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10329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xx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则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B.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C.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D. 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B.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C. 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D.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B.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C. 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乡村宁静郭军平身处乡村,耳边既没有汽车的喧哗声,也没有城市楼房建筑的轰鸣声。乡村当然也有声音,但是这一点声音恰似来衬托乡村的宁静的,而不是给乡村带来热闹的。细听乡村的声音,是田间那一声又一声忽长忽短的蟋蟀的清鸣,是唤起儿时记忆的“知了,知了”的鸣叫,是隐藏于绿树草丛里的一声又一声的锦鸡的“咕咕”声或“嘎嘎”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用来形容乡村的声音是恰好不过的。有了宁静的意境,也就有了一幅淡泊的味道。是的,身处乡村,灵魂仿佛一下子清净了许多,那些功名利禄啊,那些争长论短啊,那些燥烦啊,一下子好似鬼魅一样跑的无影无踪。然而,当乡村从眼前消失的时候,那些鬼魅却又不知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钻了出来,占据你的心灵,啃噬着你的宁静和淡泊,以至于让你无法安静下来好好地读一本书。乡村的宁静看来是具有极大地调节心灵的作用。这也难怪那些古代的大儒大贤在著书立说之时,常常喜欢隐居于乡村。环境塑造心灵。乡村的宁静有利于内心的安静。倘若要解决一个冥思苦想而不得的问题,或者是在灵感无法到达自己身边的时候,我想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到乡村。在这里,也许一切复杂的想不开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也许干涸的心灵之田也会遇到一股清清的艺术之泉的浇灌。乡村是无言的大书,是老子的大道归真、道法自然。宁静的乡村让你可以放下所有的恩怨、所有的负重,在宁静的乡村里你会变得目光清澈,心胸开阔。身处宁静的乡村,也许我们就能很快走进那些古代田园诗人们的心灵,享受他们诗文里营造的意境,与他们一起欣赏斜阳,倾听天籁。而这一种美,远远不是城市里的人们在阳台上弄弄花盆,在鸟笼里养养鸟儿的享受。走到乡村,方才感到这是一块纯天然的自然风景,这里的树木高大无比,直逼苍穹,也许在它们的生命精神里,有着一种野性的光芒。这里吹来的是带着乡间泥土气息的、带着花木香气的风,而不是城市里高速运转的电风扇吹出来的阵阵热风。要说乡村里的宁静,也许是更多的树木带来的,更多的繁茂的庄稼林带来的。远看,乡村是被树木包围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是的,走近乡村,田野里是长势喜人的高过人头的包谷林,或者是一片又一片绿油油的红薯蔓,就是村头村尾也是高大的杨槐类的树木,浓荫遮蔽。难怪乡村这样宁静,恐怕都是草木们把所有的噪音都吸收了,只剩下了一片悦耳的鸟鸣与蝉唱。相比之下,可惜城市没有这样的荣光。城市有的是树木,但僵硬的路面是来来往往的车辆。城市的树木显得无能为力,爱莫能助。有水环绕的乡村更宁静,水的哗哗流动声,不仅驱散了人们一天的疲劳,而且给你精神上的审美享受。古代田园诗里的意境是能够体会到的,无论是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境或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的描绘甚或王维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画面在这里似乎都可以寻觅得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倘若真遇到了乡村里的绵绵细雨,看着那燕子翻飞、子规啼鸣,你才会真的感觉到宁静的乡村真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在这样美妙的画境里,你真会陶醉了,不愿走出画面来。(选自诗意语文游牧心灵)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动写静,通过描写蟋蟀的清鸣,知了的鸣叫,锦鸡的声音来衬托乡村的宁静,与写城市的声音不同,作者对乡村的声音充满了喜爱之情。B.作者热情赞扬了乡村里的树木,认为它们高大无比,与繁茂的庄稼一起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乡村宁静的美。C.环境塑造心灵,宁静的乡村能够调节心灵,让人淡泊名利,容易沉浸学问,做出不凡的成就。D.本文多处引用诗文名句,这些诗句显然增强了文章的诗意境界,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假若去掉,文章表达效果上恐怕要大打折扣。5.作者以“乡村宁静”为题,这样有什么好处?(6分) 6.阅读全文,说说宁静的乡村美在哪里?(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蕴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持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历史要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相关链接】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谢冕云游)7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化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C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D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8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B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C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D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9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陶琰,字廷信,绛州人。父铨,进士,陕西右参议。琰举成化七年乡试第一,十七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弘治初,进员外郎。历固原兵备副使。