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0348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2020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2020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0题,1-10每题1分,11-30每题2分,共50分)1秋水仙素是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常用试剂,它的分子结构与基因分子的碱基相似,从而秋水仙素也可作为诱导基因突变的试剂,人们利用秋水仙素进行人工诱变时,它作用于细胞分裂的() A 间期 B 中期 C 后期 D 前期2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人们在育种过程中需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现有I、两种抗锈病的小麦,鉴别其是否纯合的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 B F1,F1再自交 C 、分别和易染锈病植株测交 D 、分别自交3如图为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编码翅结构的基因的碱基比例图基因1来源于具正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基因2来源于另一具异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据此可知,翅异常最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 A 插入 B 替换 C 缺失 D 正常复制4变异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的有()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在干旱环境中的细菌会形成荚膜,与适宜环境中的形态产生明显的区别 A B C D 5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Aa占80%,aa的个体占4%,则该种群中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 16%,84% B 36%,64% C 96%,4% D 56%,44%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 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并产生后代 D 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共同进化7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如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已知染色体状况: A B C D 8观察如图,有关工具酶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切断a处的酶是限制性内切酶 B 切断b处的酶是解旋酶 C 连接b处的酶为DNA连接酶 D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均作用于a处9已知一色觉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 A 25% B 50% C 75% D 100%10在下列4个遗传系谱中(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 B C D 11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产生了有利变异 B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因为环境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C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有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属可遗传的变异12下列细胞或生物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 硝化细菌 T2噬菌体 人的神经细胞 人的造血干细胞 蓝藻 人的精原细胞 A B C D 13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如图为其体内的某个细胞,则() A 该图表示时期有4个染色体组 B 若图中基因位点1的基因为A,而位点2和4为B与b,则该细胞有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C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该细胞中位点2、3与4 所在染色体均互为同源染色体14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3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果蝇的白眼 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儿子 人的色盲 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高产青霉菌 A B C D 15下列科技成果中,不是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培育八倍体小黑麦 A B C D 16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A 全部正常 B 一半正常 C 全部有病 D 不能确定17基因A与a1、a2、a3之间的关系如图,该图不能表明的是() A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 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可以通过突变而转化 D 这些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8下列有关玉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二倍体玉米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B 二倍体玉米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四倍体玉米,玉米粒变大但结实率低 C 二倍体玉米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玉米,玉米粒变小但结实率高 D 二倍体玉米与四倍体玉米杂交,可得到三倍体玉米,含三个染色体组19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共有m株幼苗,而将将该植物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共获得了n株幼苗,两种情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分别约占多少株?() A 0 B C D 20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 B C D 21可获得无子西瓜、太空椒、矮秆抗病小麦和无子番茄的方法分别是()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生长素处理 A B C D 22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取样细胞就能检测出来的遗传病是() A 21三体综合征 B 苯丙酮尿症 C 白化病 D 红绿色盲23关于基因突变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B 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发生的 C 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 D 基因突变的突变率是很低的,并且大都有害的24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B 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 C 两条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必然会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及排列顺序发生改变25如图的家庭系谱中,有关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 X染色体显性遗传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26如图是某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该种生物的基因型以及染色体组数可表示为() A ABCd,1 B Aaaa,BBbb 2 C BBBbDDdd,4 D AaBbCcDd,427如图进行有性生殖的同一种生物体内的有关细胞分裂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时期而不发生在图时期 B 染色体变异可发生在图时期 C 图所示分裂方式,其间期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传给后代的可能性要大于图 D 雄性动物体内,同时具有图图所示细胞的器官是睾丸而不可能是肝脏28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密码子表】甲硫氨酸 AUG 脯氨酸 CCA CCC、CCU苏氨酸 ACU、ACC、ACA 甘氨酸 GGU、GGA、GGG缬氨酸 GUU GUC GUA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这段DNA中的链起转录模板的作用 B 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C 这条多肽链中有4个“CONH”的结构 D 若这段DNA的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为C替代,这段多肽中将会出现两个脯氨酸29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让纯种的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杂交,F1全是长翅,F1自交产生F2,将F2的全部长翅果蝇取出,让其雌雄个体彼此间自由交配,则后代长翅果蝇中杂合子占() A B C D 30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图分析下选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 B 丙岛上的C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B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是B与C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C 迁到乙岛的C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乙、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在长期的地理隔离下导致产生生殖隔离 D 在丙岛的C没有进化成另一物种是由于C物种的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0分)31(10分)(xx春龙岩校级月考)如图为XY性别决定生物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 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1、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如图所示的这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第次分裂时出现错误,最终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EeXD的精子,则其余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2)若如图的基因D、d控制的相对性状遗传与性别有关吗?