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IV).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04520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IV)一、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早在1956年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盏驹尊铭文中说:“万年保我万宗。”在另一青铜器盏方彝铭文中说:“万年保我万邦。”这两段铭文主要说明A. 西周建立以后重视宗法制度 B. 从商朝开始就有了分封制度C. 西周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度 D. 西周时期分封制度趋于完善2.考古学家在河北临城县中羊村发现了属于战国后期赵国的墓葬群,该墓葬群采取了聚族而葬的方式,间距稠密,在225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可见当时A社会的等级结构层次分明 B周天子宗族礼制下移民间C地方的宗族力量由弱变强 D地方的宗族力量依然强大3.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 独断性和随意性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下列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高度集权C都属于地方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D都顺应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5.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扩大了地方王国的势力C.有利于郡县制的推广 D. 结束了郡国并存的局面6.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A. 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 B. 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 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 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7.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降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腾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矣。”这主要表明科举制A. 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 B. 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C. 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 D.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8.在论述古代某一机构时,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说:“或谓后之入阁小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官奴也。”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该机构A. 能够参与中央的决策 B. 对皇权形成一定的制约C. 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D. 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9.“(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按月一换。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现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也。”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A. 防止了大臣专权 B. 强化了君主专制C. 取代了内阁权力 D. 扩大了统治基础10.君主专制加强的重要表现一般体现在君权对相权的分割及君主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的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汉武帝组建内外朝 B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形成C元朝行省制度形成 D明清分别设置内阁和军机处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周以后的秦朝,虽然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帝被推翻时才告终。他强调 A中国一直传承秦创制的国家管理制度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使政权稳定持久C从秦到清中国政治制度缺乏变革D皇权专制对于政治统一的重要性12.“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C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D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13.“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A. 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 英国近代文化缺乏原创性C. 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 近代西方法律与宗教存在联系14.公元前5世纪,雅典涌现出大量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修辞学家,成为盛极一时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政治原因是A山多地少,港湾众多 B民主政治发展C对外进行了殖民扩张 D教育高度发展15.下面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 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C.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 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16.阅读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员、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人员产生方式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渎神和蛊惑青年根据材料,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是 民主范围狭隘 参政方式原始 表决方式简单 雅典社会衰落A B C D17.“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为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指外邦人),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A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B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世袭权力C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D雅典公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18.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A. 反对直接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 反对问政于民 D. 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标准19.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七款规定,精神病人因无保佐人时,对其身体和财产由族亲保护之;无族亲时由宗亲保护之。浪费人(不善于保管和喜欢随意挥霍财物的人)不得管理其财产,应由其族亲为他的保佐人。这主要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 渗透早期的人文主义理想 B. 有利于保护贵族私有财产C. 保留了习惯法的残余理念 D. 以处置经济财产为核心内容20.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下列选项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B“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C“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2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 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C. 法律可消除社会矛盾 D. 皇帝敕令是制定法律的依据22.德国法学家胡果1805年依据罗马法已经阐明的权利主体和各种“适法行为”的必备条件、原则概括出法律行为的概念,这成为现代民法学最追遵循的概念。据此可知A罗马法中部分理念得以传承 B罗马法中的民法仍被应用C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主体内容 D现代民法完全源于罗马法23.“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A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 B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C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 D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24.某学者在分析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时这样论述:“此举若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该历史事件是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光荣革命爆发C1832年的议会改革 D责任内阁制形成25.从1692年起,英国下院多次提出任职法案,力图将那些由国王任命并接受俸禄的官员排挤出下院,但结果几乎都是被听命于国王的上院所否决。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B. 国王完全控制了议会C. 上院在议会有决定作用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26.“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据此可知英国内阁A. 使议会能够有效监督行政权力 B. 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要求C. 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D. 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27.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时,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A. 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 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C. 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D.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28.英国著名歌剧劳兰斯中有段广为流传的唱词:“我时常感到可爱滑稽,人间万物是这样离奇:降临到人世间的每个活生生的男孩和女孩,要么是一个小自由党人,要么是一名小托利。”这反映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政治生活A. 君主立宪制确立 B.两党制盛行 C. 责任内阁制形成 D.代议制完善29.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动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A实行两党制 B.实行邦联制 C采取联邦制 D.三权分立制30.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 主权在民原则 B. 