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考试题(一).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04187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考试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考试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考试题(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考试题(一)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资政新篇曰:“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洪仁玕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结论。该判断A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正确C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2某班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如下。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3xx贺岁大片十月围城已隆重上映。影片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以这一历史场景,下列各种分析最正确的是( )A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B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4俄国之所以被称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依据在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一战带来的危机更为严重 革命力量相对强大 A B C D5假如俄国的农民伊凡,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了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不可能发生于A.19171918年 B.19181920年 C.19211927年 D.1917年以前6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接着,俄罗斯带头发表“主权宣言”,许多加盟共和国也发表“主权宣言”,宣布本国是主权国家,本国法律高于全苏法律。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苏共已丧失领导地位 B.苏共党内斗争公开化C.民族分离运动愈演愈烈 D.苏联已不复存在72008年12月11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50岁生日。现在,广西正利用中国面向东南亚地区桥头堡的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并取得了商品贸易与投资合作的双丰收。较之广东的发展,广西发展的优势明显在于 A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 B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C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92010年3月2日下午,广东省17位全国政协委员乘坐飞机抵达北京,下图是广东省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程萍步入会场。程萍委员可以行使的权力不包括A参政议政 B民主监督 C修改宪法 D政治协商 10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之意)、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之意)。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11下图中圈出之处我国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新增建交国数A中国开始以大国身份走向国际舞台 B台湾当局非法占据联合国席位的局面结束C中日、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2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共同纲领的制定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3元代设置的管辖西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是A宣慰司 B门下省 C宣政院 D枢密院14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 )A颁布“解负令” B实施陶片放逐法 C组成“四百人会议”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15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设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C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16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最主要的特点是 A.议会与责任制内阁为核心 B.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结合C.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有选举权 D.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举足轻重17有人对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评述道:“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B组织华工出国垦殖筑路C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18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四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A B C D19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B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3万增加到20万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C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D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20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实质上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 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21唐朝大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是唐代宗时驸马,一天小两口吵架,郭暧道:“你老爸是皇帝就了不起了?那是我老爸不愿意做才让你爸做的。”公主回宫告状,代宗说:“郭暧说的是实情,如果郭子仪想当皇帝那皇帝就是他的了。”郭子仪知道这事后,把郭暧绑起来亲自带到皇帝面前发落。代宗安慰说:“小两口吵架,你就装听不见就行啦。”这件事说明A.代宗为人宽厚善待大臣 B.君主专制逐渐衰弱的历史趋势C.郭暧确实有错应该治罪 D.