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上图中的片段若甲图中基因组成中,D控制刚毛性状,d控制截毛性状,则该果蝇与一只基因型相同的果蝇交配,后代的性状及比例是:32(16分)(xx春龙岩校级月考)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的性状是矮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右图所示、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抗倒伏抗锈病小麦新品种则:(1)育种方法与育种方法相比优点是方法从P开始到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的整个育种过程中依据的变异原理是(2)图中和基因组成分别为(3)(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四)过程处理方法是(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将(五)过程获得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作亲本连续自交,淘汰性状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则F2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按照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这种选择能定向改变,导致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33(14分)(xx春龙岩校级月考)某家属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a),见右边谱系图现已查明6不携带致病基因问:(1)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写出下列两个体的基因型8,9(3)若8和9婚配,生了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男孩,该夫妇来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若你是医生,请分析:该男孩甲病致病基因来自他的,并预测这对夫妇再生的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34(10分)(xx春龙岩校级月考)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桦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桦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项目地区 白色蛾 黑化蛾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污染区 64 16 25% 154 82 53.2%非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9 4.7%请回答下列问题:表中两组数据显示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的回收率大于白色蛾的回收率说明,在非工业污染区,说明浅色桦尺蠖数量占优势,这些结果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已知桦尺蠖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蠖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杂交,F1中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中的黑色桦尺蠖,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实验步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结果与分析:若,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则黑色为隐性性状xx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题,1-10每题1分,11-30每题2分,共50分)1秋水仙素是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常用试剂,它的分子结构与基因分子的碱基相似,从而秋水仙素也可作为诱导基因突变的试剂,人们利用秋水仙素进行人工诱变时,它作用于细胞分裂的() A 间期 B 中期 C 后期 D 前期考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 DNA复制时期,DNA解旋,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诱变剂一般作用于DNA复制时期,即分裂间期;秋水仙素可以诱导多倍体原理是: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此时施加秋水仙素可以诱导多倍体形成解答: 解: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此时施加秋水仙素可以诱导多倍体形成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秋水仙素的作用,注重平时的积累总结有助于解题2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人们在育种过程中需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现有I、两种抗锈病的小麦,鉴别其是否纯合的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 B F1,F1再自交 C 、分别和易染锈病植株测交 D 、分别自交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 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据此答题解答: 解:鉴别一株显性植株是不是纯合体,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易行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别,能扣住题干中关键词“最简便”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3如图为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编码翅结构的基因的碱基比例图基因1来源于具正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基因2来源于另一具异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据此可知,翅异常最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 A 插入 B 替换 C 缺失 D 正常复制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 1、基因突变指的是DNA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引起基因结构发生改变2、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但是基因的数目并没有改变解答: 解:比较两个图可以发现翅异常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变异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的有()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在干旱环境中的细菌会形成荚膜,与适宜环境中的形态产生明显的区别 A B C D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解答: 解: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错误;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不会发生基因重组,正确;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因此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正确; 在干旱环境中的细菌会形成荚膜,与适宜环境中的形态产生明显的区别,这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明确原核细胞只能发生基因突变一种可遗传的变异,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5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Aa占80%,aa的个体占4%,则该种群中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 16%,84% B 36%,64% C 96%,4% D 56%,44%考点: 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 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频率的一半解答: 解: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16%,Aa=80%,aa=4%,因此A的基因频率是A=16%+80%2=56%,a的基因频率是a=4%+80%2=44%故选:D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的掌握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 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并产生后代 D 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共同进化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 解:A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A错误;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B正确;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故选:B点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7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如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已知染色体状况: A B C D 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解答: 解:与“已知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比较可知:A、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则A种缺失D、E片段,A错误;B、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则B中多了F片段,B错误;C、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则C中缺失D片段,易位F片段,C错误;D、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则D中发生基因突变,使得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但染色体结构未改变,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变异类型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不同变异的特点和正确识图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观察如图,有关工具酶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切断a处的酶是限制性内切酶 B 切断b处的酶是解旋酶 C 连接b处的酶为DNA连接酶 D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均作用于a处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 由图分析可知,a是磷酸二酯键,b是氢键解旋酶使DNA双链解旋成两条单链,作用于氢键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对象是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将段DNA分子连接,作用对象是磷酸二酯键解答: 解:A、a是磷酸二酯键,切断此处是限制性内切酶,A正确;B、b处事氢键,切断此处的酶是解旋酶,B正确;C、DNA连接酶作用对象是磷酸二酯键,应该连接a处,C错误;D、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作用对象是磷酸二酯键,应该是a处,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酶的作用对象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9已知一色觉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 A 25% B 50% C 75% D 100%考点: 伴性遗传分析: 假设红绿色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由于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该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其祖母基因型为XbXb解答: 解:祖母基因型为XbXb,而该祖母必然将1个Xb遗传给她的父亲,所以她的父亲基因型为XbY,由于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所以该女孩的父亲必然将Xb遗传该女孩,所以该女孩一定有一个Xb,而该女孩是正常的,所以该女孩的基因型肯定是XBXb,所以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100%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运用10在下列4个遗传系谱中(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 B C D 考点: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分析: 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发病率在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解答: 解:分析选项可知,A和B选项中双亲不患病,生有患病的孩子,因此属于隐性遗传病,B选项中女患者的父亲正常,因此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选:B点评: 