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二历史下半年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297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高二历史下半年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高二历史下半年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高二历史下半年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高二历史下半年月考试题 考试试卷: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其中“封建政治”是指( )A.封邦建国 B.宗法世袭制 C.礼乐制度 D.封建社会2、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阁臣拥有“批红”权力C.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 D.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材料中“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指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按财产定等级C.建立四百人会议 D.实行“陶片放逐法”4、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B.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C.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5、世界文明史记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它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A.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B.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C.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防范公权侵害私权 6、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英国这次转型的标志是( )A.查理一世被处死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1832年议会改革7、曾参与制定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 )A.推行两党制 B.建立中央集权制C.实行三权分立 D.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8、某宪法将“民族的政治统一、自由主义的诉求、工业化的起飞、军人的国家传统与专制集权的法统”融为一体。该宪法是( )A.权利法案 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9、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感到不满意的是战胜国而不是战败国。材料中的战胜国不满意主要指的是英国( )A.未实现占领中国大片领土的野心 B.未实现控制清政府的愿望C.未达到占领中国市场的目的 D.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要求未得到满足10、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到,“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结束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B.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C.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11、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最准确的表达是,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深C.半殖民地的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2、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D.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13、“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段文字主要蕴含了( )A.社会发展学说B.阶级斗争学说C.资产阶级革命说 D.无产阶级斗争说14、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这一措施( )A.使俄国走上了农业集体化道路 B.推动了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C.促进了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 D.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度15、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着国家”。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6、195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旨在强调(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D.鼓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17、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18、周恩来说:“尽管过去我们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是一次正规戏、舞台戏,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 )A.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联系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D.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局面19、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冷战下特殊的文化 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C.银幕上美苏的文化 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20、全球通史:“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B.多极化趋势出现 C.世界新格局形成D.区域集团化发展21、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的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建立了官僚政治B.打击了贵族政治C.不利于中央集权D.改变了社会性质22、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这反映出( )A.中国抗战的艰巨性 B. 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C.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 D.全民抗战成为共识 23、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24、 近代以来,法德两国因多次战争而结下巨大的民族仇恨。二战后,法德这对政治宿敌之间的矛盾开始化解,其重要标志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D.欧洲共同体正式形成25、“它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大国的控制与干涉,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的一个政治论坛,并将更加注意经济发展问题,以便在冷战后发挥新的作用。”材料中的“政治论坛”是( )A.欧洲共同体B.不结盟运动 C.北约组织D.上海合作组织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其中第26 题12 分,第27 题11 分,第28 题12 分,第29题15分共计50 分)26、拿破仑说:“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00年8月,当法国国内外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仍十分尖锐、激烈的时候,拿破仑以巨大的立法勇气开始制定民法,组成了由四位著名法学家组成的民法典起草会。他非常重视民法草案的讨论修改,“共召开102次会议,亲自主持的达半数以上”,讨论时,其见解往往是“深刻的、有条理的、明确的”。最后,他力排众议,简化批准程序,使民法草案在保民院和立法院中通过。 宋培基与1789年原则材料二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拿破仑法典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拿破仑制定法典的主要因素。(6分)(2)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分析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意义。(6分)27、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据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可以说从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以后一个时期里,反对苏联的战略扩张一直是中美关系不断巩固和向前发展直到关系正常化的主要推动力,安全战略合作是当时中美关系改善的基础。在从和解到正常化的过程中,中美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外力推动型”的关系,即双方改善关系的动力主要来自对于对付共同面临的外部威胁的需要。战略合作是当时中美关系改善的基础。 摘编自冷战中的中美苏三角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此时期中国的外交方针。“与日本勾结的任何国家”主要指哪国?中苏为何在反对该国上达成共识?(6分) (2)根据材料二,为何说中美关系改善属于“外力推动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改善对双方产生的影响。(5分)28、材料 古人在政治制度建设上主要面临六个难题:一是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坐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二是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膛?三是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坐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四是如何对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五是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他们?六是如何处理中原政权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据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材料中的一个“政治难题”或某时期多个“政治难题”,提炼一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29、材料一 “吾人今日之开化并非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分析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向国内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材料二 明治六年(1873年)日本共有小学12580所(其中公立8000余所,私立4500所),适龄儿童就学率达到46%。到了1907年,日本人就使几乎所有的孩子上学。同一年实行了小学六年男女混合制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体系基本完成。材料三 以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诏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材料四 和洋(大和与西洋)文明冲突深入中层甚至深层。欧化主义风潮中,“全盘西化”论铺天盖地,对日本文化是全面否定反之,出现复古思潮兴起国粹保存运动、大肆猛烈地攻击欧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学制改革和教育敕语无不体现出和洋文明冲突、融合所凝聚的二重性。 叶渭渠主编日本文明史(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教育发展的成效。(8分)(2)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材料四和相关知识,说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7分)上饶市民校考试联盟xx下学期阶段测试(三)高二历史答案1、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 ACAAD 610 BCCCB1115. DDABC 16 20. CBCAB2125 BDBAB二、非选择题26(12分)、(1)因素:政治局势的需要;启蒙思想的影响;拿破仑个人的努力(每点2分共6分)(2)原则:平等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每点2分共4分)意义: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每点1分共2分)27(11分)、(1)外交方针:“一边倒”(1分)“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主要指美国(1分)原因: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不承认独立的新中国;美国与苏联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冷战”(每点2分共4分)(2)原因: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和对美国霸权的挑战是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推动力(2分)影响:对中国:有助于打破外交僵局;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每点1分共2分)对美国:有利于改变美苏争霸中的劣势地位(1分)28(12分)、示例一观点: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分)论证:秦推行郡县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宋朝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等;元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等;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10分)示例二观点:汉代政治建设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取得重大成就(2分)论证:(1)加强中央集权:汉初,为矫秦之弊,实施郡国并行制,随着王国问题的日益严重,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强化君主专制: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加强君权,汉武帝任用身边人员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随着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君主专制得以强化。(10分)(说明:此题还有其他观点:如何管理军事力量;如何处理宗法关系等等。论证时可写某一朝代,也可概括几个朝代)29(15分)、(1)原因: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结合日本国情效仿西方学制进行改革(4分)成效:20世纪初实现了完全免费的小学义务教育,基本建立了初等教育体系(4分)(2)问题: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却用忠君爱国思想教育维护明治政府的统治,培养顺民。(3分)原因: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全盘西化”论和复古思潮尖锐冲突;明治政府选择学习西方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依然采用能维护自身统治的传统思想。(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