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93 使文章内容变得深刻.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08557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93 使文章内容变得深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93 使文章内容变得深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93 使文章内容变得深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难点93 使文章内容变得深刻“深刻”的文章主要表现为:文章富有哲理性,思维有严密的逻辑性,观点具有极强的启发性。“言有尽而意无穷”,“深刻”的文章读后让人深思,给人启迪,使人产生共鸣,回味无穷。那么如何做到“深刻”呢?具体来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深入挖掘,透视本质。好文章离不开文采、意境,但文采出众、意境深远的文章若没有被深刻的思想点化,便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感染力。大凡优秀作文,往往既有深邃的思想内容,又饱含诗情,情理相透。它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如记叙类文章常常寓其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议论类文章则常常借助于严密的逻辑推理,层层推进,揭示人生哲理。2寻根究底,揭示根源。要能透过表象深入内核,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在常见的观点或常谈的说法上再进一层,揭示事物本质,见人所未见,论人所未议。如对于题目为“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文章,考生可这样展开思路:第一问:滴水一定能穿石吗?回答:滴水必须坚持不懈地滴才能穿石。第二问:滴水坚持不懈地滴就能穿石吗?回答:滴水还要对准一个地方滴,才能穿石。第三问:滴水坚持不懈地对准一个地方滴,就能穿石吗?回答:滴的水必须是那种水,石头必须是那种石头,否则就会形成钟乳石。由此,经过不断追问,考生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滴水要想穿石,须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这滴水必须是一滴能够穿石的水;第二,这滴水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穿的石头;第三,这滴水要坚持不懈地滴;第四,这滴水要对准石头的一个地方滴。由此,考生可得出关于人成功的论断,即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同样须要具备四个条件:自身具备可以成功的素质,选择的方向适合自己,坚持不懈,目标专一。这样就可以层层深入地把事理的本质揭示出来。3深入浅出,振聋发聩。言论精辟,道理深刻,见解高明,鞭辟入里,凸显哲理,这是“深入”;措辞浅显,设譬形象,主次分明,条分缕析,言简意赅,这是“浅出”;晓人以理,启人心智,言近旨远,发人深省,这是“振聋发聩”。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以植树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来比喻治民之理,说明下达政令应顺应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和劳作规律,从而使之能“蕃吾生而安吾性”。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其微博中写道,中国应当取消小学英语课,取缔社会上的少儿英语班,增加国学教育。对于王旭明的上述言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你有何看法?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佳作展台】学语言也是场战争按马克思的观点,语言是一个民族中最稳定的因素。一个民族的语言一旦消失,整个民族也就消失了。所以日不落帝国英国,要让英语横行天下;所以德国要让被其占领地区的人民学德语;所以抗战时期日本要让东三省的人民学日语从这里不难看出,学语言就是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中,需要汉语的作战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应该投入更多的“兵力”,用于巩固汉语阵地。这应体现在评价体系中,即“授勋”应以对汉语的投入程度为标准。比如,小学生应取消英语成绩的评比;大学毕业,以国学成绩为基准;考研究生,汉语必须良好,不再把英语作为必修科目等。想想盛世中的唐朝人为什么得到国外友人的崇拜,为什么那时的外国人以学汉语为荣?那时候就没有开展外语学习吗?有!唐代人虽然也学外语,但更重视本民族的语言,他们在无形之中,以经济文化为依托,打赢了语言的战争!既然是战争,就应该进退得宜。退一步,有理!在晚清到民国,乃至建国后某些时段,我们的经济文化落后,要向外国学习,此时从小学开始学英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的综合国力不如西方强,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技术,就得学习他们的语言。不仅我国如此,日本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可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一直没有规定小学必修英语,因为小学阶段是培养语言感情的最佳时间,应让小学生把精力放在本国语言的学习上,从小培养他们对母语的感情。进一步看看下面的事实吧:一是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吸引了众多观众;二是各地改革高考制度,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降低英语分数比重,增加语文和综合分数比重;三是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若把这些事实联系到一起,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洋”的东西的地位在下降,“中”的东西的地位在提升。这反映了一个重要历史变迁: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回归。遥想当年,隋唐盛世,万邦来朝,中国天子被奉为“天可汗”。都城西安,繁华一片,各色人物,熙熙攘攘。中华文明,光耀世界,各国遣唐使,接踵而至。那时候,中国人是充满自信的,也是豪迈奔放的!既然外语学习是一场关乎国力的“战争”,那么要了解“敌情”,就要有懂得对方语言的高级人才,这时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这样看来,小学可以设置英语兴趣小组,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但学英语不应该成为孩子的负担,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被一个叫“成绩”的东西逼着去学习。英语学科必须是为有兴趣的孩子设置的,且不被用于评价小学生成绩,这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地学习。高考作文对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有三方面的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透过事物的表象深入探究掩藏在表象内部的根本属性。“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要求考生行文时能运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主要指观点较为辩证,使人读后能够加深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丰富这一观点的内涵。使文章“深刻”的“三要”:首先,要立意高远,落笔细微,以小见大。其次,要将话题放到人生背景下思考。最后,要做到思想深刻,逻辑严密。辩证析理见深刻辩证析理,简单说就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这种分析方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阶段:1辩证,要建立在全面了解事物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要做到辩证,自己的视野必须广阔。2辩证,要能科学地进行两面关照。如本文,文章在小学设置英语课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可以设置英语兴趣小组,但不能使其成为孩子的负担。3辩证,不等于两方面讨好。这就要求我们在树立观点时,要有鲜明的立场,在语言运用上就要特别注意对关键定语的使用。1(2018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一3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请结合自己读书的体验,针对材料内涵写一篇叙述类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2018届江西临川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某媒体报道,2017年10月8日,河南南阳某中学举行手机销毁大会。几十部从学生那里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用锤子砸烂。对此,学校工作人员称,他们也是没办法,一切为学生好。这件事引起网友争议,有的网友表示:“只要家长同意,该砸就砸,我表示支持。”有的网友表示:“不赞成用这种砸手机的方法,毕竟这是辛苦钱血汗钱啊。看着我都觉得心疼啊。难道就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一定要用这种偏激的方法?”对于这件事,作为高中生的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2018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岑参)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命题指津】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首先应当把握材料,这是一则时事新闻,中心事件是学校采用极端方式销毁了收缴的手机。对于学校的做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写作时可以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明确自己的观点,如可以认为学校销毁手机做得对,也可以认为学校销毁手机的做法值得商榷。然后在写作过程中阐明理由,证明观点,做到以理服人即可。3【命题指津】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多材料作文,立意前要先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分类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