,请以起姓为韵。”端立献一章日:“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今朝都尉如相顾,愿脱长裾逐少年。”作者惊伏。主厚赐金帛,终身以荣。其工捷类此。集三卷,今传于世。 (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端) 端,赵州人。始,郭暧尚升平公主,主贤明有才思,尤招纳士,故端等多从暧游。暧尝进官,大集客,端赋诗最工,钱起日:“素为之,请赋起姓。”端立献一章,又工于前,客乃服,主赐帛百。后移疾江南,终杭州司马。(节选自新唐书文艺列传下)【注】箕、颍:即箕山和颍水。相传尧时,贤者许由曾隐居箕山之下,颍水之阳。后因以“箕颍”指隐居者或隐居之地。 10. 下列对文中斜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初来长安诗名大振时令公子郭暖尚升平公主贤明有才延纳俊士端等皆在馆中暧尝进官大宴酒酣主属端赋诗顷刻而就 B. 初来长安诗名大振时令公子郭暖尚升平公主贤明有才延纳俊士端等皆在馆中暧尝进官大宴酒酣主属端赋诗顷刻而就 C. 初来长安诗名大振时令公子郭暧尚升平公主贤明有才延纳俊士端等皆在馆中暧尝进官大宴酒酣主属端赋诗顷刻而就 D.初来长安诗名大振时令公子郭暖尚升平公主贤明有才延纳俊士端等皆在馆中暧尝进官大宴酒酣主属端赋诗顷刻而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进士及第,隋唐指考中进士,明清指殿试的前三名。 B. 自号,指古人除了名、字之外另起的自称,以彰显自己的情志,文中的“衡岳幽人”即表现了主人公的隐逸之情。 C. 宿制,即现在的“宿构”,指预先创作好的诗文等作品,与即兴作诗(文)相对。文中指前一晚创作好的诗歌。 D. 移疾,义同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与唐才子传中“以清羸多病,辞官”同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端居于名山,追求清净虚无。他跟随皎然读书,仰慕僧侣。尽管后来被授予校书郎,但他辞官后住在终南山草堂寺,此二事可见佛、道思想对其影响之深。 B. 李端隐居田园,慕幽之情颇深。他被起用后,因不喜为官之事,在虎丘山下购买田园,因觉此地不够幽深,故移家衡山,自号“衡岳幽人”,在此弹琴读书。 C. 李端少尚修仙,后受引导学禅。他初无做官之意,心怀隐逸之志,崇尚修仙,却未能前去;后朋友畅当以佛学引导,知人生追求必然如此,苦于不得法门。 D.李端诗调高雅,才思敏捷出众。他和柳中庸、张芬交往密切,常唱和。唐才子传和新唐书均提到李端依钱起要求,以姓作诗立就一事,可见其诗才之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几,起为杭州司马。牒诉敲扑,心甚厌之。(2)作者惊伏。主厚赐金帛,终身以荣。其工捷类此。(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晋陶渊明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翮(h):鸟的翅膀。14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只失去同伴,在暮色中独自飞翔、徘徊哀鸣的孤鸟形象。 B诗的五、六两句是说这只鸟呜叫着想要飞向远方,就不必来来去去的依依不舍。 C诗的七、八两句和曹操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抒发的情感并非异曲同工。 D作者认为,既然自己和这只鸟一样,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就不会再离开了。15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 ,_。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4)李密陈情表中开头概括自己坎坷命运的句子是“_,_”;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长达5000多年的生态文化孕育着丰富的中华文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钱穆先生曾从地理生态学角度对人类文明进行了考察。通过对比他得出一个结论,农耕文明所孕育的和平、包容、中庸、多样性等文化特征将是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的选择方向,( )。所以,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对于理解农耕文明便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从伏羲天象、住宿大地而画八卦肇始,天水的伏羲庙里立着他的塑像,这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一个人矗立于高山之巅,头顶是浩瀚无穷、的星空,眼前是 、连绵不绝的大地、山川、河流,人是其中一个既渺小又伟大的存在。它说明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是 ,是人在广阔的生态环境中确立自身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文化。一方面根据自然生态的偷构建人类社会的偷,将人伦确立;另一方面,又常常将人重新放置于浩荡的宇宙之中,使人在理解天地、效法天地的过程中与天地 ,忘却自己的主体性。17.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华民族向来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B.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C.