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迁福建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正德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迁刑部右侍郎。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瑾诛,起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准、扬诸府。六年,转南京刑部侍郎。明年,贼刘七等将犯江南,王浩八又入衢州。进琰右都御史,巡视浙江。至则七等已灭,浩八听抚。会宁、绍濒海地飓风大作,居民漂没万数。琰出帑金振救,而大筑萧山至会稽堤五万余丈。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遂城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境内以靖。复命总督漕运,七疏乞归。世宗嗣位,起故官。凡三督漕,军民习其政,不严而肃。琰性清俭,饭惟一疏。每到官及罢去,行李止三竹笥。寻加户部尚书。嘉靖元年召拜工部尚书。其冬,改南京兵部,加太子少保。未浃岁,屡引年乞体。加太子太保,乘传归,有司岁时存问。又九年卒,年八十有四。赠少保,谥恭介。子滋,以进士授行人。谏武宗南巡,杖阙下,谪国子学正。嘉靖初,历兵部郎中。率同官伏阙争“大礼”,再受杖,谪戍榆林。兵部尚书王时中等言,琰老病呻吟,冀父子一相见,乞改调近卫。不许。十五年赦还,卒。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B.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C.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D.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初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B.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C.转,和调、徙一样,都是调动官职。如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D.太子太保,别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琰为官正直公正,调查发现李高是被诬陷的,为他洗刷了冤屈。B.陶琰能体恤百姓疾苦,遭遇风灾时,他及时拿出募集的钱财救济灾民,并修筑堤岸五万多丈。C.陶琰生性清廉节俭,每餐只有一个菜,每次上升和离职,行李只有三个竹箱。D.嘉靖元年,陶琰召拜为工部尚书。这年冬天,改为南京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来源于烛之武退秦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415题。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田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剡(yn),字光荐,一说字中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他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节的人。这首唐多令是宋亡之后他被俘过建康(今江苏南京)所作。14.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上片“叶声寒”中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破家亡的主观感受。B. 上片前四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吊古伤今,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明丽轻快的黄昏秋江图。C. 下片前四句,化用典故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D. 下片词人通过燕、雁等意象寄寓诗人成为俘虏后无处可栖的凄凉之情。15.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每一小题2分,共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荆轲表现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 。(3)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 。第卷 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昨日,著名画家刘乾饱蘸浓墨,笔走龙蛇,创作了喜迎党的十九大的画作太平盛世,这幅作品于今日在市博物馆展出。担任校长以来,李先生朝乾夕惕,孜孜不倦,优化了校园环境,鼓起了老师们的干劲,使全校呈现出欣欣向荣之象。马戏团的逐渐消失是人类理性处理与动物关系的必然结果,因为马戏团的经营方式本身就与动物保护的理念南辕北辙。虽然时值盛夏,清凉山却似刚进四月,桃红李白,绿草茸茸,身处其中,顿觉如坐春风,心旷神怡,真叫人留连忘返。影视、游戏、数字营销等领城内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易被资本操控,参与并购者往往鱼龙混杂,引来许多负面评价。县政府始终坚持正确的脱贫政策,实事求是,既不好高骛远,也不降低标准,确保贫困人口科学合理有序地退出。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家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拥有的权力,首次把“知情权”放在权力的第一位,并且用“您”来称呼纳税人,这些改变立刻得到社会的赞许。B.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D.当逃亡的“棱镜门”爆料者斯诺登在被允许离开香港之后,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并可能前往厄瓜多尔。美国政府官员和议员对这个消息感到震惊和愤怒。19.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3分)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腾讯体育消息)D 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疑问,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随着经济活动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可见,要发展经济,提高生活品质,就必须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离开自然资源这个基础,发展经济就失去了物质保障。有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贫困地区的资金困难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一定能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