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人类遗传病类型的一般步骤是:先判断显、隐性,双亲不患病生有患病的孩子是隐性遗传病,双亲患病生有不患病的孩子是显性遗传病;再判断基因的位置,隐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儿子)正常是常染色体因此遗传,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母亲(女儿)正常是常染色体显性因此11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产生了有利变异 B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因为环境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C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有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属可遗传的变异考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而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据此答题解答: 解:A、害虫的群体本身就有一些个体因为突变而具有抗药性,故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不是杀虫剂秀发的结果,是本来就存在的,A错误;B、使用杀虫剂后害虫不死,不是因为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而是因为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能存活的都是抗药性的个体,B错误;C、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抗药性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该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下来因此,杀虫剂对害虫起到一个定向选择的作用,C正确;D、设抗药基因是显性A,那么Aa自交的后代可能有aa(不抗药),所以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抗药性,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12下列细胞或生物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 硝化细菌 T2噬菌体 人的神经细胞 人的造血干细胞 蓝藻 人的精原细胞 A B C D 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解答: 解:由于DNA分子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在正常情况下,不易发生基因突变但在DNA复制时,双螺旋结构被解开后,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人的造血干细胞和人的精原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硝化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也具有分裂能力;T2噬菌体属于病毒,能侵染大肠杆菌,进行增殖;所以都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而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所以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3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如图为其体内的某个细胞,则() A 该图表示时期有4个染色体组 B 若图中基因位点1的基因为A,而位点2和4为B与b,则该细胞有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C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该细胞中位点2、3与4 所在染色体均互为同源染色体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体内的某细胞,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解答: 解:A、该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数也随之加倍,为4个染色体组,A正确;B、由题意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B错误;C、题图所表示的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处于着丝点分裂状态,因此属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C错误;D、2与4 所在染色体为来源相同的染色体,而同源染色体是大小形状相同,而来源不同的染色体,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3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果蝇的白眼 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儿子 人的色盲 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高产青霉菌 A B C D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 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有三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其实例为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可用于诱变育种,如高产青霉素菌株(2)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如小麦的矮杆抗病(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应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出现)解答: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蝇的白眼、人类的色盲、高产青霉菌都属于基因突变;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儿子、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都属于基因重组;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属于染色体变异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对教材中的典例能够掌握牢固,并能将这些典例的方法和原理进行综合运用15下列科技成果中,不是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培育八倍体小黑麦 A B C D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 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有三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其实例为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可用于诱变育种,如高产青霉素菌株(2)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如小麦的矮杆抗病(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应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出现)解答: 解: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正确;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的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正确;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的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错误;培育八倍体小黑麦的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能准确判断产生各项中生物性状产生的变异来源,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16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A 全部正常 B 一半正常 C 全部有病 D 不能确定考点: 伴性遗传分析: 该女性血友病患者的基因型为XhXh,即使对其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也不能改变其遗传物质组成,即她产生的卵细胞仍含有Xh,所以其儿子患病几率仍为100%解答: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女性血友病患者的基因型为XhXh,对其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只是造血干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其他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遗传物质并未改变,因此她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均含有Xh,而儿子的X染色体只来自母亲,所以其儿子患病几率为100%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人类遗传病的基因治疗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治疗后遗传物质并未改变17基因A与a1、a2、a3之间的关系如图,该图不能表明的是() A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 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可以通过突变而转化 D 这些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 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形成等位基因,进而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具有不定向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解答: 解:A、图中看出,每个基因都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A正确;B、图中A基因可以突变为a1、a2、a3等等位基因,B正确;C、如果B表示的是正常基因,那么突变后的b基因就可能是治病基因,并且b基因也能突变为B基因,C正确;D、一对等位基因只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基因突变的图解,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析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8下列有关玉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二倍体玉米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B 二倍体玉米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四倍体玉米,玉米粒变大但结实率低 C 二倍体玉米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玉米,玉米粒变小但结实率高 D 二倍体玉米与四倍体玉米杂交,可得到三倍体玉米,含三个染色体组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 二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其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而得到四倍体,相对于二倍体而言,四倍体的果实种子都比较大;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二倍体玉米与四倍体玉米杂交,可得到三倍体玉米,其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玉米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但单倍体植株一般都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籽粒解答: 解:A、二倍体玉米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B、二倍体玉米经秋水仙素适当处理,染色体加倍,可得到四倍体玉米,多倍体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但结实率低,B正确;C、二倍体玉米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玉米,高度不育,没有籽粒,C错误;D、二倍体玉米配子含1个染色体组,四倍体玉米配子含2个染色体组,融合成的受精卵含3个染色体组,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三倍体,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相关知识,特别注意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19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共有m株幼苗,而将将该植物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共获得了n株幼苗,两种情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分别约占多少株?