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测评人民版必修2 .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8896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测评人民版必修2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测评人民版必修2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测评人民版必修2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测评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男子服饰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装成为礼服之一B.孙中山根据欧美服饰的优点设计出中山装C.服饰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洋务派的倡导 D.服饰有向平民化转化的趋势2.当今中国,各种服装店迅猛发展,各式各样的服装琳琅满目。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我国的服装业已融入到国际潮流B.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C.中国的纺织行业已达到世界领先 D.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获得很大提高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推断,在中国最早出现西餐的地方应是 ()A.通商口岸 B.地主家庭 C.都城北京 D.中国内地41920年,一个乡下人到广州游玩,他不可能()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油票C在西餐厅就餐庆祝国庆节 D听到有人称呼他为“同志”5.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业局面的是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C.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制造局6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B中共八大召开时,有穿着中山装的代表参加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服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D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和超短裙7.元旦这一节日可能出现在 ()A.辛亥革命后 B.戊戌变法前 C.戊戌变法后 D.辛亥革命前8(改编题)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六十年代讨饭吃;七十年代有饭吃;八十年代选饭吃;九十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 C D9(原创题)观察下图中四种饮食现象,它们在我国开始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端午节吃粽子 以玉米为主食 酿制葡萄酒 喝咖啡A B C D10(xx新泰模拟)“街上到处是五花八门的广告。许多商品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商标。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旁边告示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文中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北京 B西安 C南京 D天津11(xx东三省联考)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从1957年11月到xx年从未间断,成为上海市民生活变化的印证。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 685.04元,而到了xx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 658.3元,比22年前提高了17.75倍。这一账本是上海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B.政治剧变的见证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12.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代步工具是在()A.洋务运动以后 B.民国时期C. 20世纪50年代以后 D.改革开放以来13.下列符合我国交通工具演进顺序的是 ()A.人力车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B.人力车火车、轮船飞机电车、汽车C.电车、汽车人力车火车、轮船飞机D.自行车人力车火车、轮船飞机14上海磁悬浮列车的运营,青藏铁路的建设,连续六次铁路大提速,这一切说明我国铁路运输有了巨大的进步。取得这些进步的主要原因有 ()铁路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机车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 工业制造能力的发展A B C D15.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有 ()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使中国迅速地走向富强A. B. C. D.16.(原创题)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A报纸 B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 D发动民众起义17.报纸所具备的功能有 ()报道新闻传播知识通达民情舆论监督A. B. C. D.18.(xx江苏模拟)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A B C D19.在广播电视出现前最有效的媒介是 ()A.电影 B.报纸C.互联网 D.口头传播20.下列有关中国广播事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电视普及以前,收听广播是人们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B.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些老牌节目拥有比较固定的听众群C.对一些不方便看电视、报纸的人来说,收音机是最方便的获取信息的工具D.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无人收听广播21.“文革”时期,我国报纸、电影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冲击,主要是因为 ()A.中国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C.中国教育发展十分落后 D.中国社会秩序十分混乱22.20世纪后半叶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非常迅速,正在崛起的媒介是 ()A.印刷媒介 B.电波声像媒介C.互联网 D.报纸广播和电视媒介23.下列有关互联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展方兴未艾 B.有传播信息的功能C.使用费用低廉 D.削弱了传统媒介作用24.下列不属于民国时期发生的变化的是 ()A.剪辫易服、迫令放足、反对封建迷信 B.缩小城乡的差别、促进农村的发展C.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D.民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25.19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根据材料,下列分析有误的是()A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B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C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D. 传统文化吸收外来因素,重新焕发生机26. 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勇夺110米栏冠军,实现了历史的突破,让全国人民都感到激动和骄傲。小明不仅观看了电视现场直播,第二天又上网浏览了相关报道,在学校听了广播的奥运报道,还在当地的日报上看到大篇幅的专题报道。请指出在小明接触到的上述大众传媒中,历史最悠久的是()A. 电视B. 报纸C. 广播D. 网络27“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它”是指()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因特网28.以下现象属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有 ()牛仔服的流行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假日旅游国家对粮食、食用油、棉花统购统销A. B. C. D.29.某市历史教研网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及物质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A.流行语言B.基因工程C.菜篮子工程D.安居工程30.中国近代社会风俗转化的特点不包括()A.追新慕异B.中西合璧C.新旧并存D.去土存洋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31.整个中国近代,人们的社会生活,仅在少数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了一些较明显的变化。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社会生活方面变化的表现,并说明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筑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 200公里,占总比率的14。材料二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进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现代化有何积极影响?(3)目前,我国为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已开通的重要铁路是什么?25.D解析:依据“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可判断各种先进的交通工具以及文化习俗在近代并未渗透到广大的内地及农村,由此反映出中国东西部经济差距加大。材料并未提到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26.B解析:在这四种传媒中,报刊的历史最悠久,在19世纪中期前后就在中国出现了。27.D解析:抓住关键词“魔幻”“每个人”“所有知识”。28.A解析: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29.A解析:仔细分析可知,基因工程属于科技方面,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均属于饮食居住的链接,故选A。30.D解析:D项说法错误,近代社会风尚既有传统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的一些长处。31.表现:衣着服饰,饮食结构,住宅建筑,人民生活,社会风俗,交通工具。原因:政治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有序展开,民主程度日益提高,民主制度日益完善。经济方面: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科技方面:政府重视,科技发达,文化繁荣。思想方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外交方面: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了外国资金和技术,丰富了物质生活,对衣食住行产生了重大影响。32.(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说明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2)促进经济交流;有利于经济繁荣;有利于知识传播和信息流通;促进与铁路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和商品流通;促使中国传统社会进一步解体。(3)青藏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