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90394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1.xx年的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度 B. 宗法制度 C. 丞相制度 D. 世官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度是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层层分封的,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丞相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与材料不符,但符合设问,所以选C。世官制度指的是根据血缘关系确定各级贵族的权利和地位,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2.以下四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B. 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C.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D. 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是西周推行的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在全国推行的制度;郡国并行制是汉初推行的;行省制是元代推行的制度。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名师点睛】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唐朝实行的节度使导致权利的分散国家动乱、宋朝时期撤掉所有武官官职全部由文官担任又太过绝对。第二,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元朝时期我国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处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使大权收归中央。3. 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北宋设置了参知政事 三司使 通判 枢密使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和历史线索的掌握。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斗争贯穿封建社会始终,到北宋设置了“二府三司”分割相权,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通判是地方官,监督知州。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二府三司”制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可知是君权和相权相互节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设丞相,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与设问不符,排除A;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制,三省制长官均为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与设问不符,排除B;元朝时设中书省,中书省位高权重,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与设问不符,排除C;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因此明清时期,相权被废除,君权日益加强,与材料观点相背离,故D项正确。5. 以下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秦朝中央设置的“三公”是通过分科考试办法选拔的B. 汉朝的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C.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官D. 科举制度形成于隋炀帝时期,其开始设立进士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并对历史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的能力。注意此题是否定选择。依据基本知识理解古代选官制度的内涵和外延。A项显然不符合史实,秦朝“三公”是皇帝任命,当时未产生分科考试办法的办法。B、C、D三项符合史实。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演变6.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 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 分封诸侯、城邦国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外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古代西周与古代希腊在政治上的相似地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周代中国实行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随着周天子权威的下降,诸侯争霸,列国分立;古代希腊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政体由君主制到贵族制再到民主制,而与周代同时期是贵族制,A的表述符合题意;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与两国当时的政治不合;C“小国寡民”仅符合古希腊政治的特点; D“分封诸侯”仅符合中国西周政治的特点。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特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7.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的是:A. 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B. 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双全,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C. 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D. 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答案】A【解析】本题设问雅典公民范畴的“男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雅典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公民资格,而广大的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故A项温杜德是公民,选A。B项麦克卡是外邦人,不属于公民,排除。C项索斯丹是奴隶,不属于公民,排除。D项艾梵德是未成年人,不属于公民,排除。8. 伯利克里曾采取逐出居民、没收土地、扣留人质和强迫宣誓效忠等一切手段,对雅典近邻优卑亚岛各邦进行严厉统治,而在雅典并非如此。这表明( )A. 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 雅典民主只是雅典公民的民主C. 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 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政见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基本知识加以判断的能力。此题实际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由题意可知,尽管在雅典民主鼎盛的伯利克里时代,对外邦人进行专制统治,而雅典内部实行的民主也是有限民主,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都没有公民权,可见应选B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实质9.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改革( )A.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B.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 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D.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索伦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索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石,所以正确的是A项,B是克利斯提尼时期,C是伯利克里统治时期,D项不是索伦改革时期的内容。10. “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和他的奴隶遗留给任何他喜爱的人。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继承人,就该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如果没有任何亲属,遗产应交给他那一族的人。”该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 十二铜表法 B. 权利法案C. 1787年宪法 D. 拿破仑法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一家之主可以任意处置其财产和奴隶,财产继承有严格的规定,这符合古代罗马法律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的特征,所以答案选A项。B C D三项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与罗马法不符,其中并无随意处置奴隶的规定。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十二铜表法11.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材料所要表明的观点是A. 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 B. 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C. 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等信息可知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B项正确。A 项混淆了罗马法与近代资本主义法律的阶级属性,且美国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的信息,而是强调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对罗马的影响,无法推断出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等,从罗马法影响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角度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2.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中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 甲主张废除原法律中因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B. 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 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财产不受侵犯 D. 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有效工具,不可能废除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即A项不可能采纳,所以选A。B项倡导自由民的平等、法律公正,符合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会被采纳,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罗马法保护自由民的财产,一切自由民财产不受侵犯的建议会被采纳,但与设问不符,排除C。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频繁需要有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会被采纳,但与设问不符,排除D。13. 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A. 从君主专制变为共和体制 B. 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C. 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 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近代史的主题是近代化,政治上是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上是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是工业化的进程。思想文化是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是科学化的进程。A项不正确,因为政治民主不单单是共和体制,在初期往往是君主立宪制。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4. 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故正确;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为本国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故正确;两者分别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共和制,都属于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故正确;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只属于英国,美国是三权分立,故错误,故组合错误,故A项排除。组合正确,故B项正确。组合错误,故C项排除。组合错误,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权利法案;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属于高考的热点之一,学生需全面掌握。1787宪法是美国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制定后多年来附有27条修正案,迄今继续生效。1787年宪法强调加强国家权利,又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15.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A. 民主、分权制衡原则 B. 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C.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 D. 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总统由民选产生”可知是民主原则,由材料“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可知是分权制衡原则,防止了独裁现象的出现,保证了民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由平等的原则,排除BD。C项中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只是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没有体现民选的内容,排除。【点睛】本题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切入点,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等,结合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16.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 共和制度 B. 分权制衡原则 C. 联邦体制 D. 主权在民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可知,美国已经通过1787年宪法,由材料“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宪法规定了联邦制原则,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克服邦联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共和制度是美国政体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不符,排除A。分权制衡原则是指立法、司法、行政三者之间是相互制衡的关系,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不符,排除B。主权在民原则主要体现在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与材料无关,排除D。17.“以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曾被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但它却不断巩固,成为法国“长寿”的共和国。其原因主要是A. 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 1875年宪法确保了共和政体的延续C.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D. 