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生态文化孕育着丰富的中华文明。D.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长达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18.下列在文号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明具有上述的文化特征。B.中华文明即以农耕文明为标志。C.农耕文明对人类的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D.农耕文明以中华文明为标志。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神秘莫测 不着边际 道法自然 浑然天成B.讳莫如深 广袤无垠 人定胜天 浑然一体C.道法自然 广袤无垠 神秘莫测 浑然一体D.讳莫如深 不着边际 人定胜天 浑然天成20.下面四个话语情境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四处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分)情境一:某同学在春节给老师发来的微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情境二:电台新闻广播稿:春节过后,天价机票让回程游客望而却步,大雾天气又让已经严重“超载”的海南岛陷入了大规模的路面拥堵滞留游客可望明日离开海岛。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鸣翠湖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情境四:某位中学生代自己家长拟写的请柬:“我明天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福,特于府上备下薄酒”(1) (2) (3) (4) (5) 21下面是某政务中心居民身份证申请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xx秋,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除了延时播放备受诟病,节目中的“娘炮”现象更是引发人们的大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娘炮”之风当休矣!“少年娘则中国娘。”男不像男,天天霸屏的“娘炮”误导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应该多包容此种“娘炮”现象,精致、细腻、温柔,也可以是男性多元化审美的一种。油头粉面的现象并不可怕,只是在表现“娘炮”特色的同时,男儿本色尤其是骨子里的阳刚内涵不能丢。针对上面的观点你有何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并阐释观点。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3分)【解析】A项,欧阳修的意思是,经历挫折、艰难,然后能写出好诗,但不是说不经历挫折、艰难就一定写不出好诗;B项,原文的意思是,对于“有价值的人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C项,诗人感知到的并非都是变异的世界,而是他的痛苦、哀怨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感知到一个变异的世界。2C(3分)【解析】文章前后两部分并不存在总分关系。文章分成两部分:前三段阐释“什么是穷”,“穷”对所有有价值人生的意义;后四段从三个角度分析“穷而后工”的心理学原理。3B(3分)【解析】“穷然后工”虽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原理,但毕竟是外因,不是每一个诗人都一定能在“穷”的环境中写出好诗。4. 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D项,“凸显了人类的伟大”不恰当,曲解了原文的主旨。5.有灵性:桑顿挺身救了巴克的命,巴克能感受到桑顿对它的爱。巴克对桑顿依恋、忠诚:它担心有一天桑顿会从它的生活中消失,常做噩梦;它心里牵挂的只有桑顿一人。巴克凶猛敏捷,独立,富有野性:其他陌生的狗接近巴克后,无论对方多么勇敢,它们很快就认识到巴克是惹不起的。6.对比手法:(1分)在刻画巴克的形象时,还写了桑顿身边的另外两条狗,通过对比可知,它们对桑顿爱得直接,而巴克对桑顿爱得比较含蓄;巴克现在跟桑顿一起生活与原来和法官一家生活的对比,让巴克感觉到了家的温馨;巴克对其他人冷漠与他对桑顿热忱也形成对比。(2分,一点即可) 细节描写:(1分)“它经常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崇拜的眼神望着桑顿,而且一望就是好长时间。”;巴克担心桑顿有一天会离开自己,寒夜中跑到桑顿的木棚旁静静地站着。(2分,一点即可)7C(“海归人员不如之前那样受追捧”错,文中没有根据。)8B(B项“留学生不能在留学国家继续发展”错,文章l的表述是“难以”在留学国家继续发展。)9待遇不合预期:海归人数倍增,薪水讨价空间小;海归人员质量在下降。遭遇“逆文化冲击”:国内的生活条件、工作节奏、人际关系等与国外差异大。10. C 11. C 12. A 【解析】10.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段话的大意为:李端当初来长安时,诗名大振高。当时郭令公的儿子郭暧娶升平公主为妻,郭暧贤明有才,招揽了不少杰出的文士,李端等人都在他的门下。郭暧曾有一次升了官,举行盛大宴会,在酒喝得酣畅之时,公主嘱咐李端作诗,不一会儿李端诗成。如“长安”“郭暧”“升平公主”等即可作出判断。