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阶段质量评估 北师大版选修1 .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0606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阶段质量评估 北师大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阶段质量评估 北师大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阶段质量评估 北师大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阶段质量评估(二)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变革趋势的是()A以人为本B以德治国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解析:从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看,儒家、道家思想并不适合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不被统治者所接受,而法家思想有利于各国的富国强兵,符合当时社会变革的趋势,被统治者所接受。答案:D2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走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解析:商鞅变法最根本的条件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即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A项是正确答案。答案:A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国变法前的机遇和条件的是()A参与诸侯争霸的欲望B晋国分裂为三个诸侯国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D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B、C、D三项都是秦国变法的机遇和条件;A项是变法的目的。答案:A4以下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C废除世卿世禄制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解析: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就是废除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该措施最能体现商鞅变法的性质。答案:D5世人对战国时期的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解析:“薄恩礼,好生分”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冷漠,而“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使人与人之间相互防范、相互监视,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答案:D6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秦国之所以能够开创历史新局面,原因是其在战国七雄中()A经济文化比东方六国繁荣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作战方式先进C置身诸侯纷争之外专注于发展国力D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制度变革卓有成效解析:秦在七国当中本来是较为落后的国家,A项与史实不符。长期与戎狄为伍,有利于秦国形成强悍民俗,从而提高军队战斗力,但单凭军事优势并不能确保秦国脱颖而出,排除B项。秦国“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成功化解六国力量和扩展自身势力,C项与史实不符。秦国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宗法传统势力较弱,这样内政改革阻力较小,商鞅变法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六国,“富国强兵”的法家政策在秦国实现得最为彻底,最终秦国得以开创历史新局面。由此可见,各国对旧制度变革的程度与其发展有很大关系。答案:D7公元前340年,秦国商人李三不可能遇到的是()A做生意时买卖公平,获得政府奖励白银十两B从齐国贩卖纺织品到秦国,在秦国被课以重税C在市场上出售纺织品没有明码标价而被重罚D生意亏本致家境贫寒,家人被政府罚为奴婢解析:“公元前340年”尚处于商鞅变法时期,重农抑商是当时的重要国策,商人不可能得到政府奖励。答案:A8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B发展农业生产C打击旧贵族势力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解析:商鞅变法强制推行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是发展农业生产,但根本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因此正确选项为D项。答案:D9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国发动兼并战争解析:公元前361年,诸侯国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的变化,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答案:C10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D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解析: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在生产力发展,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的背景下出现的。吴起和商鞅顺应历史趋势,掀起变法运动,但由于变法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5分,第12题14分,第13题16分,第14题15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6分)(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4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六国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5分)解析:第(1)问,结合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和秦国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外交地位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是军事上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军功爵制;第二小问考查的是军功爵制的作用。第(3)问,第一小问是因果关系,正是因为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所以秦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养成了好勇斗狠的特性;第二小问秦朝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对百姓横征暴敛,最终被人民起义推翻。答案:(1)形势: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处境:偏远落后,不被中原各国看重(政治、外交地位卑微)。(2)内容:军功爵制。冲击: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军功地主实力上升。(3)关系: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养成了秦军好勇斗狠的特性。后果:秦朝实行暴政,二世而亡。(答具体内容也可)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战国初期,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主持变法。与其他国家相比,楚国旧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他们把持许多重要职位,而且盘根错节,动弹不得。吴起对楚悼王说:“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吴起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规定封君“三世而收爵禄”。即贵族只要传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俸禄、世袭特权。第二,整顿吏治,淘汰冗官。吴起提出“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枝官”,精简机构。司马迁说吴起“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摘编自孙立群吴起改革的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吴起改革的国内外背景和改革目的。(8分)(2)根据材料,分析吴起改革的重心并简评之。(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楚国旧贵族保守势力强大”可以得出国内背景;联系“战国初期”的时代背景可以得出外部环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和“整顿吏治,淘汰冗官”回答改革的重心;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以刻暴少恩亡其躯”和商鞅变法的评价,简单评价吴起改革。答案:(1)背景:楚国国内保守势力强大;外部各国弱肉强食,兼并战争激烈。目的:实现国家富裕,增强军队战斗力。(2)重心:打击保守的奴隶主贵族势力,整顿吏治。简评:吴起改革触犯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改革的民众力量基础薄弱,结果导致改革失败。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变法规定,“编民为什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商鞅认为“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则重者无从至矣”,即对轻罪严厉处罚可以杜绝人民犯重罪。材料二“燔诗书而明法令。”商鞅认为“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必至贫弱”。还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说成了“六虱”,反对根据这六种情况授予官职。材料三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及游手好闲致贫者,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请回答:(1)材料一中,面向基层的统治措施及原则分别是什么?(2分)(2)如何认识材料二中措施的影响?(6分)(3)材料三中的措施对社会经济有哪些影响?(4分)(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商鞅变法是怎样证明这种观点的正确性的?(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第(2)、(3)问,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从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方面论证观点即可。答案:(1)措施:建立什伍制,实施连坐法。原则:轻罪重罚。(2)积极方面:实行法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增强秦军的战斗力。消极方面:思想文化专制破坏了传统文化,专制独裁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3)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但对商业发展的抑制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4)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并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材料三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梭伦材料四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2)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6分)(3)指出上述两场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二的对比可知,两场改革共同涉及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和对工商业的态度等方面。第(2)问,可根据材料三、四概括特征。第(3)问,考查两场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形成的影响。答案:(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2)梭伦:折中,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讲求诚信,取信于民,政令必行,雷厉风行。(3)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