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生物进化理论 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9695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生物进化理论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生物进化理论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生物进化理论 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A适者生存 B繁殖过剩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解析:选D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自然选择。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D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解析:选C有的物种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3.如图是某农场长期施用一种农药的甲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A从开始施用农药起,甲虫群体抗药性逐渐增强BA、C时期的甲虫种群对该农药有同样强的抗药性CB点可以证明甲虫群体中本来就有抗药性的个体D甲虫抗药性种群形成的原因是长期使用单一农药解析:选B从开始施用农药起,甲虫群体抗药性逐渐增强;与A点相比,C点种群密度几乎相同,但抗药性强的个体数量多;施用农药时没有把全部害虫杀死,表明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随着农药的施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4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家蝇种群来源甲地区乙地区丙地区敏感性纯合子(%)786484抗性杂合子(%)203215抗性纯合子(%)24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选D由题意可以看出:家蝇产生抗性的直接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因此氨基酸的改变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的;分析图表数据可知: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0/2)/10012%;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432/2)/10020%,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115/2)/1008.5%,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突变率最高;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5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10%,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70%、30% B50%、50%C90%、10% D80%、20%解析:选D根据公式PAPAAPAa可知:A70%1/2 20%80%,a1A20%。6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某昆虫的体色黑色(B)对灰色(b)为显性。生活在某一个区域内的该昆虫种群,原来B与b的基因频率各为50%,后来该区域煤烟污染严重,若干年后发现B的基因频率为90%,b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可推断出()A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C该种群产生了新物种D该种群产生了生殖隔离解析:选A由题意知,该时间段内,B的基因频率由50%增加到90%,b的基因频率由50%降低到10%,因此该种群发生了进化。7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1所示。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生存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2所示。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甲:都比父母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乙:都比父母长,基因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丙:都比父母短,因为在树干浅处就很容易捕捉到虫。丁:不一定比父母长,因为后代与父母相比变异是随机的。戊:不一定比父母长,因为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演化出较长的鸟喙。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戊解析:选D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生物本身也不能产生适应性的变异,所以甲和乙的说法都是错的。丙的说法有两个错误,一是变异是不定向的,二是在树干浅处捕捉到虫子并不容易(因为数量少)。丁说明了变异的不定向性,说法正确;自然选择虽然决定了进化的方向,但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戊的说法正确。8鉴定牧民放牧的马和由国外赠送返回原产地放养的野马是两个物种的主要依据是()A野马比牧马更善于奔跑B野马与牧马存在地理隔离C野马与牧马存在生殖隔离D野马比牧马更适合野生环境解析:选C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9下列形成了新物种的是()A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C马与驴交配产生的骡D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解析:选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四倍体与二倍体存在生殖隔离,四倍体西瓜可以进行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所以四倍体西瓜符合物种的概念,是一个新物种。骡和单倍体水稻都不属于物种。二、非选择题10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在19世纪中期以前,体色几乎都是浅色的,在20 世纪中期,由于环境污染,黑色桦尺蠖却成了常见类型。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黑色(D)对(d)是显性。在19世纪以前,桦尺蠖种群中D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而到了20世纪则上升到了95%,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发生这种变化的正确解释是:(1)在19 世纪时,环境未被煤烟熏黑,适应环境的_色个体得以生存繁衍,故种群中_基因频率在这时较高。(2)在20世纪中期,工厂排出的黑烟使环境发生变化,更适于_色个体生存繁衍,故_基因频率不断增高。(3)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变异是_的,_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朝着_方向进行。(4)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虽然种群中浅色个体不断减少,黑色突变个体类型迅速发展,整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没有新的物种形成,原因是_。答案:(1)浅d(2)黑D(3)不定向自然选择一定(4)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一、选择题1害虫抗药性群体的出现,按进化论的观点,最好的解释是()A农药浓度的增加使害虫的抗药性也增加B群体中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并不断地繁殖C农药使害虫都产生了抗药性D农药引起害虫的抗药能力,可在后代中不断积累而增强解析:选B害虫的抗药性的增加是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与农药浓度无关;由于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的自然选择,群体中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并不断繁殖;害虫的抗药能力是可遗传变异产生的,而不是农药引起。2在某一地区,生物学家发现两个形态特征相近,而鸣叫声音不同的青蛙种群。生物学家将这两个类型的青蛙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取得受精卵,发现绝大多数的受精卵在胚胎发育的原肠胚时期死亡。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类型的青蛙()A存在地理隔离 B存在生殖隔离C属于同一物种 D存在亲缘关系解析:选B这两个类型的青蛙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取得受精卵,发现绝大多数的受精卵在胚胎发育的原肠胚时期死亡,说明这两种青蛙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3. 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解析:选C依曲线图可知,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逐渐增多,这是对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了选择,使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的结果。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都为1;人工选择并没有导致新物种的产生。4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该现象说明()A物种是可变的B繁殖过剩,生存斗争C选择的不定向性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解析:选B题干所述反映了该植物存在繁殖过剩,因此要通过与不同类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生存斗争从而出现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5某生物基因(a)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下列相关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地理隔离导致不同地区的基因型频率不同B基因a的产生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的方向和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D基因a增大了种群的基因库,为进化提供了更多原材料解析:选D自然选择导致不同地区的基因频率不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基因a的产生增大了种群的基因库,为进化提供了更多原材料。 6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A优胜劣汰 B繁殖过剩C生殖隔离 D性状分离解析:选C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其后代也可能是不可育的;两种杜鹃花的花期不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则两者存在生殖隔离。7在一个数量足够大的种群中,下列因素不改变基因频率的是()A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由于体型和正常人的差异很难找到配偶B雄羚羊之间为争夺雌羚羊发生争斗C豌豆通常自花传粉,不能相互传粉D在一个大的种群中,发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如aA,Aa解析:选C豌豆的自花传粉,不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8超级细菌因含有一种叫NDM1的基因,使这种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NDM1基因的产生是该细菌发生染色体变异的结果B滥用抗生素诱导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产生NDM1基因C细菌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NDM1基因频率不断增大DNDM1基因的产生标志着新的细菌(物种)已经产生解析:选C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有利变异将不断积累,所以细菌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NDM1基因频率不断增大。9有一个老鼠的种群,最初都生活在一个地域,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甲和乙两个种群。如果甲种群生活的地区最初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乙种群生活的环境没有发生变化,种群甲进化的速率很可能()A最初比乙慢 B最初比乙快C与乙相同 D开始比乙慢,然后比乙快解析:选B如果甲种群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乙种群的地区没有变化,则种群甲基因频率改变的概率较乙大,因而种群甲进化的速率也较乙快。二、非选择题10根据相关生物进化理论回答下列问题:.下面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代表了_。(2)图中是指_。(3)图中是指_。(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_。.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示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是生物进化的_。(3)由于蜥蜴繁殖过剩,导致_加剧,一部分个体被淘汰。.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的频率是_;如果该种群足够大,虽然出现个体迁出现象,但是整个种群不存在基因突变,个体间也随机交配,自然选择也没有发生作用,那么该种群基因A的频率会不会改变?_。解析:.(1)图中代表了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原因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论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3)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1)图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表示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隔离。(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构成了一个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由于蜥蜴繁殖过剩,导致生存斗争加剧,一部分个体被淘汰。.由题意知,AA24%,Aa72%,aa4%,因此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为:A24%1/2 72%60%。在理想条件下,即种群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迁出,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在这里有个体迁出,所以该种群基因A的频率会改变。答案:.(1)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自然选择学说(3)突变和基因重组(4)出现生殖隔离.(1)变异自然选择(2)基本单位(3)生存斗争.60%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