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0834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I)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1历史学家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下列各项史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1)从渔猎时代到刀耕火种(2)从穴居野处到建屋定居(3)从氏族公社到夏朝建立(4)从夏朝到商朝的朝代更替A B CD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3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楚王乃归。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周王室完全失去约束诸侯的权力 B兼并战争使分封制遭破坏C诸侯王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 D诸侯王的势力已超过周王室4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者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是: 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主要原因是其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A B C D5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根源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C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D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6鸦片战争后,新思潮萌发的客观原因是A魏源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清朝统治危机加深C民族危机加深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7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A将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 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D列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8“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 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 B C D9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他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A 雅典是城邦小国 B雅典公民的参政热情C 国家发放观剧津贴 D奴隶制工商业发达10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肯定证据 B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保护平民1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了查理一世、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了路易十六,这些做法最符合A伏尔泰的观点 B 卢梭的主张 C康德的理论 D孟德斯鸠的思想12“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A中央集权原则 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民主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 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13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这被称为“一票共和”。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是A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和政体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B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C法国君主政体的弊端、危机重重,国力日益衰微 D议会选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共和派不妥协的斗争14罗斯福新政,印证了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怕的事情”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国家来总揽”D“政府应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15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因素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16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大片”17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全国土地改革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C人民公社强化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18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小城镇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一大特色,推动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因素是A国家将大型国有企业向小城镇转移 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政府鼓励小城镇的发展19“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C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D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20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增加了国家的收人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 B C D21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22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23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 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 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24造成中东地区战争频繁、和平进程艰辛的因素有:地理位置 民族、宗教矛盾 资源丰富 大国干预A B C D25下列关于“两极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雏形在二战结束初期开始出现 B两大集团的斗争方式主要是“冷战”C客观上维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 D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其结束的标志 第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50分,其中29、30小题任选一题。)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麛、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材料二:清王朝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多次颁令实行矿禁。材料三:19世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惟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征收)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材料四:清史简编记载:抚顺矿是东北最大的煤矿和油母页岩矿,光绪二十八年加入俄国华俄道胜银行股份,日俄战争后,日本声称该矿为俄国财产,强行收归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经营。该矿所属的电力、冶炼、机械、制油等企业,均落入日商之手。 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11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规模较小,只能供照明用电。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3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禁止开矿的原因。(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对采煤业的认识。(4分)(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电力工业落后的原因。(4分)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曾经有一幅图画描绘1 8世纪末、1 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材料二:1822年发生在十三行的一场大火持续七昼夜,大火中熔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竟流出一二里地,大火烧毁的财物价值4000万两白银。 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决定在十三行行商中就地筹措战争赔款。各商行被迫摊派的款项总计达300万银元,今不少行商破产。条约还规定,广州行商不得垄断贸易,最终为十三行的特权画上了句号。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具有1 50年历史的商馆毁于炮火,十三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概括十三行的有关信息(请从现象和本质两个层次概括,不得摘抄原文)。(8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十三行衰落的原因。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5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围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说:“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它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1)试以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德意志帝国的兴衰历史说明上述观点。(8分) 材料二:欧盟现在试图走与以往的传统强国不同的道路,崛起为国际力量中的重要一极。(2)欧盟崛起有何特点?试分析欧盟国家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4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都有哪些共同因素? (2分)29(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9世纪中期的埃及、日本和中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别,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先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对此有论者指出: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新的生产力的冲击无可抵挡,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生存。这样,在被征服地区,在那些有过高度文明的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就开始了。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越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的也不同。在多数情况下,现代化都从模仿西方的技术开始。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根据材料并结合三国改革的史实回答:(1)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4分)(2)你如何理解三国改革“都从模仿西方的技术开始”,(2分)而且“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4分)30.(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14年日本驻华公使说:“目前世界危机势必迫使我国政府采取影响深远的行动。珠宝店着火的时候,要保证珠宝店附近的人不去拿几个珠宝是办不的。” 材料二: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能对英、法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支持。” 材料三: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是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一九一五年五月廿五日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一九一八年九月廿四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1)材料一中的“世界危机”指的是什么?“影响深远的行动”的目标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顾维钧“理直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心态?(2分)(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美国政府的态度。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6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AADDCDBAABBBD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DBABAA DBD二、材料解析题及探究问答题【答案】26(1)应用:用作车轮的润滑油、用作照明的灯油、制作书画用的颜料。(3分)(2)原因: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开矿会导致人民聚众闹事,危及统治。(2分)(3)认识:采煤业可以为各项实业提供能源,满足日常所需,为发展经济、军事筹措资金。(4分)(4)原因:西方列强控制着中国的开矿权及重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缺乏政府扶持,社会动荡、缺乏人才、技术等。(学生言之成理,可适当给分,不能超过4分)27(1)本小问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第一层次:(现象描绘,4分)十三行前有许多船只;商行附近有西式风格的建筑;也有中国传统宗教风格的建筑;许多国家在十三行设有常驻商馆;商馆存储的白银很多(或商行资金雄厚)。(每点1分,回答任意4点,即可得4分)第二层次:(本质分析,4分)十三行与许多国家有密切的商贸往来;中外贸易数额大;十三行地区非常繁华;十三行成为中外文化交汇的地区;行商们多信仰中国传统宗教。(每点1分,回答任意4点,即可得4分)(2)原因:清政府的压榨;贸易特权的丧失;战争的破坏。(3分) 认识:十三行实质上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行使了维持中外商贸交流的使命,但十三行的对外贸易垄断权,严重限制了中外贸易的全面发展。(2分。说出任意2点,即可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28(1)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统一,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促进了德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强国。(3分)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倾向严重,推动德国走上了侵略 战争道路。(3分)一战中德国战败,使其丧失了强国地位。(2分)(2)特点:欧洲国家走国家联合的道路:通过经济的合作,发展到政治的合作,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2分)原因:在两极格局背景下,出于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经济的需要;政治多极化、经济球化、区域集团化潮流的推动(2分)(3)重视科学技术与教育;建立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照搬别国发展模式;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2分)29(1)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的加剧、三国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2分)(2)模仿西方:埃及:建立军事工厂(1分)日本:殖产兴业(1分)中国:洋务运动“师夷之长技。”(1分) 道路和速度:埃及阿里改革失败、沦为殖民地(1分)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成为亚州强国(1分)中国发起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终未成功。(1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0.(1) “世界危机”指一战。目标是独霸中国。(2)理由:中国是战胜国。心态:对美国抱有幻想。(3)美国的态度:不支持中国政府的主张。说明:帝国主义国家无视弱小国家的主权;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主权并不能得到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