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106322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 16 N:14 Na:23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早期科技从书金石类中提到:青矾(主要成分FeSO47H2O)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青矾强热得赤色固体,气凝得矾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矾中的水分子含有的是极性共价键 B矾油溶液的pH小于7C青矾中铁元素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族元素 D青矾的主要成分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也可以改变反应的焓变B合成氨的反应,移走生成物时,平衡右移,正增大,逆减小C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产物一定是氯气D煤的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所以为化学变化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B粗铜精炼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纯铜,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C在铁闸门上镀锌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电解池原理DHF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ab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C无法判断平衡是否移动 D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5、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HQ1kJmol-1;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Q2k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Q1Q2 BQ1Q2 CQ1S,所以水溶液的酸性:HClH2S(2)100、101KPa条件下,液态水的气化热为40.69molL-1,则H2O(g)H2O(l)的H40.69molL-1 (3)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2(g)=CO2(g) H=-392kJ/mol,往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有如下反应:C(s)+H2O(g)=CO(g)+H2(g) H=+131kJ/mol CO(g)+1/2O2(g)=CO2(g) H=-282kJ/mol,H2(g)+1/2O2(g)=H2O(g) H=-241kJ/mol,由以上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既能使炉火更旺,又能节省燃料。(4)白磷(P)的燃烧热为akJ/mol,则白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P(s)+5O2(g)=2P2O5 (s) H=-4akJ/mol(5)固体NH5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2个或8个电了的稳定结构,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5+H2O=NH3H2O+H2A(1)(4) B(2)(3) C(3)(5) D(5)7、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1NO2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NO 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B C D全部8、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I(s)NH3(g)+HI(g)2HI(g)H2(g)+I2(g)当达到平衡时,c(H2)=0.5mol/L,c(HI)=4mol/L,则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A16 B20C25 D369、国内某科技研究小组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Li+电池体系,该体系正极采用含有I-、Li+的水溶液,负极采用固态有机聚合物,电解质溶液采用LiNO3溶液,聚合物离子交换膜作为隔膜将液态正极和固态负极分隔开(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I3-是I2与I-的加和,在溶液中为黄色)A图甲是原电池工作原理图,图乙是电池充电原理图B放电时,正极液态电解质溶液的颜色加深C充电时,Li+从右向左通过聚合物离子交换膜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e-=+2nLi+10、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氧化性逐渐减弱,熔点逐渐升高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弱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F2Cl2Br2I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强还原性:S2Se2 酸性:HNO3H3PO4A B C D化合物葡萄糖H2O(l)CO2生成热(kJ/mol)1 259.8285.8393.511、物质的生成热可定义为:由稳定单质生成1 mol物质所放出的热量,如CO2气体的生成热就是1 mol C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时放出的热量,已知下列几种化合物的生成热分别是:(见表格)则1 kg葡萄糖在人体内完全氧化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最多可提供的能量为:A3 225 kJ B15 644 kJC6 999 kJ D2 816 kJ12、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铅蓄电池的A极为正极B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正极质量增大C该电解池的阴极反应为2NO3-+6H2O+10e-=N2+12OH-D若电解过程中转移2 mol电子,则交换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m左-m右=10.4 g13、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3H2NH3 H=-92.4kJmol-1)容器甲乙丙反应物投入量1mol N2、3mol H22mol NH34mol NH3NH3的浓度(molL-1)c1c2c3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akJ吸收bkJ吸收ckJ体系压强(Pa)p1p2p3反应物转化率1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c1c3 B1+3 =1 Ca+b=92.4 D2p2acC若T2T1,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反应速率abc15、少量铁片与l00mL 0.01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加H2O 加KNO3溶液 滴入几滴浓盐酸 加入少量铁粉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改用10mL 0.1mol/L盐酸A B C D16、硼有两种天然同位素10B、11B,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80,则对硼元素中10B质量分数的判断正确的是: A20% B略大于20% C略小于20% D80%1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其中只有Z为金属元素,X、Y、Z同周期且位于不同奇数族,Z、W同主族,Y、Z的原子序数相差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的简单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Z的简单阳离子半径B非金属性:XY,所以X和Y分别对应含氧酸的酸性:X一定强于YCX、 Y形成的单质一定都是双原子分子DZ、W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18、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 H1。