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0587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1.图1为xx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A.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 B.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C.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D.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图12.史学家钱穆论述:“从前的阡陌是很宽的,但后来阡陌被侵入而破坏后,即是所谓赋税平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在这一过程中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 B.贵族土地占有得以巩固C.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 D.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3.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逐渐形成了专制权力。中原各国的专制权力多由“卿室”主导,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楚国和秦国的专制权力则是由国君(“公室”)掌握。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A.西周分封的同姓诸侯集中于中原地区 B.中原诸侯国更加遵守西周的礼乐制度 C.楚国和秦国传统的贵族势力比较薄弱 D.宗法分封制在边缘国家首先遭到破坏4.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收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A.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封诸侯王,因俗而治C.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清静无为,与民休息5.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现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 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 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6.北朝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了洛阳寺庙的盛况。其中写道:“光宅嵩洛(迁都洛阳),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捐财产)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 B.官吏搜刮百姓贪污成风C.儒家已丧失其正统地位 D.佛教在各阶层广泛传播7.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8.唐律疏议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定额,“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级,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注: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只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这表明唐代均田制A.具有抑制兼并的意图 B.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C.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D.没收地主的超额占田9.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10.图2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A.官营手工业渐衰落B.经济重心逐步南移C.商品经济较快发展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 图211.北宋时期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A.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C.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 D.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12.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更为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B.推动了理学官方哲学地位的确立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D.反映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的缓和13.“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14.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部,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这主要表明A.内阁替代丞相成为中央行政机构 B.地方权力逐级归于内阁掌控C.中央六部摆脱了皇权听命于内阁 D.部分皇权转移到了内阁手中15.明人章潢论中国经济地区差异时说:“秦汉以前,西北壮而东南稚也。魏晋而下,壮者之齿益衰,稚者之年方长。至于宋朝,而壮者已老,稚者已壮矣!”造成以上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地区经过长期开发而资源耗竭 B.人口和生产技术向南方的不断迁移C.政治中心由西北地区转向东部地区 D.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西北丝绸之路16.从明代中期开始,民间的图书编纂出版事业出现了一个高潮,包括历史在内的各个学术领域名著不断。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可能是A.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B.杂剧散曲等市民文学兴盛C.官府放松了思想控制 D.明清之际思想启蒙的影响17.明朝后期马铃薯传入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的行列,只有达官贵贵方能享用。到清朝中叶以后,马铃薯成为常见主食,走入寻常百姓家。对这一变化原因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B.人口增长粮食短缺C.中外贸易不断扩大 D.崇尚西方生活方式18.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说:“人欲与天理本为一体,如果禁欲,不仅妨碍天理的实现,而且违背人性,必然导致人们的不满和反抗。”此观点 A.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B.体现了反君主专制思想 C.彻底否定了理学思想 D.肯定了人性解放的意义19.清朝初年达赖和哲布尊丹巴分别是西藏和外蒙地位最高的活佛,但是后来清朝却册封后藏的班禅活佛为“班禅额尔德尼”,册封内蒙的章嘉活佛为“灌项普善广慈大国师”,此后班禅和章嘉一直是与中央政府关系最为密切的两大活佛系统。清朝这样做的用意在于A.实现政治平衡的需要 B.加深内地与蒙藏联系的需要C.因地制宜的对边疆地区实施管理 D.扶持更多的活佛加强对地方的管理20.梭伦废除了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最高行政机关。这些措施A.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 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C.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 D.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21伯利克里上台后,计划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遭到贵族派的反对,但他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这反映出A.伯利克里时期贵族的公民权被彻底铲除 B.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轮番而治”C.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D.伯利克里因设五百人议事会而广受支持22.“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它方面相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与之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这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言论,与该言论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D.“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23.西罗马帝国灭亡后,12世纪时罗马法出现于意大利和欧洲中部一些自治市的法典中,以解决自身的法律缺陷,罗马法的程序规则被整理并引入法庭中。这些现象出现源于罗马法A.是成文法,有利于按律判决和量刑 B.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罗马国家的兴衰C.保护私有财产和奴隶主的既得利益 D.体系完备、程序严谨有一定普适性24.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论述道:“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作者的核心思想是 A.法律至上 B.人人平等 C.主权在民 D.自由也当自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52分)25.(20分)家庭与国家高度同构是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的一个根本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第12条 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第86条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第128条 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 材料二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材料三 州县贤,则民安。贤者视民为子,不忍伤也。约之使人人守法。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如课农桑须中心诚恳,欲开民衣食之源,使民兴起。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庶几皇上之仁恩,得实究之民也。摘编自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并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7分)(2)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6分)(3)州县官吏是将家庭与国家连接为一体的枢纽与关键。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大儒高攀龙就加强州县官员管理所提出的建议。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价值。(7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学者将两千年间儒学内部发展概括为“内圣”与“外王”两大流派,并揭示出他们此伏彼起、交相推衍、不绝如缕的大略路径如下: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运用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史实,对上述流派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儒学与路径中一个或多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也可以对路径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路径,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神宗熙宁时,王安石为相,大加改革: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帖经专责记诵,大义是要说明义理,可以发抒意见的);别立新科明法,以待不能改业的士子;主张学校养士,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xx和考试成绩递升,升至上舍生,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特赐取得做官资格。变法为旧党所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诗赋水平高低容易评判,策论弄虚作假也难知道,因此看卷子难了;以学问论,经义、策、论,似乎较诗_赋为有用,以实际论,则诗赋与策、论、经义,同为无用。他们主张科举继续以诗赋为主。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所考内容非其所习,科举之人,是要反对的。于是至元祜年间回复旧法,而熙宁之法复废。但又有一班只习于新法的人,也要加以反对。于是折衷其间,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南宋以后,遂成定制。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选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科举改革的特点和意义。(6分)(2)根据材料,分析北宋科举改革受挫的原因。(4分)28.(1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