君臣关系没有严格到君为臣纲22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的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23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C.统一后的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241914 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A.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B.突出了革命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C.有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 D.为巩固袁世凯专制统治提供支持25那时候,“人们很容易把全球政治理解为包含了美国及其盟国、苏联及其盟国,以及在其中发生了大量冷战斗争的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这种理解A.夸大了美苏两国对世界的影响力 B.忽视了欧洲国家逐渐崛起的事实C.主要是依据政治意识形态来界定 D.认为两极格局有利于当时世界稳定261957年底,毛泽东说:“现在国际上一般都公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否做得到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美国首先就做不到。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但是,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个共产党的对外关系的总路线,就不能只限于和平共处。还有一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问题。”由此看出毛泽东A. 在和平共处基础上加强对外政策的斗争性 B. 想建立与其他国家正常的对外交往的原则C. 开始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方针 D. 制定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策略27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报刊的创办A.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2819011903年,康有为撰写了大同书中庸注论语注等著作,阐述“循序渐进”“不能邋(超越)等”的改制说。其主要意图在于A.将西学与儒家经典相结合 B.反对蓬勃兴起的革命运动C.极力维护清政府专制统治 D.托古改制减少变法的阻力29雅典曾经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式以村社名字相称呼,而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呼,以免新近获得公民权的公民引人注意。于是雅典人在私生活中,也开始以村社名字作为姓氏。雅典的这一改革A.是智者学派推动的结果 B.为雅典的民主奠定基础C.与雅典民主的确立相配套 D.开始冲击了雅典的贵族统治30罗马法规定:承认当事人有权选择适用于其自己事务的法律规范,这在多种法律规范并存的情况下,必然发生法规之间的相互竞争,这保证了法律规范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也促使法律规范本身达到实质合理性。这一规定实际上反映出罗马法的A.开放性 B.公正性 C.权威性 D.无序性31战国李悝的法经是战国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订法律的蓝本。有盗、贼、囚、捕、杂律和具律六篇。而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若将这两者比较,罗马法A.能更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维系统治 B.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实施确保司法公正C.能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D.蕴含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321796 年9 月17 日,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说:“党派性总是在涣散人民的议会,削弱政府的行政管理。它以无理的猜忌和虚假的警报搅得社会动荡不安,煽动起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仇恨和敌意,有时 挑起骚动和暴乱。”华盛顿对党派严厉的指责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美国两党制竞争激烈 B.政府行政管理削弱C.制衡体制有负面影响 D.政党政治需要改革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3题和第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5、36、3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3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为君主耳目之臣,职司风宪明朝的监察御史只有七品,但可以弹劾宰相、六部,可以超擢(越级提升之意)为“按察使”(三品),故彼等多乐行其职权,不避权贵。虽常有被贬抑、下狱、赐死之事,而其地位仍然甚高,其清严威重为他官所不及明代监察御史可以个别行使弹劾权与单独提出弹劾案,不以都察院的名义为之,也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弹劾案。 摘编自郑钦仁中国古代制度略论材料二 (古代雅典)政府官员上任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一般官员由公众法庭审查,执行官除由法庭审查外,还要接受议事会的审查。官员任职期满,由公民大会进行“政绩审查”,发现有危害国家、受贿和其他违法行为者,都要受到惩罚。卸任官员必须接受帐目审查,公众法庭查出有贪污者,即勒令其偿还10倍于所侵吞的金额。此外,凡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决议与宪法抵触者,任何公民有权向议事会主席团提出申诉,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原法案动议者将负其咎。 摘编自许良英、王来棣民主的历史 材料三 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主要发挥民众监督的作用。民众监督是建立在直接民主制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任职资格审查、信任投票,账目审计和告发程序,都是在公民直接行使主权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上进行的。前三种程序已经制度化,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进行,运行机制较为成熟。信任投票和账目审计往往与告发程序联合,实现对官员的有效监控。 摘编自张春梅古典时期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监察御史的特点,指出明代设立监察御史的根本目的。(8分) 据材料二,概括古代雅典监察制度的特点,指出设置这一制度的目的。(6分) (2)据材料三,指出雅典的监督机制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不同。(8分)综合上述材料,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概括说明东西方社会对人类文明的共同贡献。(3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也是非常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以下是1949年人民日报部分社论的目录摘编。