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8911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学 校姓 名考 号班 级1.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当今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要对民族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应担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责任 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A. B. C. D. 2. 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主场城市活动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我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它()展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集中表达了本民族情感A. B. C. D. 3.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药学的研究运用与发展说明 (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基石人们在实践与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A. B. C. D. 4.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A. B. C. D. 5. 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 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C.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D.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A. B. C. D. 7.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我国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A. B. C. D. 8. “互联网+政府”,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采集、信息监控等技术手段上的创新创意,信息通过互联网被采集、输送、大大舒缓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二是“互联网+政府服务”的概念,体现了简政放权中放管结合的理念,让政府的服务功能得到提高。材料表明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共享性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是信息的传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A. B. C. D. 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A. B. C. D. 10. 下列关于文化与综合国力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日显突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重要的物质力量。A. B. C. D. 11. 秦国攻灭楚国后,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派50万官兵驻扎岭南地区。这使相当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粤北地区,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这说明()A. 民族文化的根源在于外来的文化B. 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外来文化的冲击C.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D. 岭南文化就是中原文化的延续12. 一位网友说:“舌尖上的中国不只能让人看饿了,更能让人看哭了”。饿是因为美食,哭是因为勾起乡情。这说明传统()A. 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B.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 其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D. 不违背时代发展就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13.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歌曲六尺巷为安徽桐城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游客现场感受“让人三尺又何妨”的谦、和、忍、让气氛。这启示我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让传统建筑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物质载体。必须立足发展经济的社会实践采取群众喜闻乐观的表现形式。A. B. C. D. 14. 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时代,为新年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A. 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 大众传媒代替传统媒介传递信息C. 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D. 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15.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A. B. C. D. 16. xx12月,重读抗战家书出版。该书收录了吉鸿昌、赵一曼、左权等抗战英烈的家书。这些诞生在抗日烽火岁月的珍贵家书,展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饶、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阅读该书有利于()A. 树立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B. 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C. 正确把握中华文化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D. 发挥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积极作用17. 在回答记者关于“全民阅读”的问题时,李克强说:“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材料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A.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B. 全民阅读将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物质性影响C. 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 阅读能力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18.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下列文化现象能展示民族文化自信的是() 习近平主席夫妇穿中式服装出席正式外交场合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我国热播,受到追捧我国珠算成功申请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徽某中学师生高考前祭拜祈求金榜题名A. B. C. D. 19. 有一位本土设计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重新设计了我国34个省市的图形字体。如下图所示如果从文化生活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你认为以下观点最合理的是 ( )A.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B. 否定传统,独树一帜C. 兼收并蓄,求同存异D.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0.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系列动画片之德行天下,从孔陵孟学说到历史典故,用精致的动画讲述富有趣味的成圣成贤的故事,获得了青少年的喜爱。这启示我们()A. 要引导消费者提高文化鉴赏能力B. 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引导C. 文化传播要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D. 要用传统文化引导文化市场发展21. xx元旦春节期间,江苏文明办开展了以“文明江苏温暖新春”为主题的志愿服务集中活动,从解决群众最急需、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组织动员志愿者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省城乡营造欢乐祥和温暖的节日氛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A. 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B.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C.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D.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22. 谋求世界霸权一直是美国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文化霸权实现其政治霸权也一直是其运用的手段,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契机,大力推行美国标准,利用文化交流及援助项目,传播美国意识形态,利用发达的大众传媒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播美国的文化意识和生活方式。面对文化入侵,我们必须()构筑文化长城抵制西方文化传播与渗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避免文化多样性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A. B. C. D. 23. “唧唧复唧唧,木兰啃烧鸡”某喜剧演员以颠覆性的形象出演巾帼英雄花木兰,在小品木兰从军中,她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引起众多网友和观众不满。这说明()我国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我国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艺创作需要适应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特点。A. B. C. D. 24. 在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五周年之际,各地文明办组织慰问道德模范、举办好人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这有利于问道德模范、举办好人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促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25.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大庆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庆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和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的独特优势,并积极建设法治文化宣传主阵地。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大庆市的举措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什么启示。(16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了内在精神支撑和稳定信念支持,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必备条件。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断提升文化自信,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文化自信为中国道路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16分)27.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我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杜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杜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我们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材料二:习近平主席曾多次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有差异,友谊无国界。xx,中美两国政府与文化机构已分别在对方国家举办了数百场文化交流活动,全面介绍本国优秀文化艺术,为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作出贡献。习近平访美后,中美文化交流走向了新高度,中美文化交流大放异彩,中美两国人民民心相通,携手前行。(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说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8分)(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怎样开展文化交流?(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