() A 0 B C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 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1、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得到的幼胚,进一步用秋水仙素试剂进行处理,抑制纺锤体形成,可以得到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的植株AaBbDd经单倍体育种,后代共有8种基因型2、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解答: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自交后代为AA、Aa、aa,其中aa占因此,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比例为:=,所以自交后代产生的m株幼苗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约占株(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植物基因型为AaBbDd,故后代中abd的配子占将该植物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共获得了n株幼苗,其中abd占,但由于未用秋水仙素处理,故其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占0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20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 B C D 考点: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 物种是指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物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种群是指生活同一地区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而物种则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在异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而在同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不需要地理隔离就会形成生殖隔离解答: 解:一个物种包括许多个种群,错误; 物种是指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正确;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正确; 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错误则说法正确的有: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种的概念和形成,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试题难度中等21可获得无子西瓜、太空椒、矮秆抗病小麦和无子番茄的方法分别是()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生长素处理 A B C D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解:获得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太空椒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矮秆抗病小麦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无子番茄常在花蕊期,去掉雄蕊,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为方法生长素处理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了多种作物的育种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难度一般22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取样细胞就能检测出来的遗传病是() A 21三体综合征 B 苯丙酮尿症 C 白化病 D 红绿色盲考点: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分析: 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因此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先天性愚型患儿一般是由来自母亲的不正常卵子与正常精子结合导致母方的卵原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第21条染色体在进入子细胞时没有分离,形成异常配子致使受精后的胎儿体细胞中有47条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一条生殖细胞结合类型有两种可能性:22A+X和22A+Y;或23A+X和21A+YA代表常染色体解答: 解:A、21三体综合征是比正常人多出一条21号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A正确;BCD、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红绿色盲是单基因遗传病,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C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基因病还可能是染色体出现异常另外还要注意: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可能要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才会发病;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孕妇怀孕期间因病毒感染,导致胎儿心脏畸形;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使胎儿严重缺氧所致的脑瘫,都不属于遗传病23关于基因突变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B 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发生的 C 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 D 基因突变的突变率是很低的,并且大都有害的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变的原因:内因:生物内部因素;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解答: 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只有发生在基因上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才都叫基因突变,A错误;B、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这会导致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正确;C、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包括内因(生物内部因素)和外因(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C正确;D、基因突变的突变率是很低的,并且大都是有害的,D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发生的时期、原因、特点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4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B 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 C 两条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必然会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及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 1、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是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变化2、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某片段会导致染色体易位,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解答: 解: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A正确;B、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引起的染色体变异遗传病,B正确;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引起的变异是基因重组,C错误;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及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C点评: 对于染色体变异的分类及结果,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和基因重组的关系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对于相近知识进行比较识记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5如图的家庭系谱中,有关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 X染色体显性遗传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 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的口诀如下: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皆病为伴性,女病父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皆病为伴性,儿病母正非伴性解答: 解:A、如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假设致病基因为A,Aa与aa婚配,后代既有可能是患者也有可能是正常,A符合题意;B、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致病基因是a,Aa与aa婚配,后代既有可能是患者也有可能是正常,B符合题意;C、如果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假设致病基因是A,XAXa与XaY婚配,后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表现型既有患病也有正常,C符合题意;D、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D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遗传系谱图,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26如图是某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该种生物的基因型以及染色体组数可表示为() A ABCd,1 B Aaaa,BBbb 2 C BBBbDDdd,4 D AaBbCcDd,4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染色体形态和基因型判断染色体组的方法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本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解答: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4个,基因型BBBbDDdd的染色体组数也为4个,C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还有一种判断染色体组的方法,即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确定染色体数目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即染色体形态数为4(X、Y视为同种形态染色体),染色体组数目为227如图进行有性生殖的同一种生物体内的有关细胞分裂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时期而不发生在图时期 B 染色体变异可发生在图时期 C 图所示分裂方式,其间期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传给后代的可能性要大于图 D 雄性动物体内,同时具有图图所示细胞的器官是睾丸而不可能是肝脏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