总统强大权力的保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1875年宪法从法律上确保了法国共和政体,之后,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终于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故答案为B项。启蒙思想对共和制的确立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1875年宪法通过时,共和派是以微弱优势取胜,而不是绝对优势,排除C项;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后来的政体演变来看,总统并不拥有强大权力,排除D项。18.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A.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 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 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 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中的“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以判断出德国的专制色彩比较浓厚;由“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可以看出其军国主义比较浓厚,故A项正确,C项不全面;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不是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皇帝享有国家最早的政治权力,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名师点睛】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德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内容:国家元首是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首相: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权力小,国会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只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特点: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19.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虎门销烟 D. 南京条约【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而且时间是近代史的开端的提示,应该理解为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和倾销商品,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20.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在1860年遭到西方列强的野蛮洗劫与焚毁。与这一结果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军机处的设立D. 北京条约的签订【答案】B【解析】圆明园被西方列强野蛮洗劫与焚毁,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事。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21.钱穆针对太平天国运动指出:“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 发动金田起义 D. 颁布资政新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可知,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 B项正确。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定都于此并改称天京,与材料不符,排除A。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与材料不符,排除C。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与材料不符,排除D。22. 马关条约签定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 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 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C. 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D. 列强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取得了开场设矿的权利,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之前的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选C项。ABD项中的内容是列强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前就已经取得的特权。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23.丘逢甲在近代中国一次战争后写下这样的诗篇: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场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故本题选C。A、B、D与台湾无关。24.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纲领中心是A. 驱除鞑虏B. 恢复中华C. 创立民国D. 平均地权【答案】C【解析】“驱除鞑虏”只是推翻满洲政府,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恢复中华”停留在民族主义层面;材料意思是在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实质上表明了对民主共和的向往;材料中没有出现关于土地的信息。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内涵。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理解和掌握。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设政权的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民族革命);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社会革命)。25.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 辛亥革命的爆发B. 清朝统治被推翻C. 中华民国的成立D. 临时约法的颁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12年,变局和创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26.近代中国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怅;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武昌起义 B. 北伐战争C. 南昌起义 D. 甲午海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誓词中的“军阀”是指北洋军阀,“本军”是指国民革命军,“总理”是指孙中山;这是北伐军的誓词,因此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北伐战争,B项正确。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统治,与材料不符,排除A。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与材料不符,排除C。甲午海战是清政府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与材料不符,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土匪军阀”、“本军兴师”、“总理遗命”等,结合国民大革命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27.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称:“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材料所指事件的影响是A. 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B.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D.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信息可知与五四运动有关,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北京学生发表宣言并发动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开始于洋务运动,排除A。北伐战争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张作霖也被打败,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28.某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深入江西农村考察,在瑞金某个偏僻山村的旧墙壁上发现了“打土壕,分田地”的标语。该标语所涉及的历史时期是A. 五四运动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北洋军阀时期 D. 北伐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瑞金”、“打土壕,分田地”等信息可知,该标语所涉及的历史时期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不可能出现“打土壕,分田地”的标语,排除A。北洋军阀时期不可能出现“打土壕,分田地”的标语,排除C。北伐战争时期与材料信息“瑞金”、“打土壕,分田地”不符,排除D。29. 有抗日将领在评价某战役时指出,这一行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我们反攻了敌人,振奋了华北的人民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锻炼了八路军”。该战役是指()A. 平型关大捷 B. 淞沪会战C. 百团大战 D. 孟良崮战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与“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不符,故A项错误;淞沪会战是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抵抗日军的进攻,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破除铁路沿线据点,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孟良崮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30.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这里“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指的是( )A.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 南京大屠杀C. 中华民国成立D. 洪秀全定都天京(今南京)【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国近代史是的开端是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鸦片战争最终的结果是1842年中英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约地点就在南京。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标志就是1949年渡江战役攻占南京,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因此符合题意的是A。B、C、D不符合近代史的终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同时人员的频繁流动,瓦解着古希腊的血缘亲族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文集材料三:中华文化主要发祥于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血缘纽带遭受侵蚀,贵族首领的权力、地位不断加强,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族,形成君主集权。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材料四:韩非总结战国诸子的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秦始皇根据韩非的政治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的职能,主要是统治百姓,此外还有抵御外部的侵扰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利害冲突。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经过历代封建王朝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人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对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作出贡献的三位著名人物。(3)材料四中提到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它与雅典民主制度对各自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希腊的城邦制度。(2)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或中央集权制)。中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希腊:雅典民主制度铸就了精神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4)自然环境对政治文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 可知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可知是从城邦制度的角度分析。(2)关于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作出贡献的三位著名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3)根据材料三“贵族首领的权力、地位不断加强,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族,形成君主集权”可知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关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作答。关于雅典民主制度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提供借鉴、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角度分析作答。(4)根据材料一“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材料三“中华文化主要发祥于中原地区”可知都说明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2)依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后到20世纪20年代前,哪些事件反映了“为中国的思想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新的救中国的出路”指什么路?旧的出路是什么? 材料三(3)同样是签约,但面对材料中不同的场景,你所产生的感受必然不同。你认为两种场景对你震撼是什么?简要阐明你的理由。 【答案】(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2)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走俄国人的路或社会主义道路。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3)图一:“悲愤”:“悲伤”中华民族从此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愤怒”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图二: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指出“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说明明清两代君权失去制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联系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两个方面回答。第二问由“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可以看出新的救国出来是走俄国人的路;相对于这个旧的出路都是学学西方走资本主义的道路。(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由图片可以看出是中国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场面,所以其感受必然是悲愤或悲伤的,因为中共丧失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清政府丧权辱国。图二是日本签订投降书的场景,其感受必然是备受鼓舞,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清的君主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的侵华南京条约的签订和抗日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