现在容积均为1L的a、b、c、d、e五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CO和2molH2的混合气体,控制温度,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图1:温度分别为300 、500的密闭容器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图2:温度分别为TlT5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均进行到5min时甲醇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10,且K1K2B将容器c中的平衡状态转变到容器d中的平衡状态,可采取的措施有升温或加压C300时,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0.8molCO, 0.6molH2,0.2molCH3OH,平衡正向移动D500时,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1molCH3OH,重新平衡后,H2浓度和百分含量均增大二、填空题(共46分)19、(每空1分,共9分)(1)50mL 0.5mol/L的盐酸和50mL 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可计算中和热,若实验前后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反应前两溶液的温度均为t1,混合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为t2,反应溶液的比热容为C=4.18K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_。(2)用电子式表示水的形成过程: (3)假定元素的种类是有限的,那么周期表也是有限的。根据元素周期律作出一些假说和预测:预测第八、第九周期若排满可含有 种元素;由周期表中每周期非金属元素的种类,预测周期表中应该有 种非金属元素,还有 种未发现,未发现的非金属元素应处在周期表中 周期 族。(4)工业制备铝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5)工业合成氨的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以上条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20、(8分,每空1分)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一个甲醚(C2H6O,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为CO2和H2O)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1)(2分)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2)铁电极为_(填“阳极”或“阴极”),石墨电极(C)的电极反应式为_(3)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浓度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若在标准状况下,有2.24L氧气参加反应,则丙装置中阴极析出铜的质量为_假设乙装置中氯化钠溶液足够多,若在标准状况下,有224mL氧气参加反应,则乙装置中阳离子交换膜左侧溶液质量将_(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且变化了_克。(6)若将乙装置中铁电极与石墨电极位置互换,其他装置不变,此时乙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式为_。21、(14分,每空1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资料显示:钠、镁、铝都可以用于制备储氢的金属氢化物。 NaH是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 NaAlH4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NaAlH4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分)。为验证氯、溴、碘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1)A中发生反应生成氯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3)B、C管口“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_(2分)。(5)过程实验的目的是_。(6)请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氯、溴、碘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_。22、(15分,每空2分)I、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简图如下:反应I:C(s) + H2O(g)CO(g) + H2(g) H = +135 kJmol1,通入的氧气会与部分碳发生燃烧反应。请利用能量转化及平衡移动原理说明通入氧气的作用: 。反应II:CO(g) + H2O(g) CO2(g) + H2(g) H = 41 kJmol1。图1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水蒸气与CO物质的量之比)与CO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关系。 判断T1、T2和T3的大小关系: 。(从小到大的顺序) 若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为0.8,经煤气化反应I和水气变换反应II后,得到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反应II应选择的温度是 (填“T1”或“T2”或“T3”)。 甲烷化反应IV发生之前需要进行脱酸反应III。煤经反应I和II后的气体中含有两种酸性气体,分别是H2S和 (1分)。 工业上常用热碳酸钾溶液脱除H2S气体得到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图1 图2 图3II、利用甲烷超干重整CO2技术可得到富含CO的气体,将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可利用的化学品,其能源和环境上的双重意义重大。该技术中的化学反应为:CH4 (g)3CO2 (g)2H2O(g)4CO(g) DH0CH4超干重整CO2的催化转化原理示意如图2:过程II,实现了含氢物种与含碳物种的分离。生成H2O(g)的化学方程式是 。假设过程I和过程II中的各步均转化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a过程I和过程II中均含有氧化还原反应b过程II中使用的催化剂为Fe3O4 和CaCO3c若过程I投料1,可导致过程II中催化剂失效(6)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2 mol CH4(g)和4.8 mol CO2(g),发生反应CH4 (g)3CO2 (g)2H2O(g)4CO(g) H0,实验测得,反应吸收的能量和甲烷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像如图3。计算该条件下,此反应的H=_。 题号123456789答案ADBDBDCBD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CBDCACCDC化学答案简版19、(1)16720(t2-t1)kJ/mol (2)(3)50 23 1 7 0 (4)2Al2O3=4Al+3O2(条件点解) (5)高压20、 (1). CH3OCH3 - 12e- + 16OH- = 2CO32+ 11H2O (2). 阴极 (3). 2Cl2e=Cl2 (4). 减小 (5). 128 (6). 增大 (7). 0.88 (8). Fe+2H2OFe(OH)2+H221、.(1)钾 铝 铝 (2)S2+Cl2=S+2Cl (3)NaH NaAlH4+2H2O=NaAlO2+4H2 (1)2MnO+16H+10Cl=2Mn2+5Cl2+8H2O (2)淀粉KI试纸变蓝 (3)吸收氯气,防止污染 (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止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22、(15分)I、(1)氧气与碳发生燃烧反应放热,放出的热被可逆反应吸收利用,促进反应正向移动(2分)(2) T1 T2 T3 (2分) T3 (2分)(3)CO2(1分) CO32- + H2S HS - + HCO3-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