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1304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关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稀疏而微弱 B发展非常缓慢 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2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具有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A B C D3“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种情形出现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4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 ) 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 B C D5迪亚士说,他们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材料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的主要含义是( ) A传播基督教教义 B传播近代自然科学 C传播人文主义 D传播先进生产方式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东方的借鉴学习 B西方的殖民掠夺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7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 小农经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沉重的封建剥削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破坏和轻视自然灾害和政局动荡 A B C D8.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D.9.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与居住区隔开 有专门官员管理 又叫草市 开市闭市有严格的时间规定A. B. C. D.10. 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11“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华阳国志。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A都江堰 B郑国渠 C井渠 D翻车1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 B隋、唐时期 C战国、秦汉 D宋、元时期13 礼记有“天子为藉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14.明清统治者推行的闭关政策给中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一定时期内防止了殖民势力入侵 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C暂时维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的利益 D最终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形成15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A B C D1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A导致了当地部落之间的频繁战争 B加剧了美洲自然环境的恶化C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掠夺和屠戮 D将印第安人掠卖到非洲为奴18. (xx年皖南八校联考)xx年10月,中国散货轮“德新海”号在印度洋塞舌尔群岛遭遇索马里海盗袭击,有人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也曾出现过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19、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 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20、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火车轮船汽车飞机( ) A、 B C、 D、 21、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 ) A、电以进入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22、(19、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对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C、资本主义生产布需要民族基础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23、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 ) 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廉物美 B、列强经济侵略导致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机器纺织抗衡D、开埠通商,关税协定有利于外国商品输入24、据中国海关统计,到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洋布价廉物美 B、土布价高物劣C、列强的经济侵略 D、人们喜欢洋货 25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B构成材料不同C交通工具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26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27.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引进了一批外商企业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28.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解体”指的( )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B、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加,工厂的规模变大C、封建经济停滞,半封建经济发展D、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29.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30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的主导权 D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题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2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3)材料三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2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32阅读下列材料:(24分)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殖民地,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拆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6分)(3)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型的经济组织?(2分)各有什么影响?(4分)(4)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分别是什么?(9分)试题选择题:1-5DBABA 6-10BBBCC 11-15ACADD 16-20ACBCA 21-25ADBCD 26-30CAABB31.答案:特点: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4分)(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商业资本活跃。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3)思想:清朝时仍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影响:这种思想对农业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整个社会经济日益迟滞,导致中国处于落后的经济地位。32答案:(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建立,提供了劳动力资源(3)经济组织与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组织。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4)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开展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救亡图存运动高涨,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