时间社论标题1月1日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2月4日为建设人民民主的新北平而奋斗3月17日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7月29日严厉取缔投机活动,保持物价平衡!9月7日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西藏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10月6日中苏友好万岁!10月20日人民民主专政的机构10月24日美国反动派必将自食其果11月13日严惩怙恶不悛的反革命分子11月21日地方人民政权建设的示范12月4日战胜财政困难,争取物价稳定!12月15日斯大林同志列宁伟大事业的继承者人民日报的社论折射了我国当时多个领域的走向。依据材料指出其中两个领域的走向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紧扣材料,史实准确,史论结合。)3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汉建国以来,匈奴不断寇掠北境,汉军胜少败多,光武帝对匈奴施行防御战略。建国伊始,光武帝即拜苏竟为代郡太守抗击匈奴。建武七年,令杜茂屯田普阳、广武,以备胡。随后,光武帝对匈奴由防御转为消极退让。十三年,徙幽、并边人于常山、居庸两关以东,而任匈奴左部转居塞内。十六年,卢芳降汉后,匈奴入寇更深。至二十、二十一年匈奴势力竟席卷上党、扶风、天水、上谷、中山等地,严重威胁东汉国防。光武遂又大力加强防御。二十四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内迁后,物资短缺,然东汉政府只是接济以粮食和牛羊等物,并没有予以种籽、农具,以使其如汉人一样从事农业生产。这既避免了因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又维持了南匈奴的战斗力,南匈奴遂成为东汉政权护北的重要屏障。二十八年,北匈奴遣使来朝,献名物,再求和亲。光武于是对北匈奴“颇为赏赐,略与所献相当”,旨在以经济手段羁縻之,避免与其发生激烈的冲突。光武帝以“柔”为主的民族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对外战争。东汉政府精兵简政,为休养生息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摘编自陈金凤汉光武帝民族政策论略(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光武帝时民族政策的变化及其特点。(9分)(2)根据材料,分析光武帝的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6分)3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三个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42年春,美国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摘编自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三个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期间美国对中国援助的特点。(4分)分析美国援华抗战的原因。(4分) 3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在论贵粟疏中,晁错开头就提出了发展农业、搞好粮食生产的“开其资财之道”问题。他向文帝建议,劝农力本,使游食之民尽归于农,以保证农业生产有稳定的劳动力;“薄赋敛”,甚至“可时赦,勿收农民租”,使农民有一定的粮食储备,有能力供给战争物资和应付水旱之灾;“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纳粟于国者“得以拜爵,得以除罪”,从富人那里取得粮食,就可少收农民的赋税,这就是“损有余补不足”的办法。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晁错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晁错的“重农”思想。(9分)张掖二中xx第一学期周考试卷一高三历史答案选择题每小题1.5分1A2D3B4D5B 6C7D8B9C10D 11B12A13C14C15B16A17C18C19D20C 21D22C23B24D25C 26A27D28B29C30A31D32C33(25分)(1) 明代:特点:位卑权重:升迁快;不畏权贵;可独立行使弹劾权。(答三点得6分)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2分) 雅典:特点:公民监督;严格的审査制度:依法严惩。(答两点得4分) 目的:监察公权力的运行。(2分)(2) 不同:(雅典)利用民主制;由民众监督;(中国)设立专门机构;由官员监督。(8分) 贡献:对政治监察体制和制度的探索,为后世政治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4.(12分)示例一 政治领域走向: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说明:成立新中国;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权;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示例二 经济领域走向: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说明:大力发展生产;打击投机活动,稳定物价;争取财政好转。示例三 外交领域走向: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说明:建立中苏友好关系;反对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威胁;实行“一边倒”方针。 示例四 军事领域 走向: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说明: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准备解放西藏。(还可从中共执政地位的建立、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等走向加以论述。每个示例中观点正确2分,紧扣材料、至少2例准确的史实4分。) 35(15分)(1)变化:建国之初实施防御战略,后转为消极退让,再改为加强防御,最后与匈奴和平共处。(6分)特点:以“柔”为主,尽量避免与匈奴发生大规摸的冲突。(3分)(2)影响:一昧退让助长了匈奴的势力,另一方面以经济手段与匈奴交往,又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减少了对外战争,为东汉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6分)36.(15分)(1)特点:建立国际联盟维护和平;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划分领土;对战败国殖民地采取“委任统治”形式。(2点4分 3点7分分) (2)特点:二战开始后大规模援华;援华形式有军事援助、提高中国政治地位、贷款援助;以援助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形式援华;为调动中国抗战的积极性,以维护美国在远东的利益。(4分) 原因:日本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减轻了美国在其他战场的压力和伤亡;援华抗战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 37(1)措施:鼓励百姓进行农业生产;(2分)减轻百姓赋税负担;(2分)奖励给国家交纳粮食多的人。(2分)(2)评述:汉初经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凋落的情况下,重农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恢复;(3分)同时,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也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西汉的统治;(3分)但因重农而禁“游食之民”,不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