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课 宋代前后市的变迁1.“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 )A.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B.夜市繁华C.商人云集 D.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明月夜”说明是夜晚的情况,“天下三分,二分在扬州”反映出扬州的繁华,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分析出扬州夜市的繁华。故答案选B。2.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儿,我骑着去赶集儿。”这个“集儿”在宋代应属于( )A.城市 B.都市 C.草市 D.夜市解析: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能力。宋朝坊市制被打破,出现专门性的集市,如草市等。3.据研究发现,清明上河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这反映出北宋( )商业活动空间限制打破 商业活动时间限制打破 城市经济经营手段先进城市经济活动较为繁盛A B C D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是北宋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但题干材料未显示此类信息,因此排除,故选D。4.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C项材料中的“不禁街”,“夜归”反映了坊市制的时间开始打破。5.(2016浙江学业水平)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C.村寨出现草市 D.专业市场出现解析:A.据材料“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可知,唐朝草市中有夜市,故A项正确;江南市镇在明清时期兴起,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到村寨出现草市,草市在南北朝出现,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专业市场在宋朝出现的,故D项错误。6.“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材料中的“市”()A.体现了草市的特点 B.主要商品是农产品C.与坊的界限被打破 D.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解析:D。草市到六朝时出现,而且在农村,材料中有“郑人”可看出是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市场中主要的商品不应当是农产品,主要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故B项错误;宋朝时,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故C项错误;宋以前,市场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材料体现了这一点,故D项正确。7.(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解析:B。由长安商业店铺主要集中于东西两市,说明存在坊市制,而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可知南宋时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B项正确。8.(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有一处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错误的是()A. B. C. D.解析:D。宋朝时期商业打破了时间界限,出现了夜市,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开封府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瓦子是宋朝出现的娱乐场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商帮之一,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9.“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材料中的“市”()A.体现了草市的特点 B.主要商品是农产品C.与坊的界限被打破 D.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解析:D。草市到六朝时出现,而且在农村,材料中有“郑人”可看出是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市场中主要的商品不应当是农产品,主要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故B项错误;宋朝时,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故C项错误;宋以前,市场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材料体现了这一点,故D项正确。10.(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解析:B。由长安商业店铺主要集中于东西两市,说明存在坊市制,而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可知南宋时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B项正确。11.(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有一处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错误的是()A. B. C. D.解析:D。宋朝时期商业打破了时间界限,出现了夜市,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开封府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瓦子是宋朝出现的娱乐场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商帮之一,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2.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解析:A。无论是夜市,还是瓦子,都是商业经营的场所。“通晓不绝”“终日居此”表明,北宋时期,市的经营已没有时间限制,这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突破。13.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解析:D。宋代都城很多地方都有出售凉食和出租铺席宅舍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宋代城市的商业功能进一步增强,突破了坊市的界限。故选D项。14.隋都城图题记:“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由此可见,隋都城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解析:C。由材料可知,隋都在坊(居民区)周边建墙,是为了达到使“逋亡奸伪无所容足”的目的;“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也是为了便于管理。这些都体现出便于官府控制的设计思路。15.下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A.“城郭之民,类多工商”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C.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D.“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解析:C。根据图中文字信息,可知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辐射周围的城乡分工,这说明秦汉至唐初的城市仍以政治功能为主,商业功能从属于政治功能,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市之地五都异之。置交承五人,钱府丞一人。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隋书令狐熙传材料三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新唐书百官志材料四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会要辑稿材料五(宋代的记录)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客贩往来曾无虚日。梦粱录请回答:(1)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2)与材料一比较,隋唐时期的商业管理与汉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3)材料四和材料五中反映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解析:第(1)问从材料二可看出,隋朝的商业受到政府的限制,同时还禁止百姓沿街开设店铺;从材料三可看出,有市令等专门的官员管理市场,同时还有“日中”“日入前”的时间限制。第(2)问首先要依据材料一归纳汉朝对商业的管理,然后找出相似的地方。从材料一看,汉朝对商业有如下管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市,如“市令”“市长”,据此再和隋唐比较即可得出结论。第(3)问从材料四中“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可知此时已无时间限制;从材料五中“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可知店铺可随处开设。答案:(1)禁止沿街开设店铺,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市的交易活动有时间限制。(2)市中有官员进行管理。(3)打破时间的限制,出现夜市;打破商业活动的地区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