天赋人权原则C. 各州自治原则 D. 各州平等原则31.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下开始了第二个任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尽管无奈,但也不得不在与国会磋商无果的情况下,根据国会规定的期限,签署了启动削减预算的命令。这表明A. 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B. 三权分立但互相制约C. 总统对立法无否决权 D. 最高法官由总统任命32.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到:“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内阁B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C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D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33.“(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3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第五条规定:“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材料主要说明了A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 B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国家权力中心 C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国家 D总统和议院之间体现了分权与制衡 35.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 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B. 法国已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 C.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D. 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建立3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 )程序。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C.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D.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37.下图是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漫画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卸下,这表明当时德意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 交通工具落后加剧国家贫困B. 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经济发展C. 道路宽度不一样带来交通不便D. 各地之间经济交流日益加强38.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评述,其中对某国的评述是:“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下列对该国政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国家元首可以完整地行使立法权B政府首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C拥有代议制机关,但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D实行联邦制与君主立宪制,民主传统浓厚39.到1910年,普鲁士多数要职仍被贵族占据。在国家级官员方面,11名国务大臣中,有7名出身贵族;在地方12位省长中,有11人出身贵族。据此可知A. 德国议会对君主的限制流于形式 B. 贵族精英的特权在政治上得以延续C. 新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要求 D. 权力相对集中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40.对于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意在说明德国体制A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 B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C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2、 非选择题(40分)41.材料一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6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42.开国议政(14分)。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1)请你在文本框内的A、B两处填上恰当的文字。(6分)(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并说明理由。(8分)43.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历史事件简表国家事件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1701年,王位继承法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7601830年,工业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法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1年,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度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1815年,渡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1848年,簧二共和国建立1852年,第二帝国成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成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美国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草拟新宪法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1810年,明确了最高法院有权宣告州的立法违宪18611865,南北战争1865、1868年,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至上1900,美国工业生产能力位列世界第一德国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开始工业革命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战争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1870年,对法战争1871年,德意志统一颁布宪法,确立君主1913年,德国工业生于美国 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四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0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字迹清晰;层次分明。)1819xx莆田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历史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CDCAACBDBCDCCB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DCDAACBABBABDB293031323334353637383940CBBDCDCDBCBA二、非选择题41.答:(1)措施:分封诸侯王国。具体内容: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2)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42.答:(1)A大力推行科举制可以提拔众多文官担任朝廷官职,形成一个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防止武将专权。 B造成冗官、冗员,导致财政困难;造成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 (2)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科举制的推广可以说利弊互见,但是对王朝的稳固来说是利大于弊。它使得政权向士大夫开放,不但能以文官制约武官,更能增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虽然由此可能带来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加以改善,澄清吏治。 我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大力推行科举制虽则可以选拔大量人才组成一个文官政府,以防范武将专权,但同时也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困难等难题,而且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治理国家,对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其弊远大于利。限制武将专权可以通过军事制度改革予以解决,不必以扩大文官队伍来解决。过度重文轻武会削弱国家的军事实力。43.示例一:论题:英法美德民主制度具有多样性。(2分)阐述: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是具体制度各不相同。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法国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德国则是君主立宪制度。即使都是君主立宪制度,英德也有不同:英国的议会居于权力中心,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德国则是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这种不同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四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例如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德国较低。各国的阶级力量对比不同,例如德国的容克地主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各国的历史传统不同,英国很早就有限制王权的传统,德国则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没有经历封建社会。(6分)总之,英法美德国情不同,这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2分)示例二:论题:法律在英法美德民主制度的建立、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2分)阐述: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则发展了君主立宪制。法国通过大革命暴力推翻封建统治,颁布人权宣言,随后又经历了激烈的国内政治斗争,于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颁布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建立民主共和制,后又不断通过宪法修正案巩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了德意志帝国,颁布了1871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6分)总之,英法美德国情不同,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不同,但法律都在其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完善中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保证了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2分)(“示例”仅作参考,学生若从四国民主制度的统一性、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制度创新等角度拟定论题加以阐述并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