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05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04694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05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05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05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 0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基础巩固】读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回答13题。1、图中C点的昼长为()A24小时 B12小时C10小时 D20小时2、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A太原 B长春C南昌 D昆明3、图中C点在半年后的夜长为A4小时B10小时C20小时D24小时1、D2、B【解析】1、可以采用数格法来判断C点的昼长,正反黑夜各一格,每格2小时,黑夜4小时,昼长20小时。2、图示日期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四个城市长春纬度最高,白昼最长。3、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时间为6月22日,C点所在纬度昼弧为10格,每格2小时,昼长为20小时,半年后,时间为12月22日,图中C点半年后的夜长等于6月22日昼长,C点半年后的夜长为20小时。故选:C(2017上海高一监测)家住上海(约31N)的李女士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日照时间极短,达不到满窗。就此向法院起诉,法院依据地方法规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XX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条款,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34题。3.题干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XX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XX应为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4.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A.冬季北京比上海白昼短B.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C.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量少D.北京比上海阴雨天气多3. D4. B【解析】3.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上海(约31N)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冬至日南楼的影子长。XX日应为冬至日。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4.正午太阳高度小,南楼的影子长。北京地区纬度高,冬至日太阳高度小,前楼的影子长,所以楼间距应该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地球的公转, 除了会导致一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外, 还会导致四季 的变化。据此回答 56 题。5从天文含义看,夏季就是A一年中平均气温最高的季节B一年中出现极昼的季节C一年中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近的季节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6下列各种现象,不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冬季的是A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以及地球公转的速度都在逐渐增大B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越短C南半球某地白昼变化为短长短D南北半球纬度相同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5、D6、B D【解析】5、从天文上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是季节划分的基本依据,故夏季是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故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选D。6、B项说法符合北半球为夏季的情况,D项中南北半球纬度相等的地点,只有太阳直射赤道时,它们的正午太阳高度才会相等。8、读太阳照射地球公转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时北半球节气是,南极圈内昼夜长短情况是。(2)此时太阳直射在上,此后开始向移动。(3)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B点的昼长是小时,时日落。(4)此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值,过三个月后济南昼夜长短情况为。(5)此时(双选)( )A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轴垂直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C晨昏线与地轴重合D太阳直射点上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地心且与赤道平面有2326的夹角【答案】(1)冬至 极昼(2)南回归线 (2326S) 北(3)6634 4 20(4)小 昼夜等长(5)B D【解析】(1)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2)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向北移动。(3)A点位于赤道,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故A点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根据等份规律,B点在昼弧上是22等份,B点昼长为4小时,20时日落。(4)济南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此时位于南回归线处,北半球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过三个月后太阳直射点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5)此时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太阳直射点上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地心且与赤道平面有2326的夹角。考点: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晨昏线。【能力提升】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1D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该题组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考查学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有资料可知,该地连续3个月,太阳高度在递减,由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0-纬度差,可以得出第1次测量时太阳直射100N,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100S,所以说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2第1测量时,太阳直射100N,太阳直射北半球,不是二分二至;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为秋分日;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100S,不是二分二至,选择C。(2017衡水质检)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读图完成第下列34题。3.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A.B.C.D.4.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A.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B.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移C.地球公转速度较慢D.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3. C 4.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会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3.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对称分布,有直射现象,所以该地位于赤道。地有太阳直射,且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北方向,该地位于南回归线。地有太阳直射,且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该地位于北回归线。 地无太阳直射,却有极夜现象,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天空,该地位于北寒带。根据我国国土跨越的纬度状况,赤道没有穿过我国,我国没有寒带,所以C正确,4.根据上题分析结果,地位于南回归线,当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是12月22日左右,北半球的我国气候寒冷;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接近近日点附近);其他三地都位于直射点以北,正午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同,都位于正南天空。12月22日后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选择B。下图是我国中纬度地区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夏至日这一天,对旗杆影子的观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旗杆某个时刻的日影长度,其中乙、丙为此日的最长影子,甲与乙的夹角和甲与丙的夹角相等。据此回答56题。5甲处影子所指示的方向是()A.正南B.正北C.正东D.正西6旗杆的影子为甲时,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此地的经度为()A.120EB.0C.110ED.130E5B6C【解析】26甲处影子长度最短,为正午时分的影子,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影子朝向北方。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27影子为甲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为12:40,该地经度位于120E西方10,所以经度为110E。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考点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差计算【方法总结】常见的时差计算方法1、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8、(2017广东实验中学段考)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 此图日期为 _ 月 _ 日前后。(2)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 。(3) 图中晨线是 _ ,昏线是 _ 。(4) 此时 E 点的地方时为 _ 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 _ 时,日落时间是 _ 时。(5)A 点的昼长为 _ 小时,乙点的夜长为 _ 小时。(6) 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 ( ) 。A 自东向西 B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C 自西向东 D 先向西南再向西北(7) 此时全球与 E 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 ) 。A等于1/2 B等于1/3C小于1/2 D大于1/2【答案】(1)12 22(2)(90W,2326S)(3)AB BC(4)12 3 21(5)12 18(6)D(7)D【解析】(1)根据图示的经度变化判断,图中的90经线应为90E,推知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故为南半球,结合图示的晨昏线特征判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2)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位置为正午12时,结合图示90E为夜半球的平分线0时,故正午12时为90W。(3)图中AB线上的点,随着地球自转即将迎来白昼,说明线AB为晨线,;BC线上的点,随着地球自转即将迎来黑夜,说明线BC为昏线。(4)图示E点位于赤道上,地方时为12时。由图示可以明显看出乙地所在的纬线圈有270位于白昼范围,所以该纬线的昼长为18小时,纬度相同的各地昼长相等,知道了昼长,计算日出和日落时就就很简单了。F点日出为3时,日落为21时。(5)图中E点所在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点;C点是昏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18点。(6)由于地球的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故图示甲乙之间最短距离是略向南极点凸出的劣弧,故D项正确。(7)根据90E的地方时为0点,得到90E以东到180进入新一天,得到90E向西到180未进入新一天,得点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大于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