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8695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II)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24. “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其中的 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材料可以证明秦朝: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B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C官吏注重修身养性 D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25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 时间 赴试人数 分配名额 录取比例 苏州 庆历中 200 4 50:1 绍兴二十六年 xx 13 153:1 福州 绍兴二十六年 3400 62 56:1 淳熙十年 15000 62 242:1 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 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26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A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D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27 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能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28.1914年,袁世凯颁布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洋政府1923年、1925年先后制订了宪法。但是,各省军政长官动辄以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这说明当时:A民主共和力量日渐消亡 B北洋政府缺乏法治观念 C缺乏实行宪政的社会环境 D君主立宪仍得到广泛支持29.1949年,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鹰厦铁路的修建通车说明了:A全国政协会议发挥了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积极作用B中央人民政府的积极支持促进了福建地方经济建设C铁路建设工期过短,犯了盲目求快的“左”倾错误D福建成为过渡时期我国铁路建设成就最大的省份30.中国科学报在纪念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时发表文章指出:“回顾百年不同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的唯一共通之处大约就是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称为新文化。”这种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目的具有共同性 B.内容具有广泛性 C.过程具有曲折性 D.影响具有渐进性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的排斥;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B.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C.国家政策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 D.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32.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官,最可能判定以下哪一行为是违法的:A.某奴隶主不同意为他无偿劳动多年的奴隶获得自由B.某公民将自己财产的大部分赠予他人,小部分留给儿子C.某自由民以不孝顺为名要求占有自己成年儿子的财产D.某奴隶主贵族到市场上去买卖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33.关于近代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A.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B.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34.某学者指出,在19世纪初欧洲大陆反法战争中,“英国为参战国提供了军服、枪炮和其他产品,而整个欧洲正是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因此,当战争结束后,英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无可比拟的产业大国。”该学者旨在说明:A.工业革命是反法战争的必然产物 B.战争与工业化间相互促进的关系C.英国为反法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D.欧洲市场拓展推动英国工业革命35下表是1929-1935年“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表”。这一时期美国主要税率的变化,有助于:年份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192938%43%19%193322%25%53%193521%23%56%A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 B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C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 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41(25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世纪,英国王权弱小,教会承担了养老救济的主要工作。教区教会经常给贫困老人以实物援助,至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是救济工作要考虑的主要问题。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材料二:孔子强调:“孝”是一种家庭责任,是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根据这一思想,汉朝至清朝的中央政府都颁布法规,严惩子女的不孝行为,规定对年老父母要养敬并重。各级政府经常举行一些敬老礼仪活动,如清朝的“千叟宴”,旨在示范引导,弘扬敬老养老思想。在家庭承担养老责任的基础上,政府也实行一些保障老人权利的政策,如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唐朝建立“大疾馆”“孤独园”“悲田养病坊”等养老慈善机构。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1)与中世纪相比,英国近代以来养老救济工作有哪些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养老制度得以完善的主要条件。(1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说明,中英两国养老实践的共同经验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3分)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在五四之后其刚萌生为一个学科时就有不同观点。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学者注重从近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是整体的社会运动和社会飞跃,革命以及政权鼎革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性强。)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东汉著名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战国纷争的时代,各地田亩不同,车轨不同,法律不同,服饰不同,语言不同,文字不同。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初并天下,确立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新的专制主义政体,由中央政府主持,进行了“治驰道”的伟大工程,形成了通达全国的交通。作为“周定四极”, “经理宇内”的条件。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朝公开宣布的基本政策,就包括“车同轨,书同文”。汉武帝时,开通往“南夷”地区的通道,平治雁门地区交通险阻,打通西域道路,开凿漕渠当时,海内成一体,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农工商交易之路通”;秦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大体完成了合流的历史过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指出秦汉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交通发展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9分)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罗斯福总统就开始构想美国的战后世界蓝图。罗斯福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威尔逊集体安全思想,试图在战后建立一种大国协调下的集体安全。他精心设计建立联合国作为维护战后集体安全的机构。他认为,大国合作是保障联合国发挥权威效能的重要前提,集体安全的实现必须以大国的协调一致为保障。在政治上建立集体安全的同时,罗斯福在经济方面又精心策划了美国主导下的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主要是从金融、贸易和投资三方面来扩张美国经济。美国在战后积极主张结束英法等传统殖民主义的统治,实行民族自决,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政体。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实质上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门罗主义”。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战后世界蓝图的产生背景。(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世界范围“门罗主义”的特点与影响。(9分)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曾记得在哥伦比亚大学时,穆尔教授常说外交即战争,是和平时期的战争,只是武器不同而已。必须估计对方及自身的实力。我谈到中国有一句为大家普遍接受的谚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但在外交上也不能指望百分之百地成功,如果你想达到百分之百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 材料二 如果我的生命遭到任何不测或者为国牺牲,我认为那是极大的光荣。我又说,作为中国代表那是我的应尽之责。我早就决定献身于中国的事业;在执行职务时,我自己就像任何一名被召唤去为国战斗的战士一样,义无反顾。 两则材料均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1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顾维钧对外交的认识。(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维钧这样的外交家具备哪些优秀品质。(6分)宜昌市葛洲坝中学xx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2月阶段性检测 文综答卷 历史参考答案 24-27:BACA 28-31: CBBC 32-35:CBDA41.(1)变化:由教会救济为主到政府救济为主,再到发挥多种力量作用;由注重实物救助到实物精神并重。(5分)条件:“二战”后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7分)(2)特点: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家庭养老为主;对老人养敬并重;政府发挥重要作用(8分)启示:完善养老的法律制度(或发挥政府职能);动员多种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关注老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5分。)42.观点一:中国近代史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2分)史实:1840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等一系列侵略战争,(2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战争失败,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丧权辱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2分),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日本妥协退让,导致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分);面对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掀起不同形式的反抗斗争,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国共合作领导了反帝反军阀的国民大革命,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分)这一观点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基本发展内容,但是局限于革命史的视角,主要强调革命和政治方面的内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注意不够。(2分)观点二:中国近代史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的过程,是一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史。(2分)史实: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即经济领域里的工业化(2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及社会生活的变化(2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2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近代化创造了历史条件。(2分)用近代化史观考察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不仅包纳了百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且涵盖了像戊戌变法这样的改革运动和其他众多的社会变迁,这就比革命史角度广泛得多,也较接近历史的真实。(2分)观点三: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史(2分)史实:参照观点一和观点二的史实。45.(1)特点:中央政府主导;幅射面广,通达全国;陆路和水路并进。(每点2分,共6分) (2)影响: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每点3分,共9分)46. (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努力下,二战即将胜利;美国实力强大,企图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威尔逊、罗斯福等人对稳定世界秩序的思考。(6分) (2)特点:强调民族自决,强调美国主导,强调大国合作并协调一致。 影响:有利于打破传统殖民体系;便利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对外扩张;推动了战后世界秩序的确立。(9分)47. (1)认识:外交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外交取决于实力;知己知彼;外交的首要原则是捍卫国家利益;讲究策略,适当让步。(每点2分,答出5点得9分。) (2)品质:热爱祖国;对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感;维护国家利益;恪尽职守;勇于献身;重视理性。(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