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11. C项,“宿制”与现在常说的“宿构”有区别;“前一晚创作好”有错误,此处应为“事先准备好的”意思。12.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此二事可见佛、道思想对其影响之深”表述有误,从全文看,李端深受佛道思想影响,但此处不能体现道家思想影响,只体现出了佛家思想的影响。13. (1)不久,又被启用任杭州司马。整天面对诉讼用刑,他心中十分厌倦。(关键词-“起”,被启用;“牒诉”,诉讼;“敲扑”,用刑。)(2)在场作诗的人们既惊讶又佩服,公主赏给他很多黄金和绸缎,李端终身以此为荣。他做诗就是像这样又精美又迅速。(关键词-“作者”,作诗的人们;“惊伏”,既惊讶又佩服;“工捷”,又精美又迅速。)参考译文(一)李端,赵州人,他是李嘉祐的侄儿。李端少年时住在庐山,跟随皎然读书,得佛家清静虚无的要旨,对僧人极为敬仰。大历五年,他登进士第,授职秘书省校书郎。李端因为自己瘦弱多病,就辞去官职,住在终南山草堂寺。不久,又被启用任杭州司马。整天面对诉讼用刑,他心中十分厌倦。于是在虎丘山下购置了田园。因为他深深的沉溺于以往的癖好中,觉得此地溪泉山丘不够深幽,就搬家到南岳衡山隐居,自称“衡岳幽人”。在这里他弹琴,读周易,登上高山眺望远方,神情意态恬静安详。当初李端并没有做官的欲望,他向往隐士生活。曾说:“我少年崇尚修仙学道,暂时未得前去。朋友畅当就用佛门来引导我,我心知必然如此,只是未得其门而入。”李端的诗高雅,在“大历十才子”中名声响亮。他和处士京兆人柳中庸、大理评事江东人张芬交往密切,相部互以诗赠答。李端当初来长安时,诗名大振。当时郭令公的儿子郭暧娶升平公主为妻,郭暧贤明有才,招揽了不少杰出的文士,李端等人都在他的门下。郭暧曾有一次升了官,举行盛大宴会,在酒喝得酣畅之时,公主嘱咐李端作诗,不一会儿李端诗成,写道:“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传侯。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熏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公主十分高兴,在座的人都赞赏感叹。钱起说道:“这首诗一定是李端事先准备好的,现在请用我的姓作韵脚再作一首。”李端立即又献上一首,写道:“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今朝都尉如相顾,愿脱长裾逐少年。”在场作诗的人们既惊讶又佩服。公主赏给他很多黄金和绸缎,李端终身以此为荣。他作诗就是像这样又精美又迅速。李端有诗集三卷,流传至今。(二)李端,赵州人。当初,郭暧娶升平公主为妻,郭暧贤明有才,多招纳杰出的文士,因此李端多跟从郭暧交游。郭暧曾经升职,举行盛大宴会,李端赋诗最为精工,钱起说:“肯定是平时作好的,请以我的姓钱为韵赋诗。”李端立即献上一首,比之前的更为工整,宾客于是十分佩服,郭暧赏赐了他很多丝帛。后因病转到江南,官位终于杭州司马。14.B(B项理解错误,这两句还是写孤鸟凄厉的叫声,及来回徘徊的形象。)15.诗人借孤独无助失群鸟,抒发了自己置身官场、历经风雨的无助。诗人借助“孤松”,寄寓了自己的孤傲清高、洁身自好的人格情操。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历经坎坷后,希望远离尘俗、归隐田园的决心。 饮酒简析: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独松,比喻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一只惶惶不安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恋,不肯远去。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我像这只飞鸟一样,总算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背弃。本诗通篇采用了强烈的对照(对比)手法。诗的前六句极言孤鸟的失意,令人倍感凄凉。下六句极言鸟的得栖息之所,以青松作为栖息之地,自为理想的乐土,矢志不再离去。前者极言失意,后者极言境遇的可贵,前后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远离尘嚣的渴望和对田园生活的依恋热爱。16.(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17.B.(A.语序不当。“尊重自然”应在“热爱自然”前面。C.搭配不当。“丰富”不能修饰“中华文明”。D.语意重复。“长达5000多年”中的“长达”和“多”语音重复)18.D.(本句的陈述对象应该是“农耕文明”,所以A和B不连贯;且B主客易位;需补写语句的陈述对象是“中华文明”,所以D项承前启后,比C更恰当。)19.C.(神秘莫测:形容使人难以捉摸或推测。讳莫如深:紧紧隐瞒。广袤无垠:广阔无边。不着边际: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20.(1)将情境一中的“垂念”改为“感念”(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2)将情境二中的“可望”改为“有望”(答“盼望”也可,能消除歧义,符合语境就可以。)(3)将情境三中的“光顾”改成“游览”。(4)将情境四中的“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乔迁:贺别人迁居或升官之辞)(5)将情境四中的“府上”改为“家中”。21.参考答案:居民申请身份证,首先要准备好居民户口本等材料,然后到对应服务窗口领号排队照相,之后录入指纹,并登记相关信息。如果不是初次申请办理身份证,则需要缴费。领取回单后,等待30天即可领证。22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